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5:20:5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材料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柔性屏和柔性背板採用柔性或半柔性材料,可以形成適度的彎曲或扭曲。如何利用並配合這種形變特性,形成符合人機工程學需要的結構特點,提供新穎的固定方式,是提升電子設備便攜性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有大屏幕電子設備為了提供可靠握持,多是在屏幕背部額外增加帶有卡扣或粘合面的手柄、勾環和吸盤,不使用時手柄或勾環由屏幕背部拆卸。長時間使用會導致固定失效,磨損電子設備外殼甚至屏幕。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解決現有固定結構不適於柔性屏設備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包括記憶金屬材料製成的可貼附層,所述可貼附層包括固定部和與固定部連接的延伸部,所述固定部與柔性背板結合,在結合的位置設置控溫部件。
所述延伸部包括間隔的條形平板,條形平板的固定端靠近所述固定部,條形平板的自由端遠離所述固定部。
包括兩個所述可貼附層,所述延伸部包括間隔的條形平板,條形平板的固定端靠近所述固定部,條形平板的自由端遠離所述固定部,兩個所述可貼附層對置設置,兩個所述可貼附層的固定部設置在所述柔性背板的兩端,兩個所述可貼附層的延伸部的條形平板交替排列。
所述可貼附層包括設置在中部的固定部和對稱設置在固定部兩側的兩個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間隔的條形平板,所述條形平板的固定端靠近所述固定部,所述條形平板的自由端遠離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的頂部設置磁吸材料,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設置磁吸配合材料。
所述固定部為矩形平板,所述延伸部為平行的條形平板。
所述延伸部的相鄰條形平板的間距不同,所述延伸部的條形平板的寬度不同。
所述固定部為圓形平板,所述延伸部為放射形狀設置的條形平板。
所述控溫部件為電熱膜、半導體制熱片、熱敏電阻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磁吸材料為電控磁吸元件或永磁體。
本實用新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利用記憶金屬材料形成貼合在柔性背板的可以隨特定溫度產生形變的記憶金屬膜層。記憶金屬膜層中的變形部件可以作為鉤掛結構,也可以作為與其他固定裝置配合的組合連接部件,或者握持結構,與記憶金屬膜層周邊設置的控溫部件相配合,可以利用與柔性屏電連接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接口,根據實際需要對變形部件進行加熱使其恢復貼合柔性背板的結構形態,使柔性屏設備的整體外觀得以保持。
進一步,在記憶金屬膜層上包括相對的磁吸配合結構,在應用時直接利用進行配合固定,不需要額外的固定配件。當需要復原時,與溫控導熱元件相配合使得配合結構恢復原狀,減少了備品備件的使用和維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第三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包括記憶金屬(又稱記憶合金)材料製成的可貼附層03,可貼附層03與柔性背板02的輪廓銜接處平滑過渡。可貼附層03包括固定部31和延伸部32,固定部31採用固定連接或適配連接的方式與支撐柔性屏01的柔性背板02的外側壁結合。可貼附層03的固定部31與柔性背板02結合處設置控溫部件04。可貼附層03為薄片層或薄膜層。
本實施例的可貼附層03厚度較薄,不會明顯增加柔性屏設備的體積尺寸。貼附於柔性背板02的可貼附層03,利用了記憶金屬的單程記憶效應,在正常使用環境下,可貼附層03可以配合柔性屏的彎折與扭曲進行彎曲、彎折或纏繞,用於作為柔性屏設備的固定部件使用。當柔性屏復原後,需要可貼附層03恢復原狀時,通過控溫部件04升溫,達到變態溫度後,可貼附層03形狀復原。
可貼附層03通過局部貼附部分與柔性背板02固定從而與柔性屏形成一體,可貼附層03的其餘貼附部分可以相對柔性屏做出不同幅度和形狀的形變,以適應固定的需要。可貼附層03在經過變形使用後無法直接恢復與柔性屏良好的貼附狀態,利用控溫部件04的升溫設定,可以使可貼附層03達到向穩定狀態形狀變形的變態溫度,使得可貼附層03恢復與柔性屏穩定貼附的形狀。
本實施例的控溫部件04,採用電控控溫元件,如電熱膜、半導體制熱片、熱敏電阻中的一種或多種,具有加熱快,散熱快,溫度控制精確的特點。
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包括可貼附層03,可貼附層03的底部貼附柔性背板02的外側壁,可貼附層03的底部一端固定在柔性背板02的外側壁上形成固定部31。在固定部31與柔性背板02間設置控溫部件04。
可貼附層03包括左端的固定部31和右端的延伸部32,在固定部31的右端設置向右延伸的延伸部32。固定部31為矩形平板,延伸部32包括與延伸方向平行的條形平板,條形平板的固定端與固定部31連接,條形平板的自由端遠離所述固定部31。
在固定部31的頂部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條狀磁吸材料05,在延伸部32的自由端(右端)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條狀磁吸配合材料51,磁吸材料05為永磁體,例如永磁體塗層,永磁體薄片或膜層,磁吸配合材料51為配合的軟磁體薄片或膜層等。
實際應用中,本實施例的可貼附層03的延伸部32即可以隨柔性屏進行彎曲和扭動,也可以從柔性背板02上分離,形成需要的彎折角度和形狀及各種形態組合,用於固定和支撐使用。利用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和磁吸配合材料51可以在可貼附層03上形成更加穩定的固定連接結構。當解除固定和支撐時,手動分離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控制控溫部件04升溫至變態溫度,延伸部32就會自動恢復穩定的貼附結構形態,使可貼附層03復原,保證柔性屏的原始外觀形態。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包括兩個可貼附層03,每個可貼附層03的延伸部32包括間隔的條形平板,條形平板的固定端靠近所述固定部31,條形平板的自由端遠離所述固定部31。兩個可貼附層03對置設置,兩個固定部31設置在柔性背板02外側壁的兩端,兩個可貼附層03的延伸部32的條形平板交替排列。固定部31為矩形平板,延伸部32為平行的條形平板。
在固定部31的頂部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條狀磁吸材料05,在延伸部32的自由端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磁吸配合材料51,磁吸材料05為永磁體,例如永磁體塗層,永磁體薄片或膜層,磁吸配合材料51為配合的軟磁體薄片或膜層等。
實際應用中,本實施例的可貼附層03的延伸部32即可以隨柔性屏進行彎曲和扭動,也可以從柔性背板02上分離一個或兩個延伸部32,形成更加複雜的彎折角度和形狀及各種形態組合,用於多位置固定和支撐使用。利用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和磁吸配合材料51可以在可貼附層03上形成更加穩定的固定連接結構。當解除固定和支撐時,手動分離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控制控溫部件04升溫至變態溫度,相應的延伸部32就會自動恢復穩定的貼附結構形態,使可貼附層03復原,保證柔性屏的原始外觀形態。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柔性屏用可貼附結構,包括設置在中部的固定部31和對稱設置在固定部31兩側的兩個延伸部32。固定部31為矩形平板,延伸部32為平行的條形平板,一個延伸部32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部31的右端,另一個延伸部32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部31的左端。
在固定部31的頂部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條狀磁吸材料05,在延伸部32的自由端設置與延伸部32延伸方向垂直的磁吸配合材料51,磁吸材料05為永磁體,例如永磁體塗層,永磁體薄片或膜層,磁吸配合材料51為配合的軟磁體薄片或膜層等。
實際應用中,本實施例的可貼附層03的延伸部32即可以隨柔性屏進行彎曲和扭動,也可以從柔性背板02上分離一個或兩個延伸部32,形成更加複雜的彎折角度和形狀及各種形態組合,用於多位置固定和支撐使用。當兩個延伸部32同時分離對稱環抱時,可以形成較大的爪形開閉結構,有利於形成柔性屏在肢體上的固定。利用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可以在可貼附層03上形成更加穩定的固定連接結構。當解除固定和支撐時,手動分離互相配合的磁吸材料05,控制控溫部件04升溫至變態溫度,延伸部32就會自動恢復穩定的貼附結構形態,使可貼附層03復原,保證柔性屏的原始外觀形態。
在以上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做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磁吸材料05和磁吸配合材料51的位置對調。
延伸部32的相鄰條形平板的間距不同,延伸部32的條形平板的寬度不同。
延伸部32為放射形狀設置的條形平板,固定部31為圓形(包括橢圓、圓環等類圓)的平板。
磁吸材料05為電控磁吸元件,如微型電磁鐵或微型電磁線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