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被封號的原因(女主播被解約說好的)
2023-06-30 13:25:51 1
3月28日,一條新聞吸引了有理哥的目光:曾與 CGTN主持人劉欣隔空辯論中美貿易爭端的美國福克斯商業頻道(FOX)女主播翠西·裡根(Trish Regan)被解約了。
報導裡是這麼說的:3月9日,她曾在節目中,指責民主黨誇大疫情、「自由派媒體」關於新冠疫情的報導,並稱這是他們的另一個「彈劾騙局」,他們試圖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妖魔化和摧毀」總統。這段評論招致大量批評,甚至有人要求福克斯開除翠西。3月13日,福克斯商業頻道(FOX)停播了翠西的節目《翠西裡根的黃金時間》。美國當地時間3月27日福克斯商業頻道宣布與其解約。
FOX公司為何要開除翠西·裡根?一個在節目中替美國總統說話的美國知名主持人,為何在標榜「言論自由」美國因為自己的言論而丟了飯碗?
美國有「新聞自由」?
據網絡檢索,2017年12月14日,二十一世紀福克斯(FOX)被迪士尼公司以524億美元的股票收購,於2019年3月20日完成併購。迪士尼現任董事是鮑勃·艾格(Bob Iger),而這位董事自詡政治立場是中立。
2019年10月22日,在《華爾街日報》科技直播大會上,鮑勃·艾格曾被問及對香港問題的立場,一直被逼迫在香港問題上「站隊」的迪士尼公司,公開表態稱不會採取立場。艾格說道,「謹慎是必要的。站在一個會讓我們公司受到損害的立場,將是個錯誤。我不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公開參與的事務。」
記住,所謂的政治中立僅僅是自我標榜。其實,從福克斯的報導立場看,其不少評論員普遍被認為與共和黨關係良好,所以才會有翠西冒出來就疫情問題公開批評民主黨、為川普辯解。但事實證明,川普政府這次應對疫情確實糟糕透頂,翠西巧舌如簧的替川普出頭招致了諸多批評,這給福克斯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翠西被掃地出門也是情理之中。
一切出於利益的考慮,其實才是美國所謂新聞自由的真實寫照。正如一位美國媒體人的慨嘆:「這是我們美國人最可悲的一點。在這個國家裡完全沒有新聞的自由,一些媒體成了政治力量的喉舌,要麼是幫民主黨攻擊共和黨,要麼是幫共和黨攻擊民主黨。極左和極右的媒體都有著大量的鐵粉和簇擁,他們就能利用信息洪水對民眾進行洗腦以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是的,這種「新聞自由」在其政治、經濟利益驅使下,必然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
換句話說,標榜「新聞自由」的美國媒體盤算的是賺取商業價值吸引流量,玩的是「選擇性報導」和「雙標」。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國主流媒體諸如紐約時報、CNN、CNBC等開始刊發中國抗疫的正面報導,難道它們轉性了?
美媒馳名「雙標」
還記得3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紐約時報雙標現場》的新聞嗎?同樣是封城,當時《紐約時報》猛踩中國,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20分鐘後,《紐約時報》亮出了自己的「雙標」武器,大讚義大利封城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
不知是報社記者沒商量好「翻車」了,還是「遮羞布」都懶得拿,只是讓人看到這種典型的「雙標」報導早就爐火純青。他們常常以意識形態偏見為主導,無端的指責、抹黑和攻擊中國,國際社會也會被這些充滿傲慢與偏見的報導給帶偏,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全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和態度,讓中國吃了不少苦頭。
那麼,致力於抹黑中國的紐約時報應該在美國很受歡迎吧?
實則,不然。先看看川普是如何評價紐約時報的?
早在2018年1月17日,川普在推特上分享題為《備受期待的2017假新聞獎》一文,該文章登載在美國共和黨網站,共收錄11個報導及事件。其中4條報導來自美國電視新聞網(CNN),兩條來自《紐約時報》,美國廣播公司(ABC)、《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及《時代》雜誌各佔一條。
這個被川普稱為「假新聞」的紐約時報還有個背景,可能大多數讀者不知道。從維基百科可以看到:紐約時報在政治立場方面,自1956年的艾森豪總統以來,未曾支持過任何一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在美國疫情期間,紐約時報開始攻擊川普,罕見的對中國進行正面報導。這只是因為美國大選當即,民主黨正是要利用疫情的慘烈,想方設法的把川普從總統的位子上拽下來!
並不是「雙標」不見了,只是紐約時報在為民主黨服務,試圖用輿論為選戰造勢罷了。
所以,我們也見識了川普在近期的疫情發布會上反擊美媒的著名場面。
3月19日的白宮簡報會上,川普稱「當我讀到華爾街日報時,我感到驚訝。它總是那麼消極。當我讀到紐約時報時,我感到驚訝,我幾乎不讀它。我們不在白宮發紐約時報了,同樣也不分發華盛頓郵報。那些都是假新聞,簡直就是糟粕。
3月20日的白宮簡報會上。美國NBC記者彼得·亞歷山大提問「你要對那些正看著你、感到害怕的美國人說什麼?」川普急了, 「你是個令人討厭的記者,你的僱主NBC也一樣,都是假新聞炮製者」。
這麼看來,在美國這個坐擁眾多傳媒巨頭、宣稱新聞自由的國度,總統也不是照單全收,為了勝選連任、捍衛自己黨派的利益可以同不對付的美國媒體直接當面開撕。
而曾經控訴中國沒有新聞自由的美媒們,則一方面拿新聞自由當盾牌給自己的無恥報導套上華麗的外衣,一方面高舉「雙標」和「選擇性報導」的武器對他國發起輿論攻擊。
美媒馳名「不客觀報導」
美媒選擇性報導怎麼理解呢,就是按照「政治正確」的思路出發,對美西方等盟國的報導多是美化,就算負面新聞也儘量用中性角度客觀闡述。
反觀涉及中國事務的則截然相反,好事情選擇性的「看不見」不報導,或是用中性角度簡單報導,遇到稍微有點爭議的事情,美媒就像蒼蠅一樣撲過去瘋狂報導,還夾敘夾議、引經據典,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的負面都給關聯出來,盡全力抹黑醜化,弄得沒有去過中國、親眼見過中國發展現狀的人,都以為中國依舊貧窮落後、破敗不堪。
舉個例子,華為近期向美國捐贈了大量醫療物資。要知道蓬佩奧去年開始在全世界不停的抹黑詆毀華為,用盡方法阻撓打壓中國的民營企業。而面對疫情這個共同敵人,華為願意放下矛盾以德報怨,向美國捐贈了救命的醫療物資。紐約州已接到來自華為公司捐贈的1萬個N95口罩、2萬件防護服、5萬個護目鏡和1萬隻手套。此時此刻,美媒開始使用他們的「沉默」武器,出奇一致的選擇性不報導此事。
在美國主要社交媒體推特和谷歌上搜索「Huawei」或「華為」你甚至都找不到華為捐贈物資的消息,也看不到任何紐約市民的感謝。只有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在推特上發布了感謝的清單,把華為放在了清單的最後。如今美國政府卻已經沒有了資本主義「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氣量,就連媒體對華為的客觀報導都成了奢望。
長期接收的不客觀甚至帶有明顯惡意引導色彩的報導,讓外國網民對中國帶有天然的敵意。前期,我國對義大利進行抗疫援助得到了義大利官方的認可,感謝中國的報導也是鋪天蓋地。
但事實上卻有相當一部分外國網友對我們援助毫不領情,仔細翻看這些評論,可以發現裡面充斥著各種對中國的偏見,而造成這些偏見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美西方媒體的耳濡目染。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媒體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問題。
就此次全球疫情來講,國外網友更傾向於接受哪些新聞媒體的報導?哪些媒體擁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呢?
美西方的輿論話語權
據統計,有媒體分析了境外社交新聞網站Reddit3月7日至17日關於新冠病毒版塊的6469條熱門帖文,其中援引報導最常出現的有多家媒體,根據排名依次是:加拿大湯姆森集團控股的路透社、美國親民主黨的紐約時報、華納媒體旗下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NBC環球新聞集團旗下的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新加坡傳媒集團的亞洲新聞臺、新加坡報業控股的海峽時報、阿里巴巴集團收購的香港南華早報、日本總務省管轄的日本廣播協會等。
我們熟知的境內媒體無一在榜……
而美國呢,他們擁有推特、臉書、優兔等知名社交平臺,有大量的國際傳媒巨頭如華納、迪士尼、新聞集團,還有影響力遍布全球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CNBC等等。因此,帶有美西方意識形態的媒體仍牢牢掌握著世界的輿論話語權。
這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我國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外國網友心中的形象其實可以任由具有話語權的美西方媒體杜撰,長期以來的抹黑、矮化已根深蒂固的給全世界留下了較深的刻板印象。二是我們自己的媒體尚沒有掌握國際輿論話語權,我國的正面形象得不到很好的宣傳,而負面形象卻被廣泛報導,被美西方媒體「雙標」看待已是家常便飯。
這兩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又張開了那張顛倒黑白的臭嘴,企圖聯合起來向我國發起輿論攻勢,從而轉移本國抗疫不力的矛盾,讓中國替那些無能的政府背鍋。
追隨美國的一幫小弟們,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丹麥也紛紛發起了攻擊,英美號稱我國發布」不實信息「準備發起「清算」;丹麥發文質疑阿里巴巴捐贈的口罩質量;澳大利亞口吐芬芳稱中國對疫情負有」特殊責任「,應向澳每人賠償2800美元,總計5088億......他們光憑一張嘴,就想抹去中國在抗疫上取得的積極成效,簡直像當年的「八國聯軍」一樣無恥!
當務之急,除了中國要繼續保持穩定發展、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外,我國媒體機構則需要在爭奪國際話語權和加強國際影響力上狠下功夫,如何在國際輿論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在美西方媒體圍剿中脫穎而出,打好今後的每一場輿論戰是一個必須面對並且「不能退」的重要課題。
來源:有理兒有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