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和劉佳近期電視劇(電影搭錯車故事)
2023-06-30 14:08:37 1
八十年代的一天,鄰居大爺家的女兒私奔了,筆者父親請大爺到家裡來喝酒解悶,酒至半酣,電視裡放了一首《酒幹倘賣無》,然後就看見一個大老爺們跟孩子一樣痛哭起來。
九十年代的一天,筆者的班主任突然調離工作,他和同學們告別的時候清唱了一首《酒幹倘賣無》,最後結尾的時候他哭了。
所以,筆者從小就知道,《酒幹倘賣無》是一首容易讓人哭的歌曲。
這首歌的背後,就是一部悲情的歌舞電影《搭錯車》。
一、沒有原型的故事
電影《搭錯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陸紅極一時,可以說幾乎感動了幾億人,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電影火了以後,很多人都在猜阿美的原型是誰,甚至都猜到了鄧麗君的身上,因為片中提到了她的名字,而且當時鄧麗君也確實最紅。
事實上這部電影根本沒有原型,整個故事都是編劇黃百鳴在兩天之內寫出來的。
當年,香港新藝城影業計劃打開臺灣省市場,黃百鳴在臺灣用了一晚上和導演討論出故事前半段,第二天回到香港,晚上全部寫出來。因此,這個故事就是黃百鳴的創意,沒有現實中的原型。
為了這部電影,新藝城可謂下了血本,除了黃百鳴編劇之外,徐克客串攝影指導,張艾嘉策劃,杜可風攝影,羅大佑作詞,侯德健作曲,蘇芮配唱。
如此強大的劇組,《搭錯車》想不爆紅都難。
二、倉促的劇情
《搭錯車》的劇情主線:以收酒瓶和報紙為生的啞叔收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嬰阿美,含辛茹苦撫養她長大成人。阿美步入歌壇走紅後卻因演出等事務疏於看完啞叔,並且在經紀人的策劃下不能和啞叔相認。
啞叔久未看到阿美,陪伴他的街坊、朋友頻遭厄運,連陪伴他的狗都不幸遇難,重重打擊之下,啞叔心臟病發,阿美沒有來得及和啞叔見到最後一面,她含淚在臺上唱出了啞叔日常的吆喝聲:酒幹倘賣無。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非常好,很讓人感動,所以在日後也被多次改編。但實事求是講,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搭錯車》的話,你會覺得這部電影節奏太倉促了,很多劇情都沒有鋪墊也沒有展開。
比如啞叔最早的女朋友芝蘭,她其實是愛著啞叔的,但因為貧窮不願意被嬰兒阿美連累而離去,但二十年後她還是回來看望啞叔,這條線只有頭沒有尾,讓人有些惋惜。
還有啞叔和狗狗來福的相處過程鋪墊太少,因此當來福為救啞叔而死後,啞叔的痛苦和幫來福人道毀滅的過程就不那麼抓人。
當然,這種電影敘事節奏也是七八十年代電影的特點,我們不能苛求。
三、悲催的滿嫂和李立群
《搭錯車》中有一條副線一般很少被人說起,那就是滿嫂一家的命運,尤其是滿嫂個人的悲慘遭遇。
在滿嫂的中年,丈夫阿滿賭錢贏了,回家路上酒醉落水淹死,中年喪夫。
滿嫂去看丈夫的遺體,結果家裡失火,滿嫂的家被火燒光。
兒子阿明長大之後,住的房子因為是違章建築要強拆,阿明和強拆人員互毆的過程中被倒塌的房子壓死。對於滿嫂來說又是老來喪子。失去所有親人的滿嫂和啞叔住在了一起,結果沒過多久,啞叔又因為心臟病發去世。
說真的,筆者也看懵了,黃百鳴為什麼要讓滿嫂一個人承擔起所有的人間悲劇呢?這是強行煽情還是強行悲情呢?
演員李立群似乎也很悲劇,他在電影裡「死」了兩回。
本來李立群在片中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比如他飾演的阿滿,一口山東話非常接地氣,這個對於李立群來說似乎不是難事,因為他老家是河南,會說相聲自然會倒口。
但悲催的是,李立群在片中分別飾演兩個角色阿滿和阿滿的兒子阿明,結果這兩個角色在片中都死了,一人分飾兩角的演員很多,但兩個角色都死了的確實不多見。
四、三位主要演員
飾演主角啞叔的是臺灣省著名演員孫越,浙江餘姚人,他19歲時跟隨青年軍208師到達臺灣省,33歲進入演藝圈,36歲拿獎,在出演《搭錯車》之前他就已經是著名老戲骨了。
孫越飾演的啞叔非常經典,這個角色感覺就像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一樣。比如啞叔當過兵,喉嚨就是被刺刀劃傷的,孫越也當過兵,也有血性。
啞叔會吹小號,懂一些音樂,給阿美的成長做了重要的薰陶。孫越二十歲就進入了劇團從事演藝事業,對音樂很熟悉,他還出過唱片和專輯。
《搭錯車》讓孫越又一次收穫電影獎項,這也是他最成功的代表作,晚年的他主要從事公益慈善事業,2018年去世。
飾演阿美的演員是劉瑞琪,這是23歲的她第一次主演電影,通過該片她迅速走紅,之後成為著名影星。
有意思的是,阿美在片中被經紀人改的名字叫孫瑞琪。
飾演作曲家時君邁的是吳少剛,這也是他的第一部電影,通過該片走紅後,他又參演過《京城四少》,在劇中飾演杜立寒,之後露面較少。
實事求是講,這三位主要角色中,阿美和時君邁的演技都只能算中規中矩,該片的走紅三要素應該是劇情、啞叔和歌聲。
五、經典歌曲捧紅蘇芮
很少有哪部電影能一口氣帶火四首歌,《搭錯車》就有這個能力,片中一共出現過五首歌曲,其中至少有四首都成為流行歌曲,分別是《酒幹倘賣無》,《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和《是否》。
其中,傳唱度最高的無疑是《酒幹倘賣無》和《一樣的月光》。
《酒幹倘賣無》是啞叔收酒瓶子時的吆喝聲,這是閩南語,不過如果按照實際寫法的話,「酒幹倘賣無」五個字錯了兩個。
其中的「幹」應該是「瓨」,音讀「詳」,古漢語,酒罐的意思。「倘」應該是「當」。
由於閩南語不好寫出來,因此日後大家將錯就錯就都念現在的「酒幹倘賣無」了。
從劇情可以看出,雖然《酒幹倘賣無》更有名一些,但《一樣的月光》似乎才是該片最核心的一首歌。
原因在於,該片雖然劇本寫作只有兩天,但在後期拍攝中融入了很多時代性的東西,尤其是新舊的衝突。新的家園,舊的眷村。新的職業,舊的店鋪。新的思想,舊的傳統等。
七八十年代正是臺灣省經濟突飛猛進的時候,每年經濟增長率都高達兩位數,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新舊思想、觀念、建築、生活都在激烈碰撞,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情緒積累,《一樣的月光》正是這種情緒的反應。
很多人對《一樣的月光》中有一句「一樣的新店溪」不太懂,實際上很簡單,如果換天津人唱,他們可以唱「一樣的海河」,上海人唱就是「一樣的黃浦江」,就是這麼回事。
片中所有的歌曲都由剛步入歌壇不久的蘇芮也演唱,這幾首歌也直接將蘇芮捧紅,她那音域寬廣的女聲嘶吼非常獨特,很容易將人的情緒帶進去。之後她的《搭錯車音樂大碟專輯》銷量過百萬,也是大陸引進的第一個臺灣省音樂專輯。
最後,《搭錯車》的結尾非常出色,雖然前面的劇情稍微倉促,但該片以一首《酒幹倘賣無》收尾是極其優秀的選擇,這首歌將整部電影的情緒帶到了最高點,然後華麗落幕餘音繞梁,讓你情不自禁為之鼓掌而忘了擦掉臉上的淚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