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適應穿刺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0:52:41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穿刺器。
背景技術:
微創理念在醫療上的逐步共識,使得微創手術尤其是腹腔鏡手術得到廣泛普及,而行腹腔鏡手術必須經腹腔穿刺器(Trocar)建立操作通道,其作用包括氣腹通道、攝像通道及手術通道,即經這類通道可對腹腔進行充氣建立一定的手術空間,置入攝像頭可腹腔內進行攝像投影於顯示屏上,再使用長柄器械經其他同樣的通道進行各類手術操作,以達到減小切口的目的。但是傳統的穿刺器其長度固定,大約為10cm左右,無法自主適應腹壁厚度,手術時導致手術觀察視野受影響、操作距長受約束、穿刺器本身易脫出或過於深入等情況,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導致手術時間的延長。為了能更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適應手術的需求,達到從生理和心理上的微創,進一步擴展微創外科理念,就要求腹腔鏡相關器械的「智能化」,從而達到更加便利的操作和更加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而現有設備無法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無法提供更多的「智能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其手術時不易滑脫、手術視野開闊且能夠給與手術器械更加寬闊的空間。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方案是: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包括軸向設有穿刺孔的套管、穿設於套管的穿刺孔內且可相對套管軸向運動的穿刺錐,所述套管由套管頭部和套管本體組成,套管頭部內安裝有密封組件,以保證穿刺錐的氣密性,套管頭部上設置有氣閥組件,套管本體包括與套管頭部連接的直管狀的連接部、與連接部連接的瓣狀結構的可向外分離彎曲的彎曲部,所述彎曲部由多條以套管軸心線為中心呈圓周分布的管瓣組成,多條管瓣的組合形狀為與連接部同軸且管徑相適應的圓管,每個管瓣均由自上而下依次鉸接連接的多個管節組成;
所述管瓣的內壁上開設有燕尾導槽,燕尾導槽內設置有卷簧,所述穿刺錐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與各個管瓣的燕尾導槽一一對應配合的用於將管瓣貼合在穿刺錐上的燕尾導軌。
所述套管的彎曲部由4個管瓣組成,所述管瓣在穿刺錐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抽離套管時,所述管瓣在卷簧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以便於將套管固定在皮膚組織上;套管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抽離,燕尾導軌脫離燕尾導槽時,管節在卷簧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頭部,將套管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所述套管的彎曲部由6個管瓣組成,所述管瓣在穿刺錐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抽離套管時,所述管瓣在卷簧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套管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抽離,燕尾導軌脫離燕尾導槽時,管節在卷簧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頭部,將套管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為了實現管節在卷簧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管節均包括凸部、用於與另一管節的凸部相嵌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凹部上分別設置有鉸接孔、鉸接軸,相鄰兩個管節通過鉸接孔、鉸接軸轉動連接以實現相鄰兩個管節之間可相對轉動,鉸接的結構保證相鄰兩個管節之間的可相對轉動。
為了實現管節在卷簧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圓弧面的圓心處於凸部中心,以便於兩相鄰管節可自由旋轉;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所述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可是是30°、45°或者60°,弧形面I、弧形面II的圓心重合且位於凸部中心以便於管瓣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之間不會幹涉;兩個弧形面的圓心處在凸部中心,使管節可彎曲旋轉,以穿過圓心的垂直線為中線,中線左側即非管節彎曲方向一側為平面段,使管節的彎曲方向僅朝向外側,保證結構的穩定性,中線右側即管節彎曲方向一側為弧形面,緊接著是斜面,再過去又是弧形面,斜面的設置保證管節彎曲時,兩個管節之間相互頂觸,既保證了可彎曲,又兼顧了強度的要求;並且為了實現管節在卷簧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凹部也對應這樣設置,因凹部形成的位於凹部兩側的凸臺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兩個弧形面的圓心重合併位於凸臺中心,且該圓心與凸部的弧形面的圓心同心以便於管瓣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之間不會幹涉;。
為了方便將穿刺錐插入套管時的定位;所述套管頭部內設有與管瓣的燕尾導槽對應配合的燕尾定位槽。
為了實現套管的密封性;所述管瓣的兩側面均設置有密封橡膠條,以保證氣密性,所述穿刺錐容置於套管內時,在所述燕尾導軌的約束下,相鄰的兩個密封橡膠條密封接觸。
為了實現穿刺錐在套管內時,套管聚攏起來形成圓管,穿刺錐抽離套管,套管下部逐步在卷簧作用下向外翻卷;所述卷簧的翻卷方向朝向外側。
為了實現穿刺錐穿刺,並且在穿刺過程中,避免或減少穿刺時套管產生的阻力;所述套管的尾部還設有圓錐狀的斜開口。
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時能較好的握住套管,避免因套管與手部的摩擦阻力過小產生的誤差;所述管節的外表面設置有波浪狀的防滑紋路。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採用可彎曲的瓣狀結構的套管,通過卷簧實現套管的自動彎曲,配合套管頭部,在皮膚組織的內部和外部形成夾邊固定結構將套管固定在皮膚組織上使得本發明在手術當中不易滑脫;
(2)本發明採用可彎曲的瓣狀結構的套管在使用時向外自然捲曲從而大大擴展了醫務人員的手術視野;
(3)本發明採用可彎曲的瓣狀結構的套管在使用時向外自然捲曲恰能與腹腔內表面自然貼合從而為操作器械釋放出大量的可操作空間;
(4)本發明在套管內設置燕尾導槽,在穿刺錐上設置燕尾導軌,通過燕尾導軌將套管束縛收攏成圓管,而隨著穿刺錐的抽離,套管又能分離彎曲,兩個狀態之間的轉換銜接自然,快捷;
(5)本發明可根據患者腹腔皮膚層厚薄程度的不同,自動調整以適應不同情況下的操作,即連接部的長度加上彎曲部的長度,因彎曲部在皮膚組織的擠壓下,能保持管狀結構,使通道長度自動調整為與皮膚層厚薄程度相適應。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管瓣的結構剖視圖一;
圖4是管瓣的結構剖視圖二;
圖5是穿刺錐的結構剖視圖;
圖6是管節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8是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中:
1-氣閥組件;2-穿刺錐;201-燕尾導軌;3-密封組件;4-套管;41-套管頭部;42-套管本體;421-連接部;422-彎曲部;423-斜開口;5-管瓣;51-管節;511-平面;512-弧形面I;513-斜面;514-弧形面II;6-燕尾導槽;7-皮膚組織;8-密封橡膠條;9-卷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1:
如圖1~3、圖5~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包括軸向設有穿刺孔的套管4、穿設於套管4的穿刺孔內且可相對套管4軸向運動的穿刺錐2,所述套管4由套管頭部41和套管本體42組成,套管頭部41內安裝有密封組件3,套管頭部41上設置有氣閥組件1,套管本體42包括與套管頭部41連接的直管狀的連接部421、與連接部421連接的瓣狀結構的可向外分離彎曲的彎曲部422,所述彎曲部422由多條以套管軸心線為中心呈圓周分布的管瓣5組成,多條管瓣5的組合形狀為與連接部421同軸且管徑相適應的圓管,每個管瓣5均由自上而下依次鉸接連接的多個管節51組成,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為一圈;
所述管瓣5的內壁上開設有燕尾導槽6,燕尾導槽6內設置有卷簧9,所述穿刺錐2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與各個管瓣5的燕尾導槽6一一對應配合的用於將管瓣5貼合在穿刺錐2上的燕尾導軌20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彎曲部422由4個管瓣5組成,所述管瓣5在穿刺錐2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2抽離套管4時,所述管瓣5在卷簧9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以便於將套管4固定在皮膚組織7上;套管4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2抽離,燕尾導軌201脫離燕尾導槽6時,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7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4頭部402,將套管4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管節51均包括凸部、用於與另一管節51的凸部相嵌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凹部上分別設置有鉸接孔、鉸接軸,相鄰兩個管節51通過鉸接孔、鉸接軸轉動連接以實現相鄰兩個管節51之間可相對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所述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可是是30°、45°或者60°,弧形面I、弧形面II的圓心重合且位於凸部中心處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凹部也對應這樣設置,因凹部形成的位於凹部兩側的凸臺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兩個弧形面的圓心重合併位於凸臺中心處,且該圓心與凸部的弧形面的圓心同心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所形成的圓圈中管節51的數量由斜面513的角度決定,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60°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6個,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45°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8個,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30°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12個。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套管4的密封性;所述管瓣5的兩側面均設置有用於密封的密封橡膠條8,所述穿刺錐2容置於套管4內時,在所述燕尾導軌201的約束下,相鄰的兩個密封橡膠條8密封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穿刺錐2在套管4內時,套管4聚攏起來形成圓管,穿刺錐2抽離套管4,套管4下部逐步在卷簧9作用下向外翻卷;所述卷簧9的翻卷方向朝向外側。
實施例1-2:
如圖1~2、圖4、圖6和圖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包括軸向設有穿刺孔的套管4、穿設於套管4的穿刺孔內且可相對套管4軸向運動的穿刺錐2,所述套管4由套管頭部41和套管本體42組成,套管頭部41內安裝有密封組件3,套管頭部41上設置有氣閥組件1,套管本體42包括與套管頭部41連接的直管狀的連接部421、與連接部421連接的瓣狀結構的可向外分離彎曲的彎曲部422,所述彎曲部422由多條以套管軸心線為中心呈圓周分布的管瓣5組成,多條管瓣5的組合形狀為與連接部421同軸且管徑相適應的圓管,每個管瓣5均由自上而下依次鉸接連接的多個管節51組成,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為一圈;
所述管瓣5的內壁上開設有燕尾導槽6,燕尾導槽6內設置有卷簧9,所述穿刺錐2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與各個管瓣5的燕尾導槽6一一對應配合的用於將管瓣5貼合在穿刺錐2上的燕尾導軌20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彎曲部422由6個管瓣5組成,所述管瓣5在穿刺錐2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2抽離套管4時,所述管瓣5在卷簧9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以便於將套管4固定在皮膚組織7上;套管4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2抽離,燕尾導軌201脫離燕尾導槽6時,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7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4頭部402,將套管4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管節51均包括凸部、用於與另一管節51的凸部相嵌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凹部上分別設置有鉸接孔、鉸接軸,相鄰兩個管節51通過鉸接孔、鉸接軸轉動連接以實現相鄰兩個管節51之間可相對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所述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可是是30°、45°或者60°,弧形面I、弧形面II的圓心重合且位於凸部中心處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凹部也對應這樣設置,因凹部形成的位於凹部兩側的凸臺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兩個弧形面的圓心重合併位於凸臺中心處,且該圓心與凸部的弧形面的圓心同心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所形成的圓圈中管節51的數量由斜面513的角度決定,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60°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6個,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45°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8個,當斜面513與水平面的角度為30°時,圍成一圈所包含的管節51數量為12個。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套管4的密封性;所述管瓣5的兩側面均設置有用於密封的密封橡膠條8,所述穿刺錐2容置於套管4內時,在所述燕尾導軌201的約束下,相鄰的兩個密封橡膠條8密封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穿刺錐2在套管4內時,套管4聚攏起來形成圓管,穿刺錐2抽離套管4,套管4下部逐步在卷簧9作用下向外翻卷;所述卷簧9的翻卷方向朝向外側。
實施例2-1:
如圖1~3、圖5、圖6和圖8,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包括軸向設有穿刺孔的套管4、穿設於套管4的穿刺孔內且可相對套管4軸向運動的穿刺錐2,所述套管4由套管頭部41和套管本體42組成,套管頭部41內安裝有密封組件3,套管頭部41上設置有氣閥組件1,套管本體42包括與套管頭部41連接的直管狀的連接部421、與連接部421連接的瓣狀結構的可向外分離彎曲的彎曲部422,所述彎曲部422由多條以套管軸心線為中心呈圓周分布的管瓣5組成,多條管瓣5的組合形狀為與連接部421同軸且管徑相適應的圓管,每個管瓣5均由自上而下依次鉸接連接的多個管節51組成,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為一圈以上;
所述管瓣5的內壁上開設有燕尾導槽6,燕尾導槽6內設置有卷簧9,所述穿刺錐2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與各個管瓣5的燕尾導槽6一一對應配合的用於將管瓣5貼合在穿刺錐2上的燕尾導軌201。
在本實施例中,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大於一圈,所圍成的圈數不同,選取的管節的長度不同,這裡舉1.5圈為例,所圍成的內半圈的管節51長度為外圈的管節51長度的1/2;所述套管4的彎曲部422由4個管瓣5組成,所述管瓣5在穿刺錐2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2抽離套管4時,所述管瓣5在卷簧9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以便於將套管4固定在皮膚組織7上;套管4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2抽離,燕尾導軌201脫離燕尾導槽6時,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7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4頭部402,將套管4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管節51均包括凸部、用於與另一管節51的凸部相嵌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凹部上分別設置有鉸接孔、鉸接軸,相鄰兩個管節51通過鉸接孔、鉸接軸轉動連接以實現相鄰兩個管節51之間可相對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所述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可是是30°、45°或者60°,弧形面I、弧形面II的圓心重合且位於凸部中心處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凹部也對應這樣設置,因凹部形成的位於凹部兩側的凸臺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兩個弧形面的圓心重合併位於凸臺中心處,且該圓心與凸部的弧形面的圓心同心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所形成的圓圈中管節51的數量由斜面513的角度決定。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套管4的密封性;所述管瓣5的兩側面均設置有用於密封的密封橡膠條8,所述穿刺錐2容置於套管4內時,在所述燕尾導軌201的約束下,相鄰的兩個密封橡膠條8密封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穿刺錐2在套管4內時,套管4聚攏起來形成圓管,穿刺錐2抽離套管4,套管4下部逐步在卷簧9作用下向外翻卷;所述卷簧9的翻卷方向朝向外側。
實施例2-2:
如圖1~2、圖4、圖6和圖8,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自適應穿刺器,包括軸向設有穿刺孔的套管4、穿設於套管4的穿刺孔內且可相對套管4軸向運動的穿刺錐2,所述套管4由套管頭部41和套管本體42組成,套管頭部41內安裝有密封組件3,套管頭部41上設置有氣閥組件1,套管本體42包括與套管頭部41連接的直管狀的連接部421、與連接部421連接的瓣狀結構的可向外分離彎曲的彎曲部422,所述彎曲部422由多條以套管軸心線為中心呈圓周分布的管瓣5組成,多條管瓣5的組合形狀為與連接部421同軸且管徑相適應的圓管,每個管瓣5均由自上而下依次鉸接連接的多個管節51組成,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為一圈以上;
所述管瓣5的內壁上開設有燕尾導槽6,燕尾導槽6內設置有卷簧9,所述穿刺錐2的外周部設有多個與各個管瓣5的燕尾導槽6一一對應配合的用於將管瓣5貼合在穿刺錐2上的燕尾導軌201。
在本實施例中,管瓣5彎曲所形成的圈數大於一圈,所圍成的圈數不同,選取的管節的長度不同,這裡舉1.5圈為例,所圍成的內半圈的管節51長度為外圈的管節51長度的1/2;所述套管4的彎曲部422由6個管瓣5組成,所述管瓣5在穿刺錐2的約束下聚攏形成圓管,所述穿刺錐2抽離套管4時,所述管瓣5在卷簧9作用下分別向外分離翻卷以便於將套管4固定在皮膚組織7上;套管4下部的瓣狀結構配合可彎曲的鏈狀結構,便於穿刺錐2抽離,燕尾導軌201脫離燕尾導槽6時,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向外翻卷頂觸在皮膚組織7上,配合在外部的套管4頭部402,將套管4固定在穿刺位置上,便於後續的手術操作。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管節51均包括凸部、用於與另一管節51的凸部相嵌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凹部上分別設置有鉸接孔、鉸接軸,相鄰兩個管節51通過鉸接孔、鉸接軸轉動連接以實現相鄰兩個管節51之間可相對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管節51在卷簧9的作用下能實現彎曲;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所述斜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可是是30°、45°或者60°,弧形面I、弧形面II的圓心重合且位於凸部中心處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凹部也對應這樣設置,因凹部形成的位於凹部兩側的凸臺的上表面可以是圓弧面,也可以由平面、弧形面I、斜面以及弧形面II組成,兩個弧形面的圓心重合併位於凸臺中心處,且該圓心與凸部的弧形面的圓心同心以便於管瓣5彎曲時相鄰的兩個管節51之間不會幹涉;所形成的圓圈中管節51的數量由斜面513的角度決定。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套管4的密封性;所述管瓣5的兩側面均設置有用於密封的密封橡膠條8,所述穿刺錐2容置於套管4內時,在所述燕尾導軌201的約束下,相鄰的兩個密封橡膠條8密封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穿刺錐2在套管4內時,套管4聚攏起來形成圓管,穿刺錐2抽離套管4,套管4下部逐步在卷簧9作用下向外翻卷;所述卷簧9的翻卷方向朝向外側。
具體實施過程:使用時,將穿刺錐2放入套管4中,因燕尾導軌201套在燕尾導槽6內,使套管4收攏並緊貼在穿刺錐2上,利用穿刺錐2的尖端部進行穿刺操作,套管4尾部的斜開口可減少穿刺過程中因套管4受到的阻力,穿刺完成後,將穿刺錐2抽離,隨著穿刺錐2的抽離,套管4的管瓣5因燕尾導槽6失去束縛,在卷簧9的作用下逐漸向外翻卷,穿刺錐2完全抽離,管瓣5完全收捲起來並牴觸在內部的皮膚組織7上,配合外置的套管4頭部402,從而將套管4固定在皮膚組織7上;而套管4的連接部421部位停留在皮膚組織7內,又因不同的患者的皮膚組織厚薄程度不同,在連接部421的長度不足時,彎曲部422在皮膚組織7的約束下,無法彎曲進而與連接部421配合組成圓管,形成一個穩定的通道,便於後續的操作。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