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螺旋式智能下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2:45: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料裝置,具體為一種螺旋式智能下料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於熟食的加工大多以人工操作為主,比如將熟食放置在鍋體中進行調味,每次都需要人工將待調味的熟食定量的放置在鍋體中,而這種採用人工將熟食放置在鍋中調味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生產效率低,且人工操作影響食物衛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螺旋式智能下料裝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能夠對物料進行自動輸送,物料在輸送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保護,減少物料擠壓與磨損,提高了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支架3,其上端設置有物料放置倉7;所述物料放置倉7設置為鬥狀,其下端設置有底倉8;所述底倉8內設置有推進器6;所述推進器6為螺旋結構,其橫截面設置為圓形;所述推進器6的末端固定在轉盤5上;所述轉盤5連接在減速電機4上;所述底倉8的前端在沿推進器6的螺旋方向上設置有開口801;所述開口801的下端對應設置有儲料裝置1;所述開口801的上端設置有可調節出料口大小的擋板2;所述支架3上設置有用以控制減速電機4帶動推進器6進行旋轉的控制器9;所述儲料裝置1內設置有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所述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與控制器9連接,控制器9中的執行電路控制步進電機4旋轉,實現物料推送的自動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轉盤5包括圓柱形盤體501和連接在盤體501末端的轉軸502;所述轉軸502與盤體501為同軸設置;所述減速電機4的驅動軸與轉軸502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儲料裝置1為圓形鍋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便捷,通過減速電機帶動推進器進行旋轉,使物料自動掉落在儲料裝置中,取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節約了人力資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2、推進器設置為螺旋狀,其橫截面設置為圓形,該結構的設置能夠使物料在輸送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減少物料擠壓與磨損,提高了產品質量。
3、擋板的設置,可以調節出料口的大小,控制出料量。
4、本實用新型在儲料裝置內設置有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所述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中的執行電路控制步進電機旋轉,實現物料推送的自動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處的剖面視圖。
圖中所述文字標註表示為:1、儲料裝置;2、擋板;3、支架;4、減速電機;5、轉盤;6、推進器;7、物料放置倉;8、底倉;9、控制器;501、盤體;502、轉軸;801、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範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支架3,其上端設置有物料放置倉7;所述物料放置倉7設置為鬥狀,其下端設置有底倉8;所述底倉8內設置有推進器6;所述推進器6為螺旋結構,其橫截面設置為圓形;所述推進器6的末端固定在轉盤5上;所述轉盤5連接在減速電機4上;所述底倉8的前端在沿推進器6的螺旋方向上設置有開口801;所述開口801的下端對應設置有儲料裝置1;所述開口801的上端設置有可調節出料口大小的擋板2;所述支架3上設置有用以控制減速電機4帶動推進器6進行旋轉的控制器9;所述儲料裝置1內設置有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所述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與控制器9連接,控制器9中的執行電路控制步進電機4旋轉,實現物料推送的自動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優選的,所述轉盤5包括圓柱形盤體501和連接在盤體501末端的轉軸502;所述轉軸502與盤體501為同軸設置;所述減速電機4的驅動軸與轉軸502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儲料裝置1為圓形鍋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便捷,通過減速電機帶動推進器進行旋轉,使物料自動掉落在儲料裝置中,取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節約了人力資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2、推進器設置為螺旋狀,其橫截面設置為圓形,該結構的設置能夠使物料在輸送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減少物料擠壓與磨損,提高了產品質量。
3、擋板的設置,可以調節出料口的大小,控制出料量。
4、本實用新型在儲料裝置內設置有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所述重力感應器或光電開關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中的執行電路控制步進電機旋轉,實現物料推送的自動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於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徵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