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入巖判定方法
2023-05-30 17:36:06 4
專利名稱:樁基入巖判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判定方法,尤指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
背景技術:
施工的重點是入巖鑽孔灌注樁的施工,目前,由於場地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地質勘查報告的參考作用不大,而每個樁位的基巖頂面埋深均不同,給樁基施工時的入巖深度判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嚴重影響了樁基施工進度,極大的增加了工程成本。有鑑於此,目前為了解決該問題,工程隊通常採用一樁一鑽的方案,所謂一樁一鑽,就是在每個樁位鑽孔, 在入巖處取芯判巖,弄清地下強風化層厚度以及確定樁端進入中風化層的最終標高,但該方法操作繁複、耗時長、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實現了快速判定巖石的巖性,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成本低、可靠性強的優點。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測量定位成孔區;埋設護筒於所述成孔區;安裝樁基;選定鑽頭鑽進形成一衝擊孔,同時一泥漿池中的泥漿泵通過一補漿管向所述衝擊孔中輸入泥漿,且所述泥漿攜帶鑽孔碎石通過所述護筒筒壁的溢漿孔和一流槽回流至所述泥漿池;對所述泥漿池中的碎石取樣;根據取樣的所述碎石,判定所述鑽頭當前所在巖層及當前入巖厚度。上述埋設護筒步驟進一步包括挖除所述成孔區表土形成一埋孔;將所述護筒放入所述埋孔並定位;在所述護筒外側與所述埋孔之間填人粘土並分層夯實。上述護筒頂面高出地面;當所述護筒埋設於粘土中時,所述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米;當所述護筒埋設於砂土中時,所述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 5米。上述選定鑽頭步驟進一步包括當巖層標高低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所述鑽頭採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或伢倫鑽頭;其中在土層中使用所述三翼單帶刮刀鑽頭,在巖層中使用伢倫鑽頭;當巖層埋深較淺,巖層標高高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所述鑽頭採用衝擊鑽。上述鑽頭中心與所述護筒中心線偏差小於等於0. 05米。上述輸入泥漿步驟進一步包括保持所述衝擊孔內的泥漿面與地下水位高度差大於1米。本發明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由於護筒的採用實現了具有樁基鑽頭的有效定位;同時保護了衝擊孔,防止地面石塊掉入衝擊孔內;保持了泥漿水位、壓力,防止坍孔;成為樁頂標高控制依據之一;防止了鑽孔過程中的沉渣回流。而泥漿泵實現了衝擊孔中泥漿的輸入。補漿管與流槽的配合, 實現了泥漿的定向循環,從而實現將鑽孔過程中的碎石隨泥漿流入泥漿池方便後續對碎石的採樣。本方法實現了快速判定巖石的巖性,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成本低、可靠性強的優點ο
圖1為本發明樁基入巖判定方法的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樁基入巖判定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本發明採用如下系統,該系統包括一護筒2,護筒埋設於地面8,且護筒筒壁形成一或複數個溢漿孔21 ;一泥漿池1,泥漿池通過一流槽和溢漿孔與護筒內部連通;一鑽頭6,鑽頭6通過一鋼絲繩7懸固定於一卷揚機下,活動貫穿於護筒2內,且位於護筒2下方鑽頭6衝擊形成的一衝擊孔3內;一泥漿泵4,泥漿泵4固定於泥漿池1中,且泥漿泵4的出漿口連接一補漿管41的第一端,補漿管41的第二端固定於衝擊孔3內。護筒2內徑大於鑽頭最大直徑100至200mm。護筒2的頂面22高出地面0. 4至0. 6米,筒壁上部開1至2個溢漿孔。鑽頭6的中心線與護筒2的中心線偏差小於等於0. 05米。當巖層標高低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鑽頭6採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或伢倫鑽頭;其中在土層中使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在巖層中使用伢倫鑽頭;當巖層埋深較淺,巖層標高高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鑽頭6採用衝擊鑽。請參閱圖2,本發明的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包括首先,測量定位成孔區;然後,埋設護筒於成孔區,包括挖除成孔區表土形成一埋孔;將護筒放入埋孔並定位;當護筒埋設於粘土中時,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米;當護筒埋設於砂土中時,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 5米;在護筒外側與埋孔之間填人粘土並分層夯實。由於護筒的採用實現了具有樁基鑽頭的有效定位;同時保護了衝擊孔,防止地面石塊掉入衝擊孔內;保持了泥漿水位、壓力,防止坍孔;成為樁頂標高控制依據之一;防止了鑽孔過程中的沉渣回流。安裝樁基;選定鑽頭,當巖層標高低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鑽頭採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或伢倫鑽頭;其中在土層中使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在巖層中使用伢倫鑽頭;
當巖層埋深較淺,巖層標高高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鑽頭採用衝擊鑽;採用衝擊鑽頭成孔時,由於在巖層中成孔較深,加之巖層比較堅硬,甚至可能進入微風化層,成孔時間將比較漫長,在工期確定不變的情況下,要適當增加樁機數量才能完成任務。鑽頭中心與護筒中心線偏差小於等於0. 05米;鑽進形成一衝擊孔。同時一泥漿池中的泥漿泵通過一補漿管向衝擊孔中輸入泥漿,泥漿泵實現了衝擊孔中泥漿的輸入,保持衝擊孔內的泥漿面與地下水位高度差大於1米;且泥漿攜帶鑽孔碎石通過護筒筒壁的溢漿孔和一流槽回流至泥漿池;補漿管和流槽的配合實現了泥漿的定向循環,從而實現將鑽孔過程中的碎石隨泥漿流入泥漿池;對泥漿池中的碎石取樣;根據取樣的碎石,判定鑽頭當前所在巖層及當前入巖厚度。進行入巖樁工程時,當判定樁基成孔至強風化巖層表面時,所測孔深即測定強風花巖層頂面標高。當判定樁基成孔至中風化巖層表面,所測孔深即測定中風花巖層頂面標高及計算強風化層厚度。當成孔施工完成,測孔深及計算中風化層厚度。通過計算,確定入巖是否滿足設計深度要求。本方法實現了快速判定巖石的巖性,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成本低、可靠性強的優點。通過在不同地質情況下選擇不同的成孔鑽頭及現場巖石取樣判斷巖層及測孔深,滿足了入巖樁現場成孔質量檢查控制要求和設計要求,為工程的順利施工提供了保障,從而保證了工程的施工進度。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測量定位成孔區;埋設護筒於所述成孔區;安裝樁基;選定鑽頭鑽進形成一衝擊孔,同時一泥漿池中的泥漿泵通過一補漿管向所述衝擊孔中輸入泥漿,且所述泥漿攜帶鑽孔碎石通過所述護筒筒壁的溢漿孔和一流槽回流至所述泥漿池;對所述泥漿池中的碎石取樣;根據取樣的所述碎石,判定所述鑽頭當前所在巖層及當前入巖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埋設護筒步驟進一步包括挖除所述成孔區表土形成一埋孔;將所述護筒放入所述埋孔並定位;在所述護筒外側與所述埋孔之間填人粘土並分層夯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護筒頂面高出地面;當所述護筒埋設於粘土中時,所述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米;當所述護筒埋設於砂土中時, 所述護筒埋設深度大於等於1. 5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選定鑽頭步驟進一步包括當巖層標高低於或接近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所述鑽頭採用三翼單帶刮刀鑽頭或伢倫鑽頭;其中在土層中使用所述三翼單帶刮刀鑽頭,在巖層中使用伢倫鑽頭;當巖層埋深較淺,巖層標高高於坑頂基礎地梁底標高時,所述鑽頭採用衝擊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鑽頭中心與所述護筒中心線偏差小於等於0. 05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輸入泥漿步驟進一步包括保持所述衝擊孔內的泥漿面與地下水位高度差大於1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包括測量定位成孔區;埋設護筒於所述成孔區;安裝樁基;選定鑽頭鑽進形成一衝擊孔,同時一泥漿池中的泥漿泵通過一補漿管向所述衝擊孔中輸入泥漿,且所述泥漿攜帶鑽孔碎石通過所述護筒筒壁的溢漿孔和一流槽回流至所述泥漿池;對所述泥漿池中的碎石取樣;根據取樣的所述碎石,判定所述鑽頭當前所在巖層及當前入巖厚度。由於採用了本發明的一種樁基入巖判定方法,實現了快速判定巖石的巖性,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成本低、可靠性強的優點。
文檔編號E02D33/00GK102359128SQ20111033906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明者餘宏, 張友傑, 王亮, 葛乃劍, 陳華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