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偽標識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4:38:31 3
專利名稱:一種防偽標識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偽標識,屬防偽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使標識的第I層和第II層分別成為產品包裝所的兩層,因此不管用戶有沒有進行查詢,只要用戶打開產品的包裝,即可對標識用編碼形成不可恢復的破壞,使別人無法收集商品上的編碼。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簡單易行,製造成本低,對編碼的破壞性十分徹底。
圖2是防偽標識的另一種結構形式。
圖3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的一個應用實例。
圖1-圖3中,1是不透明層或膜、塗層等,2是透明層,3是標識物,4是基層,5是瓶蓋,6是瓶體。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其主要特點是將字符(如數字、字母、文字等)印在分立的載體(如小紙球)上,然後按照編碼對載體進行作為標識3,排列並用外力使其固定在基層4上。使不透明層1附著在透明層2上形成的第I層成為產品包裝的外層,標識物3附著在基層4上形成的第II層成為產品包裝的裡層。例如,一般產品都用紙箱包裝,包裝盒的上層為可以摺疊、打開的內、外兩層蓋,因此可以將防偽標識的第I層設在商品包裝的外蓋上,第II層設在商品包裝的內蓋上,包裝完好時,第I層與第II層的位置互相重合,若用戶需要驗證商品,只要將最上層的不透明層刮掉或揭掉,即可通過透明層看見標識,當用戶打開商品包裝時,整個防偽標識的結構被破壞,字符載體成為無序性,從而無法再獲知此編碼。
圖2是標識附著在基層上的另外一種形式。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的不透明層1附著在透明層2上形成的第I層設在瓶蓋5上,標識物3附著在基層4上形成的第II層設在瓶體6的瓶口上,防偽用編碼被黑色不透明膜遮擋。用戶需要查詢時,刮開黑色不透明膜,即可看到編碼,因為瓶蓋上與編碼對應的部分是透明的。酒瓶外蓋旋開後,小孔內帶有標識碼的小球就會掉出來成為無序性,使編碼不可獲得。
小球可以做成立方體形,六個面都印上數字。以保證數字的可見。
權利要求1.一種防偽標識,其特徵在於該防偽標識包括不透明層、透明層、標識物和基層;所述的不透明層附著在透明層上,成為第I層,所述的標識物附著在基層上,成為第II層,第I層通過外力壓在第II層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偽標識,屬防偽技術領域。本防偽標識包括不透明層、透明層、標識物和基層。不透明層附著在透明層上,成為第I層;標識物附著在基層上,成為第II層,第I層通過外力壓在第II層上。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使標識的第I層和第II層分別成為產品包裝的兩層,因此不管用戶有沒有進行查詢,只要用戶打開產品的包裝,即可對標識用編碼形成不可恢復的破壞,使別人無法收集商品上的編碼。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防偽標識,簡單易行,製造成本低,對編碼的破壞性十分徹底。
文檔編號G09F3/02GK2543163SQ02235848
公開日2003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6日
發明者郭朝輝 申請人:郭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