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一見鍾情的經歷(一個容易一見鍾情)
2023-06-16 20:02:35 2
情人要配美景,那是一副完美的畫卷。但是如果一幅畫已經美到了極致,你又如何捨得去插足呢?這恐怕也只有西沙的景和西沙的人能夠畫出這幅完美的卷宗。
9月底的時候,我有幸跟著三沙警備區的官兵們去了趟西沙,走了幾個島礁。不說別的,先上風景照。
(美麗的南海)
我不是攝影迷,但是偶爾也喜歡拍拍照,尤其是坐飛機的時候,喜歡拍一些雲層上的照片,也拍出過不少的「桌面照」。但是來到南海,拍桌面照?那是隨手拈來的事情,不需要扭著腰伸著胳膊找角度。有些單身男經常說:來個美女吧,趕緊讓我擺脫只能拍風景照的尷尬。或許該讓這些單身漢去南海看看,眼中處處是美景是多麼的幸福,何須美人。
(隨手拍都是電腦桌面照)
不過,享受南海的美景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西沙停留不足五日,岸上活動時間不足48小時,最後還是留下了這些「創傷」。再看看島上的人,各個都有著令很多健身狂人羨慕的「西沙黑」。
(記者的手被曬得脫皮)
(曬成「西沙黑」的鴨公島年輕漁民許治澤)
這位「小朋友」(應該可以叫小朋友吧)是我在島上遇到的最小的漁民,他還不到20歲。學打漁時間也不長,但是已經披上了這層淡淡的西沙黑。他是跟父母一起在西沙的鴨公島上生活。他說自己什麼也不會,也學不進去,就喜歡打漁。一家三口住在一個小「棚戶屋」裡,這種屋子都是從海南運來的小木板搭建而成,上邊再遮蓋一層黑色的防雨布。或許外人感覺這裡的生活真艱苦,但他的眼中似乎只有幸福,不管問再苛薄的問題都是笑呵呵的。(或許人家習慣了海南話,只是沒聽懂我的普通話吧……)
不過,這次去南海,我們這群記者就沒有他們這麼樂呵呵了。上船前一天到的海南,大家都在討論第二天上船之後怎麼預防暈船。中午一點多上船,在近海的時候,一個個都感嘆:上船沒有想像的顛簸呀,挺好。但是過了三四個小時不一樣了,大多數人開始回房間,往床上躺了。發現站不穩了、還是躺著舒服。
到下午5點半,廣播通知餐廳有飯了。但是忽然大家都發現,似乎不餓呀。其實,這不是不餓,而是被顛簸的腸胃不適。那天下午遇到了幾個月以來南海風浪最大的時候,浪高4米,在暴風雨圈。但是下一頓飯就要到第二天早上,怎麼也堅持到樓下餐廳吃一點飯,這是不少人的想法。但是一進到餐廳,看到飯菜,聞到味道,不少人直接就開始嘔吐。餐廳對面是衛生間,直接是一位難求,沒地方吐!!船上的官兵們也想著讓大家能吃點東西,幫著打了些菜放在桌子上,一個個都跑去廁所「宣洩」,剩下的飯菜遇上大浪就是下圖的結果:掀翻在地。
(飯菜撒了一地)
再說回到南海的問題,「是島是礁?」這個爭論,在過去這一年中,因為那場南海判決中國人最熟悉不過了。要是有人居住,那就毋庸置疑的是島了。其實在南海待的幾天,除了部隊官兵,接觸最多的一個人群,他們叫「民兵」。雖然寫「他們叫什麼什麼」這樣的句式,好像有點要唱高調的樣子,很不適合現在網絡傳播的潮流。但是在這裡,我還真要唱個高調,給他們點讚。到每一個島礁,一群民兵,雖然很多年齡都很大了,但是也要用最莊嚴的形式升一次國旗。這裡當然有看我們這些記者來了,要表現一下的成分在裡邊。但是那份真摯卻是難以掩蓋。問他們那麼大年齡為什麼當民兵?答案很簡單:自豪。問哪裡可以感受的這種自豪?答案很明確:我不怕敵人了。
這裡是一群純樸、讓讓人感動、讓人敬佩的西沙「黑人」。南海的爭端成因不在一年兩年,解決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但是只要有這些可愛的人在,那裡就是失不掉的祖宗海。說實話,中國對這片祖宗海的掌控,現在還是遠遠不夠,南沙的大片海域、一些島礁還在他國掌控之中。如何用好這些天天漂在海上,又有志向保護這片祖宗海的漁民還是必須要做的,也是下一步急切要做的事。三沙警備區成立四年,做了不少工作,也擁有了陸軍最大的綜合保障船GY820號。但是僅僅靠這幾條船能跑多少南海的海域?警備區的官兵又能測量多少次南海的水情?如果在這些漁船上裝上設備,錄像、測水溫、記錄海浪,一邊打漁一邊留下了詳細的海況資料。政府、軍方只需要做好判讀工作,南海的一點一滴都不會漏到。這將成為守護南海多麼寶貴的資料。
(巡邏船)
(三沙警備區士兵在烈日下操練)
海是不是自己的,不是看祖宗的能力,還是看現在的人能不能守住疆土。南海,一次就能讓人傾慕於他。但是,不是一次兩次的媒體曝光和社會的眾議所能守住,需要的是一份堅守。
確實,守這片疆土很累。僅僅前往西沙,我們坐著7200噸排水量的保障船去就需要17個小時,路上還要承受風浪帶來的顛簸,甚至是翻船的風險。這就更不用說漁民們的小船。但是,那裡是我們的疆土,那裡是我們的後花園,那裡有我們的資源。就應該用最堅定的決心去守護他。守護他的決心,不應該也不能夠受到外界關注多少、錢的多少、媒體曝光的多少而改變。
(讓人一見鍾情的南海)
圖文:鳳凰衛視記者 霍偉偉 編輯:古月言 劉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