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翼子板組件及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8:13:51 3
專利名稱: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翼子板組件及車輛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翼子板組件及車輛,屬於車輛領域。所述加強板包括加強板本體,以及圍繞在所述加強板本體周緣且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具有預定角度的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及第三連接端,其中,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端與車身前艙總成連接,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所述第三連接端均與所述翼子板連接,通過所述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對所述翼子板碰撞吸能的可壓潰結構。所述翼子板組件包括翼子板和所述加強板。所述車輛包括所述翼子板組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前端懸臂的強度,增加翼子板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進而使得所述翼子板組件整體強度增加,使得所述車輛的整體強度增加。
【專利說明】
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翼子板組件及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翼子板組件及車輛。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翼子板是遮蓋車輪的車身外板,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能防止車輪捲起的砂石、泥漿濺到車廂的底部。翼子板按照其安裝位置分為前翼子板和後翼子板。以前翼子板為例,前翼子板作為空間曲面形狀的覆蓋件,具有材料薄、形狀複雜、結構尺寸大和表面質量要求高等特點。由於前翼子板需要與周邊多個部件連接,還要求其具有足夠的剛性和尺寸穩定性。
[0003]由於前翼子板的結構獨特,其前端易形成局部的懸臂結構,讓人感覺偏軟,往往會造成前翼子板與前保險槓、大燈之間間隙平度匹配不符合要求,嚴重影響整車外觀。目前通過直板形加強板對前翼子板進行加強。
[0004]現有的直板形加強板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前翼子板前端的強度,但是由於Y向(其中X向為汽車停放時以駕駛員為中心指向車頭的方向,Y向為指向駕駛員右側的方向,Z向為指向駕駛員上方的方向)空間不足,當前翼子板與前保險杆匹配部位受到外力衝擊或者當行人與翼子板發生刮擦、碰撞時,因為沒有足夠的緩衝空間,容易對行人造成傷害。
[0005]因此急需研製出一種能夠加強翼子板前端強度,增加翼子板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不但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前端懸臂的強度,而且還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
[0007]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包括:加強板本體,以及圍繞在所述加強板本體周緣且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具有預定角度的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及第三連接端,其中,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端與車身前艙總成連接,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所述第三連接端均與所述翼子板連接,通過所述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對所述翼子板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第三連接端平行設置,用於匹配與所述翼子板之間的安裝。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的夾角呈80°-100°。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的夾角呈120°-150°。
[0011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板本體上設置有加強筋。
[0012]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設置在所述加強板本體上靠近所述第三連接端的位置。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二連接端及所述第三連接端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用於通過螺栓以安裝固定所述加強板。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翼子板組件,包括翼子板,以及上述的加強板,所述第二連接端和所述第三連接端均與所述翼子板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翼子板組件。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通過第一連接端與車身前艙總成連接,通過第二連接端和第三連接端與翼子板連接,有效增加翼子板前端懸臂的強度;通過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第三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具有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能對翼子板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進而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進而使得帶有加強板的翼子板組件整體強度增加,使得提高了帶有翼子板組件的車輛的整體強度。
【附圖說明】
[0017]後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製的。附圖中:
[0018]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所示的加強板裝配示意圖。
[0020]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
[0021 ] I加強板本體,2第一連接端,3第二連接端,4第三連接端,5加強筋,6車身前艙總成,7翼子板,8翼子板前端,61車身前艙減震器架角板,62減震器架角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實施例1
[0023]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加強板裝配示意圖。如圖1所示,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能夠安裝在位於汽車前車輪上方的翼子板7部位,所述加強板包括加強板本體I,以及圍繞在加強板本體I周緣且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的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及第三連接端4,通過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總成6連接,通過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均與翼子板7連接,通過所述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
[0024]加強板呈彎折形狀。具體地,如圖1所示,第一連接端2設置於加強板本體I的一端,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設置於加強板本體I的另一端。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平行設置,用於匹配與翼子板7之間的安裝。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優選地,第一連接端2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的夾角呈80°-100°。第二連接端3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的夾角呈120°-150°。從而使得加強板呈彎折形狀,所述彎折形狀結構即為加強板具有的能夠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所述彎折形狀結構可以加大加強板的Y向(其中X向為汽車停放時以駕駛員為中心指向車頭的方向,Y向為指向駕駛員右側的方向,Z向為指向駕駛員上方的方向)尺寸,當翼子板7受到外力撞擊或者發生行人與翼子板7刮擦、碰撞時,可以有效增大緩衝空間,有利於行人保護。所述彎折形狀結構還用於匹配翼子板前端8有利於前保險杆支架安裝的導向機構。加強板本體I上設置有加強筋5,加強筋5靠近加強板本體I與第二連接端3的連接部位的一端,加強筋5用於增加加強板的強度。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通過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總成6連接,通過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與翼子板7連接,有效增加翼子板7前端懸臂的強度;通過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使加強板具有能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進而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有利於行人保護。
[0026]進一步地,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可以用於通過螺栓將加強板安裝固定在汽車車身機艙內。安裝時,首先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加強板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減震器架角板61的前部安裝面貼合,通過第一連接端2上的安裝孔用固定螺栓把加強板與車身連接起來。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的安裝孔內側凸焊螺母,外側緊貼翼子板7前端8的安裝面,用螺栓把翼子板與加強板固定在一起,有效增加翼子板前端強度,避免安裝前保險杆支架時發生變形,提高安裝效率和質量。當然地,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與汽車車身機艙支架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是焊接或者鉚接等常用的連接方式。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的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第三連接端上設置的安裝孔通過螺栓固定,可以提高前保險杆支架的安裝效率和質量。
[0028]本實用新型中所採用的結構同樣適用於其他車型,有的車型因加強板結構不合理,導致翼子板前端強度較弱,安裝時易變形,進一步影響翼子板與前保險槓之間的間隙、平度不滿足要求,該加強板結構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
[0029]實施例2
[003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翼子板組件,包括翼子板7以及加強板,所述加強板包括加強板本體I,以及圍繞在加強板本體I周緣且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的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及第三連接端4,其中,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總成6連接,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均與翼子板7連接,通過所述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其中,所述加強板與實施例1中的加強板結構相同,針對加強板結構部分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003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翼子板組件,包括翼子板7以及加強板,通過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總成6連接,通過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與翼子板7連接,有效增加翼子板7前端懸臂的強度,進而使得帶有加強板的翼子板組件整體強度增加;通過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使加強板具有能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進而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7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有利於行人保護。
[0032]實施例3
[003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翼子板組件。其中,所述翼子板組件的結構與實施例2中的翼子板組件結構相同,針對翼子板組件結構部分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003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翼子板組件,包括翼子板7以及加強板,通過第一連接端2與車身前艙總成6連接,通過第二連接端3和第三連接端4與翼子板7連接,有效增加翼子板7前端懸臂的強度,進而使得帶有加強板的翼子板組件整體強度增加,進而使得提高了帶有翼子板組件的車輛的整體強度;通過第一連接端2、第二連接端3、第三連接端4與加強板本體I之間具有預定角度,使加強板具有能對翼子板7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進而可以有效增加翼子板7受到外力衝擊時的緩衝空間,有利於行人保護。
[0035]至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雖然本文已詳盡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仍可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確定或推導出符合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其他變型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應被理解和認定為覆蓋了所有這些其他變型或修改。
【主權項】
1.一種用於翼子板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包括加強板本體,以及圍繞在所述加強板本體周緣且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具有預定角度的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及第三連接端,其中,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端與車身前艙總成連接,通過所述第二連接端和所述第三連接端均與所述翼子板連接,通過所述預定角度使所述加強板具有對所述翼子板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的碰撞進行吸能的可壓潰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第三連接端平行設置,用於匹配與所述翼子板之間的安裝。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的夾角呈80°-10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板本體之間的夾角呈120°-15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板本體上設置有加強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筋設置在所述加強板本體上靠近所述第三連接端的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加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二連接端及所述第三連接端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用於通過螺栓以安裝固定所述加強板。8.—種翼子板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翼子板,以及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中的加強板,所述第二連接端和所述第三連接端均與所述翼子板連接。9.一種車輛,其特徵在於,包括權利要求8中的所述翼子板組件。
【文檔編號】B62D25/18GK205706899SQ20162032487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5日
【發明人】李玲, 尹特, 李圭鎬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