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發展特色(土裡土氣的山東)
2023-06-30 17:54:57 1
你知道自己家鄉地名的由來嘛?
你知道在地名的背後還隱藏著哪些不曾被提及的故事嘛?
歡迎大家再次來到地名起源系列,
今天弟球將視角對準歷史悠久的山東省。
好,廢話不多說,咱們這就進入主題。
山東省共有16個地級市。
之前弟球是以車牌號順序,逆時針來一一解讀。
今天,咱們換個方式。
我將16個地級市名字的起源做了一個分類。
它們分別是:
河流類、組合型、顧名思義型、戰爭型和特殊型。
可以看到地圖上不同的顏色就代表著不同的類型。
一個一個來!首先是河流型。
臨沂因臨近沂河而得名。
地圖上可以看到,臨沂這座城市就是圍繞著沂河而建的。
菏澤這個名字很明顯一定與水有關,
畢竟有兩個三點水。
春秋戰國時期,為了連接古濟水和泗水,
吳王夫差將兩條河流打通,
這條人工的河流就是菏水了。
再加上此處北方還有一個在今天已經消失的湖泊:雷澤,
於是摘兩個名字的首尾二字,就有了今天的菏澤。
而德州的名字,有種說法是,
秦始皇曾將流經德州的古黃河改名為德水。
意為水德之瑞。
之所以這麼改,弟球覺得可能和道德經有關。
因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可能正是看重了水這樣的德,
秦始皇才將古黃河更名為德水吧。
關於濟寧,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
也就是說,濟州的南面是泗水,北面為汶水,
這個汶水指的是今天濟寧北部泰安市境內的大汶河。
再加上濟州地勢高亢,可保一方安寧,
所以,濟寧便因此得名。
省會濟南,其實很簡單,古濟水之南。
但介於是省會,
這裡弟球簡單說說濟南這座城市的由來。
說到今天的濟南,大家一定聽說過趵突泉吧?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
第一次聽到這三個字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
而趵突泉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因為趵突泉是濼luò水的源頭,
所以,當時濟南的名字為:濼或濼邑!
後來,漢高祖劉邦的媳婦呂后,
把今天濟南這分給了自己的弟弟。
史記是這樣寫的:(呂后)割齊之濟南郡為呂王(呂后的弟弟)奉邑。
這也是濟南一詞最早的書面記載!
還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這首《木蘭詩》大家可能比較熟悉。
而這句詩所描述的手工紡織,
其實在今天也被山東人民傳承了下來。
當然它之所以能被傳承,很重要的原因是,
手工紡織雖然工序複雜,但由於其紡織出的老粗布,
冬暖夏涼、質地柔軟且對皮膚無刺激,
所以今天老粗布仍然深受大家的喜愛。
而在眾多生產老粗布的地區中,
濟南商河老粗布更是備受歡迎!
好,說完以河流命名的城市,再說組合型。
那麼什麼是組合型呢?來看淄博。
淄博需要把兩個字拆開。
上個世紀20年代時,隨著當地對煤炭的開採,
淄川、博山兩地逐漸成為行政區域。
今天,淄川和博山為淄博市的兩個區。
這裡呢我再延伸一下。
淄川中的淄源於山東省境內的淄水。
首先從字義上來說,三點水的淄在作為形容詞時,
與糹旁的緇都是黑色的意思。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淄水相傳起源於大禹治水。
《括地誌》是這樣記載的:
「禹理水功畢,土石黑,數裡之中,波若漆,
故謂之淄水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淄水因其河水呈墨綠色而得名。
同樣的道理,來看濰坊。
它取的是濰城和坊子兩個地區的首字!
其中,濰城中的濰源自濰坊市東部的濰河。
坊子呢,多半指的是山東半島上的昌濰平原一帶。
與淄博市一樣,今天濰城和坊子屬於濰坊市的兩個區。
哎,乍一聽啊,坊子這個名字好像,
有點太普通了。
其實,它也是大有深意的。
今天咱們中國有國家級的幹線公路,也就是國道。
國道上還會有休息區。
其實,這些在古代的中國也有。
名字上分別為:驛道和驛站!
不同的是,今天的休息區是面向所有人的,
而古時的驛站更多的是用來傳遞軍事情報。
驛道上,五裡為了小亭,
十裡為一長亭,二十裡為堡 ,三十裡為坊。
而在濰坊三十裡外恰好有一口井。
驛站外加井水,坊子店這個名字就流傳了下來。
顧名思義型最典型的當屬日照了。
日照兩個字早出現在北宋年間。
公元1087年,首置日照鎮。
根據康熙年間的日照縣誌記載:
日出初光先照!
而青島呢一般來說,取自於青島市海灣內的一座小島。由於該小島上綠樹成蔭,且常年鬱鬱蔥蔥。
看上去就是個青色的小島!
至於小島到底是哪座,
大家普遍認為是這座小青島。
泰安這個名字,很明顯與泰山有關。
南宋時期,泰安地區歸金朝管轄。
當時金朝的劉齊政權在這裡設立了泰安軍,
來源自然是泰山安則天下安之意。
不過提到泰山嘛,咱們還是要引申一下的。
泰山對於古代的中國帝王來說,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封禪。
從秦始皇開始,古代帝王就有封禪的傳統。
不過,這種傳統直到宋真宗之後,
就再也沒有皇帝去延續了。
為啥呢?嗨,因為這宋真宗啊。。。咋說呢,
很多人覺得:宋真宗在與遼國的戰爭中,
在手握巨大優勢的情況下,
依然選擇每年給人家10萬兩歲幣和20萬匹絹。
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啊!
於是,自打宋真宗趙恆在泰山封過禪之後,
後世皇帝就再也不封禪了。
再看棗莊,
沒錯,棗莊的名字確實是和棗樹有點關係。
明朝時期,棗莊地區就已經開始挖井取煤了,
隨著對煤炭的開採,移民自然也越來越多。
剛好當地附近有一片棗林,
就這樣,大家為了方便記憶,就將這裡取名為棗莊。
再說戰爭型
相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句麗時,
曾在這裡安營紮寨,
後來在此處建村的後人們,就根據大營所在的位置,
給這裡起名為東大營村。
慢慢的,就成了今天的東營!
對了,東營之所以成為地級市,
正是因為當年勝利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就打在了東營村。
如果說東營與東徵高句麗有關,
那麼煙臺與威海的名字則與抗倭有關。
明朝時,朱元璋為了防止倭寇的襲擾,
便在今天的煙臺牟平區設立了奇山守御千戶所,
並且還山頂上修建了「狼煙墩臺」,
以烽火狼煙的方式作為軍事通訊工程。
久而久之,修狼煙墩臺的土丘,
便被大家稱之為:煙臺山!
而威海舊時稱威海衛。與煙臺一樣,
都是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在位時期設立的,
目的呢也是為了防止倭寇進犯。
「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
形勝險要甲於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
至於寓意,那是相當霸氣了:威鎮東海!
最後來說說特殊型:
聊城的名字之所以特殊,
是因為戰國時期,聊城是當時齊國西部的重要城邑。
咱們來看聊這個字。
它拆開後,就是耳和卯!
耳嘛,自然是耳朵,卯呢,則負責為聊這個字提供韻母,也就是mao中的ao.
如果連在一起,齊國的聊邑就是耳邊長鳴的意思!
再結合之前西部邊陲的位置,
咱們就可以理解為:時刻注意邊境地區的信息和動態,
所謂警鐘長鳴!
雖然今天的聊城早已不是邊陲重鎮,
但聊這個字卻保留了下來!
而濱州特殊的點在於,弟球並沒有找到確切的出處。
這裡我採用一種相對比較說得通的思路。
因為濱州臨近渤海,
再加上行政區域變化的過程中,
因霑化、蒲城、渤海三縣皆靠海濱,
所以便合併同類項,取了個濱字。
好了,聊完山東這十六個地級市之後,
相信你一定很好奇家鄉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了。
大家可以把自己家鄉的名字和推斷
寫在評論區分享出來。
當然,如果你有疑問,也可以留言或私信我。
我是弟球,咱們下期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