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密室解析(密室禁閉電影新標杆)
2023-06-30 18:31:48 1
桑拿房。
一個女人正坐在木凳上。
突然,哐當一聲,門被三根鐵棍從外鎖上。
蠻力、呼喊、哭泣,通通沒用。
房間溫度還在升高
170°F,190°F,220°F……
皮膚漸漸烤出一個個水泡。
雙手不聽使喚,意識開始模糊,性命危在旦夕。
到底怎麼回事?
她要如何逃出生天?
一出大戲,才剛開始
《密室逃生2》
Escape Room 2
2019年的爆款電影續作。
有多爆?
前作,900萬美元,搏得2.35億美金票房。
口碑還不差。
評論全是震驚體:「不看悔一年的2019年第一爽片」、「密室禁閉電影新標杆」,一個「滿分的類型爆米花」。
血腥暴力,燒腦解謎。
以及。
那股子足以逼出腎上腺素的腦洞和刺激。
續作到來,Sir先給你們嘗個鮮。
01
系列設定簡單直給:
米諾斯公司設計的大型真人密室逃脫遊戲。
怎麼玩?
成功逃脫,拿走高額獎金。
否則,會死。
第一部,六人受邀參加,進去後才發現……
別人玩密室費心。
他們玩密室費心費神費體力,還費「命」。
主題都非常邪(ci)性(ji)——烈焰、寒冰、顛倒、迷幻和擠壓……
經過一番搏命,鬥智,人性撕扯。
兩位歐皇成功殺出重圍,逃出生天。
女主佐伊(泰勒·拉塞爾飾)和男主本(洛根·米勒飾)。
第二部故事繼續由他們倆展開。
懷著憤怒,兩人決定去紐約找米諾斯公司,查清真相,阻止他們繼續害人。
誰知……
剛出發就入套
來到紐約,剛上地鐵,坐下。
越坐越不對勁。
乘客不見了,廣告牌拼寫錯的,列車員消失了……
最後。
車廂還脫軌亂跑了。
行,這下還省得自己找了。
開始解密唄。
不過這次參賽者還有些不一樣。
車上乘客也是六個。
他們和男女主一樣,都曾是密室遊戲的倖存者。
好嘛
玩命密室の冠軍錦標賽!
這意味著什麼?
強強聯手?
不。
難度升級
蔓延整個車廂的十萬伏電流,不玩就死;
橫貫銀行大廳的秒死機關陷阱,燒腦鬥智;
表面美麗寧靜的度假海灘,殺機四伏;
城市汙染紐約街道,酸雨浩劫……
當然,升級的不僅關卡。
還有《密室》系列一貫的伏筆和巧思。
第一關,尋找列車上廣告牌缺失的字母。
比如「yourself」這個詞,少了一個「e」。
團隊找到了,也通關了。
就完啦?
想太簡單
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單個單詞,放在缺失的「e」上時。
往往會忽視整句話的意思。
「lose yourself in the sand」,在沙子裡迷失自己。
暗示的,就是下一關流沙陷阱。
這樣的細節在《密室逃生2》裡比比皆是。
「Dont get caught in the rain. Call a cab」,暗示紐約酸雨陷阱,還提示「計程車」的關鍵信息。
保險柜帳戶名字,留下「血金」給親人,預知某角色的死亡。
甚至直接有暗示選手們,不要成為一個被統計的數字。
△ 每六個人中就有五個人會死
原來,解法和答案早就被放置在電影的各個角落。
刺激。
還有刺激之後的玩味。
《密逃2》起碼沒有丟前作的臉。
不過,只有這些嗎?
02
《密逃2》不僅講究細節和構思。
還很講究「反差」。
怎麼反差?
視覺上
大海,沙灘,燈塔,木屋,遊樂園。
暖色調,好風光,春遊氛圍。
道具上
九宮格拼圖、收音機、漂流瓶、老破船……
細緻的生活氛圍。
可再轉個彎呢?
口紅豔麗的女人眼睛被貝殼蒙蔽,她膝下跪坐著一個委屈巴巴的女孩。
詭異的是,毛巾下寫著SOS的求救提示。
平靜中藏著絕望。
還有故事發展的反差:
女主佐伊因為不愛走尋常路,在第一部獲得勝利。
她依然想複製這樣的做法。
於是又不按設想走,找到新出口,以為回到現實世界。
剛爬出下水道
「哐」!
水井蓋關閉,重回密室。
沒錯。
這是一個專門給「不走尋常路的佐伊」定製的關卡。
諷刺不諷刺。
當你以為反套路成套路的時候,其實已然陷入了Boss的局中局,不看到最後根本不知道答案。
如果看到最後呢?
呵呵。
別猜了
《密逃2》直接搞出「雙開場」 「雙結局」。
流媒體和院線版,開場和結局都有細微但重要的差別。
具體的Sir不劇透。
提示一點,記住這個美麗卻危險的女人:
《孤兒怨》中的「小女孩」長大了,依然可怕。
總之。
這波影迷互動,《密逃2》在第五層。
03
最後,說說片中容易被忽略的「彩蛋」。
米諾斯公司的logo。
藝術家埃舍爾畫的無盡樓梯,和《心慌方》神似。
地鐵驚魂,夢回《死神來了3》。
地下銀行,藏鑰匙的棒棒糖和《電鋸9》異曲同工。
綠色雷射,瞬間跳戲《生化危機1》。
沙灘,眼線女反覆打量的排水口,就像從《電鋸5》片場挪來的。
漂流瓶裡的帆船更像是穿越到了《加勒比海盜》,傑克船長的黑珍珠號裡。
當然,還有許多原創梗。
反覆被強調的地鐵序列號0526,是導演亞當·羅比特的生日。
除了致敬和玩梗。
電影還帶著影射美國社會現實的野心。
酸雨,直指二氧化硫過渡排放後的環境破壞問題。
臺詞,諷刺資本世界裡金錢永不眠。
地鐵廣告「beating cancer is in our blood(滴血驗癌)」,暗指美國創投圈的「壞血」造假案。
轟動一時的美國血液檢測企業發明了一款號稱能「滴血驗癌」的設備——號稱只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檢測240種醫學指標,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
當然,《密逃2》不是沒缺點。
最大缺點:節奏犧牲太多敘事空間。
全片統共88分鐘(流媒體99分鐘),可變幻莫測的環境、冗雜環環相扣的線索,讓觀眾全程被推著走。
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所帶來的後果:
參與感缺失。
密室是空間,逃生是目的。
但核心是,誰來逃。
《電鋸》之父溫子仁說:
我時不時會看到很多人在討論
想像如果是他們自己在那種情況下
他們會做什麼
我覺得這才是讓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密逃2》在「感同身受」這一層的缺失,讓它的口碑不及前作。
但,Sir還是願意推薦它。
原因很簡單。
《密逃2》包括《電鋸驚魂》之類的黑馬某種程度上就在一次次地證明:
「天才」的靈感,從不少見。
少見的是什麼?
專業。
不斷地打磨和推翻,並把所謂的靈感,堅實地執行。
這才是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最後一個「彩蛋」:
靈感,浪漫卻易碎。
專業,殘酷但可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西貝偏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