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23:28:46
專利名稱: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能夠通過使小杆面傾角的低號鐵桿易於提升擊球來增加擊球的飛程;還能夠通過穩定大杆面傾角的高號鐵桿的擊球的飛程來提高可操控性。
背景技術:
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已為人們所知曉。這種套具包含一組多個鐵頭高爾夫球桿,每一副鐵桿都具有不同傾角(loft angle)的球桿面,用於擊打高爾夫球。傳統上,球桿套具分為各種類型,包括重心隨球桿頭杆面傾角的不同而偏上或者偏下的套具,也包括球桿頭的頂刃部(top blade)的厚度有變化的套具。關於以上現有技術,專利文獻JP2840556B1 和 JP2001-37925A1 已為人所知。 同時,在諸如挖起杆(wedge)之類的大傾角高號鐵桿中,因其球桿面平緩,所以用於擊球的擊球點傾向於在上下方向(頂底方向)上變化。圖IOa-IOc展不了以一般高爾夫球手作為目標群體(target average golfer)的擊球點變化情況的測量結果,其中,採用的5號(#5)鐵桿的杆面傾角為24度,8號(#8)鐵桿的杆面傾角為34度,劈起杆(pitchingwedge,縮寫為「PW」)的杆面傾角為44度。在圖10中,坐標原點為杆面的中心(下文簡稱「面心」),水平軸從面心沿趾-跟方向定位,豎直軸從面心沿上-下方向定位。此外,各圖還展示了一條從全部擊球點計算出來的近似直線。從以上近似直線的趨勢可以明顯看出,球桿的杆面傾角越大,其擊球點在上下方向上的變化就越大。由此產生一個問題,即當桿頭重心僅在上下或者趾跟方向上的移動變化時,高號鐵桿容易造成飛程的較大變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而被設計出來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鐵桿型高爾夫球桿套具,能夠通過以具有大杆面傾角的高號鐵桿擊球從而穩定飛程的方式來提高操控性能,同時以具有小杆面傾角的低號鐵桿提升擊球來增加飛程。上述性能大體上是通過著眼於以比率Ml/m代表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即桿頭自身以穿過其重心且平行於杆面的水平軸為軸心的轉動慣量「MI」與桿頭質量「m」的比值,並且根據杆號改變上述比值等方式來實現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包含一組「n」根鐵頭型球桿,「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每根球桿都具有不同的用於擊球的杆面傾角;當每個鐵頭型球桿的桿頭傾斜從而與水平面成特定的仰角,並且杆面與豎直平面成特定的杆面傾角時,以比率Ml/m表示的單位質量的桿頭的轉動慣量「A」,比率Ml/m為球桿頭自身圍繞穿過桿頭重心且平行於杆面的水平軸的轉動慣量「MI」與桿頭質量「m」的比值,比率按照從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向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順序依次增加;並且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n」與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l」之間的差值An-Al大於等於0. 30 (g cm2/g)。
圖Ia-Ic為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的正視圖,其顯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圖2a_2c為圖Ia-Ic中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的側視圖;圖3為從本發明所述套具中取出的高爾夫球桿頭在豎直狀態下的主視圖;圖4為圖3中豎直狀態下的高爾夫球桿頭的後視圖;圖5為沿圖3中A-A線截取的截面圖;圖6為標準狀態下沿A-A線截取的截面圖;
圖7為沿圖4中沿B-B線截取的截面圖;圖8為鐵頭型高爾夫球桿頭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後視圖;圖9為展示示範例和比較例中數值「A」隨球桿號變化的情況的曲線圖;圖IOa-IOc為展示擊球點在杆面分布情況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在附圖的基礎上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圖Ia-Ic為實施例中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下文簡稱「套具」)I所包含的三副高爾夫球桿Ia-Ic在標準狀態下的主視圖。圖2a_2c為從趾側觀察到的球桿頭(簡便起見,下文也稱作「桿頭」)3的側視圖,圖中杆柄2並未示出。在本篇說明中,球桿的標準狀態為以下狀態杆柄2位於任意一個豎直平面VP內,並且以為上述球桿頭定義的仰角(lie angle) a傾斜;球桿頭3的杆面F傾斜,與豎直平面VP之間形成為所述球桿頭定義的杆面傾角(簡便起見,下文也稱作「傾角」)P ;並且,所述球桿頭著地在水平面HP上。實施例中的套具I包含「n」副鐵頭型高爾夫球桿(「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每一副球桿都具有不同的杆面傾角P。對於套具1,為獲取大範圍的顯著飛程,其最小的杆面傾角P,比方說,優選設置為19-27度,進一步優選設置為21-26度。類似地,套具I的最大杆面傾角,比方說,如果設置為44-60度,則較為理想,進一步設置為46-57度則更為理想。在所有的杆具中,為精確獲得顯著的飛程,在連續編號的高爾夫球桿之間,杆面傾角3的差異優選大致為3_10度。此外,套具I中所包含的球桿總數至少為3副,但根據傳統,套具I也可以依照常規包含5-10副或者6-8副球桿。此外,根據傳統,在優選情況下,套具I中所包含的插入各球桿頭3中的杆柄2隨著杆面傾角3的增加而逐漸變短。此外,在優選情況下,套具I中所包含的球桿頭3的仰角a隨著杆面傾角P的增加而逐漸變大。圖Ia展示的#3桿,作為長鐵桿,具有鐵頭型高爾夫球桿最小的杆面傾角(示例中
&=21度)。圖Ic中展示的劈起杆,作為短鐵桿,具有最大的杆面傾角(示例中¢=51度)。此外,圖Ib中展示的#6桿,作為中鐵桿,具有的杆面傾角介於前兩種鐵桿的杆面傾角之間(示例中P =27度)。此外,低杆號被分配給具有小杆面傾角的球桿,而高杆號則被分配給具有大杆面傾角的球桿。
圖3為圖Ia中的球桿頭(後文也稱「桿頭」)3a作為典型示例在豎直狀態下的正視圖,圖4為其後視圖,圖5為沿圖3中A-A截取的截面圖。此處,所述豎直狀態是指杆面F前傾使杆面傾角P為零度的狀態。實施例中的各球桿頭3整體上由金屬材料構成,並具有插接部(hosel portion)4和桿頭主體5。杆柄2附接在插接部4上。桿頭主體5以聯接方式設置在插接部4上,其前表面構成球桿面(簡便起見,下文也稱作「杆面」)F,用於擊球。構成球桿頭3的金屬材料在優選情況下可以是,比方說,軟鐵、不鏽鋼、高鎳合金鋼(maraging steel)和/或鈦合金等,可以使用這些材料中的一種、兩種或者多種。此外,球桿頭I可以使用鑄造、鍛造或者軋制等材料和手段製成。插接部4形成為大致為圓筒形,具有供杆柄2插接其中的杆柄插孔h。此外,桿頭主體5通過頸部13與插接部4形成為一體。桿頭主體5的截面形成用於擊球的杆面F ;從杆面F的上緣向後延伸的頂面6形 成球桿頭的頂部表面;從杆面F的下緣向後延伸的底面7形成球桿頭的底面;趾面8在趾側連接底面7和頂面6 ;背面9構成杆面F的背側。杆面F上設置有面槽10,用以增加對球的摩擦力。不考慮面槽10,杆面F則大致形成為單一平面。面槽10沿趾-跟方向延伸,包含在頂部和底部形成有間隙的多條溝槽。沿趾跟方向延伸的面槽10可以是任何溝槽,只要其在肉眼觀察下被認為是大致沿著趾跟方向伸展即可。具體而言,在前述豎直狀態下的正視圖中,面槽10理想情況下與水平面HP之間的夾角在±2度範圍內;在± I度範圍內則更佳。此外,桿頭主體5的背面9設置有空穴11和刃部12。所述空穴11朝杆面F方向向內凹陷;所述刃部12向球桿頭的背側鼓出,環繞所述的空穴11。實施例中的球桿頭3以這種方式形成所謂的「穴背型(cavity-back) 」。在本實施例中,刃部12環形地連續,包含在趾-跟方向上沿頂面6延伸的頂刃部12a,在趾-跟方向上沿底面7延伸的底刃部12b,連接在頂刃部12a和底刃部12b之間的趾刃部12c和跟刃部12d,趾刃部12c和跟刃部12d分別位於趾側和跟側。這樣的刃部12可將更多的質量分配至球桿頭3的背側以及杆面F的外周。於是,通過調整球桿頭背側的這種刃部12的寬度T (如圖4所示)和/或厚度P (如圖5所示),就可以調節球桿頭的重心G或者其轉動慣量的位置。在本發明中,套具I具有以下兩點特徵,均以單位質量下的桿頭轉動慣量A為核心參數(a)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l…An隨著具有最小傾角的球桿Ia向具有最大傾角的球桿Ic依次增加。(b)大傾角球桿Ic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n」與小傾角球桿Ia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l」之間的差值An-Al大於等於0. 30 (g cm2/g)。首先,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被定義為在標準狀態下,如圖6所示,當桿頭3以特定的仰角a和杆面傾角P放置在水平面上時,單單桿頭的圍繞穿過重心G且平行於杆面F的水平軸HL的轉動慣量「MI」 (g cm2)與桿頭質量「m」 (g)之間的比值「Ml/m」 (g cm2/g)。轉動慣量「MI」也被稱為「豎直轉動慣量」,是一個對因擊球點在杆面F的上下側變化而導致的桿頭移動(微小轉動)有影響的參數。也就是說,具有大轉動慣量「MI」的球桿頭不僅能夠控制桿頭圍繞水平軸HL的任何移動,而且能夠防止可能的復原能力的降低,即使擊球點相對於最佳(擊球)點(sweet point) SS在杆面F的上下側變動。即使擊球點上下變動,這也能夠穩定擊球的飛程。另一方面,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I所包含的各桿頭3,不僅在杆面傾角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尺寸上,比如,沿趾-跟方向上的長度、插接部4的長度等方面也不相同,因而導致桿頭質量「m」也不相同。尤其是存在一種以下傾向,即桿頭的杆面傾角越大,其具有的質量也越大。因此,僅關注杆具的轉動慣量「MI」的數值並且調整這些參數,未必能夠充分實現穩定飛程的效果,因為穩定飛程的效果還與桿頭的質量正相關。因此,如以上特徵(a)所述,本發明被設置為使單位質量下的桿頭轉動慣量Al…An隨著最小傾角球桿Ia向最大傾角球桿Ic依次增加。也就是說,具有n = 5的套具I滿足以下關係式⑴Al < A2 < A3 < A4 < A5 (I) 因此,即使對於擊球點容易上下變動的高號鐵桿而言,桿頭的移動也能夠得到控制,並且使飛程的變化變小,因為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變大了。隨著高號杆的杆面傾角的增加,這將更能穩定飛程,不論桿頭的質量如何。因此,對於挖起杆等經常用於將球直接打到果嶺(green)上的球桿而言,這能夠更有效地穩定飛程,從而提高落點精度。此外,在套具I中,具有較小杆面傾角的低號球桿需要獲得更大的飛程。有鑑於此,在本發明中,特徵(b)被予以採用。具體而言,大傾角球桿Ic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n」與小傾角球桿Ia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l」之間的差值An-Al被設定為大於等於0. 30 (g cm2/g)。換而言之,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高爾夫球桿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l」,被設置為在一定範圍內小於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高爾夫球桿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n」。如果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被設置得較小,那麼僅調小轉動慣量「MI 」而不必增加整個桿頭的質量就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為了這個目的,將桿頭重心G設置得較低是有效的。對於小杆面傾角的低號球桿而言,球最有可能在最佳擊球點的上方位置上被打擊,從而由於齒輪效應(gear effect)而增加球的逆旋量,這有助於球手提升球的高度並增加飛程。此外,儘管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的所述差值An-Al大於等於0. 30 (g cm2/g),但各種實驗結果表明,理想的情況是該差值優選大於等於0. 32(g* cm2/g),進一步優選大於等於0. 35 (g cm2/g),更進一步優選大於等於0. 40 (g cm2/g),尤其優選大於等於0.45 (g ^cmVg)。這可以在更高程度上平衡增加低號球桿(長鐵桿)的飛程與穩定高號球桿的飛程這兩種效果。此外,理想情況下,所述差值An-Al的上限值優選小於等於
1.00 (g *cm2/g),進一步優選小於等於0. 90 (g *cm2/g),更進一步優選小於等於0. 80 (g cm2/g),尤其優選小於等於0. 52 (g cm2/g)。如果該差值超過I. 00 (g cm2/g),則飛程的變化可能會變得更加顯著;或者,高號球桿擊球的逆旋量可能會增加,從而降低飛程。此外,對於套具I中具有最小杆面傾角P的低號桿頭3a而言,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的理想值為2. 85-3. 35 (g cm2/g)。如果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小於
2.85 (g cm2/g),則轉動慣量MI的變小容易導致飛程的變化相對於擊球點在上下方向上的變化更大。最重要的是,該值優選大於等於2. 94(g cm2/g)。另一方面,對於套具I中具有最小杆面傾角P的低號桿頭3a而言,當其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超過3. 35 (g *cm2/g)時,最佳擊球點的高度H有增加的傾向,因而使提升擊球(的高度)變得更加困難。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對於具有最小杆面傾角P的低號桿頭3a而言,理想的情況是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的數值優選小於等於3. 30 (g -cm2/g),進一步優選小於等於3. 25 (g cm2/g),尤其優選小於等於3. 07 (g cm2/g)。此外,對於套具I中具有最大杆面傾角P的高號桿頭3c而言,理想的情況是,頭轉動慣量「A」的數值為 3. 37-4. 01 (g cm2/g)。各球桿頭3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的數值可以通過調節轉動慣量「MI」和/或桿頭指令「m」來自由設定。此外,根據傳統,轉動慣量「MI 」和桿頭質量「m」可以通過質量分布設計——通過調整球桿頭3的各部分厚度,或者通過設計構成材料等於段——來改變, 例如,對於實施例中的所述穴背型球桿頭3而言,轉動慣量「MI 」可以通過使刃部12的厚度對每一種球桿號而言都有所不同的方式輕易得到調整。一般而言,對於鐵頭型高爾夫球桿的球桿頭3而言,因形狀所致,導致其更多的質量被分布在底側和跟側。因此,為增加圍繞水平軸HL的轉動慣量「MI 」,有效的方法是分配更多的質量到球桿頭3的上側和趾側。作為上述方法的一個示範例,為調整使套具I中具有高號和大傾角的球桿圍繞水平軸HL的轉動慣量增大,如圖4所示,在杆面F的後視圖中,理想的辦法是調整規格參數,使頂刃部12a位於趾側的寬度T按照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低號球桿Ia至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高號球桿Ic的次序依次增加。具體而言,當從低號球桿Ia到高號球桿Ic的寬度T依次以Ti表示時(在本例當中,i為從I到5的整數),則理想的情況是Ti被設定為滿足以下關係式⑵Tl < T2 < T3 < T4 < T5 (2)最重要的是,通過確保具有最大傾角的桿頭3a的寬度T5與具有最小傾角的桿頭3c的寬度Tl之間的差值大於等於2毫米,尤其優選大於等於3毫米,轉動慣量「MI」可以更有效地逐步增加。此外,優選使寬度Tl為1-7毫米,進一步優選為5-7毫米。為實現套具內測量頂刃部12a位於趾側的寬度T的位置標準化,如圖3和圖4所示,該(測量)位置應為穿過面槽10位於趾側的端部IOa的豎直平面Pt與頂面6的輪廓線的交點的所在位置;並且,從該位置出發,所述寬度須沿著垂直於頂面6輪廓線的方向進行測量。此外,如圖7 (圖4中沿B-B線的截面)所示,寬度T須沿著杆面F的方向進行測量。在圖8展示的示例中,寬度T比圖4中的桿頭3的寬度要大。如此,與圖4所示情形相比,通過與具有相當厚度的底刃部構成平衡等手段,桿頭3可以將更多的質量分配到桿頭的上側和趾側,只需要質量增加少許,轉動慣量「MI」就可以有效地增加。此外,依如在本實施例中,如果頂刃部12a在趾側的寬度T增加,則在杆面的後視圖中,在理想的情況下,最小杆面傾角P的低號杆Ia的頂刃部12a在跟側的寬度t與具有最大杆面傾角0的高號杆Ic的頂刃部12a在跟側的寬度t。具體而言,如果頂刃部12a在趾側的寬度t增加,考慮到桿頭的重心G,則不太可能有效增加轉動慣量「MI」。
為實現套具內測量頂刃部12a位於跟側的寬度t的位置標準化,如圖3和圖4所示,該(測量)位置應為穿過面槽10位於跟側的端部IOb的豎直平面Ph與頂面6的輪廓線的交點P2的所在位置;並且,從該位置出發,所述寬度須沿著垂直於頂面6輪廓線的方向進行測量。此外,與圖7 (圖4中沿B-B線的截面)所示情形類似,寬度t須沿著杆面F的方向進行測量。寬度t優選為2-7毫米。此外,理想的情況下,尤其優選寬度t位於從交點P2的位置處沿頂面6向左、右5毫米的區域內。因此,如圖8所示,對於高號球桿頭而言,特別優選的情況是,頂刃部12a的寬度不僅在跟側具有恆定的厚度,而且從跟側向趾側逐步增加。儘管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自不必言,本發明並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其各方面均可以改變以待實施。示範例為證實本發明的各種效果,以表I、圖3和圖4中所示的穴背型鐵頭高爾夫球桿套 具(一套6個高爾夫球棒,從#5到#9和PW)為示範原型,對其進行各種實驗。以下顯示的是各球桿頭的基本共用參數桿頭材料為以SUS630為主體和6_4Ti為杆面構件的複合體。杆面傾角#5:24 度#6 :27 度#7 :30 度#8:34 度#9 :39 度#Pff :44 度頂刃部在趾側的寬度T :將在5. 0-9. 0毫米的範圍內調整頂刃部在跟側的寬度t :將在5. 0-6. 0毫米的範圍內調整測試方法如下。提升擊球的容易程度和飛程的變化5名實力與標準桿相差5-15點(業內稱為「差點」)的高爾夫球手,採用每一種實驗杆具和由住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SRI Sports Limited.)製造的註冊商標為「XXI0」的三件裝高爾夫球進行實際擊球實驗。每名球手以每種測試球桿擊打10球,其提升擊球的容易程度和飛程的變化(即最大飛程與最小飛程之間的差值)被予以評估。對於飛程變化而言,其數值越小,則表明變化越小。此外,對於提升擊球的容易程度,基於以下標準的10點法被予以採用。I點擊球不易升聞;5點適中且良好;10點擊球上升過高。圖9顯示示範例1、2和比較例中不同杆號所對應的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的數值A及其變化情況。此外,表I顯示實驗結果。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包含一組「n」根鐵頭型球桿,所述「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每根所述球桿都具有不同的用於擊球的杆面傾角;其中 當每個所述鐵頭型球桿的桿頭傾斜從而與水平面成特定的仰角,並且所述杆面與豎直平面成特定的杆面傾角時,以比率Ml/m表示的單位質量的桿頭的轉動慣量「A」,所述比率Ml/m為球桿頭自身圍繞穿過桿頭重心且平行於杆面的水平軸的轉動慣量「MI 」與桿頭質量「m」的比值,所述比率按照從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向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順序依次增加;並且 所述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n」與所述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l」之間的差值An-Al大於等於0. 30 (g -cm2/g)。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 每個所述鐵頭型球桿的桿頭均包含用於插接杆柄的插接部和與所述插接部以聯接的方式設置在一起的桿頭主體,所述桿頭主體的前表面構成從所述杆面; 所述桿頭主體的背面具有朝所述杆面內陷的空腔和向所述桿頭的背面鼓出的頂刃部,所述頂刃部沿著趾-跟方向在所述空腔的上側延伸;並且 在所述杆面的所述後方進行觀察時,所述頂刃部在趾側的寬度按照從所述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低號鐵頭型球桿到所述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高號鐵頭型高爾夫球桿的順序依次增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從所述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低號鐵頭型球桿到所述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高號鐵頭型球桿,在所述杆面的所述後方進行觀察時,所述頂刃部在跟側的寬度保持不變。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比率Ml/m 小於等於 I. 00 (g cm2/g)。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連號的所述球桿的所述杆面傾角0之間的差值被設定為3-10度。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之間的差值An-Al小於等於I. 00 (g cm2/g)。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對於所述套具中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桿頭,所述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為2. 85-3. 35(g.cm2/g)。
8.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對於所述套具中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桿頭,所述單位質量的桿頭轉動慣量「A」為3. 37-4. 01(g. cm2/g)。
9.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杆面的所述後方進行觀察時,所述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所述桿頭的所述頂刃部在所述趾側的所述寬度T5與所述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所述桿頭的所述頂刃部在所述趾側的所述寬度Tl之間的差值T5-T1大於等於2毫米。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寬度Tl為1-7毫米。
全文摘要
一種鐵頭型高爾夫球桿套具,其包含一組「n」根鐵頭型球桿,「n」為大於等於3的整數,每根球桿都具有不同的用於擊球的杆面傾角;當每個鐵頭型球桿的桿頭傾斜從而與水平面成特定的仰角,並且杆面與豎直平面成特定的杆面傾角時,以比率MI/m表示的單位質量的桿頭的轉動慣量「A」,比率MI/m為球桿頭自身圍繞穿過桿頭重心且平行於杆面的水平軸的轉動慣量「MI」與桿頭質量「m」的比值,比率按照從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向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順序依次增加;並且具有最大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n」與具有最小杆面傾角的鐵頭型球桿的單位質量的轉動慣量「A1」之間的差值An-A1大於等於0.30(g·cm2/g)。
文檔編號A63B53/04GK102784465SQ2012101571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8日
發明者松永聖史 申請人:住膠體育用品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