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4:48:41 1
專利名稱: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離合器倍力泵內部油路的油栓,特別是涉及一種可防止剎車油發生堵塞,能使換檔踏踩離合器的動作保持確實靈敏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
背景技術:
人們開車時若欲變速須腳踏離合器,使變速箱內的傳動系統減速下來再變換速度,腳踩離合器使剎車油進入離合器倍力泵。請參閱圖1所示,是現有習知的離合器倍力泵的組合結構剖視圖。該離合器倍力泵,包括一本體1,該本體1上方一側組配有一缸體2,另一側組配有一氣缸3,該缸體2的內部設有一活塞2a,該活塞2a下方連接一推桿2b,該推桿2b穿經一抵製件2c、一環套2d、一上皮碗2e、一下皮碗2f,該上、下皮碗2e、2f中間設有一止漏墊2g,該本體1中間設有一油槽1a,油槽1a一側設有油路1b供油液輸進該油槽1a,該抵製件2c是位於該油槽1a的頂部,該油槽1a下方依序裝配該環套2d、上皮碗2e、止漏墊2g及下皮碗2f,該推桿2b連接一氣室4,該氣室4的內部設有一大活塞4a;又,該氣缸3的內部設有一塞體3a,該油槽1a與該塞體3a的下方空間是藉一油管1c連接,使油液推動該氣缸3內的塞體3a往上,頂開氣缸3上方的進氣活門2h以引入氣源並藉氣缸3外側的一氣管3b導進於該氣室4底部空間,可推動內部的大活塞4a往上推移,輔助缸體2內部的活塞2a往上頂達成增壓倍力功能。
請結合參閱圖2所示,是現有習知的油栓的結構斷面詳圖。由於油液進入油槽1a有部分會先進入缸體2,另一部分會進入油管1c內,油管1c臨近該缸體2的一端套接一油栓1d,該油栓1d的中心設有一油孔,該油孔的孔徑約是0.8mm,可控制油液進入該氣缸3的速度,但是品質不好的油液使用一段時間會產生雜質,而造成油孔堵塞,駕駛者在踩踏離合器時會發現存在有換檔不容易的問題。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其專業知識,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並經過反覆試作樣品及改進後,終於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該油栓穿設有至少二個油孔,可以避免全部油孔被堵塞,能夠使換檔踏踩離合器的動作保持確實靈敏,非常適於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該倍力泵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中間設有一油槽,該油槽一側設有一管路,該管路可輸入油液進入該油槽內,另一側設有一油管,該油管內套設有一油栓,該油槽頂部設有片狀的一抵製件,該抵製件中間設有一穿孔;一缸體,是組配在該本體的一側,該缸體內部設有一活塞,該活塞底部是連接一推桿,該推桿是穿經該抵製件的穿孔,該穿孔且供該油槽內的油液進入該缸體;一環套,是位於該油槽內,並與該油槽的周壁保持有間距供油液通過;一上皮碗,是套設在該推桿上且位於該環套的下方,並設置在該油槽內;一下皮碗,是套設在該推桿上且位於該上皮碗的下方,並設置在該油槽內;一止漏墊,是設置介於該上、下皮碗中間;一氣缸,是組配在該本體的另一側,該氣缸的內部設有一塞體,該塞體的頂部設有一進氣活門,該氣缸頂部與一空氣源連通,該本體的油管連接該氣缸底部,該氣缸與一氣管連通;一氣室,位於該本體的下方,該氣室的內部設有一大活塞,該大活塞上方設有一彈簧,該彈簧一端抵在該大活塞頂面,另一端抵在該氣室的頂壁,該氣管與該氣室相連通;其改進在於該油栓設有至少兩個前後貫通的油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可採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其中所述的油栓的油孔是為三個,並等分分布在該油栓的周緣。
前述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其中所述的油孔的孔徑為0.4m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經由以上可知,為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該倍力泵包括一本體,本體一側設有缸體,缸體內部設有一活塞,活塞下方連接一推桿,本體中間設有一油槽,油槽藉管路連接可輸入油液,其內部設有一上皮碗及一下皮碗,上皮碗頂部設有一環套,該環套頂部受片狀的一抵製件壓制,該上下皮碗中間設有一止漏墊,推桿是穿經該抵製件、環套及上、下皮碗及該止漏墊,該本體下端設有一氣室,該氣室的內部設有一大活塞,該大活塞與該推桿底部連結,又該本體另一側設有一氣缸,該氣缸底部與油槽一側的油管連接,使油液導入可推動該氣缸內部塞體往上,以頂開進氣活門並藉一氣管導進於該氣室底部,以推動內部的大活塞往上再推動推桿往上,輔助缸體的活塞往上壓縮,藉壓力促使變速箱傳動怠速下來有利於換檔,該油管臨近該缸體的一端套接設有一油栓,其改進在於該油栓穿設有至少二個油孔,可以避免全部油孔被堵塞,能夠使換檔踏踩離合器的動作保持確實靈敏。
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經由以上可知,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油栓外圍挖設有至少兩個以上的油孔,該油孔是呈前後貫通且外周形成缺口,其斷面面積為0.4mm,兩個油孔的斷面面積和為0.8mm,如果有一個油孔被堵住,還有其它油孔可供剎車油通過,不會完全堵塞,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剎車失去動力的危險產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於該油栓外周設有至少兩油孔,能夠有效的防止油液雜質阻塞油路,避免全部油孔被堵塞,造成離合器換檔變速操作不靈的現象,而能夠使換檔踏踩離合器的動作保持確實靈敏。本實用新型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及實用價值,其不論在產品結構或功能上皆有較大改進,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並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具有增進的突出功效,從而更加適於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現有習知的離合器倍力泵的組合結構剖視圖。
圖2是現有習知的油栓的結構斷面詳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一較佳實施例與倍力泵的組合結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一較佳實施例的油栓斷面詳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3、圖4所示,圖3是本實用新型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一較佳實施例與倍力泵的組合結構剖視圖,圖4是油栓一較佳實施例的油栓斷面詳圖。本實用新型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該倍力泵包括 一金屬材的本體10,該本體10的中間設有圓形的一油槽11,該油槽11一側水平設有一管路12,該管路12可輸入油液導進於該油槽11內,另一側設有一油管13,該油槽11的頂部設有一片狀的抵製件14,該抵製件14的中間設有一穿孔141。
一缸體20,該缸體20直向組配在該本體10的一側,該缸體20的內部設有一活塞21,該活塞21的底部連接一推桿22,該推桿22穿經該抵製件14的穿孔141,該穿孔141的孔徑是大於該推桿22可供油液通過進入缸體20。
一圓形的環套23,是位於該油槽11內其外周並與該油槽11保持有間距供油液通過,該環套23下方設有一上皮碗24,及一下皮碗25,該上、下皮碗24、25是位於該油槽11內,該上、下皮碗24、25中間設有一圓形橡膠材的止漏墊26。
一直向的氣缸30,該氣缸30是位於該本體10的另一側,該氣缸30的內部空間設有一塞體31,該塞體31的頂部設有一進氣活門33,該本體10的油管13是連接該氣缸30內部空間的底部,可將油液導進於該氣缸30下方,該氣缸30頂部是連接一空氣源,且其周側連接一氣管32。
一氣室40,該氣室40是位於該本體10的下方,其內部設有一大活塞41,該大活塞41的頂部是與該推桿22的下端連接,該大活塞41的頂部設有一彈簧42,該彈簧42的一端是抵接該大活塞41,另一端是頂在該氣室40的頂壁,該氣管32的另一端是連通該氣室40內部,可藉其彈性回復力將該大活塞41往下推。
該油管13臨近該缸體20的一端開口套接設有一油栓131(請再參閱圖4所示),其改良在於該油栓131的外周等分分設有三個前後貫通的油孔132,該各油孔132的孔徑大約是0.4mm,三個油孔132孔徑總和是1.2mm。
藉由上述的結構,在腳踏離合器操作換檔時,油液由管路12進入油槽11內,部分油液會由推桿22與該抵製件14穿孔141先進入缸體20內,部分油液則進入油管13,輸入氣缸30底部空間將內部的塞體31往上推,使塞體31頂開該進氣活門33,令氣缸30上方的空氣進入氣管32,再輸進於該氣室40的底部空間,可以將內部的大活塞41往上推移,推動該推桿22往上,可協助該缸體20內部的活塞21往上推,藉由壓力促使變速箱的減速系統怠速下來,有利於換檔操作。
由於油栓131是用以控制油液進入氣缸30內的速度,而現有習知的油栓1d僅有一個油孔且孔徑僅有0.8mm,若是油液含有雜質積炭很容易發生堵塞,現有習知的油栓1d的油孔一旦被堵住並無其它的油孔可以讓油液通過,則立即使離合器的動作失去動力,而本實用新型的油孔132為三個,三個油孔同時被堵住的機會相當的少,當一個被堵住時,還保有另外兩個油孔132可供油液通過,而該兩油孔132的孔徑總合是0.8mm,可維持在正常情況,若是兩個被堵塞,還有一個油孔132可供油液通過,不會完全失去作用。
本實用新型已經製成樣品,且經多次使用測試證明誠能達到所預期的目的及功效,其實用性功效無庸置疑。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該倍力泵包括
一本體(10),該本體(10)中間設有一油槽(11),該油槽(11)一側設有一管路(12),該管路(12)可輸入油液進入該油槽(11)內,另一側設有一油管(13),該油管(13)內套設有一油栓(131),該油槽(11)頂部設有片狀的一抵製件(14),該抵製件(14)中間設有一穿孔(141);
一缸體(20),是組配在該本體(10)的一側,該缸體(20)內部設有一活塞(21),該活塞(21)底部是連接一推桿(22),該推桿(22)是穿經該抵製件(14)的穿孔(141),該穿孔(141)且供該油槽(11)內的油液進入該缸體(20);
一環套(23),是位於該油槽(11)內,並與該油槽(11)的周壁保持有間距供油液通過;
一上皮碗(24),是套設在該推桿(22)上且位於該環套(23)的下方,並設置在該油槽(11)內;
一下皮碗(25),是套設在該推桿(22)上且位於該上皮碗(24)的下方,並設置在該油槽(11)內;
一止漏墊(26),是設置介於該上、下皮碗(24)、(25)中間;
一氣缸(30),是組配在該本體(10)的另一側,該氣缸(30)的內部設有一塞體(31),該塞體(31)的頂部設有一進氣活門(33),該氣缸(30)頂部與一空氣源連通,該本體(10)的油管(13)連接該氣缸(30)底部,該氣缸(30)與一氣管(32)連通;
一氣室(40),位於該本體(10)的下方,該氣室(40)的內部設有一大活塞(41),該大活塞(41)上方設有一彈簧(42),該彈簧(42)一端抵在該大活塞(41)頂面,另一端抵在該氣室(40)的頂壁,該氣管(32)與該氣室(40)相連通;
其特徵在於
該油栓(131)設有至少兩個前後貫通的油孔(1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油栓(131)的油孔(132)是為三個,並等分分布在該油栓(131)的周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油孔(132)的孔徑為0.4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離合器倍力泵的油栓,該倍力泵包括一本體,本體設有缸體及活塞,活塞下方連接推桿,本體中間設有油槽,油槽藉管路連接導入油液,油槽內部設有環套、上皮碗、止漏墊、下皮碗,環套頂部受一抵製件壓制,推桿下端連結氣室內部大活塞,本體另側設有氣缸,底部與油槽油管連接,推動氣缸塞體往上,以頂開進氣活門引入氣源並藉氣管導進於氣室底部,推動大活塞往上,輔助缸體活塞往上壓縮,藉壓力促使變速箱系統怠速下來以利於換檔,油管臨近油槽壁面套接設有油栓,其改進在於油栓設有至少兩個前後貫通油孔。藉由該油栓外周設有至少兩油孔,能防止油液雜質阻塞油路,造成離合器換檔變速操作不靈現象,而能使換檔踏踩離合器的動作保持確實靈敏。
文檔編號F16D25/06GK201155532SQ20082000007
公開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3日
發明者梁保文 申請人:梁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