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鐵路貨車及其端牆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4:24:51 2
一種鐵路貨車及其端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鐵路貨車及其端牆,其結構簡單,製造難度低,所需的零部件較少,且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使用可靠性較好。所述端牆包括由左至右依次連接的若干分牆板,所述分牆板包括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內側板和外側板,所述內側板和外側板相互連接,且兩者之間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內設有加強筋。與現有技術相比,取消了板柱式結構的支撐梁,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簡化了端牆的結構,降低了其製造難度;各分牆板均由內側板和外側板連接而成,且在兩側板之間增設加強筋,形成封閉的箱型結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剛度性能,提高了鐵路貨車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各分牆板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其結構,減輕結構自重,實現鐵路貨車的輕量化。
【專利說明】一種鐵路貨車及其端牆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鐵路運輸【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鐵路貨車及其端牆。
【背景技術】
[0002]漏鬥車屬於鐵路貨車的一種,具有卸車效率高、綜合投資少、日常運營費用低、勞動條件好等優點,採用漏鬥車運輸煤炭等大宗散粒貨物是一種最經濟的運輸方式,業已成為國內外鐵路運輸企業的共識;尤其是距離礦區近、運量大和運煤區段固定的線路,其運輸經濟效果更加明顯。
[0003]漏鬥車的兩相鄰轉向架之間的車輛底部設有卸貨漏鬥口,卸貨底門打開後,車內裝載散粒貨物依靠貨物重力下落匯流,並經漏鬥口卸出。由於轉向架上方不能設置卸貨漏鬥口,則處於轉向架上方的車體的端牆必須設置成與水平面呈一定斜度的結構,該斜度通常應大於車載散粒貨物的安息角,從而使其上方貨物可以靠重力卸貨。可見,漏鬥車的端牆不但承擔車內散粒貨物的垂向載荷,同時承受車輛運行過程中由於列車啟動、制動以及彎道、坡道、加速、減速等工況產生的慣性衝擊載荷。
[0004]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現有技術中端牆一種設置方式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05]現有漏鬥車端牆一般為板柱式結構,主要由上端梁100、斜端板200、橫帶300、端柱400、支撐板500和斜撐600等組成,其自重大、結構複雜,製造工藝難度大;更為重要的是,採用該結構的端牆在衝擊載荷下的結構可靠性難以滿足要求。
[0006]針對上述問題,公布號為CN 103693053 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漏鬥車的端牆結構及使用端牆結構的漏鬥車,該技術方案本質上仍為板柱式結構,包括端板、橫帶、斜撐、端柱、支撐板等,在端板下方設置了三個橫帶及貫通橫帶的斜撐,提高了端牆承受衝擊載荷的能力。
[0007]但是,該方案的零部件數量多,結構連接複雜,製造難度大,尤其是其斜撐的形狀複雜,加工和組裝精度低。
[0008]因此,如何設計一種鐵路貨車的端牆,以便在保證其結構可靠性的同時,簡化其結構,降低製造難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鐵路貨車的端牆,其結構簡單,製造難度低,所需的零部件較少,且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使用可靠性較好。
[0010]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端牆的鐵路貨車,其結構簡單,使用更為安全可靠。
[001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鐵路貨車的端牆,包括由左至右依次連接的若干分牆板1,所述分牆板I包括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所述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相互連接,且兩者之間具有中空腔13,所述中空腔13內設有加強筋14。
[0012]本發明的端牆包括若干分牆板1,各所述分牆板I由左至右依次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取消了板柱式結構的支撐梁,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簡化了端牆的結構,降低了其製造難度;再者,各分牆板I均由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連接而成,且在兩側板之間增設加強筋14,形成封閉的箱型結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剛度性能,提高了鐵路貨車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各分牆板I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其結構,以儘可能的減少零部件數量,減輕結構自重,實現鐵路貨車的輕量化,提高其承載能力。
[0013]可選地,所述加強筋14相互平行或者首尾相接。
[0014]可選地,各所述分牆板I依次焊連或者鉚接。
[0015]可選地,各所述分牆板I分別以各自的內側板11依次焊連,外側板12依次焊連。
[0016]可選地,所述內側板11和/或所述外側板12的焊接處形成漏鬥狀的焊縫。
[0017]可選地,各所述分牆板I均以各自外側板12的端部向內傾斜,以便與各自的內側板11相連,形成連接部15 ;各所述連接部15依次鉚接或者焊連。
[0018]可選地,處於左端的所述分牆板I的左側向內彎折,以形成用於連接鐵路貨車的側牆的左折彎部16 ;和/或處於右端的所述分牆板I的右側向內彎折,以形成用於連接鐵路貨車的側牆的右折彎部17。
[0019]可選地,所述分牆板I由中空鋁型材沿上下方向擠壓而成。
[0020]可選地,各所述分牆板I依次連接形成端牆板2,所述端牆板2由上至下向內傾斜。
[0021]可選地,還包括用於支撐所述端牆板2的支撐板3。
[0022]可選地,還包括墊塊4,兩所述分牆板I的連接處具有凹槽18,所述墊塊4填充在所述凹槽18內,以便與各所述分牆板I的外側板12形成用於連接所述支撐板3的連接面。
[0023]可選地,還包括連接在所述端牆板2的上方的上端梁5。
[0024]可選地,還包括連接板6,所述上端梁5與所述端牆板2呈預定角度,所述連接板6包括按照所述預定角度彎折後形成的兩分板,兩所述分板分別與所述上端梁5和所述端牆板2連接。
[0025]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鐵路貨車,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端牆。
[0026]由於本發明的鐵路貨車具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端牆,故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端牆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均適用於本發明的鐵路貨車,此處不再贅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現有技術中端牆一種設置方式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鐵路貨車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鐵路貨車的端牆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1]圖5為圖4中所示端牆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32]圖6為圖4中所示端牆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33]圖7為圖6中B-B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4]圖8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一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5]圖9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二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6]圖10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三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7]圖11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四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8]圖12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端牆一種設置方式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9]圖13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端牆另一種設置方式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0]圖1-2 中:
[0041]上端梁100、斜端板200、橫帶300、端柱400、支撐板500、斜撐600
[0042]圖3-13 中:
[0043]分牆板1、內側板11、外側板12、中空腔13、加強筋14、連接部15、左折彎部16、右折彎部17、凹槽18、端牆板2、支撐板3、支撐柱31、墊塊4、上端梁5、連接板6、容腔7、容置孔8
【具體實施方式】
[0044]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是一種鐵路貨車的端牆,其結構簡單,製造難度低,所需的零部件較少,且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使用可靠性較好。
[0045]本發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端牆的鐵路貨車,其結構簡單,使用更為安全可靠。
[0046]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47]請參考圖3和圖4,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鐵路貨車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鐵路貨車的端牆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8]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鐵路貨車通常用於承裝散粒貨物,可以為漏鬥車,為便於卸載,端牆可以傾斜設置,如圖3和圖4所示,此時,端牆不但承擔車內散粒貨物的垂向載荷,同時還承受車輛運行過程中由於列車啟動、制動以及彎道、坡道、加速和減速等工況產生的慣性衝擊載荷。
[0049]本發明的鐵路貨車所採用的端牆包括若干分牆板1,各分牆板I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並由左至右依次連接;各分牆板I均包括相互連接的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並在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之間形成中空腔13,該中空腔13內設有加強筋14。
[0050]所述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在上下方向延伸是指,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大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也可以相對上下方向傾斜一定的角度,只要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延伸趨勢即可,並不限於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在上下方向上豎直延伸。
[0051]現有技術中的端牆板2採用板柱式結構,端牆板2為一層薄板,因此,為達到一定的承載能力,必須在其後設置橫帶和端柱梁件等支撐梁結構,使得其結構複雜,加工難度較大。
[0052]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上述結構設置,端牆包括若干分牆板1,各分牆板I由左至右依次連接,其結構簡單,便於組裝;各分牆板I均包括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且在兩側板之間設有加強筋14,取消了支撐梁的設置,進而簡化了結構,減少了所需零部件的數量,降低了製造難度;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之間設有加強筋14,形成一種封閉的箱型結構,從結構力學的角度講,該結構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進而在簡化端牆結構的同時,提高了整個端牆的強度,保持了端牆原有的機械性能。
[0053]本文中所述的方位以鐵路貨車為參照,靠近鐵路貨車的運行軌道的方向為下,遠離運行軌道的方向為上;鐵路貨車運行的方向為縱向,在平行於運行軌道的平面內,垂直於縱向的方向為橫向;所述橫向也可以稱為左右方向,沿車輛的運行方向看,處於橫向左側的方向為左,處於橫向上右側的方向為右;在各個方向上,靠近鐵路貨車的中心的方向為內,遠離其中心的方向為外。
[0054]本文中所述的若干為數量不確定的多個,通常大於三個。
[0055]進一步,各分牆板I還可以由中空鋁型材擠壓而成,由於分牆板I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故可以沿上下方向擠壓所述中空鋁型材,以形成分牆板I。分牆板I包括內側板11、夕卜側板12和設置在兩者之間的加強筋14,可以將三者可以採用中空鋁型材擠壓形成封閉箱型的分牆板I。
[0056]由於中空鋁型材擠壓成型所採用的模具通常具有統一的寬度,其長度方向基本不受限,當分牆板I採用中空鋁型材沿上下方向擠壓而成時,便於控制分牆板I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提高其在上下方向的加工餘量,以便根據車體的高度需求增減端牆的高度,優化車體結構。
[0057]同時,整個端牆均採用中空鋁型材擠壓成型,減少了端牆上的零部件數量,簡化了製造工藝,降低了製造難度,有利於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更重要的是,中空鋁型材的截面形狀和尺寸可以靈活調節,通過優化設計,可以減輕自重,實現鐵路貨車車體端牆的輕量化,提高車輛的承載能力;採用中空鋁型材擠壓成型後,分牆板I為一體式的封閉性箱型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其結構穩定性,其強度和剛度均較高,承載能力較強;再者,中空鋁型材的表面較為光滑,使得端牆的內壁較為平滑,車體的內部沒有凸起或者拐角,可以減少車內貨物積存和凍結的概率,貨物的卸淨率較高。
[0058]請進一步參考圖5-7,圖5為圖4中所示端牆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4中所示端牆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B-B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59]各分牆板I可以依次連接形成端牆板2,且端牆板2可以由上至下向外傾斜,如圖5和圖6所示,以便形成一個傾斜角度,且該傾斜角度可以大於處於端牆上的散粒貨物的安息角,以便貨物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動卸載。
[0060]當端牆板2傾斜設置時,可以設置用於支撐端牆板2的支撐板3,如圖5和圖6中所示;支撐板3可以支撐在端牆板2的外側,可以與端牆板2呈一定角度,支撐板3也可以傾斜設置,其傾斜方向與端牆板2的傾斜方向相反,以便對端牆板2進行支撐。
[0061]還可以在支撐板3上設置支撐柱,以提高支撐板3的強度,以便與支撐板3形成簡單的板柱式結構;支撐柱可以沿支撐板3的延伸方向上設置,也可以沿任意方向設置在支撐板3上。
[0062]由於一般情況下,漏鬥車等鐵路貨車上,端牆的長度較大,為避免整個端牆結構產生彎曲變形,可以在端牆板2的長度方向上增加適當的支承,支撐板3和支撐柱組成的簡單板柱式結構即可以發揮此支承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端牆產生彎曲變形的機率。
[0063]兩分牆板I的連接處可以與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保持在同一個平面內,也可以向內凹進形成凹槽18,具體可以參見下文中關於凹槽18的描述。如圖7所示,兩分牆板I的連接處可以具有凹槽18,該凹槽18的截面可以為類似梯形的結構,例如等腰梯形等結構,以便於分牆板I之間的連接,避免連接所採用的連接件凸出內側板11或者外側板12的表面,影響端牆板2的使用或者端牆板2與其他結構的連接。
[0064]當兩分牆板I的連接處具有凹槽18時,可以設置墊塊4,將墊塊4填充在凹槽18內,以便基本上與外側板12平齊,形成用於連接支撐板3的連接面,如圖5所示,可以將支撐板3的上端面與端牆板2的外側面相連,以提高兩者連接的可靠性。
[0065]需要說明的是,圖7中所示的端牆板2的結構中,將墊塊4直接填充在凹槽18中,以便與外側板12共同形成連接面;為清楚的顯示凹槽18的結構,圖7中僅將其中一個凹槽18空置,即其中一個凹槽18沒有填充墊塊4,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此處僅為了表達需要,並非該凹槽18中不必填充墊塊4。
[0066]為提高支撐板3與端牆板2的連接可靠性,墊塊4通常應與凹槽18的結構相匹配,以避免墊塊4在凹槽18內晃動而影響支撐板3的定位可靠性。
[0067]更進一步,還可以在端牆板2的上方設置上端梁5,以便對貨物進行隔擋,提高車體上方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如圖5和圖6所不。
[0068]詳細地,還可以設置用於連接端牆板2和上端梁5的連接板6。通常情況下,上端梁5與端牆板2之間可以呈預定角度,所述預定角度可以根據承載以及連接需求等進行調節;由於端牆板2由上至下向內傾斜,且上端梁5連接在端牆板2的上方,故上端梁5與端牆板2的夾角通常為鈍角,且處於內側,如圖6所示。端牆板2可以向外傾斜,上端梁5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即上端梁5的端面可以豎直設置,上端梁5與端牆板2之間所成的內側夾角為鈍角,為便於兩者連接,可以設置連接板6 ;此時,連接板6可以設置為折彎件,並可以包括兩個分板,兩個分板可以按照所述預定角度彎折,以便與上端梁5和端牆板2相配合,即兩分板可以分別與上端梁5和端牆板2連接,進而實現上端梁5和端牆板2的可靠連接。
[0069]再進一步,如圖7所示,本發明的分牆板I中,處於左端的分牆板I的左側可以向內彎折,以形成用於連接鐵路貨車的側牆的左折彎部16 ;同理,處於右端的分牆板I的右側也可以向內彎折,形成右折彎部17,右折彎部17也用於與鐵路貨車的側牆連接,以便整個端牆板2連接在側牆的端部,共同形成圖3所示的鐵路貨車。
[0070]所述左折彎部16和右折彎部17可以垂直於內側板11或者相對內側板11傾斜一定角度;可以為板狀或者柱狀結構,還可以為卡部等其他連接結構。
[0071]可以想到,左折彎部16和右折彎部17的結構形式多樣,不限於上述結構形式,只要能夠將分牆板I與側牆連接即可。
[0072]在上述基礎上,本發明的分牆板I之間可以採用焊接或者鉚接等連接方式固定。
[0073]請進一步參考圖8-11,圖8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一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二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三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牆板I的連接部15分在第四種設置方式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74]本發明的分牆板I中,各自外側板12的端部可以向內傾斜,然後與各自的內側板11相連,形成連接部15,則分牆板I之間可以採用連接部15實現連接,如圖7所示。具體地,可以在連接部15上設置鉚接孔,然後通過鉚釘實現鉚接。或者可以將連接部15焊接,以實現分牆板I之間的連接,如圖8所示。
[0075]將分牆板I以各自的外側板12端部向內傾斜後,可以將外側板12與內側板11連接,使得兩個側板連接形成一個側板,降低了連接部15在內外方向上的厚度,相當於整個牆板在連接部15的位置向內凹進,則兩相鄰的端牆板2之間在連接部15處形成類似槽狀的結構。當採用鉚接結構時,所述凹槽18為鉚釘頭或者鉚釘套環提供了放置空間,可以避免鉚釘外凸影響端牆的使用,還避免了因安裝鉚釘影響貨物承載;當採用焊接的結構時,無需對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單獨焊接,簡化了焊接過程。
[0076]在分牆板I採用焊連的結構時,也可以將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單獨進行焊接,即各分牆板I以各自的內側板11依次焊接,並以各自的外側板12依次焊接,且內側板11與外側板12不相干涉,如圖9所示。此時還可以在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的焊接處設置加強筋14,以提高連接可靠性。
[0077]在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單獨焊接時,可以在內外兩側均形成焊接接頭,構成雙面焊接的端牆,以提高整體承載能力,降低端牆受到的應力,避免出現局部應力集中以及連接弱環。
[0078]詳細地,各內側板11之間的焊接處可以形成漏鬥狀的焊縫,也就是說,可以將內側板11的端部設置錐面,以便相鄰的內側板11相接時形成漏鬥狀的容腔7,便於填充焊料,使得焊料填充在該容腔7內,最終形成漏鬥狀的焊縫。同理,外側板12的焊接處也可以形成漏鬥狀的焊縫,具體結構也可以採用上述內側板11的結構形式,如圖10所示。
[0079]當採用漏鬥狀的焊縫時,可以便於焊料充分填充,以提高連接可靠性;還可以使得焊料在重力等的作用下沿漏鬥的傾斜方向流動,降低焊料流動的隨意性,以有效填充焊縫,且不會在端牆的表面形成焊接凸點,也就不會影響貨物的裝卸。
[0080]再者,還可以採用可調整式的焊接接頭形式,如圖11所示,可以內側板11和/或外側板12的端部均設置用於填充焊料的容置孔8 ;或者將各分牆板I依次插接或者套裝,然後在插接處或者套裝處設置所述容置孔8,使得焊料填充在所述容置孔8中;也可以直接在各分牆板I的連接處選擇適當的位置焊接。
[0081]採用上述結構時,可以調整容置孔8的設置位置,或者可以調整分牆板I之間的插接深度或套裝深度等,以調整焊接位置,實現可靠的連接。
[0082]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分牆板I之間還可以採用銷接等其他固定方式,具體連接方式請參照現有技術。
[0083]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的圖8-11均以端牆在圖7中所示的狀態放置,並非端牆的使用狀態,僅為了表達方便,不表示對端牆結構的任何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圖8-11中所示的結構應按照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後安裝於車體上。
[0084]請參考圖12和圖13,圖12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端牆一種設置方式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發明所提供分端牆另一種設置方式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85]本發明的分牆板I中,其加強筋14可以相互平行設置,或者各加強筋14可以相交,如圖12和圖13所示。
[0086]如圖12中所示,加強筋14可以垂直於內側板11,或者相對內側板11傾斜;在一種設置方式中,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的主體部分可以相互平行,只將兩者的端部連接,則加強筋14可以垂直於兩者的主體部分,或者在其他方向平行設置。
[0087]或者,各加強筋14可以在兩者之間的中空腔13內呈波浪形設置,如圖13所示。具體地,為便於連接,且提高端牆的強度,加強筋147可以依次相接,加強筋14可以首尾相接,從而將中空腔13劃分為若干截面為三角形的結構,進而提高整個端牆的強度和穩定性,增強車輛的承載能力。
[0088]當然,加強筋14還可以採用其他結構形式,只要能夠處於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之間即可,以便提高端牆的強度,例如,加強筋14還可以在上下方向延伸或者沿縱向延伸。
[0089]進一步說明的是,鐵路貨車的部件較多,結構較為複雜,本文僅對其端牆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他未盡之處請參見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
[0090]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鐵路貨車及其端牆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鐵路貨車的端牆,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左至右依次連接的若干分牆板(1),所述分牆板(I)包括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所述內側板(11)和外側板(12)相互連接,且兩者之間具有中空腔(13),所述中空腔(13)內設有加強筋(1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筋(14)相互平行或者首尾相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分牆板(I)依次焊連或者鉚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分牆板(I)分別以各自的內側板(11)依次焊連,外側板(12)依次焊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側板(11)和/或所述外側板(12)的焊接處形成漏鬥狀的焊縫。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分牆板(I)均以各自外側板(12)的端部向內傾斜,以便與各自的內側板(11)相連,形成連接部(15);各所述連接部(15)依次鉚接或者焊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處於左端的所述分牆板(I)的左側向內彎折,以形成用於連接鐵路貨車的側牆的左折彎部(16);和/或處於右端的所述分牆板(I)的右側向內彎折,以形成用於連接鐵路貨車的側牆的右折彎部(17)。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所述分牆板(I)由中空鋁型材沿上下方向擠壓而成。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各所述分牆板(I)依次連接形成端牆板(2),所述端牆板(2)由上至下向內傾斜。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支撐所述端牆板(2)的支撐板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墊塊(4),兩所述分牆板(I)的連接處具有凹槽(18),所述墊塊(4)填充在所述凹槽(18)內,以便與各所述分牆板(I)的外側板(12)形成用於連接所述支撐板(3)的連接面。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連接在所述端牆板(2)的上方的上端梁(5)。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端牆,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連接板¢),所述上端梁(5)與所述端牆板(2)呈預定角度,所述連接板(6)包括按照所述預定角度彎折後形成的兩分板,兩所述分板分別與所述上端梁(5)和所述端牆板(2)連接。
14.一種鐵路貨車,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端牆。
【文檔編號】B61D17/06GK104260734SQ20141052060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者】張俊林, 趙天軍, 於躍斌, 楊煥春, 於鳳輝 申請人: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