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3:29:36 2
專利名稱: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能自動定量添加茶油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
背景技術:
扁形茶是綠茶中的一個優良品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茶葉產品中有著重要的 地位。扁形茶外形扁平光滑,長短、大小均勻整齊,色澤翠綠、香氣高雅、鮮亮清幽,深受廣大 群眾的歡迎。扁形茶在炒制過程中需要添加茶油,茶油在常溫下為白色粉末,是茶葉製作過 程中容許添加的一種輔助添加劑。茶葉在炒制過程中流出的汁液容易粘鍋,從而導致茶葉 起結,顏色發黑,茶油則起到潤滑鍋子的作用,有利於防止茶葉發黑,使茶葉具有較好的色 澤及光亮度。現有技術的扁形茶炒制機上缺少茶油添加機構,茶葉製作過程中通常是人工 憑經驗添加茶油,隨意性較大,而茶油過少容易導致茶葉起結、茶葉顏色發黑,茶油過多則 影響口感,因此茶葉質量無法保證。
公開日為2009年7月15日、公開號為CN 201270747Y 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自動連續式龍井扁形茶機,它包括機架、氣缸加壓機構、電機、傳動 機構、控制系統、出茶鬥,機架的一側設有出茶鬥,機架下方設有電機,所述的機架上設有 若干個炒鍋,炒鍋上方設有抄板抄手組件,抄板抄手組件連接自動加壓機構,炒鍋的鍋底 上設有自動開門機構。氣缸加壓機構連接空心軸,空心軸一側連接加壓炒板,空心軸另一 側連接炒手,空心軸上設有噴氣孔。這種自動連續式龍井扁形茶機野沒有設置茶油自動添 加機構,茶葉炒制過程中的汁液容易粘鍋,從而導致茶葉起結,使茶葉顏色發黑,影響了茶 葉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的扁形茶炒制機上缺少茶油添加機構,茶葉炒制過程 中的汁液容易粘鍋,從而導致茶葉起結,使茶葉顏色發黑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自動添加茶 油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技術的扁形茶炒制過程中人工添加茶油隨 意性大,從而影響茶葉質量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定量添加茶油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所採用的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炒茶機自動加茶 油機構,設置在炒茶機的炒鍋上方,包括管體及驅動管體轉動的電機,管體的一端封閉並連 接電機,另一端開口並設有塞子,管體的一側設有出料孔,管體的封閉端設置在活動座上, 活動座與炒茶機的機架鉸接。在炒茶機的炒鍋上方設置可以轉動的管體,管體內空腔存放 粉末狀的茶油,管體的其中一側設有出料孔,管體由電機驅動,電機由炒茶機上的控制系統 控制,每鍋茶葉開始炒制時,控制系統通過電機將管體轉動,使管體的部分茶油通過出料孔 灑落到炒茶鍋內,從而完成茶油的自動添加工作。茶油的添加量與出料孔的出料截面大小、 管體的轉動速度及轉動周數相關,通過簡單試驗即可得到相應的數據。通常管體只轉動完 整的一周,這樣可以保證自動加茶油機構不工作時,其管體上的出料孔處於管體的上側位置。開口端用於添加茶油,設置活動座的目的,是在添加茶油時可以將管體豎起,使管體的 開口朝上,方便茶油的加入。作為優選,管體水平設置,管體的長度方向與炒鍋的長度方向一致。水平設置的管 體有利於茶油在管體的空腔內的均勻分布,保證茶油的均勻灑落。作為優選,出料孔為一排,在管體的軸向上等間距直線排列。由於茶油的添加量較 少,一排小孔就可以滿足要求,孔的等間距直線排列可以保證茶油的均勻添加。作為優選,管體橫截面呈圓形結構。管體橫截面也可以採用正多邊形結構,採用正 多邊形結構時,出料孔設置在正多邊形結構稜角處。這種結構利用管體的稜角斜面,可以促 使管體內茶油的順利流出。作為優選,活動座為L形結構,管體與電機分設在L形結構豎邊的兩側,活動座上 的鉸接點設置在L形結構橫邊的末端。L形結構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材料,管體與電機分設 在L形結構豎邊的兩側是為了減少鉸接處的拉力,鉸接處位於L形活動座靠近炒茶機機架 的外側,這樣才能使管體順利豎起。作為優選,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管體的開口端設 置在U形缺口內。由於扁形茶炒制機一般採用槽狀的炒鍋,對於較長的炒鍋,由於管體較 長,單座結構很難支撐,因此在管體的開口端的炒茶機機架上設置固定座,並在固定座上設 置U形缺口用以放置管體,這樣既滿足了管體的支撐要求,也不妨礙管體的轉動與添加茶 油時管體的豎起。也可以採用下面的結構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塞子遠離管體的一端設有 支撐軸,支撐軸與管體的轉動軸同軸,支撐軸設置在U形缺口內。這種結構的工作原理與上 面的結構一樣,但這種結構管體不會磨損,對管體的要求較低,比如管體可以採用薄壁不鏽 鋼管或塑料管,而支撐軸設置在塞子上,磨損後更換相對簡單。作為優選,支撐軸的末端設有球狀結構的把手。作為優選,管體的封閉端一端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包括活動部與固定部, 活動部固定在管體上,固定部固定在活動座上。雖然炒茶機的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控制電機 的轉動角度來控制管體的轉動,但通過在管體的封閉端一側設置位置傳感器來確定管體的 位置,可以使管體的定位更加精確,另外,這樣簡化控制方式、降低對電機的要求,節約成 本。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扁形茶炒制機上缺少茶油 添加機構,茶葉炒制過程中的汁液容易粘鍋,從而導致茶葉起結,使茶葉顏色發黑的問題, 也解決了扁形茶炒制過程中人工添加茶油隨意性大,從而影響茶葉質量的問題,本實用新 型結構簡單、可以自動、定量地為扁形茶炒制機添加茶油,保證了茶葉的質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實施例1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實施例2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實施例3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 說明。實施例1在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1中,一種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設置在炒茶機的炒鍋15 上方(見圖4),包括管體1及驅動管體轉動的電機2,管體水平設置,管體的長度方向與炒鍋 的長度方向一致,管體橫截面呈圓形結構,管體的一端封閉並連接電機,另一端開口並設有 塞子3,管體的一側設有出料孔4,管體的封閉端設置在活動座5上,活動座與炒茶機的機架 6鉸接,活動座為L形結構,管體與電機分設在L形結構豎邊的兩側,活動座上的鉸接點14 設置在L形結構橫邊的末端,鉸接點位於L形活動座靠近炒茶機機架的外側。實施例2實施例2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如圖2所示,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7,固 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 8,管體的開口端設置在U形缺口內,管體的一側設有出料孔,出料孔為 一排,在管體的軸向上等間距直線排列,其餘和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實施例3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如圖3所示,管體橫截面呈正四邊形結構,出料 孔設置在正四邊形結構的稜角處,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塞 子遠離管體的一端設有支撐軸9,支撐軸與管體的轉動軸同軸,支撐軸設置在U形缺口內, 支撐軸的末端設有球狀結構的把手10,管體的封閉端一端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包 括活動部11與固定部12,活動部固定在管體上,固定部固定在活動座上,其餘和實施例2相 同。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工作時,管體內空腔13存放粉末狀的茶油,管體的其中一 側設有出料孔,管體由電機驅動,電機由炒茶機上的控制系統控制,每鍋茶葉開始炒制時, 控制系統通過電機將管體轉動,當管體轉動完整的一周時,位置位置傳感器發出信號,電機 停止轉動,管體轉動過程中部分茶油通過出料孔灑落到炒茶鍋內,從而完成茶油的自動添 加工作,茶油用完後,只需將管體的開口端上提,拔下塞子,即可向管體內添加茶油。
權利要求一種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設置在炒茶機的炒鍋上方,其特徵是包括管體(1)及驅動管體轉動的電機(2),管體的一端封閉並連接電機,另一端開口並設有塞子(3),管體的一側設有出料孔(4),管體的封閉端設置在活動座(5)上,活動座與炒茶機的機架(6)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體水平設置, 管體的長度方向與炒鍋的長度方向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料孔為一排, 在管體的軸向上等間距直線排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體橫截面呈圓 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體橫截面呈正 多邊形結構,出料孔設置在正多邊形結構稜角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動座為L形結 構,管體與電機分設在L形結構豎邊的兩側,活動座上的鉸接點設置在L形結構橫邊的末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 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7),固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8),管體的開口端設置在U形缺 口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 炒茶機的機架上設有固定座(7),固定座上設有U形缺口(8),塞子遠離管體的一端設有支 撐軸(9),支撐軸與管體的轉動軸同軸,支撐軸設置在U形缺口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軸的末端設有 球狀結構的把手(10)。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其特徵在於 管體的封閉端一端設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包括活動部(11)與固定部(12),活動部固 定在管體上,固定部固定在活動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炒茶機自動加茶油機構,設置在炒茶機的炒鍋上方,包括管體及驅動管體轉動的電機,管體的一端封閉並連接電機,另一端開口並設有塞子,管體的一側設有出料孔,管體的封閉端設置在活動座上,活動座與炒茶機的機架鉸接。它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扁形茶炒制機上缺少茶油添加機構,茶葉炒制過程中的汁液容易粘鍋,從而導致茶葉起結,使茶葉顏色發黑的問題,也解決了扁形茶炒制過程中人工添加茶油隨意性大,從而影響茶葉質量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自動、定量地為扁形茶炒制機添加茶油,保證了茶葉的質量。
文檔編號A23F3/06GK201733797SQ201020268138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3日
發明者洪勇, 蘇和生 申請人:杭州千島湖豐凱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