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7:32:06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
背景技術:
火花塞作為火花放電發生器,用於汽油機點火系統中將高壓電流引入氣缸產生電火花,以點燃可燃混合氣體。為方便火花塞的運輸和保存,在包裝時需要對火花塞的電極部分進行針對性保護,現有常用的方法為,對火花塞的電極部分套上硬殼紙護套。保護火花塞螺牙的紙護套的組裝,現有的技術是採用手工組裝的方式。上述方式存在人工成本高(1.8秒節拍時需要1個人工),速度慢,品質不能保證(護套不能完全組裝到位或漏裝)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採用振動盤送料和凸輪動作以及間歇運轉皮帶方式實現高速運轉自動化實現火花塞與護套的組裝,解決了傳統手工組裝的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品質差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包括機架,安裝於所述機架上的輸送裝置,以及沿所述輸送裝置傳輸方向列裝在所述輸送裝置上的多個一體式工裝座;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傳輸履帶,以及驅動所述傳輸履帶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輪和從動輪;所述傳輸履帶套設於所述驅動輪和從動輪上,所述傳輸履帶上間隔設置有咬合齒,通過所述咬合齒與所述驅動輪和從動輪嚙合;所述一體式工裝座通過鉚釘固接安裝於所述傳輸履帶上;所述一體式工裝座兩端分別為護套工裝座和火花塞工裝座;在所述護套工裝座上設置有護套定位槽;在所述火花塞工裝座上設置有與火花塞適配的U形定位槽;所述護套工裝座和火花塞工裝座間隔設置,分別位於所述傳輸履帶的兩側;在所述傳輸履帶的護套工裝座一側設置有護套上料裝置;在所述護套上料裝置沿傳輸履帶傳輸下遊位置同側設置有凸輪推護套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護套上料裝置包括震動盤、直線上料器、護套下料座、下料氣缸;所述直線上料器包括支架和運送皮帶;所述震動盤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支架上安裝有運送皮帶,所述運送皮帶連通至所述護套下料座;所述護套下料座下方設置有對應所述護套工裝座的可開閉的活動下料口;在所述護套下料座上方設置有下料氣缸;所述下料氣缸的輸出軸前端安裝有頂推下料杆;所述下料氣缸驅動所述頂推下料杆做豎直方向的運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下料整理機構;所述下料整理機構位於所述活動下料口沿所述傳輸履帶傳輸的下遊側;所述下料整理機構包括一傾斜設置、指向傳輸履帶傳輸的下遊方向的彈簧片;所述彈簧片位於所述護套工裝座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傳輸履帶上所述凸輪推護套裝置對應上遊方向設置有10-30個一體化工裝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火花塞固定機構;所述火花塞固定機構與所述凸輪推護套裝置對應設置於所述傳輸履帶的兩側;所述火花塞固定機構包括安裝於所述機架上的固定座、安裝於所述固定座上的限位擋片;所述限位擋片水平設置,位於所述火花塞工裝座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凸輪推護套裝置包括凸輪驅動電機、第一凸輪、第一連杆組、推護套導軌、推護套滑塊、推桿;所述凸輪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第一凸輪轉動;所述第一連杆組一端與所述第一凸輪活動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推護套滑塊活動鉸接;所述推護套導軌垂直所述傳輸履帶設置,所述推護套滑塊卡設於所述推護套導軌上;所述第一凸輪轉動一圈,所述第一連杆組帶動所述推護套滑塊沿所述推護套導軌做一次往復運動;所述推桿安裝於所述推護套滑塊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凸輪壓護套裝置;所述凸輪壓護套裝置包括第二凸輪、第二連杆組、壓護套導軌、壓護套滑塊、壓塊;所述凸輪驅動電機驅動所述第二凸輪轉動;所述第二連杆組一端與所述第二凸輪活動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壓護套滑塊活動鉸接;所述壓護套導軌豎直設置於所述機架上,所述壓護套滑塊卡設於所述壓護套導軌上;所述第二凸輪轉動一圈,所述第二連杆組帶動所述壓護套滑塊沿所述壓護套導軌做一次往復運動;所述壓塊安裝於所述壓護套滑塊上;所述壓塊的下表面設置有垂直所述傳輸履帶方向的貫穿的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機架上還包括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所述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位於所述凸輪推護套裝置沿所述傳輸履帶傳輸的下遊方向;所述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包括顏色傳感器、下料機械爪、PLC控制器;所述顏色傳感器檢測所述一體式工裝座上組裝後的火花塞和護套;所述顏色傳感器與所述PLC控制器通過信息線連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下料機械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傳輸履帶傳輸的下遊末端位置設置有圓弧導杆,在所述圓弧導杆的下方設置有料鬥,所述料鬥下方開設出料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能夠實現紙護套與火花塞的自動化組裝,生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組裝穩定性好,包裝質量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的的俯視圖。
圖3、圖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凸輪壓護套裝置和凸輪壓護套裝置的不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1.機架 2.傳輸履帶 3.一體式工裝座
4.護套上料裝置 5.料鬥 6.圓弧導杆
7.火花塞工裝座 8.護套工裝座 9.震動盤
10.直線上料器 11.下料氣缸 12.凸輪壓護套裝置
13.凸輪推護套裝置 14.固定座 15.限位擋片
16.凸輪驅動電機 17.第一凸輪 18.第一連杆組
19.推護套導軌 20.推護套滑塊 21.推桿
22.第二凸輪 23.第二連杆組 24.壓護套導軌
25.壓護套滑塊 26.壓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
結合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火花塞紙護套高速自動組裝機,採用振動盤送料和凸輪動作以及間歇運轉皮帶方式實現高速運轉自動化實現火花塞與護套的組裝。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安裝於機架1上的輸送裝置,以及沿輸送裝置傳輸方向列裝在輸送裝置上的多個一體式工裝座3。為包裝紙護套和火花塞組裝時的高同心度要求,採用護套工裝座8和火花塞工裝座7一體化設計。本實用新型採用間歇運轉傳輸履帶2實現高速運轉(節拍為0.9秒)。輸送裝置包括傳輸履帶2,以及驅動傳輸履帶2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輪和從動輪;傳輸履帶2套設於驅動輪和從動輪上,傳輸履帶2上間隔設置有咬合齒,通過咬合齒與驅動輪和從動輪嚙合;一體式工裝座3通過鉚釘固接安裝於傳輸履帶2上;一體式工裝座3兩端分別為護套工裝座8和火花塞工裝座7;在護套工裝座8上設置有護套定位槽;在火花塞工裝座7上設置有與火花塞適配的U形定位槽;護套工裝座8和火花塞工裝座7間隔設置,分別位於傳輸履帶2的兩側。為實現多品種的生產需要,只需快速更換帶一體式工裝座3的傳輸履帶2,即可實現快速換型(換型時間只需3分鐘左右)。在傳輸履帶2的護套工裝座8一側設置有護套上料裝置4;在護套上料裝置4沿傳輸履帶2傳輸下遊位置同側設置有凸輪推護套裝置13。為保證組裝完成品能有序落料到後續自動裝盒機上,採用圓弧導杆6加落料口設計,並和後續裝盒機的進料裝置到位信號交互,實現自動下料。傳輸履帶2傳輸的下遊末端位置設置有圓弧導杆6,在圓弧導杆6的下方設置有料鬥5,料鬥5下方開設出料口。
在本實用新型中採取如下上料方式:1、火花塞上料方式:以多個火花塞為一組,由上遊設備機械手自動抓取送料,本機火花塞間歇傳輸履帶2上預留多個空位。因此,在運送皮帶上凸輪推護套裝置13對應上遊方向可以設置10-30個一體化工裝座,優選為25-30個。上遊設備機械手以25個火花塞為一組進行上料。2、紙護套送料採用震動盤9加運送皮帶的方式。具體結構可以包括震動盤9、直線上料器10、護套下料座、下料氣缸11;直線上料器10包括支架和運送皮帶;震動盤9與支架連接;支架上安裝有運送皮帶,運送皮帶連通至護套下料座;護套下料座下方設置有對應護套工裝座8的可開閉的活動下料口;在護套下料座上方設置有下料氣缸11;下料氣缸11的輸出軸前端安裝有頂推下料杆;下料氣缸11驅動頂推下料杆做豎直方向的運動。當紙護套通過運送皮帶運送到護套下料座,活動下料口加裝彈簧,實現活動口設計,當紙護套到達活動下料口後,下料氣缸11下壓將紙護套自動送料到間歇傳輸履帶2上。同時為了紙護套更好的下料至護套工裝座8上;下料整理機構位於活動下料口沿傳輸履帶2傳輸的下遊側;下料整理機構包括一傾斜設置、指向傳輸履帶2傳輸的下遊方向的彈簧片;彈簧片位於護套工裝座8的上方。為保證0.9秒的高速節拍,最好採用兩個護套上料裝置4送料的方式。
結合圖3至圖5,為實現高速組裝,本實用新型採用凸輪方式驅動自動組裝裝置,自動組裝裝置主要為凸輪壓護套裝置12和凸輪推護套裝置13,通過壓塊26壓覆住紙護套,推桿21進行推送組裝,上述裝置在凸輪驅動下高速運行。凸輪壓護套裝置12和凸輪推護套裝置13採用凸輪機構動作一致性好。與採用氣缸動作送壓護套相比,採用氣缸動作震動比較大,精度度低;同時通過控制器進行控制,由於信息的傳遞問題,壓送的配合不是很好。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可以採用凸輪壓護套裝置12和凸輪推護套裝置13配合。凸輪推護套裝置13包括凸輪驅動電機16、第一凸輪17、第一連杆組18、推護套導軌19、推護套滑塊20、推桿21;凸輪驅動電機16驅動第一凸輪17轉動;第一連杆組18一端與第一凸輪17活動鉸接,另一端與推護套滑塊20活動鉸接;推護套導軌19垂直傳輸履帶2設置,推護套滑塊20卡設於推護套導軌19上;第一凸輪17轉動一圈,第一連杆組18帶動推護套滑塊20沿推護套導軌19做一次往復運動;推桿21安裝於推護套滑塊20上。凸輪壓護套裝置12;凸輪壓護套裝置12包括第二凸輪22、第二連杆組23、壓護套導軌24、壓護套滑塊25、壓塊26;凸輪驅動電機16驅動第二凸輪22轉動;第二連杆組23一端與第二凸輪22活動鉸接,另一端與壓護套滑塊25活動鉸接;壓護套導軌24豎直設置於機架1上,壓護套滑塊25卡設於壓護套導軌24上;第二凸輪22轉動一圈,第二連杆組23帶動壓護套滑塊25沿壓護套導軌24做一次往復運動;壓塊26安裝於壓護套滑塊25上;壓塊26的下表面設置有垂直傳輸履帶2方向的貫穿的凹槽。為了防止組裝過程中,火花塞發生移動,影響裝配的準確度。本實用新型還可以設置火花塞固定機構。火花塞固定機構與凸輪推護套裝置13對應設置於傳輸履帶2的兩側;火花塞固定機構包括安裝於機架1上的固定座14、安裝於固定座14上的限位擋片15;限位擋片15水平設置,位於火花塞工裝座7上方。
為了對不良品進行檢測和排除,保證產品的100%良品率,在護套組裝完後,可以加裝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採用Keyence顏色傳感器檢測護套的組裝精確位置,發現不良品時,自動將不良品剔除。具體結構可以包括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位於凸輪推護套裝置13沿傳輸履帶2傳輸的下遊方向;護套組裝質量檢測裝置包括顏色傳感器、下料機械爪、PLC控制器;顏色傳感器檢測一體式工裝座3上組裝後的火花塞和護套;顏色傳感器與PLC控制器通過信息線連接,PLC控制器控制下料機械爪。
下表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和人工方式的對比。
使用本
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能夠實現紙護套與火花塞的自動化組裝,生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組裝穩定性好,包裝質量好。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