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4:01:16 1
專利名稱: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線材加工領域,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鈦、銅、不鏽鋼等金屬異形線材的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許多用於裝飾的小斷面金屬異型材,產品表面光潔度要求很高。但像鈦線材等在軋制或拉伸過程中,產品表面光潔度不高,而採用常規的表面拋光設備難以實現複雜斷面異型材的拋光。
鈦線材在軋制或拉伸過程中,容易和軋輥、拉模粘結,造成產品表面光潔度不高,若僅靠改善潤滑條件,提高軋輥或模子的表面光潔度等措施,鈦等線材表面質量改善有限。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該裝置可置於軋輥或拉模後面,在線材加工過程中進行載線拋光,將有效提高鈦等金屬線材產品的表面光潔度等級,並避免倒卷後的二次劃傷。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內桶的前、後兩端和支承鋼套連接,內桶錐孔壁上裝有左旋葉片,壓力拋光嘴嵌於內桶中,內桶外壁上裝有和內壁葉片旋向相反的右旋葉片,內桶旋轉時,安裝在內桶中的葉片將拋光劑螺旋輸送並壓入壓力拋光嘴內。
所述的前、後支承鋼套埠均開錐孔以利線材進出,並且在前、後支承鋼套上開有導流槽以利拋光劑出、進;前、後鋼套由軸承支架支承,軸承支架上的圓板和外桶採用法蘭形式相接;所述的增壓筒為兩半結構,中部用螺栓聯接。
所述的壓力拋光嘴入口及出口處均設有倒錐,拋光嘴壓力區截面和所拋型材截面匹配;所述的鋼套上裝有皮帶輪,由電機驅動內桶轉動。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附圖及其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採用雙螺旋輸送,該裝置在內桶2錐孔壁上裝有左旋葉片4,內桶旋轉時,葉片將拋光劑5螺旋輸送並壓入壓力拋光嘴3內,壓力拋光嘴入口及出口處均設有倒錐,為了提高拋光效率,拋光嘴壓力區截面和所拋型材截面相近;為了增強拋光效果及減少線材6帶走的拋光劑數量,拋光劑輸送方向和加工線材軋、拉方向相反;為了改善加工及裝配工藝,內桶分為兩瓣,兩瓣內桶中部用螺栓連接,為增加內桶的圓周度和整體剛性,內桶的前、後兩端和支承鋼套1、9連接。拋光嘴嵌於內桶中也起到加強內桶剛性的作用。
內桶外壁上裝有和內壁旋向相反的右旋葉片7,從壓力拋光嘴擠出的拋光劑落入外桶8後,會被反向螺旋葉片從外桶一端輸送到內桶入口端,進入內壁的拋光劑又被輸送到拋光嘴—形成了拋光劑的循環使用,從而降低了拋光劑的使用成本,又減少了桶內的密封要求。前、後支承鋼套開有導流槽,便於拋光劑的進出,保證了拋光劑的循環路徑。
前、後支承鋼套埠均開錐孔以利線材6進出。配套軸承11的前、後鋼套由軸承支架12支承。鋼套上裝有皮帶輪13,由電機驅動內桶的轉動。拋光時內桶轉動而外桶靜止,產生相對運動實現拋光劑螺旋循環輸送。為了方便安裝和拆卸,固定於軸承支架上的圓板10和外桶採用法蘭形式相接,聯結時加裝密封圈。
拋光部分置於支架14上成為整體。支架既起到支承內、外桶及電機的作用,又可方便地置於軋機或拉絲機上,實現載線拋光功能。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積極效果和優點使用該裝置,更換不同的拋光劑,可按要求將線材的光潔度提高不同的等級。該裝置特別適用於尺寸小且形狀複雜的異型線材的載線拋光,也避免了線材二次倒卷的劃傷。
權利要求1.一種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由內桶(2)、前端支承鋼套(1)、後端支撐鋼套(9)、壓力拋光嘴(3)、右旋葉片(7)、外桶(8)、圓板(10)、軸承(11)、軸承支架(12)、皮帶輪(13)和支架(14)連接而成,其特徵在於內桶的前、後兩端和支承鋼套(1、9)連接,內桶的錐孔壁上裝有左旋葉片(4),壓力拋光嘴(3)嵌於內桶中,內桶外壁上裝有和內壁葉片旋向相反的右旋葉片(7),內桶旋轉時,安裝在內桶中的葉片(4)將拋光劑(5)螺旋輸送並壓入壓力拋光嘴(3)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前、後支承鋼套埠均開有利於線材(6)進出的錐孔,並且在前、後支承鋼套上開有利於拋光劑出、進的導流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增壓筒為兩半結構,中部用螺栓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壓力拋光嘴入口及出口處均設有倒錐,拋光嘴壓力區截面和所拋型材截面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前、後鋼套由軸承支架(12)支承,軸承支架上的圓板(10)和外桶採用法蘭形式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鋼套上裝有與驅動電機相連的皮帶輪(13)。
專利摘要一種線材雙螺旋循環載線拋光裝置,內桶的前、後兩端和支承鋼套連接,內桶錐孔壁上裝有左旋葉片,壓力拋光嘴嵌於內桶中,內桶外壁上裝有和內壁葉片旋向相反的右旋葉片,內桶旋轉時,安裝在內桶中的葉片將拋光劑螺旋輸送並壓入壓力拋光嘴內,該裝置可置於軋輥或拉模後面,在線材加工過程中進行載線拋光,將有效提高鈦等金屬線材產品的表面光潔度等級,並避免倒卷後的二次劃傷。
文檔編號B24B39/04GK2673565SQ20032010476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31日
發明者雷霆, 周林, 萬樹銘, 李皓, 童學斌 申請人:昆明冶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