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1:25:0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給水、汙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
背景技術:
斜管、平流沉澱池廣泛應用於供水、汙水處理行業,但由於水體汙染的緣故,原水存在富營養化的現象,通過加藥絮凝反應後,在斜管、平流沉澱池進水配水牆前往往有浮渣出現,影響觀瞻及沉澱池出水水質。現有的辦法是:浮渣用高壓水槍衝散,讓其進入沉澱池去除;人工撈渣。生產實踐證明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排除斜管、平流沉澱池進水配水牆前浮渣。現有鏈條式浮渣清除機清渣及人工清渣。機械清渣存在投資大、土建施工及設備安裝複雜、設備維修量大等問題;人工清渣存在勞動強度大、不及時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斜管、平流沉澱池進水配水牆前浮渣多、排除不易、耗費人力、工藝穩定性不夠、水質處理達標有隱患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容易排除沉澱池進水配水牆前浮渣、節省人力、工藝穩定性高、水質處理效果好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包括沉澱池本體、除渣井、進水配水牆及電動旋轉撇渣器,所述進水配水牆設於所述除渣井和所述沉澱池本體之間,所述除渣井與所述沉澱池本體並列設置,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串聯設於所述除渣井。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除渣井包括浮渣井,所述浮渣井設於所述除渣井側部,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包括撇渣器排水管,所述撇渣器排水管設於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側部,且與所述浮渣井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還包括雙聯控制機構、電動旋轉撇渣器一、電動旋轉撇渣器二、滑動支架及皮帶輪,所述雙聯控制機構設於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與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之間,所述雙聯控制機構通過所述皮帶輪分別與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及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連接,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及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串聯支撐設於所述滑動支架。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浮渣井包括渣鬥及機械提升浮渣籃,所述渣鬥設於所述浮渣井相對下部,所述機械提升浮渣籃設於所述浮渣井。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進水配水牆包括進水配水孔,所述進水配水孔設於所述進水配水牆。
本實用新型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進水配水牆前設置串聯聯動電動旋轉撇渣器,該串聯聯動電動旋轉撇渣器依據時間繼電器自動進行排渣或人工手動排渣,既可以單個電動旋轉撇渣器工作,也可以二個電動旋轉撇渣器串聯聯動,及時排渣,減少沉澱池汙泥負荷,為出水達標提供進一步的保證;在電動旋轉撇渣器排水管一端設浮渣井,井內設機械提升浮渣籃便於泥渣撈出,同時防止泥渣進入廠區排水管道。浮渣清除智能化,減少人工及工人勞動強度;及時清除浮渣,在改善池內水面觀瞻的同時,確保水處理效果;設置浮渣井及浮渣籃,便於收集浮渣,防止其進入排水管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1-1剖面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2-2剖面圖;
圖4是圖1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3-3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4,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 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1-1剖面圖;圖3是圖 1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2-2剖面圖;圖4是圖1所示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3-3剖面圖。
所述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1包括沉澱池本體 11、除渣井12、進水配水牆13及電動旋轉撇渣器14。所述進水配水牆13設於所述除渣井12和所述沉澱池本體11之間,所述除渣井12 與所述沉澱池本體11並列設置,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14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14串聯設於所述除渣井12。
所述除渣井12包括浮渣井121,所述浮渣井121設於所述除渣井12側部。
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14包括撇渣器排水管141、雙聯控制機構 142、電動旋轉撇渣器一143、電動旋轉撇渣器二144、滑動支架145 及皮帶輪146。所述撇渣器排水管141設於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14 側部,且與所述浮渣井121連接。所述雙聯控制機構142設於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143與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144之間,所述雙聯控制機構142通過所述皮帶輪146分別與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143及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144連接,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一143及所述電動旋轉撇渣器二144串聯支撐設於所述滑動支架145。
所述浮渣井121包括渣鬥1211及機械提升浮渣籃1212。所述渣鬥1211設於所述浮渣井121相對下部,所述機械提升浮渣籃1212設於所述浮渣井121。
所述進水配水牆13包括進水配水孔131。所述進水配水孔131 設於所述進水配水牆13。
本實用新型的斜管、平流沉澱池配水端浮渣清除設備1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進水配水牆13前設置串聯聯動電動旋轉撇渣器14,該串聯聯動電動旋轉撇渣器14依據時間繼電器自動進行排渣或人工手動排渣,既可以單個電動旋轉撇渣器14工作,也可以二個電動旋轉撇渣器14串聯聯動,及時排渣,減少沉澱池汙泥負荷,為出水達標提供進一步的保證;在電動旋轉撇渣器排水管141一端設浮渣井121,井內設機械提升浮渣籃1212便於泥渣撈出,同時防止泥渣進入廠區排水管道。浮渣清除智能化,減少人工及工人勞動強度;及時清除浮渣,在改善池內水面觀瞻的同時,確保水處理效果;設置浮渣井121及機械提升浮渣籃1212,便於收集浮渣,防止其進入排水管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