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談捨生取義議論文【精選】

2023-06-30 21:02:54 1

  生命誠可貴,義氣價更高。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鑑。

  談捨生取義議論文【篇一】

  在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神洲大地上,曾哺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也曾培養了無數的脊梁式的人物。他們中有不求名利,埋頭苦幹,創造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推動歷史前進的廣大勞動人民和創造發明家,如畢昇,李時珍;有不怕流血犧牲,起來反抗反動統治的革命者和堅持抵禦外侮的英雄,如陳涉,李自成等;有代表人民利益,不顧個人安危,為解除或減輕人民苦難而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關漢卿等;更有主張仁義道德,捨生取義,以和為貴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

  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亞聖"孟子就曾寫過這樣一篇古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其要講述的就是重義輕利,捨生取義。

  「捨生起義」作為中華民族的最高道德準則,從古到今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前僕後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艱苦奮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就大業.

  有一年齊國連連旱災,導致糧食欠收,全國上下鬧大饑荒,許多無糧可食的人紛紛餓死,於是有個叫乾傲的人在路上施捨粥,路上的行人紛紛接過粥來狼吞虎咽,連聲謝謝都顧不上說,而這時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著臉走了過來,乾傲吆喝著讓他喝粥,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會落到這個地步的啊。最終那人因為長久沒有進食而餓死了。這就是捨生取義的一個典型範例,人雖很飢餓但卻仍將「義」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可以寧死不食。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像任長霞,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為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而不惜犧牲生命,她置身死於度外,積極打擊社會黑暗勢力,消滅犯罪團夥,匡扶社會正義,體恤人民民情,她為中國的正義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惜的是,她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死,驚動了開封,驚動了中國,驚動了天地,成為了人民心中永遠的痛。還有就是像聞一多,張志新等等,他們都是為了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典範。

  對,生活就是奉獻,生活就是奮鬥,生活就是重義輕利,生活就是捨生取義。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保持善良的本性,所以我們要由為國家民族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要有置生命於度外,為正義事業獻身的精神,要有捨生取義的精神。

  談捨生取義議論文【篇二】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一句話像春雨,洗滌著我們的靈魂;像洪鐘,震動著我們的耳鼓;像陽光,擦亮著我們的眼睛。品位生活,我們追求的確實有比生命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善良、道義。在青島,東海邊,一層層巨浪向岸邊湧來,向遊人展示著它的雄偉壯闊、波濤澎湃。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巨浪將一名女子捲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紅色上衣在水中時起時伏。岸邊的人慌了手腳,喊著的,哭著的,跺腳的。可是風大浪高,無人敢施救。緊要關頭,河南小夥魏青剛跳入水中向女子遊去。海遼闊,浪雄壯,海中的魏青剛是多麼渺小,當他剛抓住女子時,一個大浪又把他們衝開了。回到岸邊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員只好將保險繩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將落水的女子拖到岸邊。在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他的故事感動了一個又一個觀眾。商人落淚了,官員落淚了,青年學生落淚了。在我們感嘆社會冷漠的時候,我們落淚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在汶川,在災區,解放軍戰士正在為災區人民搭建帳篷。一場地震,毀了人民的家園。遍地是瓦礫,是斷裂的鋼筋,到處是災民愁苦的面龐。武警戰士武文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把對災區人民的愛全都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運,竟然犧牲在板棚搭建的現場。當看到電視上那穿著軍裝繼續兒子事業的父親時,我們哭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當聽到某個煤礦老闆對被困井下礦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齷齪;當聽到某個高官因貪汙受賄而鋃鐺入獄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蒼白;當聽到某個匪徒為了享樂而實施搶劫時,我們感嘆他們生命的無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有生命更重要的東西。讓我們重溫孟子的教誨: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談捨生取義議論文【篇三】

  幾千年前,孟子揮毫潑墨、激昂陳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死亡還是生存,是個問題」。面臨「問題」,「義」薄雲天,於是「捨生取義」。

  什麼是「義」?「義」究竟怎樣理解呢?

  「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釋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論語.裡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又:「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離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義」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崇尚的一種精神。根植在古老國度世人的胸懷,成為一種框範,一種情結,一種信仰,猶如宗教之於教徒。

  「義」指的是做人的氣節。「義」是一種絕對的道德觀,也就是指道義以及符合道義的行為。

  「義」的界限在於取不取不義之財;孔子云::「飯疏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即是說,合乎道義的生活,即使貧賤困苦,也使人感到精神充實、快樂,而那種憑藉不正當的手段謀得的富貴利祿,雖然可以使人得到物質利益的滿足,卻只如那飄忽即逝的浮雲,不值得一顧。孔子主張有仁德的人應「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衛靈公》)。他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為了追求道德的價值,即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義」的氣節在於能不能主持公正;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手握重權,驕橫跋扈,沒有人不怕她的。然而,李元紘卻不信這個邪。李元紘,唐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性格剛毅,不畏權貴。他在擔任雍州司戶期間,太平公主和寺院裡的和尚爭奪磨石,打官司打到了李元紘那裡,李元紘判決太平公主將磨石歸還給寺院裡的和尚。竇懷忠擔任雍州長史,害怕太平公主的權勢,故而催促李元紘改變判決。誰知,比芝麻官還小的雍州司戶李元紘卻在判詞的後面用大字寫道:「南山可以移動,這個案件不可更改。」他毫不畏懼主持公正的態度,便是義的氣節。

  「義」的境界在於敢不敢為正義獻身。忽必烈勸降文天祥失敗,便下令殺害文天祥。文天祥死後,人們發現了他寫的遺書,書中「讚詞」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屈原不與腐敗無能的統治者同流合汙,求取的是道義;譚嗣同吟詠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血染午門,求取的是真理;朱自清寧可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要的是骨氣。「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魯迅稱之為筋骨和脊梁的人便是「義」蓋雲天的人!

  但是,「義」不是義氣,不是愚忠,更不是輕視生命,視生命如草芥。

  歷史佳話「桃園三結義」之劉關張,關羽死後,張飛憂傷過度,情緒失常,責命將士趕製白孝白甲而招來殺生之禍。劉備更是氣昏了頭,隨即下令討伐江東,結果落得「火燒連營七百裡」,自己也病死白帝城。為了哥們義氣,他們不僅僅失去的是自身性命,失去的也是整個蜀國的錦繡前程啊。如此的「捨生取義」,真是可悲可嘆!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便是愚忠的版本。日本「武士道」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切腹是武士道最忠義的表現」。「武士應盡的忠義,是以殉死為最高。舉例說,佐賀鍋島藩第四代吉茂,年輕時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中有不討其喜歡的,即將此人之妻的壞話寫在扇上,交給近侍說「你把此扇讓他看,再將那傢伙做何反應呈報」。此家臣看了扇之後,並不知道是誰寫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將此呈報。吉茂公曰「將主人書寫的東西撕裂,乃是無禮者。令他切腹。」

  今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學09級法學系研究生楊元元在學校某研究生宿舍的衛生間用兩條系在一起的毛巾將身體懸掛在衛生間水龍頭上,半蹲著以一種極為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輿論一片喧譁,難道就為了不能體面地盡孝,為了不能實現「老闆」的夢想?其實是信念的破滅,哀莫大於心死。「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悲嘆幽微,生命如煙。不滿現實,也不能如此輕視生命,舍本求末。沒有生命,怎能實現理想?「尺水興波,死水微瀾」。但願一介幽怨的生命能夠死得其所,引起世人的反思!

  新時代新境界,我們應賦予「義」更多更新的含義。辨證和理智地對待「捨生取義」,做一個「德行合一」的人。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