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式離心風葉、離心風機及其空調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31 02:48:26 2
前向式離心風葉、離心風機及其空調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離心風機及其空調器。前向式離心風葉,包括輪轂、電機安裝板以及設置在輪轂和電機安裝板之間的葉片,所述葉片包括壓力面和吸力面,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a≤90°,葉片的厚度在風葉的徑向由內向外遞減。可以降低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噪音。離心風機以及採用該離心風機的空調器噪音降低。
【專利說明】前向式離心風葉、離心風機及其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 型涉及通風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離心風機及
其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風扇的旋轉噪音是空調主要噪音之一。前向式離心風葉旋轉時,工作輪上均勻分布的葉片呈周期性的打擊周圍的氣體介質,引起周圍氣體壓力脈動,形成隨時間周期變化的壓力,作用在蝸殼等部件上,就會形成旋轉噪聲,並形成高次諧波,提高了空調整體的噪聲,嚴重影響了空調的質量和使用舒適性。
[0003]為降低這種葉片噪間,已有技術也進行了多項改進,如日本專利公報特開平6-129387和特開平6-173886,將葉片做成不等的間距使各葉片的周方向相位不同,以減低峰值音,日本專利公報實開昭57-148089把整個葉片的中央部做成細的,把兩端部做成粗的弧形,同時配置了扭曲的葉片,以錯開噪音的相位,達到整修靜音的效果,但上述各項改進中,降低噪音的效果都不很理想。
[0004]因此,如何降低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噪音,是本【技術領域】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可以降低噪音。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離心風機。離心風葉空調器。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包括輪轂、電機安裝板以及設置在輪轂和電機安裝板之間的葉片,所述葉片包括壓力面和吸力面,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 a ^ 90°。
[0008]進一步地,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20° <a<35°。
[0009]進一步地,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a為30°。
[0010]進一步地,所述葉片與輪轂連接處的長度L,所述輪轂的半徑為R,1/37 ( L/R ( 1/28。
[0011]進一步地,所述葉片與輪轂連接處的長度L,所述輪轂的半徑為R,L/R優選為1/33。
[0012]進一步地,所述葉片包括電機安裝板兩側的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
[0013]進一步地,所述電機安裝板的中部的厚度大於外圓邊沿的厚度,並且從中部向外圓邊沿為平滑的圓弧過渡面。
[0014]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前向式離心風葉,由於葉片厚度逐漸遞減,可降低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噪音。
[0015]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離心風葉,包括電機和如上所述的任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0016]由於上述前向式離心風葉具有上述效果,可降低離心風機的噪音。
[0017]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上述離心風機。
[0018]由於上述離心風機具有上述效果,因此可降低空調器的噪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現有技術中前向式離心風葉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22]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前向式離心風葉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圖3中B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切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降低了噪音。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離心風機,以及採用該離心風機的天井機。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28]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包括輪轂1、電機安裝板3以及設置在輪轂和電機安裝板之間的葉片2,葉片2包括壓力面和吸力面,壓力面與輪轂I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a <90°,這樣可以更好的降低風葉噪音。更優選的方案中20° SaS 35°,以角度a為30°最優。
[0029]在採用前向式離心風葉等機器中,噪音一般都相對較大,例如空調,傳統方式降噪音時技術員都是從如何減輕風葉的重量,給葉片選型等等角度出發,去降低風葉的噪音,但當技術員把所有因素都考慮了之後,風葉的降噪效果還是不理想,我們再通過努力,研究大量模擬中,發現影響前向式離心風葉噪音的除了葉片形狀以及輪轂和電機安裝板的影響外,葉片和輪轂的連接關係,也影響到了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噪音,這是以前被本領域技術人員忽略的地方。
[0030]如圖1,傳統本領域在設計風葉時,為了讓葉片和輪轂連接更緊密,往往都會增加葉片和輪轂的連接長度,在連接處葉片厚度加大。這個被本領域技術人員忽略的點,卻很大程度上影響風葉的噪音,本實用新型基於此進行改進,葉片的厚度在風葉的徑向由內向外遞減,沒有傳統風葉葉片與輪轂連接的加厚處,可以更好的降低風葉。
[0031]更優選的方案中,葉片2與輪轂I連接處的長度L,輪轂I的半徑為R,1/37 ≤ L/R≤1/28。L/R最優選為1/33。此範圍下即可保證葉片2和輪轂I的連接強度,又可以保證風葉噪音較低。
[0032]對幾種不同角度進行實驗,a分別取90,20,35,30,同時L/R為1/28,安裝到空調機組中,在半消音室的場合進行測試。採用14點聲壓級測試方法,對噪聲值進行判定。
[0033]風葉的尺寸參數:輪轂半徑225mm,半側41個葉片,採用傳統連接關係離心風葉噪音為:54.3dB。
[0034]a為90°的噪音(近似直板型的翼形),噪音值55.6dB ;a為20°噪音值52.6dB ;a為35°噪音值52.8dB ;a為30°噪音值51.4Db。a為30°時,聲壓級相對較小。
[0035]當角度a為30°時,對L/R重新做樣兩件,再次測試。
[0036]L/R 為 1/28 噪音值 51.4Db ;1/37 噪音值 50.8Db ;1/33 噪音值 51.1Db0
[0037]在本實施例中,葉片2包括電機安裝板3兩側的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可以採用雙進風方式,風量更大。
[0038]更優選的方案中,如圖5所述,電機安裝板3的中部的厚度大於外圓邊沿的厚度,並且從中部向外圓邊沿為平滑的圓弧過渡面。通過設置電機安裝板中部的厚度大於外圓邊沿的厚度,並且從中部向外圓邊沿為平滑的圓弧過渡面,使氣體從進風口流進前向式離心風葉內部時,氣流能順著圓弧過渡面平滑地過渡並流出部,不容易在電機安裝板表面產生迴旋渦流,在降低噪音的同時使流體的利用率提高,相對風量增大,提升了整機效率。
[0039]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前向式離心風葉,由於葉片厚度逐漸遞減,可降低前向式離心風葉的噪音。
[0040]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離心風機,包括電機和如上的任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由於上述前向式離心風葉噪音較低,該離心風機也可以降低噪音。
[0041]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上述離心風機。由於上述離心風機噪音較低,因此可降低空調器的噪音,提高用戶使用的舒適性。
[0042]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調壁掛機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前向式離心風葉,包括輪轂、電機安裝板以及設置在輪轂和電機安裝板之間的葉片,其特徵在於: 所述葉片包括壓力面和吸力面,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a ≤9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為a,20°≤a≤3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壓力面與輪轂連接處的型線與輪轂的夾角a為30°。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葉片與輪轂連接處的長度L,所述輪轂的半徑為R,1/37≤ L/R ≤ 1/28。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葉片與輪轂連接處的長度L,所述輪轂的半徑為R,L/R優選為1/33。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葉片包括電機安裝板兩側的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機安裝板的中部的厚度大於外圓邊沿的厚度,並且從中部向外圓邊沿為平滑的圓弧過渡面。
8.—種離心風機,包括離心風葉,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前向式離心風葉。
9.一種空調器,其特徵在於: 包括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離心風機。
【文檔編號】F04D29/30GK203743059SQ201320874179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施正興, 周劍波, 安傑, 蘇波, 梁桂源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