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有哪些值得觀賞的景點(歷史經典詩文中的10大著名桃花景點)
2023-05-26 08:33:24 1
文化賞桃花|歷史經典詩文中的10大著名桃花景點
文:花木君
桃花是傳統十二月令花的三月月令花,早在先秦文獻中就有諸多記載,諸如《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有:「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詩經·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古往今來,關於桃花的詩詞文賦俯拾皆是,不勝枚舉,不少經典詩文膾炙人口,千古傳誦,從而成為桃花典故。
桃花是我國非常普及的早春觀賞花卉之一,大多數城市鄉村皆有栽培,並且不少地方作為經濟作物,廣為種植,一到花季絢爛開放,非常壯觀,人們不必遠行,可以就近欣賞。如今興起文化旅遊,於是許多城市紛紛樹起文化名片,有的以桃花為名,招攬遊客,增加創收。事實上大多景點的桃花只能說繁茂,甚少自然情趣。
不過從文化角度來看,我國有不少地方因桃花而出名,並且有的還為此引經據典,加以考據,相互撕扯,爭奪不休。下面我們就從古代和桃花有關的詩詞文章中,選取10個比較著名的桃花典故,略作點評,以饗讀者。
一、武陵桃花源
《桃花源記》
【東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以下省略)
《桃花源記》是東晉著名「山水田園詩派」鼻祖陶潛陶淵明(約365~427年)的名篇,傳承千古,婦孺皆知。其主旨並非寫桃花,而是表達了對自由平等、祥和美滿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當時汙濁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因而藉助於漁夫之口,創作出並不存在的「桃花源」。
然而後世有的學者,棄其主旨不論,反而對不存在的桃花源進行考據,於是紛爭頓起,就連陳寅恪都陷入其中,1936年專門發表《桃花源記旁證》進行考證,頗為有趣。就目前而言,武陵桃花源在何地約有近10種討論,其中主流有3種說法。
1、湖北竹山桃花源說
依據是在晉太元年間(376~396年),被稱為「武陵」的地方只有如今的竹山。竹山古稱武陵縣,秦朝屬漢中郡,晉時屬上庸郡。
2、湖南常德桃花源說
依據是南齊黃閔所著《太平御覽》的《武陵記》中提到:「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尋水,號桃花源」。不過在《桃源縣誌》中卻記載,該桃源縣是在宋朝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由轉運使張詠根建議仿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記》一文之意而設置。
3、河南靈寶桃塬說
依據陳寅恪1936年考據文章,陳寅恪認為,陶淵明寫的避秦時亂,是指苻堅建立的大秦(351年~394年),桃花源是北方的弘農或洛水上遊的「桃塬」。不過陳的考證紕漏頗多,諸如陶文明確有「避秦時亂,不知有漢,何論魏晉」,而且除了「序」還有詩詞,其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等等。若說陶文是映射,那麼都可以虛構,結果只能說桃花源並不存在,因而相互矛盾。
其實,閱讀陶淵明的詩詞和序文,就可以看出,桃花源並非真的存在,而是詩人虛擬出的理想社會和幸福生活。這樣的桃花源,別說東晉,就是現在也不存在。後人往往牽強附會,杜撰攀附,更有好事者,按圖索驥,指鹿為馬,或者仿圖建造,以假亂真,豈不悲乎!
二、西塞山桃花
《漁歌子》
【中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代表作,膾炙人口,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而關於西塞山,也有爭論。一說湖北省黃石市,一說浙江省湖州市。
1、湖州說
依據是《漁歌子》有五首,其中第三首有「霅溪」,《新唐書·張志和傳》有:「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敞漏,請更之,志和曰:『家泛宅,往來苕、霅間願為浮。」而湖北黃石無此地名。
2、黃石說
依據北魏地理志《水經注》中記載「黃石山連逕江側,東山偏高,謂之西塞」;北宋詩人蘇軾在黃州賦詩《浣溪沙》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南宋陸遊《晚過道士磯》序中有:「自過小孤,臨江峰嶂,無出其右。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詞》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飛者』。」 其中,道士磯在今天黃石市西塞山南部。
三、桃花潭
《贈汪倫》
【盛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涇縣以西40公裡,青弋江上遊,介於翟、萬二村之間。關於地理位置倒是沒有過多爭議,然而如今桃花潭卻並無桃花景觀。
四、桃花夫人廟
《過桃花夫人廟》
【中唐】 劉長卿
寂寞應千歲,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雲雨飛何處,山川是舊時。
獨憐春草色,猶似憶佳期。
劉長卿這首詩描寫的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媯姓陳氏,春秋陳國君主陳莊公之女,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夫人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因其楚國相繼徵伐息國和蔡國,息國滅國。《左傳·莊公十年》記載:「蔡哀侯娶於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大意為息侯和蔡哀侯分別娶了息媯和她姐姐,一次息媯回娘家。蔡哀侯不守禮節引起息侯大怒,於是讓楚國徵伐自己,求救於蔡國,楚國藉機討伐蔡國。
結果,楚國在莘地擊敗蔡軍,俘虜了蔡哀侯。蔡哀侯給楚文王讚譽息媯美貌,楚國又趁機滅了息國,並放了蔡哀侯。《左傳·莊公十四年》記載:「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息侯自己作死,最後雖然實現了懲罰蔡國的願望,卻沒想到自己被滅了國。而息媯被擄掠到楚國,成了楚文王的妃子,還生了楚成王和堵敖兩個兒子。息媯無法反抗,只好「未言」,以沉默對待。
楚文王問息媯原因,息媯說:「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於是楚文王為了讓息媯出氣,便又出兵徵伐蔡國,將蔡哀侯抓住扣留,最後死在楚國。息媯在魯莊公二十二年楚文王死後,兒子楚成王繼位,文王弟令尹子元圖謀娶息媯,在其宮室旁建館讓人跳舞獻殷勤,被息媯正色阻止,後不再見息媯記載,應該是正常去世。因為是妃子,無法和楚文王合葬,兒子楚成王便給其單獨建廟紀念,這就是息夫人廟的來歷。
而在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卷之四》中,卻演繹為,楚文王滅了息國後,讓息侯守大門,息媯趁楚文王出遊和息侯相會,然後兩人自殺。楚文王認為息媯「守節有義,乃以諸侯之禮合而葬之」,所以被列為列女,這當然是劉向杜撰而來。不過,由於劉向《列女傳》傳播較廣,因而後人在息夫人廟四時祭祀。
關於息媯被稱為桃花夫人,是因為其相貌美麗,芳容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因而被稱為「桃花夫人」,後來又成為三月月令花桃花花神。其廟宇今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歷代多有記載和詩詞詠嘆,諸如王維的《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另外河南信陽息縣在清末同治十年(1872年)也建了一個息夫人廟。
五、金谷桃花
《金谷桃花》
【晚唐】許渾
花在舞樓空,年年依舊紅。
淚光停曉露,愁態倚春風。
開處妾先死,落時君亦終。
東流兩三片,應在夜泉中。
晚唐許渾這首詩,詠嘆的是西晉權豪石崇侍女綠珠的典故。《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權臣孫秀聽說後向石崇索取,石崇不許。於是孫秀在趙王司馬倫支持下矯詔捉拿石崇,綠珠墜樓自殺,石崇也被抄家斬首。
金谷是石崇的別墅,石崇曾經在此園築臺鑿地,樓臺亭閣,池沼碧波,交輝掩映,加上此園茂樹鬱郁,修竹亭亭,百花競豔,整座花園猶如天宮瓊宇。同時石崇籠絡文人,在其園中飲酒作賦,聚集了當時著名文人,其中潘嶽、左思、陸機最為著名,被稱為「二十四友」,後來金谷園成為文人聚會的典故之一。金谷園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北七裡處的金谷洞內。
六、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中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這首著名桃花詩傳播久遠,出自白居易《遊大林寺序》,是其被貶為江州司馬時,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遊覽江西廬山大林寺所作。如今大林寺因為上世紀1961年開挖如琴湖,大林寺已經沉入水底。
七、玄都觀桃花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中唐】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這首桃花詩,諷刺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不過,也可以看出中唐時期玄都觀的桃花非常壯觀,在京城應該是早春賞桃花的著名景點。玄都觀原址在陝西省長安縣南崇業坊,後來廢棄。
八、都城南莊桃花
《題都城南莊》
【唐末】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晚唐詩人崔護這首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雖然都城南莊並非著名景點,該詩也不是詠嘆桃花,如今也無景點可尋。然而,該詩背後卻隱藏著一段傳奇故事,據唐代孟棨撰寫的詩論著《本事詩·情感第一》記載,博陵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遊京城南,遇見一女子,貌如桃花,以言挑之,不對。
第二年再去尋之,門已經扃鎖,於是題該詩其門上。後數日前去,門內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翁到其緣故,原來是該女子自去年以來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今歲看到門上題詩,絕食而亡。崔護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痛哭流涕,結果該女子死而復甦,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九、蘇州桃花塢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世人笑我忒瘋顛,我嘆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這首詩為明朝「吳中四才子」之一著名畫家詩人唐寅所作,詩中桃花塢為蘇州桃花塢,歷史上多有興廢,早在唐代就頗為有名,只是唐代很少桃花,如晚唐詩人皮日休的《太湖詩·其九 ·桃花塢》有:「塢名雖然在,不見桃花發」。不過桃花塢在宋明時期又開始廣植桃花,清代以後則以木版年畫最為著名。
十、杜甫草堂桃花
《春水》
【盛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這首《春水》是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時的作品,描繪了春汛水漲的田園風光,恬淡閒適,具有生活情趣。如今杜甫草堂的桃花,為近些年所栽植,不過,前去觀瞻,也別有一番風味。
以上就是筆者從古詩中,擷取的十首和桃花有關經典詩詞以及景點介紹,本文僅僅是從文化角度來欣賞,並非指該處桃花如何壯觀或具有特色,並且不少景點的桃花殊無新意,有的景點已經湮滅在歷史潮流中。因而如果僅僅是想觀賞桃花美景,建議就近欣賞。
如果想領略文化內涵,憑弔古今,那麼,有的景點還是值得一覽。如果想真正領略大自然氣勢恢宏的桃花美景,則建議去西藏林芝波密桃花溝,那是如今最為壯觀的桃花自然景觀,沒有之一。限於篇幅,筆者另文專門介紹。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22/03/24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