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及應用其的回收結構與周轉包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1:46: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屬於包裝和物流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應用於輪轂的周轉包裝一般採用木託盤和塑料圈的組合方式,其存在以下幾處缺陷:
1、木託盤不可回收重複使用;
2、塑料圈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圈內表面經過多次磨損會有毛刺,會導致產品劃傷;
3、塑料圈與木託盤沒有固定限位,靠輪轂自身重量壓緊,運輸中存在安全隱患,且工人放置輪轂過程中,因塑料圈與託盤沒有定位,放置需小心,防止發生碰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回收重複使用,可以對輪轂進行保護定位,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周轉包裝效率的輪轂周轉託盤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它包括底託以及底託向上依次堆疊的多個中託;所述底託包括底託本體,所述底託本體中部左段和右段處分別形成一個斜向的十字凸臺;所述中託包括中託本體,所述中託向上形成兩行三列的六個輪轂臺,所述中託本體的外圈設置有間斷布置的第一上限位凸臺,所述中託本體的中部左段和右段處分別形成一個斜向的十字凹陷,十字凹陷的大小位置與底託的十字凸臺匹配,十字凹陷前後左右的中託本體上設置有第二上限位凸臺,第二上限位凸臺與其外側的第一上限位凸臺之間的中託本體上設置有向下間斷布置的下限位凸臺,相鄰兩個下限位凸臺之間設置有第三上限位凸臺,第一上限位凸臺、第二上限位凸臺以及第三上限位凸臺間斷布置於輪轂臺外圍,使得輪轂臺外圍形成供輪轂放置的輪轂限位槽,所述輪轂臺的頂面還向上設置有支撐臺。
所述底託本體的底面上設置有兩道橫向布置的以及兩道縱向布置的底託打包帶槽,所述中託本體的頂面上設置有兩道橫向布置的以及兩道縱向布置的中託打包帶槽,中託打包帶槽的位置與底託打包帶槽的位置對應。
所述底託本體底部向下形成均勻布置的多個支撐腳,所述底託本體的四個側邊分別向上形成四個翻邊,橫向相鄰兩個支撐腳之間的底託本體上向上形成多個橫向凸臺,縱向相鄰兩個支撐腳之間的底託本體上向上形成多個縱向凸臺,其餘底託本體上設置有斜向凸臺。
左右兩側的輪轂臺上的支撐臺為L型結構,中間的輪轂臺上的支撐臺為一字型結構。
一種輪轂周轉託盤組件的回收結構,它包括上述的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底託向上依次堆疊的多個中託;底層的中託的十字凹陷嵌置於底託的十字凸臺上,相鄰兩層中託的支撐臺以及十字凹陷上下嵌套配合。
一種輪轂周轉託盤組件的周轉包裝結構,他包括上述的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底託上放置第一個中託,該中託的十字凹陷嵌置於底託的十字凸臺上,第一個中託的輪轂限位槽內放置相適應大小的第一層輪轂,第一層輪轂上堆疊第二個中託,第二個中託的下限位凸臺嵌置於輪轂的頂面外圍,第二個中託上放置第二層輪轂,依次類推,將輪轂堆至五層,在第五層輪轂的頂面放置第六層中託,通過打包帶將放置輪轂的輪轂周轉託盤組件打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包裝,可循環使用,節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輪轂周轉託盤組件表面光滑,便於放置輪轂和限位,且不會對輪轂表面產生劃傷風險。
3、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分底託和中託,中託和底託有限位塊,確保搬運及運輸過程的安全。
4、中託表面有限位裝置,可有效限位輪轂,方便放置和放置碰撞。
5、輪轂尺寸符合最大裝車量。
附圖說明
圖1為輪轂周轉託盤組件的回收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底託立體圖。
圖3為底託俯視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5為中託立體圖。
圖6為中託俯視圖。
圖7為圖6的B-B剖視圖。
圖8為底託和中託的配合立體圖。
圖9為底託和中託的配合剖視圖。
其中:
底託1、底託本體1.1、支撐腳1.2、翻邊1.3、橫向凸臺1.4、縱向凸臺1.5、斜向凸臺1.6、十字凸臺1.7、底託打包帶槽1.8
中託2、中託本體2.1、輪轂臺2.2、第一上限位凸臺2.3、十字凹陷2.4、第二上限位凸臺2.5、下限位凸臺2.6、第三上限位凸臺2.7、輪轂限位槽2.8、支撐臺2.9、中託打包帶槽2.10
輪轂3
打包帶4。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9,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輪轂周轉託盤組件,它包括底託1以及底託1向上依次堆疊的多個中託2;
所述底託1由厚片塑料(HDPE)通過吸塑工藝一體吸塑成型,所述底託1包括底託本體1.1,所述底託本體1.1底部向下形成均勻布置的九個支撐腳1.2,所述底託本體1.1的四個側邊分別向上形成四個翻邊1.3,橫向相鄰兩個支撐腳1.2之間的底託本體1.1上向上形成多個橫向凸臺1.4,縱向相鄰兩個支撐腳1.2之間的底託本體1.1上向上形成多個縱向凸臺1.5,其餘底託本體1.1上設置有斜向凸臺1.6,所述底託本體1.1中部左段和右段處分別形成一個斜向的十字凸臺1.7。所述底託本體1.1的底面上設置有兩道橫向布置的以及兩道縱向布置的底託打包帶槽1.8。
所述中託2由厚片塑料(HDPE)通過吸塑工藝一體吸塑成型,所述中託2包括中託本體2.1,所述中託2向上形成兩行三列的六個輪轂臺2.2,所述中託本體2.1的外圈設置有間斷布置的第一上限位凸臺2.3,所述中託本體2.1的中部左段和右段處分別形成一個斜向的十字凹陷2.4,十字凹陷2.4的大小位置與底託1的十字凸臺1.7匹配,十字凹陷2.4前後左右的中託本體2.1上設置有第二上限位凸臺2.5,第二上限位凸臺2.5與其外側的第一上限位凸臺2.3之間的中託本體2.1上設置有向下間斷布置的下限位凸臺2.6,相鄰兩個下限位凸臺2.6之間設置有第三上限位凸臺2.7,第一上限位凸臺2.3、第二上限位凸臺2.5以及第三上限位凸臺2.7的形狀根據六個輪轂臺2.2之間的間隙大小適宜設置,第一上限位凸臺2.3、第二上限位凸臺2.5以及第三上限位凸臺2.7間斷布置於輪轂臺2.2外圍,使得輪轂臺2.2外圍形成供輪轂3放置的輪轂限位槽2.8,所述輪轂臺2.2的頂面還向上設置有支撐臺2.9,左右兩側的輪轂臺2.2上的支撐臺2.9為L型結構,中間的輪轂臺2.2上的支撐臺2.9為一字型結構。所述中託本體2.1的頂面上設置有兩道橫向布置的以及兩道縱向布置的中託打包帶槽2.10。中託打包帶槽2.10的位置與底託打包帶槽1.8的位置對應。
回收狀態下形成輪轂周轉託盤組件的回收結構,底託1向上依次堆疊的多個中託2;底層的中託2的十字凹陷2.4嵌置於底託1的十字凸臺1.7上,相鄰兩層中託的支撐臺2.9以及十字凹陷2.4上下嵌套配合,節約空間的同時利於定位。
周轉包裝狀態下輪轂周轉託盤組件的周轉包裝結構,在底託1上放置第一個中託2,該中託2的十字凹陷2.4嵌置於底託1的十字凸臺1.7上,然後第一個中託2的輪轂限位槽2.8內放置相適應大小的第一層輪轂3,然後在輪轂3上堆疊第二個中託2,第二個中託2的下限位凸臺2.6嵌置於輪轂3的頂面外圍,然後在第二個中託2上放置第二層輪轂3,依次類推,將輪轂3堆至五層,在第五層輪轂3的頂面放置第六層中託2,最後採用打包帶4沿著第六層中託2的中託打包帶槽2.10以及底託打包帶槽1.8的位置進行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