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油墨盒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1:16:11

專利名稱:油墨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可安裝在記錄裝置中的油墨盒。
背景技術:
作為向記錄裝置供給油墨用的油墨盒,大多採用在設置於殼體內的多孔質體中含浸有油墨或在可撓性的袋中收容有油墨的方法等。又,在日本專利特開昭58-53473號公報、特公表3-505999號公報、美國專利4509062號說明書等中記載有將1個面開口的殼體的開口部包覆並貼上可撓性的薄膜、在殼體與薄膜之間收容油墨的方法。
在此,油墨盒最好可在與油墨盒連接的噴墨頭上可進行穩定的噴射動作,可將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後。
然而,在傳統的油墨盒中,當油墨量充足時,雖然可將油墨的供給壓力維持在所定值,在噴墨頭上可進行穩定的噴射動作,但油墨量一旦減少,則油墨的供給壓力會變化,不能持續進行穩定的供給動作。又,不能將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後。
為此,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可在噴頭上進行穩定的噴射動作、並可將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後的油墨盒。
本實用新型內容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油墨盒的特徵在於,包括具有凹面部、並具有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凹部的本體外殼;將該油墨收容凹部的該凹面部的開口側包覆的可撓性膜,在油墨收容凹部內實際上沒有油墨的狀態下,該可撓性膜具有實際上沿著所述凹面部的形狀。
採用本實用新型這種結構的油墨盒,由於可撓性膜隨著油墨的減少不會向油墨施加壓力而變形,因此可將向噴墨頭供給的油墨壓力大致保持一定,可穩定地進行噴墨頭的油墨噴射動作。又,可減少油墨使用的殘留量(是指油墨殘留量極少時不能進行供給的殘留量)。
在此,最好是所述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是一種隨著與所述凹面部的開口側分離而使剖面積逐漸變小的大致球面形狀。
隨著油墨殘留量的減少,可撓性膜容易沿著凹面部,可減少油墨使用的殘留量,可將供給到最後的油墨壓力大致保持一定。
最好是所述凹面部的開口側為大致圓形或橢圓形。隨著油墨殘留量的減少易於向凹面部變形,可將供給的油墨壓力始終保持一定。
最好是所述本體外殼具有與所述油墨收容凹部連通、形成有對該油墨收容凹部內減壓用的減壓口的壁部,所述凹面部具有沿著該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相互連續、並與所述減壓口連連續的凹部。
在將油墨注入油墨收容凹部之前,將油墨收容凹部內的空氣從減壓口排出,使可撓性膜與凹面部密合,但此時,一旦可撓性膜不規則地撓曲,則未密封的部位殘留著空氣。由於相互連續的凹部與減壓口連續,因此即使可撓性膜不規則地撓曲,也能將空氣基本上完全排出,使可撓性膜與凹面部幾乎完全密合,可不殘留空氣地注入油墨。
在此,最好是所述凹部是一種沿著所述凹面部形成彎曲狀的槽。通過形成彎曲狀的槽,可將空氣基本上完全排出。
最好是所述凹部是一種形成於皺紋狀的多個凸部間的凹部。通過形成於皺紋狀的多個凸部間的凹部,可將空氣基本上完全排出。
最好是所述減壓口具有在將油墨充填在油墨收容凹部的狀態下作為向外部供給油墨用的油墨供給口的功能。利用凹部便於將油墨導向油墨供給口。
採用技術方案1所述的油墨盒,可穩定地進行噴墨頭的油墨噴射動作。又可減少油墨的使用殘留量。
採用技術方案2所述的油墨盒,可穩定地進行噴墨頭的油墨噴射動作。
採用技術方案3所述的油墨盒,可穩定地進行噴墨頭的油墨噴射動作。
採用技術方案4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殘留空氣地注入油墨。
採用技術方案5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殘留空氣地注入油墨。
採用技術方案6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殘留空氣地注入油墨。
採用技術方案7所述的油墨盒,可不容易地將油墨導向供給口。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表示一實施形態中的安裝有油墨盒的組合機整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2為表示在
圖1的組合機中將其平板型的讀取裝置的上蓋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圖3為表示
圖1的組合機剖面結構的模式圖。
圖4為表示從
圖1的組合機中將該平板型的讀取裝置取出狀態的立體圖。
圖5為表示蓋體下面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將前蓋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圖7為表示從將平板型的讀取裝置取出的圖4狀態進一步將蓋體和前蓋取出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8為模式說明印表機印表機構結構的立體圖。
圖9為模式說明油墨盒收納部結構的平面圖。
圖10為表示油墨盒收納部中的1個油墨盒安裝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11為表示設置在油墨盒安裝部的底面下的針保護、針保護鎖定件和防油墨盒脫出用的機構的結構立體圖。
圖12為從其後上方側看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13為從其前上方側看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14為表示將油墨盒的蓋板打開時的本體外殼和蓋板的立體圖。
圖15為表示在本體外殼上貼合可撓性薄膜前的狀態立體圖。
圖16為說明設置在本體外殼的凹面部的傳感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17為說明
圖16的傳感機構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圖18為本體外殼的仰視圖。
圖19為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的平面概略圖。
圖20為
圖19的油墨盒的A-A向視圖。
圖21為
圖19的油墨盒的B-B剖面圖。
圖22為
圖19的油墨盒的C-C剖面圖。
圖23為
圖19的油墨盒的D-D剖面圖。
圖24為
圖19的油墨盒的E-E剖面圖。
圖25為
圖19的油墨盒的F-F剖面圖。
圖26為
圖19的油墨盒的G-G剖面圖。
圖27為
圖19的油墨盒的H-H剖面圖。
圖28為
圖19的油墨盒的I-I剖面圖。
圖29為說明在將油墨盒插入油墨盒安裝部的前面開口部時的油墨盒高度與形成於油墨盒安裝部的隔壁的鼓出部、以及形成於油墨盒安裝部的頂面的曲線狀凸壁的關係圖。
圖30為表示在將油墨盒插入油墨盒安裝部的前面開口部時、油墨盒前面壁使防脫出鎖定用凸部退避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31為圖30的剖面圖。
圖32為表示使油墨盒的導向用槽與導向用凸壁卡合後移動、通過鎖定解除部推開針保護鎖定解除片、針保護鎖定構件將針保護板的鎖定解除狀態的剖面圖。
圖33為表示將針保護板的鎖定解除後、油墨盒前面壁推壓針保護板使針保護板退避後、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插入油墨供給孔內狀態的剖面圖。
圖34為表示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插入油墨供給孔油墨盒後、油墨盒的前面與正壓施加構件的橡膠蓋抵接、同時防脫出鎖定用凸部與防脫出鎖定用凹部卡合狀態的剖面圖。
圖35為圖34的平面圖。
圖36為表示將油墨盒真容密封包裝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37為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將可撓性薄膜與開口周緣部貼合、使可撓性薄膜膨脹的方法的概略工序圖,(a)為表示可撓性薄膜與開口周緣部貼合的工序,(b)為表示使可撓性薄膜膨脹的工序圖。
圖38為表示使可撓性薄膜膨脹的工序的變更例的圖。
圖39(a)為表示將帶有止回閥的橡膠栓和油墨注入用橡膠栓嵌入到油墨供給孔和油墨注入孔的途中、將油墨收容部內的空氣抽出而將油墨注入的工序的圖,(b)為表示將油墨注入用橡膠栓嵌入到油墨注入孔的邊緣狀態的圖。
圖40為表示蓋板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的邊緣(油墨收容周緣部)和開口周緣部的內側邊緣與可撓性薄膜的位置關係的剖面說明圖。
圖41為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的變更例的立體圖。
圖42為表示與圖41的油墨盒對應、將油墨盒安裝部內的針保護鎖定解除片的位置變更後的變更例的平面圖。
圖43(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1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3(b)為表示圖43(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4(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2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4(b)為表示圖44(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5(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3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5(b)為表示圖45(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6(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4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6(b)為表示圖46(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7(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5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7(b)為表示圖47(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8(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6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8(b)為表示圖48(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49(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7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49(b)為表示圖49(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50(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8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50(b)為表示圖50(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51(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9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51(b)為表示圖51(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52(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10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52(b)為表示圖52(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圖53(a)為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第11變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圖。
圖53(b)為表示圖53(a)的油墨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
圖1至圖40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形態的油墨盒。
首先,參照
圖1至
圖11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及安裝有本實施形態的記錄裝置。

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記錄裝置是一種具有掃描功能、複印功能、傳真功能等的組合機1。該組合機1具有在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上配置有平板型的讀取裝置10的薄型可攜式結構。在讀取裝置10上設有操作板12。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具有給紙盤22。在組合機1上設置有電話機24和天線26。電話機24在使用子機通話功能時具有作為母機的作用,並可與公眾電話線路徑連接。又,利用天線26也可與子機進行無線通信。
另外,在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的內部除了設有記錄動作的記錄部之外還設置有電源、控制組合機1動作用的主基板、為實現傳真功能和電話功能而控制與公眾電話線路徑的連接用的NCU基板以及2個媒體基板28(圖7)。在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的前面形成有2個媒體長方形孔29。通過將外部記憶媒體插入某一個媒體長方形孔29,可將外部記憶媒體裝脫自如地安裝在對應的媒體基板28上。讀取由收納在外部記憶媒體中的數字式攝象機等攝象的數據並供給印刷等。
如圖2所示,平板型的讀取裝置10具有讀取裝置框體14。讀取裝置框體14具有放置原稿用的原稿玻璃板15。在原稿玻璃板15的下側配置有可掃描的密接形圖象傳感器(CIS)16。又,覆蓋原稿玻璃板15上面用的上蓋17相對於讀取裝置框體14可開閉。
在讀取裝置框體14的前側上面具有操作板12,使用者可將組合機1的動作(複印動作、傳真動作以及掃描動作等)的指示輸入。
另外,平板型的讀取裝置10相對於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可通過未圖示的安裝裝置取出。
如圖3所示,位於讀取裝置10下側的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具有殼體30。給紙盤22從殼體30內向後方上側伸出。在給紙盤22上設置有給紙滾柱23,可逐張進行用紙的供給。在接受來自給紙盤22的用紙的位置設置有作為記錄部的印表機印表機構60。在印表機印表機構60的前面規定有排紙部D,可將由印表機印表機構60記錄的用紙排出。另外,在排紙部D上可裝取自如地安裝排紙盤34。在排紙部D下側的殼體30的底面上配置有安裝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200(
圖12)用的油墨盒收納部P。這樣,油墨盒收納部P被配置在比印表機印表機構60低的位置。
如圖4所示,殼體30由蓋體40從上方包覆。該蓋體40具有從上方將印表機印表機構60包覆的印表機構蓋部42以及在從上方將油墨盒收納部P包覆的同時、在上側對排紙部D進行規定的收納蓋部44。印表機構蓋部42的前面開口,並對用紙排出口46進行規定。油墨盒收納蓋部44的位置處於從用紙排出口46送來的由印表機印表機構60記錄的用紙的搬送路徑徑的下面即廢止盤34的下面。
油墨盒收納蓋部44如圖3所示具有作為油墨盒收納部P的頂板44的功能。如後所述,在該頂板44與油墨盒收納部底壁32之間形成有油墨盒收納部P,可將油墨盒200從其前面開口部O插入深處。另外,前面開口部O由可開閉的前蓋50包覆。該前蓋50具有關閉時與油墨盒收納蓋部44連接成平面狀的上面壁52以及從上面壁52向垂直下方延伸的前面壁54。
又,如圖5所示,在油墨盒收納蓋部44的下面形成有4個沿著4個油墨盒200上面形狀的曲線狀凸壁47。又,在油墨盒收納蓋部44上形成有在打開前蓋50時接受設置在前蓋50上的一對支臂56(圖6)用的一對切口48。
如圖6所示,前蓋50具有一對支臂56。在油墨盒收納部P內的底壁32上並列有如後所述的5個隔壁110,轉動軸57從其中位於兩端的2個隔壁110中伸出。前蓋50的一對支臂56相對於轉動軸57可轉動,使用者可自由地開閉前蓋50。
在前蓋50的裡側形成有7個縱向延伸的縱肋58。各縱肋58從前蓋50的前面壁54一直延伸到上面壁52的局部。該7個縱肋58中的4個縱肋58的位置與安裝著的油墨盒200寬度方向的中央相對應。這樣,即使處在某一個油墨盒200的半指狀態(未完全插入油墨盒收納部P內而是插入在途中一半位置的狀態),只要關閉前蓋50,對應的縱肋58也可自動地將該油墨盒200推入深處而可靠地進行插入。另外,為了增大該7個縱肋8的強度,在前蓋50的背面也形成有相對於該7個縱肋58正交狀橫向延伸的多個未圖示的橫肋。
另外,為了將油墨盒200引向前面開口部O,油墨盒收納部的底壁32與蓋部44相比延伸至蓋部44的跟跟前側,在該部分與各隔壁110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俯視為半圓形或1/4圓形的凹陷部102。利用該凹陷部102,使底壁32的寬度小於收納在油墨盒收納部P中的油墨盒200的捏手部202。這樣,可用手指容易地將收納在油墨盒收納部P中的油墨盒200捏住。
圖7表示將蓋體40和前蓋50從油墨噴射記錄裝置20取出的狀態。從圖中可以看出,殼體30的上面開口。又在其前面形成有油墨盒收納部P的前面開口部O。另外,在油墨噴射記錄裝置內與媒體長方形孔29對應的位置上配置有2個媒體基板28。又,在媒體基板28的後側配置有後述的正壓泵36。
在油墨盒收納部P中的用紙寬度方向上並列有黑色(K)油墨盒200k安裝用的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青綠色(C)油墨盒200c安裝用的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200y安裝用的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以及深紅色(M)油墨盒200m安裝用的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
下面,將黑色(K)油墨盒200k、青綠色(C)油墨盒200c、黃色(Y)油墨盒200y和深紅色(M)油墨盒200m統稱為油墨盒200。又,將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和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統稱為油墨盒安裝部S。
如後所述,各油墨盒安裝部S設置有安裝對應的油墨盒200用的油墨盒安裝機構100、向印表機印表機構60供給被安裝的油墨盒200內的油墨用的油墨供給機構80、以及向被安裝的油墨盒200內的油墨施加來自正壓泵36的正壓用的正壓施加機構90。從油墨供給機構80延伸有向印表機印表機構60內供給油墨用的油墨供給用管子T。具體地講,從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和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分別延伸出黑色(K)油墨供給用管子Tk、青綠色(C)油墨供給用管子Tc、黃色(Y)油墨供給用管子Ty和深紅色(M)油墨供給用管子Tm。下面將黑色(K)油墨供給用管子Tk、青綠色(C)油墨供給用管子Tc、黃色(Y)油墨供給用管子Ty和深紅色(M)油墨供給用管子Tm統稱為油墨供給用管子T。
在殼體30的底面上的油墨盒收納部P的後側配置有未圖示的廢油墨吸收構件等,在其上面配置有印表機印表機構60。印表機印表機構60具有印表機構外殼62。在印表機構外殼62的後面形成有接受從給紙盤22供給來的用紙用的未圖示的用紙搬入口。在印表機構外殼62的前面形成有將由印表機印表機構60記錄的用紙向排紙部D排出用的印表機構用紙排出口64。在印表機構外殼62內規定有從用紙搬入口至印表機構用紙排出口64的用紙搬送路徑。在蓋體40將殼體30包覆時,因該印表機構用紙排出口64與已述的用紙排出口46(圖4)對向,故可將已記錄用紙排出到排紙部D上。在印表機構外殼62的前面除了將黑色(K)油墨供給用管子Tk和青綠色(C)油墨供給用管子Tc導入印表機印表機構60內用的KC管子用開口66、以及將黃色(Y)油墨供給用管子Ty和深紅色(M)油墨供給用管子Tm導入印表機印表機構60內用的YM管子用開口68之外,還形成有將與未圖示的主基板等連接的電纜導入印表機印表機構60內用的電纜用開口等。
如圖8所示,在印表機構外殼62的內側設置有由多個滾子對組成的用紙搬送機構76,將從給紙滾柱23供給來的用紙在用紙搬送路徑上向印表機構用紙排出口64搬送。託架掃描軸72在用紙搬送路徑的上方並沿與用紙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託架74在託架掃描軸72上可沿著託架掃描軸72進行往復移動。壓電型噴墨頭70搭載在託架74下側面,具有各自與上述多種顏色相配的噴嘴群(未圖示)。各噴嘴朝向下方,將油墨向下噴射在用紙上。在壓電型噴墨頭70上對應於各噴嘴群的4個油墨供給用管子T(Tk、Tc、Ty、Tm)與電纜連接可供給4色(黑色、青綠色、黃色、深紅色)的油墨和驅動信號。託架74沿著託架掃描軸72,壓電型噴墨頭70按照與各噴嘴群的寬度相對應的寬度進行記錄。每當1次掃描結束後,用紙搬送機構76隻送出與記錄寬度對應量的用紙。在託架掃描軸72上離開用紙搬送路徑的位置設置有未圖示的具有公知的蓋板和泵的淨化裝置78。當出現壓電型噴墨頭70的噴嘴被堵塞的場合等,將壓電型噴墨頭70移動到與淨化裝置78對向的位置,蓋體將噴嘴包覆,泵進行從噴嘴吸引油墨的淨化動作。
這樣,在託架74上只搭載有壓電型噴墨頭70,通過管子將收納在油墨盒收納部P中的油墨盒200的油墨向壓電型噴墨頭70供給。又,由於壓電型噴墨頭70被配置在高於油墨盒收納部P的垂直方向的上側,因此利用壓電型噴墨頭70與油墨盒200的水位差,可將負的壓力(即背壓)作用於壓電型噴墨頭70噴嘴內的油墨。這樣,可防止油墨無意識地從壓電型噴墨頭70滴下。
如圖9所示,設置在所有4個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油墨供給機構80、正壓施加機構90和油墨盒安裝機構100採用了相互同一的結構。
如圖9和
圖10所示,油墨供給機構80由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和與油墨供給用管子T連接的緩衝容器84構成。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向前面開口部O的方向延伸。中空針82是公知的中空狀,在其側面形成有與內部連通的1對針孔。一旦將油墨盒200裝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則可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插入油墨盒200內而向緩衝容器84供給油墨。緩衝容器84是一種將由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供給的油墨保持、並對油墨內的灰塵進行過濾用的構件。經過濾的油墨通過油墨供給用管子T向壓電型噴墨頭70供給。
正壓施加機構90是一種向油墨盒200內的油墨施加正的空氣壓力用的構件。正壓施加機構90由與正壓氣泵36連接的正壓施加構件91構成。另外,設置在所有4個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合計4個正壓施加構件91與正壓氣泵36相對並經管子92串聯連接。又,在正壓氣泵36與正壓施加管子92之間設置有未圖示的安全閥(抽去壓力),通過氣泵36的驅動,經由管子92分別將均等壓力的氣流從4個正壓施加構件91向油墨盒200吐出。

圖10所示,正壓施加構件91由環狀的彈性密合構件93和利用彈簧94沿前面開口部O方向對該環狀的彈性密合構件93施力並予以保持的保持構件96構成。環狀的彈性密合構件93由橡膠蓋構成,在其中心具有與來自正壓泵36的正壓施加管子92連通的正壓施加孔98,正壓施加孔98與前面開口部O對向。
油墨盒安裝機構100具有隔壁110、底壁32上的凹陷部102、導向用凸壁120、針保護板130、該針保護板130的鎖定構件180(參照
圖11)、鎖定解除操件片150、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以及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
隔壁110在各油墨盒安裝部S的兩側形成為從底壁32上向上方凸出並從前面開口部O向裡延伸,對油墨盒安裝部S的寬度進行規定。另外,位於相鄰的油墨盒安裝部S之間的隔壁110還起著將相鄰的油墨盒安裝部S隔開的作用。
在此,各油墨盒安裝部S的寬度製成了與對應的油墨盒200寬度相符的大小,可安裝對應的油墨盒200。如後所述,青綠色(C)油墨盒200c、黃色(Y)油墨盒200y和深紅色(M)油墨盒200m的寬度相互同一,為了增大內部容量,使用油墨頻度高的黑色(K)油墨盒200k的寬度大於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和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由此,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和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的寬度相互同一,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的寬度大於其它油墨盒安裝部的寬度。
油墨盒安裝部S的底壁32延伸至與前面開口部O相比跟前側。由於頂板44面即蓋部44的長度到達前面開口部O的位置,因此,在前蓋50開放的狀態下,延伸至跟前側的底壁32部分的上面開放,在安裝油墨盒200時,具有將油墨盒200導向前面開口部O的作用。
針保護板130、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鎖定解除用的操件片150和防脫出用凸部160從油墨導出用中空針82側開始按其順序配置在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的跟前(中空針82的延長方向軸線上)。導向用凸壁120及其解除用的操作片150、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沿寬度方向設置在將中空針82的延長方向軸線夾持的兩側的位置。導向用凸壁120向深度方向延伸,針保護鎖定解除片150沿深度方向位於導向用凸壁120的跟前側端與裡側端之間。針保護板130沿深度方向位於導向用凸壁120的跟前側端與裡側端之間,並位於鎖定解除用的操作片150的裡側。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沿深度方向也位於導向用凸壁120的跟前側端與裡側端之間,位於鎖定解除用的操作片150更裡側。
又,在導向用凸壁120與相鄰接的隔壁110的寬度方向的距離(導向隔壁間距離)以及導向用凸壁120與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寬度方向的距離(導向傳感器間距離)上,青綠色(C)油墨盒安裝部Sc、黃色(Y)油墨盒安裝部Sy和深紅色(M)油墨盒安裝部Sm的導向隔壁間的距離La相互同一,導向傳感器間的距離Lb也相互同一。另外,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的導向隔壁間的距離La與其它油墨盒安裝部的導向隔壁間的距離La相同,但黑色(K)油墨盒安裝部Sk的導向傳感器間的距離Lb2大於其它油墨盒安裝部的導向傳感器間的距離Lb。
隔壁110從底壁32向上延伸至蓋體40的下面。在隔壁110的前面開口部O側端部的上部形成有鼓出部112。該鼓出部112的下側形成錐狀,在將油墨盒200插入時,便於油墨盒收納部P進入該鼓出部112的下面,插入後,對油墨盒收納部P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和傾斜度進行限制。又,在隔壁110深度方向上的裡側的上部也形成有同樣的鼓出部112,對高度進行限制。另外,在隔壁110深度方向的中間的上部也形成有同樣的鼓出部112,但在該鼓出部112上設置有對油墨盒200向下施力用的彈簧114,對油墨盒200的上下方向的動作進行限制。
導向用凸壁120的結構是在鄰近於鎖定解除用操作片150的位置上,從底壁32向上方凸出,導向用凸壁120與其鄰近的隔壁110的間隔a配置在比一般使用者的手指粗細要小得多的位置,由此可避免使用者的手指與操作片150接觸而解除針保護板130的鎖定。又可用於向深度方向引導從前面開口部O側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的油墨盒200並進行定位。導向用凸壁120的跟前側和裡側的兩端的寬度大。這樣,在寬度大的部位大致與油墨盒200形成點接觸,由此可高精度地進行寬度方向的定位。另外,油墨盒200的導向和定位也可由隔壁110進行,也可由隔壁110和導向用凸壁120共同來進行。
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由紅外線發光部172和紅外線受光部174構成,用於檢測油墨盒200內的油墨的殘留量。光電傳感器170從配置在底壁32下面的迴路基板伸出至底壁32的上方。在紅外線發光部172與紅外線受光部174各自的前面開口部O側,從底壁32凸出狀地設置有插入油墨盒200時保護這些構件用的傳感器保護裝置176。在傳感器保護裝置176的前面開口部O側的相互對向部分形成帶圓度的表面。
針保護板130有間隔地位於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的前面開口部O側,其前端可將前面開口部O蓋住。如
圖11所示,在底壁32的下側繞與上述深度方向正交的針保護板轉動軸132周圍可轉動地支承,並可在從形成於底壁32的開口部104凸出在底壁32上的上述蓋體位置與隱沒在開口部104內的開放位置之間進行移動,由彈簧183始終向上述蓋板位置施力。鎖定構件180可繞軸184周圍轉動地支承在底壁32的下側,由彈簧182向從其一端立起的壓板140沿與針保護板130的中空針82側的面對向的方向施力。又,鎖定構件180在軸184與壓板140之間具有一體狀的鎖定解除用的操作片150,利用所述彈簧182的彈力,將其操作片150從形成於底壁32的開口部106伸出在導向用凸壁120與隔壁110之間。
在此狀態下,一旦將油墨盒200正規地從正面開口O插入,則如後所述,在油墨盒200的下面,首先推壓解除用的操作片150,使鎖定構件180轉動,將壓板140從針保護板130的背面向下方退避。若將油墨盒200繼續向安裝部S的深度方向推進,則由油墨盒200的前面推壓針保護板130,但由於在針保護板130的背面不存在阻止其轉動的壓板104,因此針保護板130向壓板104傾倒,結果是油墨盒200與中空針82連結。
若將油墨盒200從安裝部S取出,則首先針保護板130在彈簧183的作用下在蓋住中空針82的位置上立起,然後,油墨盒200下面與操作片150錯開,並在彈簧182的作用下將壓板140返回到針保護板130的背面。
即使不推壓解除用的操作片150而由外力從正面開口O側作用於針保護板130,針保護板130的背面也可與壓板140抵接,中空針82不會相對於正面開口O側露出。
防脫出鎖定構件190的作用是向被安裝的油墨盒200提供阻力,以克服正壓施加構件91的彈簧94的脫出方向施力,具有從形成於底壁32的開口部108凸出在底壁32上的凸部160。防脫出鎖定構件190可繞軸192的周圍轉動地支承在底壁32的下面,並利用彈簧182向上方施力,通常是將凸部160從開口部108凸出在底壁32上,嵌入安裝位置上的油墨盒200的後述防脫出鎖定凹部246(
圖18)內。然而,如後所述,由於將油墨盒200裝取時的力,一旦油墨盒200與凸部160抵接,則防脫出鎖定構件190繞軸192周圍轉動,凸部160退避在底壁32的下面,可進行油墨盒200的裝取。
上述結構的油墨盒安裝部S沿寬度方向並列在與構成蓋體40的油墨盒收納蓋部44的頂板的下面的同一平面上(底壁32上)而構成油墨盒收納部P。這樣,油墨盒收納部P總體上呈扁平的大致長方體形狀。由此,組合機1整體的結構也成為可攜式的薄型形狀。
下面參照
圖12~圖39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200。
本實施形態的青綠色、黃色、深紅色和黑色用的油墨盒200都是
圖12所示的形狀。即,都是由大致透明的樹脂制的本體外殼230和蓋210構成,總體上呈扁平的大致長方體形狀。另外,青綠色、黃色、深紅色和黑色用的油墨盒200(彩色用油墨盒)的大小相互同一。並且,黑色用的油墨盒200與彩色用的油墨盒200的長度相同。但黑色用的油墨盒的寬度大於彩色用油墨盒。
本體外殼230在寬度方向的兩側具有平坦的側壁232,該側壁232間的距離(即本體外殼230的寬度)與設置在油墨盒安裝部S兩側的隔壁110間的距離相對應。
蓋210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狀。蓋210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球面狀向外側彎曲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又,在前端部分也具有殘留有寬度方向兩端部分、平坦狀隆起的凸形部分213。在蓋210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的周圍及其凸形部分213的左右兩側形成有平坦部214。平坦部214中的位於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及凸形部分213的寬度方向兩側的部分向油墨盒200的長度方向延伸。該長度方向延伸的平坦部214在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時與所述鼓出部112的下面對向,該平坦部214相對於彈簧114(
圖10)滑動。彎曲部212及凸形部分213與位於其兩側的鼓出部112下面相比更朝向蓋部44的下面(即頂面)方向凸出。
另外,油墨盒200具有比蓋部44深度方向的長度大得多的長度,在安裝於安裝部S的狀態下,後端部分從蓋部44伸出。該油墨盒200的後端部的寬度變狹而成為捏手部202。採用這種捏手部202,在將圖6所示的多個油墨盒200收納在油墨盒收納部P中時,容易地將所需的1個捏住。反之,在鄰接的油墨盒收納部P中收納有油墨盒200時,也容易地捏住。又,在蓋210的後端附近形成有寬度方向延伸的直線狀延伸的肋217。這樣,將手指握住該肋217,將油墨盒200向跟前方向拉,也可用1隻手指從油墨盒收納部P中取出油墨盒200。

圖13所示,在本體外殼230的前面壁234形成有向上方凸出於該寬度方向中央區域的凸部分235。前面壁234的大致中央開口有油墨供給孔260。油墨供給孔260是將油墨從設置在本體外殼230內的油墨收容部300(
圖14)向外供給用的孔,並壓入安裝有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圖39(a))。又,油墨注入孔270與油墨供給孔260鄰接並開口。油墨注入孔270是將油墨從外部向油墨收容部300注入用的孔,並壓入安裝有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圖39(a))。並且開口有大氣連通孔280。大氣連通孔280是小徑的細長孔,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與正壓施加構件91的正壓施加孔98連通。並且,導向用槽236和傳感器收容槽240設於本體外殼230的前面壁234和底面壁上,在前面及下面開口形成。導向用槽236是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與導向用凸壁120(
圖10)卡合用的凹部。另外,導向用槽236與其旁邊的側壁232之間的部分的前面及底面具有鎖定解除部238的功能,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起著推壓鎖定解除操作片150的作用。傳感器收容槽240是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收納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用的凹部。

圖14所示,外殼本體230在內部具有油墨收容部300,其上側開口。具體地講,本體外殼230具有前面壁234、兩側的側壁232和後壁237。側壁232將前面壁234與後壁237連接。後壁237的後方與捏手部202連接。油墨收容部300由這些前面壁234、兩側的側壁232和後壁237圍住。油墨收容部300的結構是在形成於本體外殼230內的後述的收納凹部310(
圖15)貼有可撓性薄膜302。可撓性薄膜302被熔接在收納凹部310的開口部周緣312上,在與收納凹部310之間積存有油墨。在油墨充填滿的狀態下,薄膜302向上側膨脹成球面狀。油墨供給孔260及油墨注入孔270與油墨收容部300內連通。具體地講,油墨供給孔260通過比油墨供給孔260直徑小的油墨供給連通路徑268與油墨收容部300內連通。又,油墨注入孔270通過比油墨注入孔270直徑小的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與油墨收容部300內連通。
在可撓性薄膜302上設置有大致長方形板狀的張力板306,形成該長度方向與油墨盒200長度方向平行延伸的形態。張力板306的長度方向中心部由雙面帶貼合在可撓性薄膜302的大致中心部。
另外,外殼本體的長度方向剖面形狀(圖21)無論是黑色用還是彩色用都相同。由於張力板306沿長度方向貼合,由於預先貼合對所有色都是相同長度的張力板306,因此可提供同一的張力。張力板36的長度略短於油墨收容部300長度方向的尺寸。又,張力板306的材質例如是PET薄膜等的樹脂制薄膜。另外,有關該張力板306的詳細作用見後述。
在油墨收容部300的周圍形成有與大氣連通孔280連通的大氣室290。具體地講,在前面壁234的後側形成有隔壁282,並連接兩側的側壁232。又,從蓋210開始形成有本體外殼230的隔壁282、側壁232以及與後壁237接合用的外側凸壁211。通過將蓋210安裝在本體外殼230上,將外側凸壁211與隔壁282、側壁232及後壁237接合,大氣室290被隔壁282、側壁232和後壁237圍住,並對將包覆在蓋210上的油墨收容部300圍住的區域進行規定。大氣室290成為只有大氣連通孔280與外部連通的大緻密閉狀態。該大氣連通孔280是延伸在前面壁234與隔壁282之間並在前面壁234和隔壁282上開口的連通路徑。又,油墨供給連通路徑268和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貫通隔壁282與油墨收容部300連通。通過將蓋210安裝在本體外殼230上將本體外殼230的開口包覆,大氣室290成為只有大氣連通孔280與外部連通。通過向大氣室290施加大氣壓或正壓,可對油墨收容部300的可撓性薄膜302從油墨收容部300的外側施加壓力。這樣,也可將油墨收容部300內的油墨經由油墨供給孔260向外側排出。
另外,在大氣室290內形成有多個肋292(
圖15),以確保本體外殼230的強度。
圖14表示蓋210中的安裝在本體外殼200上的內側面。從該圖中可以看出,蓋210呈大致平坦狀,形成於該大致中心部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是一種將可撓性薄膜302的膨脹部包住的形狀。將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的所定寬度的環狀部分對後述的油墨收容周緣部216進行規定。另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為了將環狀的油墨收容周緣部216分斷,形成有槽狀的切口218。在將蓋210與本體外殼230接合的狀態下,蓋側的周緣部216雖然設計成與接合於本體外殼側的球開口周緣部312接合的可撓性薄膜302之間留有間隔的形態,但在將後述的油墨盒進行真空包裝時,即使蓋210與本體外殼230在相互接近的方向塑性變形,蓋側的蓋側的周緣部216與可撓性薄膜302密合,也可通過槽狀的切口218和後述的凸緣切口219起到將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與可撓性薄膜302之間的空間與大氣室290連通的作用。又,在油墨收容周緣部216的外側即外側凸壁211的內側形成有將油墨收容周緣部216圍住的從蓋210凸出延伸的凸壁215。在將蓋210安裝在本體外殼230上時,凸壁215形成將後述的收納凹部周緣部312的外周圍住的形態(圖27)。並且,凸壁215沿著本體外殼的側壁232的外側凸壁211鄰接的部分被切開,並與該外側凸壁211連接。結果是在油墨收容周緣部216中與形成有切口218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以及在油墨收容周緣部216中與形成有切口218的位置反向側的位置上,由被切開的凸壁215的部分對凸壁切口219進行規定。該凸壁切口219的作用也是將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與可撓性薄膜302間的空間與大氣室290連通,來自大氣連通孔280的正壓不是由凸壁215來遮斷。

圖15所示,收納凹部310由圍住開口周緣部312並上面開口的凹面部320構成。開口周緣部312呈圓形(或橢圓形),其一部分328為向外側鼓出的形狀。凹面部320具有球面狀部324,該球面狀部324大致球面狀向下彎曲,比處於與開口周緣部312同一高度的圓形(或橢圓形)狀周圍邊緣322低,其大致中心處於最低的位置。另外,球面狀部324的一部分為筆直傾斜的斜面部326。在向開口周緣部312的外側鼓出的部分與圓形(或橢圓形)狀周圍邊緣322之間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平坦肩部328。通過將可撓性薄膜302與開口周緣部312貼合,將凹面部320包覆,可將油墨積存在可撓性薄膜302與包含斜面部326的球面狀部324以及平坦肩部328之間。
另外,平坦肩部328的高度大致與開口周緣部312的高度一致,平坦肩部328上的可撓性薄膜302的膨脹量小。即使將蓋210安裝在外殼本體230上,也可通過積存在平坦肩部328與可撓性薄膜302間的油墨,從蓋210的上部看清油墨的顏色。換言之,凹面部320內的油墨若在該處已被填滿油墨的狀態下,因油墨層厚,故看上去顏色幾乎為黑色,但在平坦肩部328與可撓性薄膜302間的油墨是薄層時則是本來的油墨色。
當收納凹部310內幾乎沒有油墨時,可撓性薄膜302預先形成大致與收納凹部310的內面密合的大致球面形狀。將可撓性薄膜302製作成該形狀的方法詳見後述。這樣,從可撓性薄膜302與收納凹部310間填滿了油墨的狀態開始一直到收納凹部310內幾乎沒有油墨為止,可撓性薄膜可隨著油墨的量而靈活地變形,可撓性薄膜本身利用彈性產生伸縮等,基本上不對油墨作用壓力。
在凹面部320的底面形成有與油墨注入孔270(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連通的油墨注入槽330以及與油墨供給孔260(油墨供給連通路徑268)連通的排氣兼油墨供給槽332。在凹面部320的底面設置有檢測殘留在凹面部320上的油墨殘剩量用的傳感機構340。

圖16所示,傳感機構340由傳感器杆收容槽350、配置在該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內的傳感器杆360以及T字形薄膜342構成。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具有在凹面部320的底面開口、沿著外殼本體230的下面(
圖18)的底面352。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形狀是從凹面部320的球面狀部324的中心位置向外殼本體的長度方向偏開45度的方向延伸,在到達凹面部320的圓形(或橢圓形)狀周圍邊緣322的位置上進行45度彎曲,並與外殼本體的長度方向平行狀延伸。另外,將傳感器杆收容槽350中的與外殼本體的長度方向平行延伸的部分稱為槽端部354。槽端部354在平坦肩部328上開口。這樣,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在從凹面部320的球面狀部324的中心部橫跨至斜面部326的位置開口,形成相對於外殼本體的長度方向偏開45度的方向延伸的形態。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深度在球面狀部324大致一定,在斜面部326急劇增大,在平坦肩部328再次大致一定。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槽端部354向凹面部320的外部延伸,並沿著傳感器收容槽240內凸出的壁即凸部372(
圖18)到達該傳感器收容槽240內。又,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具有與其長度方向正交的槽351。
傳感器杆360由比油墨的比重大的黑色樹脂形成,可將紅外線遮蔽。傳感器杆360配置在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內。傳感器杆360是板狀構件,具有三角柱形狀的轉動支點部362,在其兩側具有動作支臂部364和傳感支臂部366。在動作支臂部364的端部設置有半球面狀支點365(油墨殘留量檢測點)。傳感器杆360配置在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內,半球面狀支點365(油墨殘留量檢測點)位於凹面部320的球面狀部324的中心位置。又,傳感支臂部366在其端部彎曲成45度,該彎曲的端部367配置在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槽端部354(在平坦肩部328上開口的部分),具有傳感點367的功能。轉動支點362配置在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正交槽351內,轉動支點362的剖面三角形的頂點下沉在油墨內,與該槽351的底面接觸。結果是傳感器杆360可將轉動支點362作為支點轉動。在此,傳感支臂部366的重量比動作支臂部364的重量大。例如,傳感支臂部366的重量是動作支臂部364的重量5倍以上。這樣,如
圖17中的實線所示,當油墨剩餘很多時,傳感器杆360的傳感支臂端部367側位於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底面352上,半球面狀支點365(油墨殘留量檢測點)從底面352浮起,伸出在凹面部320的底面上。另一方面,如
圖17中的雙點劃線所示,當油墨消耗到可撓性薄膜302下降至凹面部320時,通過可撓性薄膜302將半球面狀支點365(油墨殘留量檢測點)推向下側,利用槓桿原理使傳感支臂端部(367傳感點)上升。這樣,由於將傳感器杆360收容在從凹面部320的下部向凹面部320外延伸的傳感器杆收容部350中,傳感器杆360不會阻礙向凹面部320變形的可撓性薄膜302,因此能可靠地進行油墨殘留量的檢測。
又,傳感器杆360的傳感支臂部366的長度L1大於動作支臂部364的長度L2。例如,傳感支臂部366的長度L1大約是動作支臂部364的長度L2的4倍。由此,即使可撓性薄膜302使半球面狀支點365(油墨殘留量檢測點)略微下降也可使傳感支臂端部367大幅度上升,能可靠地進行後述的殘留量檢測傳感器70的檢測或非檢測動作。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有PET薄膜制的張力板306,因此,在油墨基本用完的狀態下,可使傳感器杆360可靠地動作即可最大限度地使用完油墨。也就是說,在可撓性薄膜302隨著油墨的減少而下降時,有時會發生局部起皺並與收納凹部320密合的現象。在該起皺部分與收納凹部320之間殘留著油墨的狀態下使傳感器杆360動作並產生油墨的使用剩餘。
如前所述,張力板306隻有其中央部分與可撓性薄膜302的中央部分接合,如
圖17中的實線所示,當油墨較多時處於載置在膨脹的可撓性薄膜302上的狀態,隨著油墨的減少而下降。但是,隨著油墨的減少,張力板306在比凹面部320最低位置更低的位置上,使其兩端與收納凹部320的內周面抵接,對下降進行限制。結果是可撓性薄膜302的周邊部分雖然沿著收納凹部320的內周面密合,但中央部分成為由張力板306提起的狀態。此時,被提起的可撓性薄膜302的中央部分與傳感器杆360的半球面狀支點365間隔並對向。
若油墨繼續減少,則可撓性薄膜302的中央部分克服張力板306的彈性,進一步下降,一旦油墨基本用完,則推壓傳感器杆360的半球面狀支點365。此時,沿著收納凹部320的內周面密合的可撓性薄膜302周邊部分的面積向中心逐漸增大,直至可撓性薄膜302的中心推壓傳感器杆360為止。即,由於可撓性薄膜302在途中減少了起皺的產生,又將油墨集中在凹面部320的中心部,並且可撓性薄膜302下降,故能在油墨基本用完的狀態下使傳感器杆360可靠地動作。
張力板306隻要是上述的形狀即配置成在限制下降時可將可撓性薄膜302與傳感器杆360的半球面狀支點365間隔狀,則不僅可使用上述的大致長方形,而且也可是三角形、星形、圓形等任意的形狀。另外,其外周部分不僅與收納凹部320的內周面抵接,而且也可載置在開口周緣部312上。
上述張力板306的重量和彈性不會影響油墨收容部300內的壓力,但最好是也可通過對其適當地進行設定來調整油墨收容部300內的壓力。當油墨較多時,由於張力板306隻有中央部形成了與可撓性薄膜302接觸的狀態,因此利用張力板306的自重部分可作為正壓向油墨收容部300內提供。隨著油墨的減少,張力板306的作用是如梁那樣將可撓性薄膜302的中央部向上方提起。結果是向油墨收容部300提供負壓。通過調整張力板306的彈力(與油墨少量時的負壓力相關)、重量(與油墨多量時的正壓力相關)和長度(與從提供正壓轉變為提供負壓的定時相關),向油墨收容部300提供符合於油墨消耗狀況相應的適當壓力。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張力板306與可撓性薄膜302連結成跟隨可撓性薄膜302移動至殘留量減少到幾乎沒有的狀態。另一方面,張力板306在油墨殘留量減少到幾乎沒有狀態之後受到本體外殼的凹面部320的限制,具有向可撓性薄膜302施加從支點(油墨殘留量檢測點)365分離方向力的彈性。張力板306雖然至少在殘留量減少到幾乎沒有狀態之後容許除了可撓性薄膜302中的與支點(油墨殘留量檢測點)365對向部分之外的部分大致沿著凹面部320,但對於可撓性薄膜302中的與支點(油墨殘留量檢測點)365對向部分則從支點(油墨殘留量檢測點)365分離的方向向其施力。並且,在殘留量減少到幾乎沒有狀態之後,隨著油墨的減少而克服張力板306的彈力,可撓性薄膜302向支點(油墨殘留量檢測點)365接近。這樣,能可靠地將油墨使用完。

圖16所示,T字形薄膜342是PET製品並設置成在傳感器杆收納槽內從傳感器杆360的上方向下推壓傳感器杆360的形態。具體地講,薄膜342一體地具有固定部分342a和推壓傳感支臂部366的彈性板部分342b。傳感器杆收容槽350中收容有轉動支點362的槽351形成臺階,從該臺階開始形成有1對凸部356。在固定部分342a上形成有1對孔344,通過將1對凸部356嵌入1對孔344內,將該1對凸部356壓住,可將固定部分342a固定在凹面部320上。這樣,可將轉動支點362在與T字形薄膜342之間留有間隙地保持在槽351內,傳感器杆360將該轉動支點362作為支點可自由轉動。彈性板部分342b插入配置在槽350內,形成了從固定部分342a向傳感支臂部366側延伸的形態。這樣,由於傳感支臂部366利用彈性板部分342b向下施力即沿凸出在浴缸式凹部320底面上的方向對半球面狀支點365施力,因此,即使在油墨盒的輸送中出現了油墨盒上下反轉的現象,也可確保半球面狀支點365凸出在凹面部320的底面上。另外,彈性板部分34的彈性強度大致為不會隨著油墨的減少而妨礙傳感支臂部366的上升那樣的大小。
另外,傳感器杆收容槽350中的收容有傳感支臂部366的部分形成斜面部326。因斜面部326的傾斜度大於球狀面部的傾斜度,故可充分確保傳感支臂部366的上升移動量,不會與可撓性薄膜302接觸而造成妨礙。

圖18所示,本體外殼230的下面具有可相對油墨盒安裝部S的底面滑動的平滑面242。平滑面242與兩側的側壁連結。在本體外殼230的下面形成有導向用槽236和傳感器收容槽240。如圖30所示,導向用槽236與其寬度方向附近的側壁232的距離Lac就是與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導向隔壁間的距離La相對應的距離。又如圖35所示,導向用槽236從前面壁234沿長度方向只形成有可收容導向用凸壁120的長度Lcc(具體地講,至少是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正壓施加構件91與導向用凸壁120的前面開口部O側端部的距離Lc以上的長度)。這樣,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導向用槽236可收容導向用凸壁120。如圖30所示,導向用槽236與傳感器收容槽240的距離Lbc就是與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導向傳感器間的距離Lb相對應的距離。又,如圖35所示,傳感器收容槽240從前面壁34沿長度方向只形成有正壓施加構件91與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距離Ld相對應的長度Ldc,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可收容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
又,在本體外殼230的下面形成有從其裡面支承凹面部320用的多個肋243。另外,在本體外殼230寬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向本體外殼230長度方向延伸的底中心線肋244。在將油墨盒200不斷地在油墨盒安裝部S的底面上滑動時,底中心線肋244繼續地將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
圖10)向底面下退避。在本體外殼230下面的底中心線肋244的後側形成有防脫出鎖定凹部246。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通過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與防脫出鎖定凹部246卡合,可阻止油墨盒200的脫出。
在本體外殼230的下面還形成有向凹面部320外凸出的傳感器杆收容部370,該傳感器杆收容部370的內部形成有所述傳感器杆收容槽350。傳感器杆收容部370中的傳感器杆收容槽350的收容有槽端部354的部分(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沿長度方向凸出在傳感器收容槽240內的寬度方向中心的位置上。由於在傳感器保護裝置176的前面開口部O側的相互對向部分形成帶圓度的表面,容易將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插入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傳感器保護裝置176間及紅外線發光部172與紅外線受光部174之間。如圖35所示,一旦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將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收容在傳感器收容槽240內,則傳感器杆收容凸部的位置處於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紅外線發光部172與紅外線受光部174之間。位於傳感器杆360中的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內的槽端部354內的傳感支臂端部367(傳感點)的位置處於紅外線發光部172與紅外線受光部174之間。另外,本體外殼中的至少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由可透過紅外線的材料構成。
圖19為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200(安裝有本體外殼230和蓋210時)的平面概略圖,由虛線劃分出內部結構。圖20為
圖19的A-A向視圖、即表示油墨盒200前面的正面圖。圖21~圖28分別是表示
圖19的B-B剖面、C-C剖面、D-D剖面、E-E剖面、F-F剖面、G-G剖面、H-H剖面、I-I剖面的剖視圖。另外,為了便於看清,未示出可撓性薄膜302和肋(243、292)。但在局部圖中示出底中心線肋244。

圖15和圖27所示,在本體外殼230上形成有從規定凹面部320的開口部的開口周緣部312開始一體性連續並向本體外殼230的底面側(凹面部320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周壁231。並形成有將周壁231、側壁232與平滑面242連結並從周圍將凹面部320支承的周壁部233。在此,周壁231與側壁232之間由多個肋292相互連結。又,蓋的平坦部214作為與周壁部233對向的外周緣部與周壁部233的上端接合。這樣,即使油墨收容部300的下面是大致球面形狀,也可由周壁部233的下面242穩定地放置,容易在組合機1本體上進行裝取。又,由於將可撓性薄膜202與開口周緣部312貼合,將蓋210與周壁部233的上端接合,因此蓋210不會干擾可撓性薄膜202的貼合部分,能可靠地封止油墨。又,由於周壁部233是由側壁231和周壁232構成的雙重結構,採用了由多個肋292將兩者連接的結構,因此,即使對後述的油墨盒200進行真空密封處理,也可防止周壁部233的變形。並且,從
圖18中可以看出,多個肋243形成了將凹面部320的下面與周壁部233連結的形態。這樣,即使對後述的油墨盒200進行真空密封處理,肋243也可防止凹面部320和周壁部233的變形。
具有上述結構的油墨盒200的下面呈平坦狀,但其上面如圖29所示,寬度方向的中心部(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彎曲,其高度比寬度方向的兩端(側壁232)的高度高。在此,寬度方向兩端的高度(從平滑面242至平坦部214之間的高度)與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形成於隔壁110的前面開口部O側端部的上部的鼓出部112與底壁32的距離大致相同。這樣,可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另一方面,由於彎曲部212和凸形部分213的高度大於寬度方向兩端的高度,再加上安裝部S的頂面的曲線狀凸壁47是一種沿著油墨盒200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的形狀,因此可防止將油墨盒200上下反向地插入。
由於本體外殼230的下面平滑,並形成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底中心線肋244,因此只要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在底面上滑動即可在使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退避的狀態下安裝油墨盒200。並且,油墨盒200的寬度與油墨盒安裝部S兩側的隔壁110間的距離對應,導向用槽236與其寬度方向附近的側壁232間的距離Lac對應於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導向隔壁間的距離La,導向用槽236與傳感器收容槽240間的距離Lbc對應於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導向傳感器間的距離Lb。這樣,在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時,導向用槽236由導向用凸壁120引導並使油墨盒滑動,由此能可靠地將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收容在傳感器收容槽240中,並可將傳感器收容槽240內的傳感點367插入光電傳感器的發光部172與受光部174之間。
另外,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如圖9和圖30所示,導向用凸壁120的前面開口部O側的端部位置比傳感器170的前面開口部O側的端部(傳感器保護裝置176)的位置更靠近前面開口部O。並且,在油墨盒200上,與導向用槽236的前面壁234反向側的端部位置比與傳感器收容槽240的前面壁234反向側的端部位置離前面壁234更遠。這樣,一旦將油墨盒200插入安裝部S並在底壁32上滑動,則首先在將導向用槽236收容在導向用凸壁120之後,傳感器收容槽240到達傳感器170,通過導向用槽236與導向用凸壁120的卡合進行油墨盒200寬度方向的定位,傳感器收容槽240到達傳感器170,故可將傳感器收容槽240內的傳感點367插入光電傳感器的發光部172與受光部174之間。
又,由於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導向用凸壁120沿寬度方向位於鎖定解除操作片150的附近,並且,在油墨盒200上,導向用槽236沿寬度方向位於鎖定解除部238的附近,因此,在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時,鎖定解除部238可靠地與操作片150抵接,可將其退避。並且,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由於彈簧構件114從導向用凸壁120附近的隔壁110的上方沿下方向抑止油墨盒200,故能更加可靠地進行操作片150的退避操作。
如圖29和圖35所示,從前面壁234一側看,油墨盒200為在夾持油墨供給孔260的兩側位置具有收容傳感器170的傳感器收容槽240和收容導向用凸壁120的導向用槽236,這些槽在前面壁234及其下面側開口。並且,在傳感器收容槽240內設置有與導向用槽236鄰接的鎖定解除部238,可使收容有插入發光部172與受光部174間可移動的傳感支臂端部367的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凸出。這樣,油墨盒200構成扁平狀,可相對於油墨盒安裝部S的底面32穩定地滑動,便於裝取,並由於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能可靠地檢測油墨殘留量。
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200如圖30~圖35所示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
使用者使前蓋50轉動並使油墨盒收納部P露出,將油墨盒200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的前面開口部O,相對安裝部底面32在其下面持續地滑動。這樣,首先如圖30和圖31所示,油墨盒前面壁234使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退避。接著如圖32所示,油墨盒在滑動前進過程中由底中心線肋244繼續退避。並使油墨盒的導向用槽236與導向用凸壁120卡合繼續進行滑動。一旦油墨盒前面壁234的鎖定解除部238推開鎖定解除用的操作片150,則鎖定構件180將針保護板130的鎖定解除(壓板140下降)。然後如圖33所示,一旦油墨盒的前面壁234推壓針保護板130,則針保護板130退避。若油墨盒繼續前進直至完全插入油墨盒安裝部S內,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刺入油墨供給孔260內的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圖39(a))。然後如圖34和圖35所示,油墨盒的前面壁234與正壓施加構件91的橡膠蓋93抵接。油墨盒克服正壓施加構件91的彈簧94的力,被推入到再略微前進的位置。此時,最好是油墨盒的前面與未圖示的止動壁相碰,以阻止油墨盒前進。然後,油墨盒雖然會因彈簧94的力而稍許退回,但防脫出鎖定用凸部160與油墨盒下面的防脫出鎖定凹部246內卡合。結果是油墨盒被鎖定,以防止脫出。這樣,可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由於油墨盒200的前面壁234中的與橡膠蓋93抵接的部分是圖35所示的大致平坦狀,因此橡膠蓋93的正壓施加孔98和大氣連通孔280能可靠連通,不會引起漏氣。
另外,由於黑色用的油墨盒的寬度比其它彩色用的油墨盒大,因此不會錯誤地地插入彩色用的油墨盒安裝部S中,但有可能將其它彩色用的油墨盒錯誤地插入黑色油墨盒用的安裝部。然而,彩色用油墨盒上的導向用槽236與傳感器收容槽240的寬度方向的距離Lb1小於黑色油墨盒用的收納部上的導向用凸壁120與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寬度方向的距離Lb2。這樣,即使導向用槽236與導向用凸壁120卡合進行滑動,也可使導向用槽236與導向用凸壁120卡合而不會超越前進。又,彩色用油墨盒的寬度即使是可插入黑色用油墨盒的收納部中的導向用凸壁120和與離該導向用凸壁120遠的一側的隔壁110之間的尺寸,只要導向用槽236與導向用凸壁120不卡合,就不能使鎖定解除用的操作片150退避,因此不能使針保護板130退避,油墨盒前面與針保護板130抵接,不能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插入油墨供給孔260。
一旦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將油墨收容部300內的油墨向緩衝容器84供給。油墨從緩衝容器84經由油墨供給用管子T向壓電型噴墨頭70供給,以供記錄動作使用。
這裡,通常印字時及待機時,雖然正壓氣泵36停止,但通過該泵36、管子92、正壓施加構件91、大氣連通孔280,大氣壓作用於油墨盒200內的大氣室290。這樣,隨著油墨的減少,可撓性薄膜302不斷地變形,不對油墨施加壓力,使預先形成的形狀大致沿著凹面部320密合,因此,始終使供給噴墨頭70的油墨壓力大致保持一定,可穩定地進行噴墨頭70的油墨吐出動作。又,因可撓性薄膜302最終大致沿著收納凹部320密合,故可減少油墨使用的殘留量。並且,由於凹面部320至少一部分是隨著從其上側(開口部側)的離開而逐漸縮小剖面積的大致球面狀部324,因此,在油墨殘留量不斷減少期間,可撓性薄膜302容易沿著凹面部320,可減少油墨使用的殘留量,可將供給到最後的油墨壓力大致保持一定。
在此,由於安裝有油墨盒200的油墨盒安裝部S位於垂直方向的比壓電型噴墨頭70更低的下面(參照圖3),由於其水位差,與一般性的油墨噴射記錄裝置同樣的負壓力會始終作用於壓電型噴墨頭70的噴嘴內的油墨,但在常態下,利用噴嘴內形成的油墨結構性的表面張力克服該負壓力,可將油墨保持在噴嘴內。通過由公知的淨化裝置78的清除動作即用蓋子將噴嘴包覆並在由泵的動作進行吸引噴嘴內的油墨的動作之後,一旦停止由泵的吸引動作,則在蓋子內起泡的油墨利用上述水位差進入噴嘴內,然後在由噴頭70進行印字動作時可能會引起吐出不良。為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從清除動作後(也可從動作過程中開始)至蓋子開放的期間使正壓氣泵36動作。由此,正壓的氣流向油墨盒內的大氣室290供給,並通過可撓性薄膜302將正壓施加在油墨上。結果是可從油墨盒側向噴頭70的噴嘴內的油墨施加正壓,可防止將氣泡導入噴嘴內。此時,由正壓泵36施加的壓力只要是不會將氣泡導入噴嘴內那樣程度的壓力即可,雖然不需要積極地從噴嘴壓出油墨那樣程度的大小,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也不妨礙使用那樣大的壓力。
又,如上所述,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刺入油墨供給孔260內的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之後,大氣連通孔280與正壓施加材料92抵接(具體地講,如圖35所示,油墨盒安裝部S上的正壓施加構件91的橡膠栓93前面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的針孔的距離A大於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從油墨盒200的前面閉塞油墨供給孔260內的距離B)。在從油墨盒安裝部S上取出油墨盒200時,也可在大氣連通孔280與正壓施加構件91隔離之後,將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從油墨供給孔260內的橡膠栓拔出。這樣,例如,在正壓泵36向油墨盒200施加正壓期間,即使使用者錯誤地將油墨盒200從油墨盒安裝部S中取出,也由於在原有的中空針82刺入的狀態下,大氣連通孔280首先從正壓施加構件91脫出,因此可防止油墨從油墨盒200中漏出。
又,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如圖35所示,油墨殘留量檢測用光電傳感器170的紅外線發光部172和紅外線受光部174被收容在傳感器收容槽240內,形成將收容有傳感器杆360的傳感支臂端部367(傳感點)的傳感器杆收容凸部372夾持的對置狀態。由此,傳感器杆360的傳感支臂端部367(傳感點)的位置處於紅外線發光部172與紅外線受光部174之間。這樣,就可完成檢測油墨盒200內的有無油墨狀態用的油墨傳感的機構。即,本實施形態的油墨傳感的機構通過將其傳感器部分170(發光部172+受光部174)設置在記錄裝置本本側的油墨盒安裝部S內,將檢測傳感器部分170的開閉的杆(黑色樹脂制的傳感器杆360)設置在油墨盒200內,再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即可完成。
如前所述,傳感器杆360根椐油墨的殘留量,在傳感支臂端部367(傳感點)進行上下移動。當油墨殘留量十分充足時,傳感支臂端部367位於發光部172與受光部174之間,將紅外線遮蔽。一旦油墨殘留量幾乎用完,則從發光部172與紅受光部174中脫出,使受光部174接受紅外線光。這樣,作業者就可容易地通過變換油墨的有無來控制記錄裝置的動作。所述傳感器170不僅檢測油墨的有無,而且還可用於檢測是否安裝有油墨油墨盒。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油墨盒200僅由樹脂組件構成,基本結構是將薄膜鋪在樹脂盒上,在其間儲存油墨。即,將1枚薄膜鋪在本體外殼230的凹面部320,在本體外殼230與薄膜之間儲存油墨。通過將蓋210安裝在本體外殼230上,使用者無法直接觸摸到薄膜,可防止薄膜破損。
再具體地講,本體外殼230是具有耐油墨性的樹脂製成。例如,本體外殼230採用幾乎不含添加劑的無添加型聚丙烯(PP)製成。這是因為本體外殼230(收納凹部310)直接與油墨接觸,一旦含有添加劑就會使添加劑溶出到油墨中的緣故。另外,蓋210因不與薄膜直接觸,故為了確保強度而採用添加有添加劑的聚丙烯(PP)製成。這樣,通過將本體外殼230和蓋210採用同一的樹脂材料(PP),可由超聲波熔接將兩者接合。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將油墨收容部300規定在凹面部320與可撓性薄膜302之間。由於為收容油墨而不使用泡沫塑料,故可使用完油墨。又,由於不使用泡沫塑料,只用樹脂作成油墨盒200,因此,在使用完油墨之後,即使油墨盒200燃燒也不會發生二惡烷(ダイオキシン),可減少因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又,與將油墨收容部300製成袋狀的場合不同,因不需要袋狀所必需的耳部和噴口部等,故可在小體積的外殼本體內收容更多的油墨。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可以作成收納凹狀並與其貼合薄膜的簡單結構來製成油墨收容部300。採用這種結構,還可容易地與變更油墨容量對應。
在本實施形態中可撓性薄膜302採用雙層結構。即,將聚丙烯(厚度30μm)制的內側層與尼龍制的外側層接合而作成。聚丙烯(厚度30μm)具有熱熔化特性,尼龍具有耐熱特性和耐衝擊特性。在此,聚丙烯(厚度30μm)採用幾乎不含添加劑的無添加型。這是因為內側層與油墨接觸,一旦含有添加劑就會溶出到油墨中的緣故。但是,聚丙烯(厚度30μm)對於承受機械衝擊非常弱。為此由尼龍的外側層吸收衝擊。由聚丙烯(厚度30μm)制的內側層和尼龍制的外側層構成的雙層結構具有加熱延伸的特性和透氣性,極其適用於以下說明的本實施形態的可撓性薄膜302。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上述2層結構的可撓性薄膜302成形為如下的與收納凹部310貼合併向外側鼓出的形狀。另外,可撓性薄膜302由聚丙烯(厚度30μm)制的內側層內側層302a和尼龍制的外側層302b構成。
首先,如圖37(a)所示,將可撓性薄膜302在平坦的狀態下配置成包覆凹面部320的開口部的形態。接著,對開口周緣部312進行加熱。結果是只使內側層302a(聚丙烯層)熔化,對開口周緣部312進行熱熔化。然後如圖37(b)所示,將未圖示的真空裝置連接凹面部320連通的油墨供給孔260,對形成於可撓性薄膜302與凹面部320間的空間進行減壓。由於從外側向可撓性薄膜302施加大氣壓,因此,可撓性薄膜302與凹面部320密合。在與此抽真空的同時,利用設置在可撓性薄膜302上側的未圖示的外部熱源對整個可撓性薄膜302加熱。結果是可撓性薄膜302塑性變形為沿著凹面部320的形狀。這樣,可撓性薄膜302成形為與凹面部320緊貼的形態。結果是可撓性薄膜302的形狀與凹面部320底面的形狀相仿。一旦在凹面部320與可撓性薄膜302之間注入油墨,則可撓性薄膜302向與凹面部320隔離的方向膨脹,可收容凹面部320體積2倍的油墨。隨著油墨逐漸消耗,可撓性薄膜302逐漸向凹面部320靠近。一旦油墨全部用完,則可撓性薄膜302完全與凹面部320密合。由此,可將油墨完全用完。
另外,外側層302b的尼龍位於未圖示的外部熱源的附近位置,但因尼龍具有耐熱特性,故不會熔化。另一方面,內側層302a的聚丙烯層位於遠離外部熱源位置,故不會熱熔化,而只是塑性變形。這樣,與由聚丙烯單層形成可撓性薄膜302的場合不同,不用擔心可撓性薄膜302因外部熱源而熔化。
又,若想要將可撓性薄膜302通過壓延來衝壓成形,則可能在可撓性薄膜302上起皺而引起油墨和空氣漏出。然而,採用上述方法,則無此可能性。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凹面部324自身是成形型,採用了將可撓性薄膜302伸延後再將凹面部324的形狀複製給可撓性薄膜302的方法。這樣,即使凹面部324是任意形狀,也可容易地模仿它的形狀,將可撓性薄膜302成形。因此,可簡單地對應於形狀變更。又,通過在凹面部324形成多個後述的油墨注入槽330和油墨供給槽332、或者形成皺紋狀的凹凸,可防止上述加熱時將可撓性薄膜302貼合在凹面部324。
並且,與在將衝壓而膨脹的可撓性薄膜302作成多個之後再與開口周緣部312貼合的場合不同,因工序數少,故還可減少灰塵等進入油墨收容部300內的可能性。又由於不需要另外配置衝壓用的金屬模,故設備也簡單。
另外,也可不使用尼龍而是用不易熔化的添加型聚丙烯製成外側層302b,使用無添加聚丙烯製成內側層302a,由兩種不同性質的聚丙烯作成內側層302a和外側層302b。
又如圖38所示,也可在凹面部320上另外再設置具有與凹面部320形狀對稱的收納凹形狀的模型400。在此場合,在將可撓性薄膜302平坦狀熱熔化在開口周緣部312之後,將加壓氣體經由油墨供給孔260壓送到可撓性薄膜302與凹面部320之間,並對模型400進行加熱。這樣,可撓性薄膜302膨脹,將模型400的收納凹形狀複製給可撓性薄膜302。另外,也可不將氣體壓送到可撓性薄膜302與凹面部320之間的內部空間來提高該內部空間的內部壓力,而是改為對可撓性薄膜302與模型400之間的空間進行減壓。
下面參照圖39(a)、(b),對將油墨注入成形為上述膨脹形狀的可撓性薄膜302與凹面部320之間(油墨收容部300)的方法進行說明。
在此,如圖39(a)所示,在油墨供給孔260的內部設置有止回閥264和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矽橡膠套筒)。又,在油墨注入孔270的內部設置有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矽橡膠套筒)。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由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和環部分266連接。在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上形成有相互偏置狀態的油墨注入用插入用凹部274和栓用山形部276。各橡膠栓262、272如後所述刺入針,但具有在將該針拔出後可利用自己的彈性封止刺入痕跡的性質。
首先如圖39(a)所示,將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和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與油墨供給孔260和油墨注入孔270嵌合。此時,將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嵌入到途中,形成栓用山形部276與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分離的狀態。本體外殼230的前面壁234以向垂直上方的姿勢將脫氣用中空針502刺入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中,並將油墨注入用針504刺入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中。此時,使各針502、504的針孔露出在各橡膠栓的凹部內。在此,脫氣用中空針502與未圖示的脫氣用減壓泵連通,油墨注入用針504與油墨泵連通。在油墨泵不工作的狀態下將油墨收容部300內的空氣經由油墨供給孔260排出,內部形成真空狀態。然後使油墨泵工作,將油墨注入油墨注入孔270內。在此,因油墨注入用插入用凹部274細,故殘留在該部分的空氣無論怎麼減壓都不會排出。並且,一旦在油墨收容部300內混入該空氣,則有可能在以後膨脹而造成油墨殘留量檢測的誤動作或者對頭部供給油墨的障礙。為此,在注入油墨結束後,將油墨注入用橡膠栓272完全推入油墨注入孔270的內側。結果是如圖39(b)所示,栓用山形部276將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完全堵塞。這樣可防止殘留在注入用插入用凹部274內的少量空氣進入油墨收容部300內。
另外,如
圖15所示,油墨注入槽330在凹面部320中與油墨注入孔270(油墨注入連通路徑278)連通,並適宜沿著凹面部324而形成,是一種將油墨圍住的形狀。在注入油墨時,因油墨沿著油墨注入槽330進入凹面部320內,故可促進空氣排出。又,因脫氣兼油墨供給槽332與油墨供給孔260(油墨供給連通路徑268)連通而適宜沿著凹面部324形成環狀,並且也與油墨注入槽330連通,故排出空氣時,空氣容易排出。即,在空氣排出期間,即使可撓性薄膜302緊密地與凹面部324密合,在脫氣兼油墨供給槽332上也容易地形成空氣排出用空間,故可從整個油墨收容部300將空氣排出。另外,也可不在凹面部320上形成脫氣兼油墨供給槽332,改為在縐紋狀的多個凸部間形成凹部。又,脫氣兼油墨供給槽332和縐紋也延伸到凹面部324的最低位置即殘留量檢測點365的周圍,在向噴射頭供給油墨時,即使油墨殘留量少也可容易地從最低位置引出油墨以及防止凹面部324與可撓性薄膜302的密合力減小而使背壓上升等,可積極地控制油墨的流動。
這樣,一旦將油墨注入油墨收容部300後,將蓋210安裝在本體外殼230上,即可完成油墨盒200。然後,對油墨盒200進行真空密封包裝。即,如圖36所示,將整個油墨盒200包入樹脂薄膜材料的片材500中抽出真空。因壓電式噴頭70採用了由壓力波將油墨吐出的方式,故油墨內一旦有氣泡,則氣泡吸收壓力,油墨不會吐出。該氣泡是在溶存於油墨中的空氣隨著時間的過程中的增加而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限制收容在油墨盒200內的油墨中的溶存空氣的量而進行真空密封。
在此,注入油墨收容部300的油墨已經達到了某種程序的脫氣。即,該空氣的含有量相對於飽和量約30~35%。若將這種油墨收容在油墨收容部300內,將整個油墨盒200包在薄膜材料中抽取真空,則油墨內的空氣透過由聚丙烯和尼龍形成的可撓性薄膜302和由聚丙烯制的樹脂作成的本體外殼230的壁,引出到真空密封內。這樣,可促進油墨盒的油墨脫氣,經過數天後,油墨盒內的油墨的空氣含有量降至20%左右。由此,將真空密封后的油墨盒提供給使用者,就可向使用者提供脫氣度高的油墨。
又,在將油墨盒200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可將油墨盒導出用的中空針82插入油墨供給孔260內的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在此,油墨盒導出用的中空針82經由緩衝容器84和油墨供給用管子T與壓電型噴墨頭70連通。在此,溶存於油墨中的空氣隨著時間的過程增加而形成氣泡而附在緩衝容器84和油墨供給用管子T的內壁上,並由溫度變化等進一步增加。在此,油墨供給孔260內的止回閥264被設計成即使從外部施加有微小的壓力也能關閉的形態,這樣,一旦氣泡在緩衝容器84和油墨供給用管子T內增加,即使有少量的壓力施加給止回閥264,止回閥264也能關閉。另一方面,止回閥264對於壓電型噴墨頭70吸引油墨的力是自由的。這樣,止回閥264無論有多少油墨供給,也可防止一旦有氣泡的壓力就關閉的氣泡進入油墨盒的油墨收容部300內。由此,可防止產生氣泡進入油墨盒內後再從油墨盒進入頭部而引起的吐出不良的問題。
在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油墨注入孔270和油墨供給孔260分開設置的,並將其設置在在油墨盒的前面形成左右並列開口的形態。在此,在油墨盒的前面只設置1個孔,若從該孔中進行所有的油墨收容部300內的抽真空、油墨注入和油墨供給,則必須對安裝在該1個孔上的橡膠栓用針剌3次。為了在相互不同的3個位置上刺針,必須加大孔徑本身,必須加大油墨盒本身厚度。對此,採用本實施形態,由於將油墨注入用和油墨供給用的孔各自分開,故可減小各孔的直徑;將這些孔並列在左右方向上,故可減小油墨盒的厚度。
另外,關於油墨供給孔260,由於也作為油墨注入時的減壓使用,因此只要使脫氣用中空針502在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上剌入的位置不同於安裝在油墨盒安裝部S上時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剌入的位置即可。在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0所示,油墨供給孔260形成在前面壁234中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上的其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在此,因在前面壁234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凸部分235,故其高度(厚度)大於寬度方向兩端。這樣,可加大油墨供給孔260的直徑,也可加大油墨供給用橡膠栓262的直徑。可在與油墨盒導出用的中空針82刺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簡單地進行脫氣用中空針502的刺入。
本實施形態中是對油墨盒200進行真空密封,但此時在本體外殼230與蓋210相互鄰近的方向上施加有壓力。為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克服這種壓力,將凹面部320和蓋210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製成大致球面形狀,採用肋的加強結構。
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有圖40所示的蓋210的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形成球面狀外側彎曲部212周圍的油墨收容周緣部216的位置處於略微超過本體外殼230側的開口周緣部312的內側邊緣的外側。即,油墨收容周緣部216的內周邊緣部216a與開口周緣部312的內側邊緣和外側邊緣的中間部分呈對向狀。在此,若邊緣部216a處於比開口周緣部312的內周更內側,則當蓋210和凹面部320受到由真空密封而相互靠近的方向的力時,存在著邊緣部216a與可撓性薄膜302相碰而損傷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蓋210的位置處於略微超過開口周緣部312的內側邊緣的外側即碰靠在開口周緣部312上。在此,可撓性薄膜302被牢牢地與開口周緣部312熔合而與本體外殼230的樹脂一體化。這樣,即使蓋210的油墨收容周緣部216在開口周緣部312上與可撓性薄膜302直接H碰也不會損傷可撓性薄膜302。
本實用新型的油墨盒及其油墨盒的製造方法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而可在權利要求記載的範圍內作各種變形和改良。
例如,如圖41所示,也可為將導向用槽236和傳感器收容槽240切開到側壁232的形狀。這是因為若使這種導向用切口凹部236』的側面沿導向用凸壁120對應的側面滑動則可進行引導的緣故。另外,在此場合,如圖42所示,只要將針保護鎖定解除片150設置在導向用凸壁120的附近即配置有油墨導出用的中空針82的一側即可。可使油墨盒200的前面壁234中的大氣連通孔280下面的位置附近的部分其作為鎖定解除部238的作用。
針保護板130、針保護鎖定構件180、防脫出鎖定構件190的結構不限定於
圖11所示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43(a)至圖53(b)對按照實施形態的第1-11變更例的油墨盒進行說明。
圖43(a)和43(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1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多個肋243配置成龜殼狀。
圖44(a)和44(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2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在與環繞邊緣322同心的圓上配置有多個肋243。
圖45(a)和45(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3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多個肋243配置成菱形。
圖46(a)和46(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4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油墨盒200的下表面平滑無肋。
圖47(a)和47(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5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捏手部202和側壁232的形狀不同於實施形態。
圖48(a)和48(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6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捏手部202和側壁232的形狀不同於實施形態。
圖49(a)和49(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7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捏手部202和側壁232的形狀不同於實施形態。
圖50(a)和50(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8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捏手部202和側壁232的形狀不同於實施形態。
圖51(a)和51(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9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捏手部202和側壁232的形狀不同於實施形態。
圖52(a)和52(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10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部分212具有龜殼狀而非球面外側彎曲狀。
圖53(a)和53(b)表示按照實施形態的第11變更例的油墨盒200,其中,部分212為正方形而非球面外側彎曲狀。
權利要求1.一種油墨盒,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凹面部、並具有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凹部的本體外殼,以及將該油墨收容凹部的凹面部的開口側包覆的可撓性膜,該可撓性膜在油墨收容凹部內實際上沒有油墨的狀態下具有實際上沿著所述凹面部的形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是一種隨著與所述凹面部的開口側分離而使剖面積逐漸變小的大致球面形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面部的開口側為大致圓形或橢圓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外殼具有與所述油墨收容凹部連通、形成有對該油墨收容凹部內減壓用的減壓口的壁部,所述凹面部具有沿著該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相互連續、並與所述減壓口連續的凹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部是一種沿著所述凹面部形成彎曲狀的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部是一種形成於皺紋狀的多個凸部間的凹部。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減壓口具有在將油墨充填在油墨收容凹部的狀態下作為向外部供給油墨用的油墨供給口的功能。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可使噴頭進行穩定的油墨噴射動作、可將油墨基本上完全使用到最後的油墨盒。油墨盒包括具有油墨收容凹部(320)的本體外殼(230)、將油墨收容凹部(320)的開口部包覆的可撓性膜(302),將油墨收容在油墨收容凹部(320)與可撓性膜(302)之間。可撓性膜(320)在油墨收容凹部(320)中幾乎沒有油墨的狀態下具有沿著該油墨收容凹部的形狀。又,製造時在將油墨收容凹部(320)的開口部包覆並使可撓性膜(302)膨脹後通過對油墨收容凹部(320)內部進行減壓,同時加熱可撓性膜(302),將可撓性膜(302)成形為與油墨收容凹部(320)內面相仿的形狀。
文檔編號B41J2/175GK2582876SQ02255198
公開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日
發明者佐佐木豐紀, 櫻井久喜, 森田祥嗣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