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旅遊必看的景點推薦(到江蘇必玩的十大旅遊景點)
2023-06-30 10:47:18 2
江蘇在國內眾多省份當中,處於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個湖泊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都極其豐富的省份,因此,有許多好玩且景色出眾的景點,北鬥在此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到江蘇最值得去的十大旅遊景點,到底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紫金山紫金山,又稱鐘山、蔣山、神烈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之美譽。因山頂常顯紫氣繚繞,熠熠生輝,故得名紫金山。
紫金山有三個山峰,其中最高的主峰海拔約為450米,山上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豐富,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的讚譽。
如果說,南京人對湖的情結是玄武湖,對城牆的情結是明城牆;對水的情結是秦淮河;對泉的情結是珍珠泉;那麼,南京人對山的情結就是紫金山了。
紫金山不僅擁有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寺三大核心景區,還有美齡宮、音樂臺、石象路等眾多景點,山水與古蹟融為一體,被譽為金陵的風水寶地。
中山陵,位於紫金山南麓,是中華民國締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前臨平川,視野開闊;後依青山,巍峨碧嶂;周圍分布著音樂臺、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永豐社、行健亭、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圍繞在陵園周圍,形成中山陵景區重要的景觀。
明孝陵,位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的陵寢,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氣勢恢弘,展示了明代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並且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故而有著「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靈谷寺,又名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得道高僧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是紫金山的重要景點。靈谷寺裡有一座聳立的靈谷塔,是南京地區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層寶塔,原名叫陣亡將士紀念塔,是為了紀念北伐中犧牲的將士而修建。
紫金山不僅擁有眾多名勝古蹟,更是被譽為南京的天然氧吧,延綿數十公裡長的紫金山綠道掩映於蒼松翠柏之間,是遊人平時徒步休閒的好去處。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區內
2、夫子廟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又被稱為孔廟、文廟、文宣王廟,過去是供奉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中國第一所國家級學府、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同時也是明清兩朝的文教中心,南方各省最大的文教建築群。
夫子廟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面積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欞星門、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景觀。自古以來,江南世家大族多聚於夫子廟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美譽。夫子廟擁有中國最大的傳統街市,繁榮喧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並稱為「中國四大鬧市」。
如今的夫子廟已經成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中心,是十裡秦淮景區中最核心的景點,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軸線,實際包括孔廟、學宮和貢院三大建築群。孔廟屬於國家祀典內容之一,古時文人必祀奉孔子,孔廟的特點是廟附於學,和國學、縣學融為一體。
學宮,位於大成殿后街北,素有「東南第一學」之譽,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雲樓、崇聖祠等明清古建。明德堂是學宮的主體,在科舉年代,每月都會有文官到這裡講學。大部分學宮都被稱為「明倫堂」,而只有夫子廟的學宮稱為「明德堂」,據說是民族英雄文天祥題寫的「明德堂」匾額之故。
貢院,位於夫子廟學宮東側,又稱江南貢院、建康貢院,是中國科舉時代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考場,也是夫子廟三大古建群之一。其規模之大、影響之廣雄踞中國各省之首,創下了科舉考場各項之最,僅明清兩朝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官員的搖籃」。
夫子廟周邊還有烏衣巷、老門東、瞻園等景點,自古以來都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夜幕降臨,可以乘船夜泊欣賞秦淮河的風光,從不同視角感受江南的風土人情。
地址:南京市秦淮區貢院西街與貢院街交叉口
3、蘇州園林蘇州園林,亦稱「蘇州古典園林」,是蘇州市古典園林的總稱。蘇州園林最早起源於春秋,發展於晉隋,繁榮於唐宋,全盛於明清,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既可遊玩,又可觀賞,還可居住。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景的都市裡,人們依戀自然、追求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境的一種創造性革新。
蘇州古典園林主要有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等景觀,被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是蘇州園林的傑出代表,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拙政園以水為美,山水縈繞,亭臺閣榭,花木繁盛,具有濃鬱的江南水鄉特色。園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明亮開闊,中花園精美雅致,西花園雕欄玉砌,各具特色,仿佛是一座園林主題博物館。
留園,曾名「東園」、「寒碧山莊」,始建於萬曆二十一年,設計採用不規則布局,使園林建築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為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精品。園林之間用雲牆和建築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亭榭之間高低錯落,迴廊曲折蜿蜒,頗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夢幻。
獅子林,因園內石峰林立,形似雄獅,故名「獅子林」。園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平面呈長方形,經過幾廢幾興,園內依然奇石精美,閣樓錯落有致,主要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建築中不僅有傳統的造園工藝,還有近代的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的引入,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被評為蘇州四大園林之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這些代表作品,均以意境深遠、結構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核心和名片,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地址:蘇州市
4、黿頭渚黿頭渚景區,位於無錫市濱湖區,橫臥於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三面臨水,因巨石突入湖中形似老黿昂首而得名。著名文學獎郭沫若曾在此留下「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讚譽詩句,黿頭渚有了「太湖第一勝景」的美譽。
黿頭渚景區作為江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山水園林勝境,擁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湖山真意、萬浪卷雪、十裡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櫻花谷、無錫人傑苑及中犢晨霧、廣福古寺等十幾處景點。
其中,既有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園林景致,又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書畫、石刻等諸多深厚的人文積澱,形成以山水為主,人文為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
「充山隱秀」,是黿頭渚最出彩之處,以花草樹木,自然風景為重點,古樹名木眾多,是太湖觀賞植物的主要所在地,這裡還有醉芳樓、杏花樓、挹秀橋、花菖蒲園、聶耳紀念館等景點。
櫻花谷是黿頭渚景區重要的景點,面積極大,是中國最大的櫻花園林,這裡還建有賞櫻樓、躡雲閣、繁英軒、簇春橋等古建,可以在賞櫻的時候欣賞古建的風採。
景區西部有一處天然水灣,建有萬浪橋和曲堤,凌波漫步,長浪拍堤,每當微風吹過,水花四濺,恰似漫天雪花,形成著名的萬浪卷雪。
太湖仙島,原稱三山島,位於黿頭渚西南2的湖中,有「三山映碧」之美譽。在島上已建有三山道院,有會仙橋、天街、靈霄宮、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覺灣等景點,建築呈玉宇瓊樓,古樂陣陣,室內布置瑰麗迷人,神像生動,其中玉帝塑像高達十八米。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黿渚路1號
5、大明寺大明寺,位於揚州市區西北郊,因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而得名。1500多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宋代重建,不久又毀,後來,寺名亦由棲靈寺復名大明寺。
到了清代,乾隆下江南,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興,認為揚州人思念大明朝,故親筆敕名為「法淨寺」。這樣一直延續到1980年,鑑真大師的塑像從日本「回國探親」,大明寺才得以復名。
大明寺是揚州現有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它依山面水,環境優雅,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園林風光於一體的宗教園林勝地。
山門「棲靈遺址牌樓」前兩側有兩隻石獅,按皇家園林規格而鐫正頭,造形雄壯,呈蹲身、直腰、口微張、前爪平伏、傲視前方,使寺廟透露出祥瑞之氣。牌樓是為了紀念棲靈塔和棲靈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墩,仰如華蓋,中門之上刻有篆書「棲靈遺址」四個大字。
大明寺中有鑑真藥草園,分為「寒苦園」、「溫甘園」、「東渡園」三個區域,共栽種有百餘種藥用植物,並引進日本大和當歸、黃連、甘茶等日本特產,成為中日兩國研究藥用植物栽培和臨床應用的基地。
大殿西側,有「仙人舊館」匾額,這裡即是有名的平山堂。據記載,平山堂是北宋文學獎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優雅,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平山堂」故此得名。
西苑芳圃亦稱御苑芳圃,位於平山堂的西側,據考證,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後為迎接乾隆下江南陸續修建。如今園內已經多次修葺,山明水秀,亭臺樓閣,錯落其間,相互掩映,令人流連忘返,陶醉不已。
第五泉位於梅林之南,有一個池塘,稱「上池」,池旁有一風亭,為六角尖頂,面東有匾曰「待月亭」。亭前有一口深井,開挖於大明年間,古稱「下院蜀蜀」。唐元和九年狀元張又新著有《煎茶水記》曰:「揚子江南冷之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石泉水第四,揚州大明寺石泉水第五,吳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故此揚州大明泉水譽稱「天下第五泉」。
通常來說,有名寺必有名塔,棲靈塔是大明寺最高的建築,最早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 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一代勝跡化為焦土。如今的棲靈塔是一座完全仿唐風格的佛塔,在塔的東西南北四面,各有四柱三間和一門二窗,建築上被稱為平座腰簷結構。這樣的建築,現在已經很少見到。
地址:揚州市邗江區平山堂東路1號
6、周莊古鎮周莊古鎮位於蘇州城東南,是我國極具千年歷史文化品味的江南水鄉,以發達的水運通江入海,被譽為「水做的古鎮」!
在有些人看來,所有的江南水鄉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倘若不說古鎮的名字,估計很難區分他們,即使是長期生活在江南的人,都不一定能精準而快速地區別開來。說實話,古鎮的造型確實差不多,但是文化與風俗不完全一樣,諸如今天北鬥要分享的周莊古鎮,有著中國第一水鄉的美譽。
周莊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十幾座古橋,大部分建於元、明、清各代,發達的水上交通創造了「蘇湖熟天下足」的富庶,河道的通暢堪比義大利威尼斯。
這座歷史將近千年的古鎮,大街小巷上都是古韻悠悠的店鋪,市井的街道似乎被時間凍結了,這種感覺真的很有意境。
富安橋,位於周莊中市街東端,是古鎮橋與樓聯袂結構完美的獨特建築,橋身四周的橋樓遙遙相對,氣勢恢弘,是江南水鄉僅存的立體型橋樓合壁建築。石橋東西有階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橋上有五塊江南罕見的武康石,較長的一塊在橋東以作為行人坐歇的欄杆石,一塊用作橋階,較短的三塊鋪在西橋,見證了該橋悠久的歷史。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建成,位於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布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
雙橋位於周莊中心位置,指的是世德和永安兩橋,建於明代,兩橋相連,樣子很像古代的鑰匙,又稱鑰匙橋,因出現於著名畫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中而聞名。
當你漫步於周莊的大街小巷時,一定會由衷地讚嘆道,這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用「美得不動聲色」來形容你,不知道可否恰當?千年周莊是很美,但需要捨得花時間去慢慢地遊覽,方可體會其中的韻味。
地址:蘇州市崑山市周莊鎮
7、淹城遺址淹城,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現為中國春秋時期地面城池遺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素有「明清看二京,唐宋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之稱。
淹城遺址由子城、內城和外城及三道護城河組成,東西長八百五十米,南北寬七百五十米,大約呈正方形。城垣均為堆土築成,一般高約三米,最高處達十米。
在淹城城內及周邊還分布著大量的土墩墓,如頭墩、肚墩、腳墩、屠家墩、幹家墩、駱駝墩、龍墩等,其中部分經考古發掘,出土原始青瓷、印紋硬陶等器物,證明這些土墩為西周中晚期一直到春秋時期,與淹城遺址同時期的物品,是淹城遺址的組成部分。
子城,又稱王城,位於淹城中心偏北部,呈方形。因年代過於久遠,子城內已經沒有大型建築遺蹟,目前僅存兩口水井。子城河道原已湮沒為農田,後來考古發掘時確認了子城河的存在,並確定淹城為三城三河的形制,這在我國乃至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內城,又稱內羅城、中城,位置偏北,方形。城垣周長約一千五百米。外城,亦稱外羅城,整體近不規則橢圓形,城垣周長約二千五百米。淹城內外無陸路相接,只有城河間的水道相通,以舟楫作為出入工具,更加安全可靠。
其實,淹城遺址最壯觀的就是三道城牆,依勢而建,逶迤起伏,好似三條蟠踞的神龍。三條護城河宛如三條彩鏈環繞其間。古人有云:「相望斯城之風景,莫不嘖嘖而嘆」。淹城河水滋養著城,城依著水,城水相偎相依,壯哉、美哉!
與遺址公園一橋之隔,就是全球首家春秋主題樂園--淹城春秋樂園。在景區裡有許多節目,比如,場面宏大的《季子頌》,氣勢壯闊;古風巡遊快閃《古風遊園會》舞蹈優美,服飾華麗,趣味十足;當然還有《編鐘樂舞》古典音律之美,《獅王爭霸》傳統民俗表演,異域演出《佤族風情》等,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地址:常州市武進區武宜中路
8、茅山茅山,通常指句容市茅山風景區,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譽為「上清宗壇」、「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景區風景秀麗,景點眾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雲霧飄渺,空氣清新。茅山處處奇峰異石,溶洞曲徑幽深,石泉星羅棋布,小溪縱橫交織,綠樹遮山蔽日,素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讚譽。
茅山的主峰叫做大茅峰,是茅山的最高峰,遠眺之下猶如綠色蒼龍之首,好似仙境。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高低錯落,相輔相依,非常大氣。
俗語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茅山既是道教聖地,還曾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主要景點有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崇喜萬壽宮、華陽洞、仙人洞、喜客泉、蘇南抗戰紀念碑等,是休閒旅遊的理想之地。
九霄萬福宮,位於茅山的最高點——大茅峰之巔,俗稱為頂宮,是茅山影響最大的一座宮觀。頂宮廣場東西長約八十米,南北寬約四十米,南側有白玉欄杆,以石欄為界,另一邊屬於常州金壇的地界。
元符萬寧宮,原為茅山道教藏印之處,故此俗稱「印宮」。印宮始建於唐,興盛於宋。據記載,宋哲宗在位時,茅山宗掌門劉混康曾救治太后。哲宗大悅,賜下玉印、玉圭、玉符、哈硯四寶,並下令重修劉混康所居道觀,賜名元符宮。
華陽洞,是茅山上極富盛名的天然溶洞,「第八洞天」就源自於華陽洞。相傳"華陽洞"這三個遒勁的大字,乃是蘇東坡的手跡。相傳三茅真君在此隱居,潛心修道;齊梁陶弘景在此修建了「華陽三館」,著書立說,廣傳教義。康熙下江南時,特意給此洞留下「第八洞天」的墨寶。
位於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的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涼,水質甘甜,逢澇不濁,遇旱不涸。更令人驚奇的是,此泉平時古井無波,但是只要掌聲一起,泉水就立刻汩汩冒出,如同打開了閘門,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故此得名「喜客泉」。
地址:鎮江市句容市茅山鎮
9、宜興竹海宜興竹海位於宜興市西南,主要景點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索橋凌波」、「寂照禪寺」、「竹林飛瀑」等景觀,縱橫百餘裡,素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美譽,是中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
宜興竹海上承蘇南第一高峰,下有鏡湖秀色,包含山峰、丘陵、湖泊、溪流,而宜興丘陵山區地形崎嶇,多山間盆地,地下洞穴眾多,有非常獨特的自然景色 。
竹海景區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季皆美,是省內一處難得的山水相依,清爽宜人之地 。這裡主要的景點有玉女峰和鏡湖,擁有奇竹、奇水、奇樹、奇石、奇洞這些特色,還有雪竹、竹海山、竹海煙雲、鏡湖雪景、鏡湖泛舟、觀瀑閣、翡翠長廊、竹海探遊、竹林掩映、玉宇瓊閣、竹報平安、湖光竹影、月宮娑婆、寂照寺、太湖第一源、黃塔遠眺等景點 。
鏡湖,位於兩山夾峙之間,由小溪匯集而成,面積三萬多平方米。湖水常年清澈純潔,湖面光滑如鏡,竹在水中長,水在竹間流,山水竹相互掩映 。
鏡湖中生長極具特色的桃花水母,它是淡水水母中的珍寶,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形態美麗,歷史古老,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鏡湖一角的「水母亭」是觀賞桃花水母的最佳位置,每年8月至11月,都會有數不清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的下方,大的如拇指大小,絕大多數是豌豆大小,伸縮遊動,猶如綻放在水中的花瓣,晶瑩美麗。
玉女峰坐落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交界處,是蘇南第一峰。在山峰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山巒起伏而秀麗,清風徐來,三省風光盡入眼底,感覺舒暢之極。
由於竹海景區的湖區離太湖最為接近,流域最明顯,因而,從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美譽。竹海內潺潺流淌,經年不息的小溪極其純淨,翠竹青青,宛如世外桃源。
地址:無錫市宜興市湖滏鎮竹海村
10、溱湖溼地溱湖,又名喜鵲湖,形似玉佩,溼地公園以「水、溼地、生態」為核心,湖泊、河流眾多。公園內有各種野生動植物數百種,其中包括麋鹿、丹頂鶴、揚子鱷等珍稀物種。
溱湖水源豐富,常年不枯,從四面八方通往湖區的主要河流多達九條,自然形成了罕見的「九龍朝闕」奇異勝景。
溱湖溼地公園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非常適合野生鳥類的生存。湖中島嶼眾多,星羅棋布,蒲草豐茂。白天帆影片片,夜晚漁火點點,有一種別樣的漁家風味。詩人王心鑑有詩稱讚曰:「 遠客來姜堰,溱湖把酒歡。微風拂野渡,落日照葭灘。古寺青筠裡,新荷碧水灣。漁舟誰唱晚,鷺影上雲端。」
來到溱湖溼地,坐在烏篷船上,在船夫的搖曳下,烏篷船緩慢行駛在溱湖之上,眼前所看到的景色好像江南水鄉那般秀麗婉約,也恍惚如進入了「桃花源」一般。
公園的正大門造型非常獨特,它是由五條篙子船的相疊而成,其寓意是象徵著一年一度的溱潼會船節是在此舉行,上書的「溱湖國家溼地公園」八個大字。
觀光園位於溱湖溼地公園內東側,園內有大量綠色植株,還栽植了蓮花、菱角、蘆葦、蒿草等種水生植物。在這裡,您不僅可以體驗耕田種地的樂趣、品嘗農家美食,居住農家小屋,盡享農園風光。
一般來說,溼地公園比較適合夏季遊玩,夏季時這裡的氣溫在二十五度左右,比城市裡面要低上不少,且夏季多雨,氣候更為涼爽,空氣也是富含負氧離子,十分的清新,還有許多野生鳥類可以觀賞。
位於溱湖旁邊的溱潼古鎮,也是極好的去處,「莫道江南花似錦,溱潼水國勝江南」,這是一位詩人對古鎮的讚譽。
地址: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溱湖大道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關注、轉發、收藏、點讚!)
在你的心目中江蘇還有哪些必遊的景點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