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5:07:56
專利名稱:一種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自動清掃空調室內機進風口側空氣過濾網的自清潔裝置,屬於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的創新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普通的分體落地式空調器的除塵方式主要是採用設置在進風口附近的空氣過濾網來吸附空氣中的灰塵,但是過濾網上積塵過多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積塵過多引起過濾網網眼堵塞引起通風不暢,通過熱交換器的循環風量減少,影響製冷制熱效果,空調能力大幅降低,增加運行成本。同時過濾網上的部分灰塵還存在隨循環風流再次進入室內空氣中的可能,影響室內空氣品質,與空調的健康功能不符,因此如何清除空調過濾網上的灰塵已成為用戶和空調廠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空調過濾網的除塵方式還停留在手工清洗的水平,採用易拆洗結構的過濾網,過濾網積塵後需售後服務人員或者用戶自行拆卸進行清洗。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清除過濾網上的積塵,但是需要頻繁的拆洗和維護,對用戶來說不啻於是一種費力、費時的勞動負擔。面對這種情況,國內外空調廠家的技術人員在空氣過濾網自清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尋求技術突破。
專利文獻(ZL專利號02208953.5)中設計了一種可上下左右移動的吸嘴吸塵方式,這種除塵方式從理論上可以實現除塵功能,但是可操作性較差,因為吸嘴大範圍的移動導致吸塵管的大範圍移動,對於空間狹小的空調器來說,布管線路難以保證,而且吸塵管的頻繁移動回導致管的磨損,另一方面吸嘴和吸塵管在運行過程中產生風阻效應,影響製冷制熱效果。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410057535.9中公開了一種帶吸孔的吸塵帶吸塵方式,它將吸引裝置的吸引動作集中於吸口,這樣可以維持較強的吸力。同時通過驅動吸塵帶、移動吸口而變更吸引位置,使吸塵裝置在空氣過濾網上掃描,從而完成空氣過濾網全區域的清掃。但是這種實現方式的成本高,加工技術難度大。吸塵帶是薄的塑料薄膜,加工成一定形狀的產品技術難度大,吸塵帶在驅動過程中還要承受拉力和摩擦力,因此材質要求嚴格。同時吸塵帶在移動過程中要保證與外圍部件的密封和與吸孔中心線不發生偏離,因此加工精度要求也很高。在吸塵裝置長期運行後,吸塵帶的磨損也是難以避免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考慮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通過吸孔吸除可轉動過濾網上的灰塵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動可靠、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附圖所示,包括有吸嘴機構(4)及過濾網機構,過濾網機構包括有底座(6)、過濾網(3)、過濾網網架(11)、電機(13)及其旋轉驅動機構,吸嘴機構(4)包括有吸嘴支架(9)和吸嘴(10),底座(6)固定在空調的風道蝸殼(2)上,過濾網(3)固定在過濾網網架(11)上,電機(13)固定在底座(6),旋轉驅動機構的主動件與電機(13)的輸出軸連接,過濾網網架(11)固定在旋轉驅動機構的從動件上,下端設有吸塵口(5)的吸嘴支架(9)固定在底座(6)上,吸嘴(10)固定在吸嘴支架(9)上,吸嘴(10)通過吸塵管與吸塵機構相連。
上述旋轉驅動機構為齒輪傳動副,齒輪傳動副的主動件(12)與電機(13)的輸出軸連接,齒輪傳動副的從動件(7)與主動件(12)嚙合,過濾網網架(11)固定在旋轉驅動機構的從動件(7)上。
上述過濾網網架(11)做成圓罩型,從動件(7)做成中空的齒圈,過濾網網架(11)下端外緣與從動件(7)上端內緣相接觸,並固定在一起。
上述過濾網網架(11)下端設有卡勾(18)和固定插杆(19),從動件(7)上端設有相應的卡勾槽(20)和固定插杆槽(21),過濾網網架(11)的卡勾(18)卡定在從動件(7)上端設有的卡勾槽(20)上,過濾網網架(11)的固定插杆(19)插裝在從動件(7)上端設有的固定插杆槽(21)上。
上述從動件(7)放置在底座(6)所設的凹槽內,底座(6)的邊緣設有防止從動件(7)脫離或者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上下跳動的卡勾(16)。
上述底座(6)所設的凹槽內還設有保證從動件(7)與主動件(12)之間的中心距不變,防止從動件(7)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徑向竄動導致運行不暢或卡死的限位結構,限位結構一側與從動件(7)的外緣部分接觸。
上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底座(6)凹槽內、減少限位部分與從動件(7)的接觸面積,以減小兩者之間摩擦阻力的一圈不連續的限位齒(17),限位齒(17)一側與從動件(7)的外緣部分接觸。
上述過濾網(3)通過壓網圈(8)固定在過濾網網架(11)上,壓網圈(8)緊箍在過濾網網架(11)的外緣上。
上述吸塵口(5)為設置在吸嘴支架(9)的內部凹槽,且吸塵口(5)的外緣部分向外突出。
上述吸嘴支架(9)與吸嘴(10)之間設有卡槽,卡槽內設有防止吸塵腔密封不嚴導致吸塵壓力下降的密封氈(14)。
上述吸嘴支架(9)的吸塵口(5)的旁側設置有毛刷(22)。
上述吸嘴機構的吸嘴支架(9)做成與過濾網網架(11)相應的形狀,吸嘴支架(9)的吸塵口(5)相應設計在網架(11)上。
上述吸嘴機構的吸嘴(10)連接有拖動其在吸嘴支架(9)的吸塵凹槽內滑動的驅動機構。
上述驅動機構包括有驅動電機(33)、螺杆(34)、拖動塊(35)和連杆(37),驅動電機(33)固裝在空調的風道蝸殼(2)上,螺杆(34)與驅動電機(33)的輸出軸連接,拖動塊(35)與螺杆(34)組成螺旋傳動副,連杆(37)的一端固裝在拖動塊(35),連杆(37)的另一端固裝在滑動吸嘴(10)上。
上述吸嘴機構中可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吸嘴(10)。
上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吸嘴(10)使用一個外置吸塵機構,與每一個吸嘴相連的吸塵管通過可控制不同吸塵管的開閉狀態來選擇某一吸嘴工作的控制閥與吸塵機構相連。
上述吸嘴支架(9)上的吸塵口(5)為吸塵狹縫或為一系列吸塵小孔,吸塵小孔為一系列小圓孔或橢圓孔或矩形孔或菱形孔或曲邊形孔。
上述吸塵小孔為單列孔(42)或多列交錯排列孔(43)。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通過吸孔吸除可轉動過濾網上的灰塵的機構,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動作主要由吸嘴機構的吸塵口完成,吸塵機構在吸嘴機構的吸塵腔內產生負壓高速氣流從而使吸塵口處維持強吸力。驅動系統驅動過濾網低速轉動,即順次切換吸塵區域,這樣可清掃過濾網的全區域。本實用新型使用小功率的吸塵機構也能充分吸除過濾網上的積塵。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動可靠、成本低,是一種設計巧妙,性能優良,方便實用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所示的自清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原理示意圖;圖4是圖2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中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和吸塵部分的橫截面示意圖;圖6是圖5中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2中驅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運動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7中齒輪傳動圈與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中底座凹槽的結構示意圖及其與齒輪傳動圈的裝配方式示意圖;圖11是圖7中網架與齒輪傳動圈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圖7中壓網圈與過濾網網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自清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圖14中自清潔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中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7是圖16中自清潔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1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中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圖18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0是圖19的清掃順序示意圖;圖2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中吸嘴支架上吸塵狹縫的結構示意圖;圖2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7中吸嘴支架上吸塵狹縫的結構示意圖。1自清潔裝置,2風道蝸殼,3過濾網,4吸嘴機構,5吸塵口,6底座,7從動齒輪,8壓網圈,9吸塵支架,10吸嘴,11過濾網網架,12主動齒輪,13電機,14密封氈,16卡勾,17限位齒,18網架卡勾,19網架固定插杆,20網架盤卡勾槽,21網架固定插杆槽,22掃塵毛刷,33電機,34傳動螺杆,35拖動塊,36滑動吸嘴,37連杆,42單列吸塵孔,43多列吸塵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自清潔裝置1放置在空調器室內機風道蝸殼2的進風口前側,裝置中的過濾網可在風道蝸殼與進風隔柵之間的空間內繞風道蝸殼進風口中心轉動。在空調器運行過程中,空氣經自清潔裝置過濾網由風機吸入風道蝸殼,再經熱交換器後吹向室內,而空氣中的灰塵被吸附在空氣過濾網上。運行一段時間後,過濾網上的灰塵可被自清潔裝置吸除並被排出室外。
圖2是自清潔裝置的部分構造圖,整個裝置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吸嘴機構4,一個是過濾網3及其支架等所構成的過濾網機構,另一個吸塵機構在圖中未顯示,吸嘴機構4通過一吸塵管與吸塵機構相連。
圖3是實施方式的原理圖。本方案改變傳統的過濾網的形狀和布置方式,把過濾網設計成迴轉結構,過濾網及其架體可繞某一中心線轉動,而吸嘴機構保持靜狀態。吸嘴機構4下端設有的吸塵口5為長條狹縫,其與過濾網3接觸,吸嘴機構4與吸塵機構相連,吸塵機構中的吸塵泵在吸嘴機構4的吸塵腔內產生負壓高速氣流,吸塵口5處保持強的吸塵力,過濾網3與狹縫相接觸部分的積塵就被吸塵狹縫吸入吸塵腔,再通過吸塵機構排出室外。過濾網3在驅動系統的驅動下低速旋轉,即可順次切換吸塵口5與過濾網3的接觸區域,當過濾網轉動一周,則完成整個過濾網的一個清掃行程,為保證過濾網清掃乾淨,可設定每一次清掃任務過濾網的轉動時間。同時過濾網機構的高度H還可根據整個空調器的外形尺寸進行調整。
圖4是本裝置的吸嘴機構和過濾網機構的結構爆炸圖,其中過濾網機構主要由底座6、齒輪傳動圈7、壓網圈8、過濾網網架11、過濾網3、小齒輪12和電機13組成。吸嘴機構由吸嘴支架9和吸嘴10組成。過濾網機構中的底座6作為主要支撐部件固定在風道蝸殼上,齒輪傳動圈7、過濾網網架11、過濾網3和壓網圈8所構成的轉動部件在小齒輪12和電機13所組成的驅動系統驅動下旋轉。吸嘴支架9固定在底座上,吸嘴支架下端有長條形吸塵狹縫5,吸嘴10固定在吸嘴支架上,吸嘴10通過吸塵管與由吸塵泵和排塵管組成的吸塵機構相連。清掃動作發生時,吸嘴機構固定不動,只有齒輪傳動圈7、過濾網網架11、過濾網3和壓網圈8組成的迴轉部件轉動。
圖5和圖6為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吸嘴支架9隻有半個區域有吸塵狹縫,起吸塵作用,另一半作為支架部分以保證整個吸嘴機構的剛度和強度。如果吸塵狹縫設計在整個吸嘴支架上,則要求吸塵機構的輸出功率增大,其外形尺寸也會相應加大。圖5還示出了吸嘴支架9吸塵部分的橫截面圖,可以看出,吸嘴支架9和吸嘴通過密封氈14密封,兩者之間形成吸塵腔體。吸嘴支架9下端有吸塵口5,吸塵口5外緣部分向過濾網3的接觸方向突出,突出部分可保證吸塵口5與過濾網3接觸良好,過濾網3上的灰塵只需很小的吸塵力即可吸除。
圖5中橫截面圖顯示吸嘴支架的吸塵部分設計有凹槽,凹槽的底部開設有吸塵口5,如圖6所示,吸塵口5由一系列長條狀細縫5a、5b、5c組成。
圖7~圖12為說明過濾網機構部分的結構及運動方式。如上所述,過濾網機構由底座6、迴轉部分和驅動部分組成。驅動部分由電機13和小齒輪12組成,如圖8所示。電機13固定在底座6上,電機13的輸出軸與小齒輪12緊密配合,齒輪傳動圈7上設計有一圈齒輪,小齒輪12可帶動齒輪傳動圈7在底座6的凹槽內做低速迴轉運動,固定在齒輪傳動圈7上的過濾網網架11、過濾網和壓網圈(圖中未示出)也隨之轉動。
實際上,通過調整齒輪的齒數可以很容易控制過濾網迴轉部分的轉速,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較低的轉速,這樣能保證吸塵狹縫與過濾網的某一區域接觸時間較長,有充分的時間完成這個區域的吸塵任務。
圖9和圖10顯示了齒輪傳動圈7在底座6的放置方式,齒輪傳動圈7放置在底座6的凹槽內,底座6的邊緣設計有若干卡勾16,卡勾16的作用在於防止齒輪傳動圈7在轉動過程中發生上下跳動產生運動不平穩和噪音。卡勾16與齒輪傳動圈7的上端面並未緊密接觸,而是需要保持一定的間隙,以防止相互之間的摩擦導致齒輪傳動圈可能產生「卡死」現象。
為了保證齒輪傳動圈7運動平穩,特別是防止齒輪傳動圈7在轉動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徑向竄動,底座6的凹槽內還設計了限位齒17,如圖10所示。底座6凹槽內的限位齒17是一圈不連續的限位凸起,如17a、17b、17c、17d……,限位凸起的一側與齒輪傳動圈7的外側下端部分保持非緊密接觸狀態,這些限位凸起設計成齒型結構是減小齒輪傳動圈7在可能產生的接觸狀態下的摩擦力。
圖11中,過濾網網架11隨齒輪傳動圈一起轉動,相互之間不能有相對滑動或跳動,因此在過濾網網架11上設計有若干網架卡勾18和網架固定插杆19使其固定在齒輪傳動圈7上。在過濾網網架11下端與齒輪傳動圈的接觸部位設計了若干網架卡勾18和網架固定插杆19,網架卡勾和網架固定插杆交替分布在網架下端四周。相應地,在齒輪傳動圈7上端與過濾網網架11的接觸部位也開設有相應數目的網架卡勾槽20和網架固定插杆槽21。網架卡勾槽和網架固定插杆槽也交替分布在齒輪傳動圈7的上端部位。其中網架卡勾18與卡勾槽20是松接觸,防止過濾網網架11在運行過程中脫離齒輪傳動圈7或發生上下跳動。網架固定插杆19與網架固定插杆槽21是緊接觸,防止過濾網網架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徑向或周向竄動。
圖12顯示了壓網圈8與過濾網3的裝配位置。空氣過濾網3通過模壓的方式覆貼在過濾網網架11上。壓網圈8緊貼在過濾網網架外緣部分,其作用是防止過濾網邊緣部分發生脫落,且保證外形美觀。
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吸嘴機構的不同,圖13為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吸嘴機構上沿吸塵口5配置一掃塵毛刷22,掃塵毛刷22使用質地較軟的細毛,與空氣過濾網緊密接觸,對於吸嘴無法徹底吸除的積塵,可以通過掃塵毛刷22掃除。這種附帶毛刷掃塵的方式使過濾網上的灰塵首先被吸嘴支架上的吸塵口吸除,較難吸除的積塵則可以通過掃塵毛刷從後面刷掉,這樣可以提高整個裝置的除塵效果。
實施例3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自清潔裝置1的不同,圖14和圖15中顯示了另一種結構的自清潔裝置,這個實施方式中,過濾網網架及吸嘴的外形都較上述實施方式有了較大變化,過濾網網架11採用圓罩的形式,即橫截面為一拱形。相應地,吸嘴10也設計成合適弧度的拱形結構,以使吸塵口5與空氣過濾網3緊密接觸。同實施例1一樣,吸嘴機構不動,而過濾網隨同網架一起轉動。
實施例4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吸嘴機構的不同,圖16和圖17是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即採用多吸嘴機構完成吸塵動作。圖16所示是設有兩個吸嘴10a和10b的吸嘴機構,相應地,每一個吸嘴對應一段吸塵狹縫,每一個吸嘴都由吸塵管與吸塵機構相連。當然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吸嘴的數目可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
這種多吸嘴吸塵方式使吸塵狹縫的長度減小,吸塵面積也就相應減小,所需的吸塵力就大幅降低,因此吸塵機構中吸塵泵的輸出功率大幅減小,整個裝置的外形尺寸也更加小型化。
多吸嘴機構中,每一個吸嘴對應一個吸塵區域。多吸嘴方式既可以採用多個吸塵泵吸塵,亦可採用單個吸塵泵吸塵。
多吸塵泵方式中每一個吸嘴通過吸塵管與對應的吸塵泵相連,在這種方式中,每個吸嘴可相互獨立的完成各自區域的清掃動作,大大縮短了清掃時間,但是這種方式的成本較高。
單吸塵泵方式中多個吸嘴通過吸塵管集中連接在一個特製的連接部件上,連接部件再與一個吸塵泵相連接,清掃過程中,只有一個吸嘴與吸塵泵連通而產生吸塵動作,其他吸嘴則不能工作,當這個吸嘴完成所在區域的清掃任務後,連接部件使吸塵泵與另一吸嘴連通,完成新的區域的清掃任務,這樣依次轉換吸塵泵與吸嘴的連通狀態,可以清掃過濾網整個區域的灰塵。這種方式與前一種方式相比較,清掃時間增加,單只需一個吸塵泵。
實際上過濾網上積塵程度不一樣,所在區域的吸嘴所需的吸塵力也不一樣,對應的每一個吸嘴的吸塵泵的輸出功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這樣就可以減少吸塵泵功率的浪費,這也是多吸嘴機構的另一特點。
實施例5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吸嘴機構的不同,圖18~圖20是吸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滑動吸嘴10在電機33、傳動螺杆34、拖動塊35和連杆37的驅動下沿吸嘴支架9上的圓弧凹槽滑動。吸嘴支架9凹槽開設有長條狀吸塵口5,而吸嘴支架9凹槽與吸嘴10的接觸部分具有相同的弧度,吸嘴在運動過程中能始終保持與吸塵口5緊密結合。在這種方式中,空氣過濾網3轉動,滑動吸嘴10沿吸嘴支架9上下滑動,兩種運動相結合即可實現過濾網的全區域清掃。
圖20顯示了滑動吸嘴方式中過濾網的清掃順序。滑動吸嘴的長度尺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如果我們把過濾網視為一個圓形平面在半徑方向上等分成N個區域進行清掃,則單個區域的長度l=半徑長度R/N,滑動吸嘴的長度應約大於單個區域的長度。例如圖20中我們把整個過濾網分成了四個區域I、II、III、IV,假設現在吸嘴10已完成了I區域過濾網灰塵的清掃,吸嘴向上滑動停留在II區域的吸塵口5處,運行時過濾網3低速轉動,吸塵口5順序吸除II區域所在過濾網(圖20中網格部分)上的灰塵,過濾網旋轉一周後,II區域所在過濾網上的灰塵被吸除。滑動吸嘴再此向上滑動至III區域,等待過濾網低速轉動一周完成此區域的清掃任務。同樣地最後完成IV區域的清掃。
實施例6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吸嘴機構的不同,圖21顯示了這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吸嘴支架9上的吸塵口5也可由單列吸塵圓孔42或其他形狀的孔來代替,如橢圓孔或矩形孔等,小圓孔之間的距離較小,以保證過濾網整個區域都能被清掃乾淨。圓孔42的大小也可根據不同區域的積塵程度進行調整。
實施例7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區別在於吸嘴機構的不同,圖22顯示了這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吸塵口也可由直徑更小的多列吸塵圓孔43來代替,每一列的圓孔交錯分布,可避免單列吸塵圓孔可能出現有清掃不到的死角。採用吸塵孔代替吸塵狹縫可以使吸嘴機構內的吸塵腔保持更強的吸塵力。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吸嘴機構(4)及過濾網機構,過濾網機構包括有底座(6)、過濾網(3)、過濾網網架(11)、電機(13)及其旋轉驅動機構,吸嘴機構(4)包括有吸嘴支架(9)和吸嘴(10),底座(6)固定在空調的風道蝸殼(2)上,過濾網(3)固定在過濾網網架(11)上,電機(13)固定在底座(6),旋轉驅動機構的主動件與電機(13)的輸出軸連接,過濾網網架(11)固定在旋轉驅動機構的從動件上,下端設有吸塵口(5)的吸嘴支架(9)固定在底座(6)上,吸嘴(10)固定在吸嘴支架(9)上,吸嘴(10)通過吸塵管與吸塵機構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旋轉驅動機構為齒輪傳動副,齒輪傳動副的主動件(12)與電機(13)的輸出軸連接,齒輪傳動副的從動件(7)與主動件(12)嚙合,過濾網網架(11)固定在旋轉驅動機構的從動件(7)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過濾網網架(11)做成圓罩型,從動件(7)做成中空的齒圈,過濾網網架(11)下端外緣與從動件(7)上端內緣相接觸,並固定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過濾網網架(11)下端設有卡勾(18)和固定插杆(19),從動件(7)上端設有相應的卡勾槽(20)和固定插杆槽(21),過濾網網架(11)的卡勾(18)卡定在從動件(7)上端設有的卡勾槽(20)上,過濾網網架(11)的固定插杆(19)插裝在從動件(7)上端設有的固定插杆槽(21)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從動件(7)放置在底座(6)所設的凹槽內,底座(6)的邊緣設有防止從動件(7)脫離或者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上下跳動的卡勾(16)。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底座(6)所設的凹槽內還設有保證從動件(7)與主動件(12)之間的中心距不變,防止從動件(7)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徑向竄動導致運行不暢或卡死的限位結構,限位結構一側與從動件(7)的外緣部分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底座(6)凹槽內、減少限位部分與從動件(7)的接觸面積,以減小兩者之間摩擦阻力的一圈不連續的限位齒(17),限位齒(17)一側與從動件(7)的外緣部分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過濾網(3)通過壓網圈(8)固定在過濾網網架(11)上,壓網圈(8)緊箍在過濾網網架(11)的外緣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塵口(5)為設置在吸嘴支架(9)的內部凹槽,且吸塵口(5)的外緣部分向外突出。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支架(9)與吸嘴(10)之間設有卡槽,卡槽內設有防止吸塵腔密封不嚴導致吸塵壓力下降的密封氈(14)。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支架(9)的吸塵口(5)旁側設置有毛刷(22)。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機構的吸嘴支架(9)做成與過濾網網架(11)相應的形狀,吸嘴支架(9)的吸塵口(5)相應設計在過濾網網架(11)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機構的吸嘴(10)連接有拖動其在吸嘴支架(9)的吸塵凹槽內滑動的驅動機構。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驅動機構包括有驅動電機(33)、螺杆(34)、拖動塊(35)和連杆(37),驅動電機(33)固裝在空調的風道蝸殼(2)上,螺杆(34)與驅動電機(33)的輸出軸連接,拖動塊(35)與螺杆(34)組成螺旋傳動副,連杆(37)的一端固裝在拖動塊(35),連杆(37)的另一端固裝在吸嘴(10)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機構中可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吸嘴(10)。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吸嘴(10)使用一個外置吸塵機構,與每一個吸嘴相連的吸塵管通過可控制不同吸塵管的開閉狀態來選擇某一吸嘴工作的控制閥與吸塵機構相連。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嘴支架(9)上的吸塵口(5)為吸塵狹縫或為一系列吸塵小孔,吸塵小孔為一系列小圓孔或橢圓孔或矩形孔或菱形孔或曲邊形孔。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調過濾網自清潔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吸塵小孔為單列孔(42)或多列交錯排列孔(4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自動清掃空調室內機進風口側空氣過濾網的自清潔裝置。包括有吸嘴機構(4)及過濾網機構,過濾網機構包括有底座(6)、過濾網(3)、過濾網網架(11)、電機(13)及其旋轉驅動機構,吸嘴機構(4)包括有吸嘴支架(9)和吸嘴(10),底座(6)固定在空調的風道蝸殼(2)上,過濾網(3)固定在過濾網網架(11)上,電機(13)固定在底座(6),旋轉驅動機構的主動件與電機(13)的輸出軸連接,過濾網網架(11)固定在旋轉驅動機構的從動件上,下端設有吸塵口(5)的吸嘴支架(9)固定在底座(6)上,吸嘴(10)固定在吸嘴支架(9)上,吸嘴(10)通過吸塵管與吸塵機構相連。本實用新型通過吸孔吸除可轉動過濾網上的灰塵,其結構簡單、運動可靠、成本低,方便實用。
文檔編號B08B5/00GK2890720SQ200620057620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2日
發明者程竑理, 李向陽, 程志明, 畢非凡 申請人: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