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30 23:29:41
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包括:送風機設於進風通道內,排風機設於排風通道內,板式熱回收裝置設於進風通道與排風通道的交匯處,板式熱回收裝置後方的排風通道內還設有用於熱回收的冷凝器二;不僅能夠使新風與排風進行直接熱交換,還能對熱交換後的排風進行熱回收。
【專利說明】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特別用於中央空調系統的新風處理。
【背景技術】
[0002]中央空調風系統的排風如果直接排向大氣,沒有對排風能量進行回收,造成了能源的極大浪費;為了更好的節能降耗,實現能量的二次利用,需要一種中央空調排風能量回收裝置;現有中央空調的熱回收裝置大都採用全熱交換器來實現換熱過程,換熱效率相對較低,且經過換熱後的排風仍蘊藏大量的能量,傳統熱回收新風機不利於熱源的高效利用。
[0003]目前的家用新風處理機,基本上就是將新風過濾後經全熱交換器後直接送入室內,沒有對新風進行一定的降溫或升溫處理,如需達到一定的空調製冷或採暖效果,必須另外開啟空調或採暖設備。但一年中的相當長時間均處理過渡季節,這時候,如果不開空調,室內會出現明顯的不舒適感,這時必須另外開啟空調或採暖設備,導致能耗的不必要消耗。
[0004]目前輻射末端為代表的乾式末端系統,以其高健康性、高舒適度正在成為未來中央空調系統的發展主流,但乾式末端的新風處理特別是新風的除溼技術還不成熟,在工程實踐應用中出現了結露等問題,對新風的深度除溼技術成為迫切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不僅能夠使新風與排風進行直接熱交換,還能對熱交換後的排風進行熱回收。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包括:送風機設於進風通道內,排風機設於排風通道內,板式熱回收裝置設於進風通道與排風通道的交匯處,板式熱回收裝置後方的排風通道內還設有用於熱回收的冷凝器二。
[0007]由隔板分隔成的多個通風倉,左上通風倉的左側設有新風入口,左下通風倉的左側設有排風出口,右上通風倉的右側設有迴風入口,右端通風倉的右側設有送風出口,板式熱回收裝置設於上述左上通風倉、左下通風倉、右上通風倉、右端通風倉的相鄰處,冷凝器二設於所述左下通風倉內。
[0008]為了在夏季對新風進行深度除溼並降溫及在冬季對新風進行加熱升溫,通風倉內側左端設有預冷盤管,該預冷盤管的右側相鄰設有蒸發器一,該蒸發器一的右側相鄰設有冷凝器一,該冷凝器一的右側相鄰設有溼膜加溼器。
[0009]右端通風倉下方設有機倉,該機倉內設有蒸發器二及與其進行熱傳遞的板式換熱器,該板式換熱器通過主水管與輻射末端分集水器相連接,該板式換熱器通過管道與預冷盤管相連接,該輻射末端分集水器上連接有通往各個房間的毛細管席。
[0010]該輻射末端分集水器與各毛細管席之間的連接管上設有用於控制供水的熱電執行器。
[0011]送風出口外設有將新風分配至各房間的分風器,分風器後端的各支路上均設有用於風量控制的電動風閥或風機。
[0012]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技術效果是:
[0013](I)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利用板式熱回收裝置,使新風與排風進行直接熱交換,同時冷凝器二能夠對排風進行二次熱回收,相比現有技術中僅採用全熱交換器進行新風與排風熱交換,顯著地減少能量的浪費;
[0014](2)在夏季,兩個蒸發器提供的供水溫度不同,蒸發器二為板式換熱器提供高溫冷水(16度以上),預冷盤管的供水來自於板式換熱器,能夠對新風進行預冷,蒸發器一通過直接蒸發對新風進行深度除溼並冷卻,冷凝器一可以使新風再熱升溫至舒適溫度,蒸發器一與蒸發器二都成為新風處理的冷源,溼膜加溼器可以對經深度除溼的新風進行加溼,從而維持新風的適當溼度,既克服了採用輻射末端系統後的室內結露現象,又不會使室內人員感覺太乾燥;
[0015](3)在冬季,蒸發器二為板式換熱器提供中溫熱水,預冷盤管的供水來自於板式換熱器,能夠對新風進行加熱,溼膜加溼器在冬季可以對新風進行溼度調節,蒸發器一及冷凝器一不工作,從而降低能耗,此時蒸發器二成為新風處理的熱源;
[0016](4)板式換熱器及蒸發器二成為與輻射末端分集水器相連接的室內末端水循環系統的冷熱源;
[0017](5)輻射末端分集水器能夠將循環水按需分配至各房間並通過熱電執行器來調節各房間的供水量,從而調節各房間的溫度;
[0018](6)分風器及電動分風閥或風機能夠將新風按需分配至各房間內;
[0019](7)對水系統及風系統的輸送分配單元,即室內側的分配器及風系統的分配器進行高度集成化控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創新原理及其相比於現有產品的技術優勢,下面藉助於附圖通過應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實例說明可能的實施例。在圖中: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的左視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包括:新風過濾網1,板式熱回收裝置2,排風機3,預冷盤管4,蒸發器一 5,冷凝器一 6,溼膜加溼器7,迴風過濾網8,冷凝器二 9,壓縮機組10,板式換熱器11,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送風機13,毛細管席14,主水管15,新風入口 16,排風出口 17,迴風入口 18,送風出口 19,隔板20。
[0025]所述板式熱回收裝置2可以採用如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1317539C中的注塑裝配成型的逆流或交叉流平板式空氣熱量交換器、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201081580Y中的板式餘熱回收換熱器或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1022798903A中的板式換熱器,或者採用如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102138053B中的板式換熱器;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為中空的框架結構,其左側面中上部設有新風入口 16,其左側面中下部設有排風出口 17,其右側面中上部設有迴風入口 18,其右側面中部設有送風出口 19,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的內腔由立方形板式熱回收裝置2及多個隔板20分隔成四個獨立的通風倉(即:左上通風倉、左下通風倉、右上通風倉、右端通風倉)及一個右下方的機倉,其中所述新風入口16與左上通風倉相連通,所述排風出口 17與左下通風倉相連通,所述迴風入口 18與右上通風倉相連通,所述送風出口 19與右端通風倉相連通;新風過濾網I垂直設於所述左上通風倉內,用於對進入該倉的新風進行過濾除塵,冷凝器二 9垂直設於所述左下通風倉內,用於對排風進行熱回收,排風機3設於所述右上通風倉內,該排風機3的右側設有用於對迴風進行過濾除塵的迴風過濾網8,所述右端通風倉內側左端設有預冷盤管4,該預冷盤管4的右側相鄰設有用於直膨式除溼並降溫的蒸發器一 5,該蒸發器一 5的右側相鄰設有冷凝器一6,該冷凝器一 6的右側相鄰設有用於對新風進行加溼的溼膜加溼器7,該溼膜加溼器7的右側設有送風機13 ;所述機倉內設有壓縮機組10,該壓縮機組10包括可變頻的壓縮機一及定頻的壓縮機二,該壓縮機組10的右側設有板式換熱器11,該板式換熱器11上的管道通過三通分成二路管道,一路管道與預冷盤管4相連接,另一路管道通過主水管15與輻射末端(或乾式末端)分集水器12相連接,該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的右側連接有通往各個房間的一一對應迴路的毛細管席14或其它乾式末端處理裝置,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與毛細管席14之間的連接管上設有用於控制供水的熱電執行器,所述毛細管席14與房間內的冷梁相連通或者與埋設於房間牆壁、地板內的熱交換管相連通,所述板式換熱器11與相鄰的蒸發器二進行熱傳遞;當空調負荷小時壓縮機一工作,當空調負荷大時壓縮機一與壓縮機二同時工作,從而節省能耗;送風出口 19外設有將新風分配至各房間的分風器,分風器後端的各支路上均設有電動風閥或獨立迴路控制的小型風機,可對各支路的送風支管進行風量控制。
[0026]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工作過程包括:
[0027](I)夏季模式:壓縮機組10工作,新風通過新風入口 16進入左上通風倉,經新風過濾網I過濾後穿過板式熱回收裝置2並與迴風進行熱交換從而降低新風的溫度,蒸發器二工作並在板式換熱器11內產生溫度為16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冷水,所述新風進入右端通風倉、穿過預冷盤管4並與來自板式換熱器的高溫冷水進行熱交換從而再次降低新風的溫度,新風穿過蒸發器一 5進行大幅度降溫並深度除溫,新風穿過冷凝器一 6時進行熱交換從而使新風升溫至舒適溫度,新風穿過溼膜加溼器7從而使新風達到舒適的溼度,送風機13將新風進行送風並通過送風出口 19外的分風器將新風分配後、由各支路上的電動風閥或小型風機送入各房間;來自各房間的迴風經迴風入口 18進入右上通風倉,迴風穿過所述迴風過濾網8過濾後由排風機3送入板式熱回收裝置2內並與新風進行熱交換,穿過板式熱回收裝置2的迴風進入左下通風倉內並穿過冷凝器二 9,從而對迴風進行熱回收,最後經排風出口 17排入外界;與此同時,由板式換熱器11產生的高溫冷水經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進入各毛細管席14至各房間後再通過各毛細管席14回流至板式換熱器11進行熱交換。
[0028](2)冬季模式:壓縮機組10工作,新風通過新風入口 16進入左上通風倉,經新風過濾網I過濾後穿過板式熱回收裝置2並與迴風進行熱交換從而升高新風的溫度,蒸發器二工作並在板式換熱器11內產生溫度為35-40攝氏度的中溫熱水,所述新風進入右端通風倉、穿過預冷盤管4並與來自板式換熱器11的中溫熱水進行熱交換從而再次升高新風的溫度,新風穿過不工作的蒸發器一 5及冷凝器一 6後,新風穿過溼膜加溼器7從而使新風達到舒適的溼度,送風機13將新風進行送風並通過送風出口 19外的分風器將新風分配後、由各支路上的電動風閥或小型風機送入各房間;來自各房間的迴風經迴風入口 18進入右上通風倉,迴風穿過所述迴風過濾網8過濾後由排風機3送入板式熱回收裝置2內並與新風進行熱交換,穿過板式熱回收裝置2的迴風進入左下通風倉內並穿過冷凝器二 9,從而對迴風進行熱回收,最後經排風出口 17排入外界;與此同時,由板式換熱器11產生的中溫熱水經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進入各毛細管席14至各房間後再通過各毛細管席14回流至板式換熱器11進行熱交換。
[0029]所述夏季模式中可分為節能模式、除溼模式、正常模式三種狀態;節能模式實現室內無人時風循環系統關閉、值班溫度控制;除溼模式實現當室內溼度超過限值,風循環系統按內循環除溼模式運行,室內末端水循環系統停止,主機供給除溼機水量最大;正常模式實現系統按室內溫控器設定的溫溼度正常運行。
[0030]所述冬季模式運行時,系統以最小新風量模式運行,自動檢測室內CO2濃度,調節所需新風量。
[0031]所述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還能以過渡季節模式運行,此時水循環系統停止運行,新風經新風過濾網I過濾後直接送入室內;同時自動檢測室內CO2濃度,調節所
需新風量。
[0032]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包括送風機(13)、排風機(3)與板式熱回收裝置(2 ),其特徵在於:送風機(13)設於進風通道內,排風機(3 )設於排風通道內,板式熱回收裝置(2)設於進風通道與排風通道的交匯處,板式熱回收裝置(2)後方的排風通道內還設有用於熱回收的冷凝器二(9); 該新風處理裝置還包括:由隔板(20)分隔成的多個通風倉,左上通風倉的左側設有新風入口( 16),左下通風倉的左側設有排風出口( 17),右上通風倉的右側設有迴風入口(18),右端通風倉的右側設有送風出口(19),板式熱回收裝置(2)設於上述左上通風倉、左下通風倉、右上通風倉、右端通風倉的相鄰處,冷凝器二(9)設於所述左下通風倉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右端通風倉下方設有機倉,該機倉內設有蒸發器二及與其進行熱傳遞的板式換熱器(11),該板式換熱器(11)通過主水管(15 )與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 )相連接,該板式換熱器(11)通過管道與預冷盤管(4)相連接,該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上連接有通往各個房間的毛細管席(1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輻射末端分集水器(12)與各毛細管席(14)之間的連接管上設有用於控制供水的熱電執行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熱回收的新風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送風出口(19)外設有將新風分配至各房間的分風器,分風器後端的各支路上均設有用於風量控制的電動風閥或風機。
【文檔編號】F24F3/147GK203810600SQ20142016691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明者】塗道軍, 白校, 肖勇哲 申請人:上海諾佛爾建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