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宮鬥劇情(你在宮鬥劇裡能活幾集)
2023-06-17 11:03:14 2
最近,一條「各大衛視禁播宮鬥劇」的消息流出,引起了網友的一通熱議。
你說說,好不容易18年有部爆款電視劇,又要給禁了。有人說「現在宮鬥劇太多,看都看煩了」,也有人說「宮鬥劇沒錯,是其他劇不好看」,還有人說「今天禁宮鬥劇,下次就要禁別的劇了」,觀點不一,但有一點無容置疑的,就是觀眾喜歡看「宮鬥劇」。
且不說18年的《延禧攻略》,就算8年前的《甄嬛傳》,到現在還是各大電視臺的收視利器。
那到底觀眾為什麼喜歡看宮鬥劇?禁播宮鬥劇有沒有道理呢?
今天芒媽就和你聊聊,從《金枝欲孽》開始,火了15年的宮鬥劇,究竟有啥好看的。
1
一個字——鬥!
既然是宮鬥劇,自然體現在這個「鬥」字。
易中天就曾指出,從《左氏春秋》到《紅樓夢》,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都在不斷演繹著「窩裡鬥」。俗話又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小到婆媳關係,大到宅鬥,再到宮鬥,越高級,越熱鬧。
平時隔壁婆媳關係不好都能逼逼個半天的中國人,更別說電視裡偌大一個後宮的宮闈瑣事,微博熱搜爭的都是些什麼,不就聊這點東西麼?
無論是開山鼻祖《金枝欲孽》,還是不斷重播《甄嬛傳》,抑或今年爆款《延禧攻略》,每一部現象級宮鬥劇的宮鬥手段,都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權謀文化的一次再現。
在封閉的後宮中,每個人都為著自己耍手段,爭寵或自保,報恩或復仇,笑裡藏刀、指桑罵槐、隔岸觀火、借刀殺人、無中生有、遠交近攻、欲擒故縱、苦肉計、反間計、連環計,相信只要你看過,就能想到劇中妃嬪們使用這些手段的情節。
而相比於男人戰場的廝殺,女人鬥起來也是小心翼翼,更像權術文化的平民版,而這種隨便一句話就能讓人「領盒飯」的直接,也少了些血腥,省了些製作費,可給予觀眾的討論空間絲毫未減,香消玉殞的餘韻反倒更覺悲涼。
2
豐滿的人物塑造
宮鬥宮鬥,其實最後都落到人上。
幾乎每一部經典宮鬥劇,都有一個甚至幾個極具討論空間的人物。
就拿《金枝欲孽》來說,四個女主,四種性格,四段命運。
庶出的玉瑩為保母親平安,看起來是個傻白甜,實則心機頗深,一路用盡手段討皇帝歡心,好在最後良心發現,跟皇后坦陳罪行,與心愛之人孫白楊一起燒死在宮中。
受過專業宮鬥訓練的爾淳,為了報答義父的恩情,甘願進宮做一枚棋子,不想不自禁愛上了孫白楊,雖然秒玉瑩輕而易舉,但最後還是決定犧牲自己成全玉瑩與孫白楊。
而原本與世無爭的宮女安茜,屢次相救爾淳于危難,可在得知皇后為了將她留在身邊而殺死奶奶的時候,徹底黑化,選擇犧牲與孔武的愛情成為后妃。
囂張跋扈連鬼神都不怕的如妃,因為孔武找回了一絲純真,可到可以離宮時,因為入宮十六年,自己已經徹底淪陷鬥爭當中,無法再適應宮外的生活,還是選擇留下。
四個女主角,雖然手段陰險,卻讓人只有感慨,恨不起來。
玉瑩的出發點是為了母親,爾淳是為了報答養父,安茜是為了給奶奶復仇,而如妃為了色衰愛弛後的自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嘆息。
到了《甄嬛傳》,角色更多,甄嬛、安陵容、沈眉莊、皇后、華妃等主要人物的塑造,故事線飽滿,角色豐滿動人。
華妃驕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被深愛之人暗算絕望撞牆;
皇后深愛皇帝又為了保全自己的後位,殺遍全宮孩子,最後落得與皇帝生死不復相見;
安陵容自卑怯懦,與甄嬛離心後成為皇后棋子,能自己做主只有死亡;
而主角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經歷後宮搓磨,雖然戰勝所有對手,成為皇太后,卻也失去了自己所愛之人,孤獨終老。
曾經或扶持,或撕咬的那些女子,也都離她遠去,沒有一個是贏家。
其續集想展現「清宮紅樓夢」的《如懿傳》,對於如懿和弘曆青梅竹馬感情被權利和時間磨滅的想法是好的,但奈何原著內核不紮實,最後反倒被說成《打胎傳》和《殺嬰傳》,這是另話。
至於《延禧攻略》裡為網友稱道的嫻妃、皇后,不過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更別提一路開掛,引雷劈人,波瀾不驚的女主角了。
3
對現實生活的映射
記得《甄嬛傳》剛出來的時候,還曾被稱作古代版《杜拉拉升職記》,只因甄嬛的一路打拼其實跟職場十分相似。
「剛剛入宮,好比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父母的關係進入大企業。為了保全職位,她小心翼翼、拉攏同事,建立自己的戰線,開始一步步反擊,最終扳倒了最大競爭對手,成為老闆眼前的紅人。」這完全是從低級階層向高級階層曲折前進的職場小白需要經歷的。
一個在完全的男權社會,都能努力奮發,最後成為人生贏家的宮鬥劇女性形象,隨便學點手段,現實生活中的所想所求還不手到擒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宮鬥劇的女主,其實是在看自己。
而等曾經的職場新人變成「老油條」了,吃盡了社會人的苦,忽然看到一個一開始就火力全開的女主角,一路打怪成功登頂,且掉血完全忽略不計,自我代入一下,怎麼能不大呼過癮?
4
歷史的厚重和優美
既然定位為古裝劇,且還是在金尊玉貴的皇宮裡,自然不能像現代劇一樣隨便。
做好一部宮鬥劇,在還原時代上,無論化妝組的妝容髮飾,籌備組的服飾禮儀,還是後期組的配樂製作,都需要花費一定心思,還得符合當下審美。
就拿服飾來說,《金枝欲孽》雖然劇本紮實,但相比於《甄嬛傳》,TVB的服裝太過老舊,造型粗糙,甚至還不合身,而由於製作原因,對故宮的展現也十分單調,沒有真實的歷史感。
《甄嬛傳》就好很多,衍生出來的「甄嬛體」,「本宮」、「極好」、「真真」等用詞,古韻十足。禮儀方面,鞭響三聲的上朝儀式,不同等級的行禮手勢,以及很多人從《甄嬛傳》才知道的後宮妃嬪進階稱呼,都將觀眾完全帶入到那個時代。
其中,配樂也為《甄嬛傳》加分不少,劉歡一手操辦製作的原聲帶,片頭曲《紅顏劫》、片尾曲《鳳凰于飛》盪氣迴腸,插曲《菩薩蠻》、《採蓮》、《金縷衣》等化用了詩詞,完美詮釋作品主旨。
最後說一下《延禧攻略》,雖然沒有《甄嬛傳》裡的禮儀、古韻,但宣發投巧,色調也不再是於正的阿寶色美學,而用高級的莫蘭迪色代替,算是期待越低,收穫越高。
於正發微博一百步笑五十步
相比於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但不著重宣發的《如懿傳》,只能是吃了啞巴虧了。
5
真情實感和常推常新
最後,宮鬥劇之所以風行15年經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客觀原因,主觀上,劇目風格跟隨時代變遷,迎合觀眾心理也是一點。
就比如今年《延禧攻略》的火爆,其實就是「傻白甜」女主多了後,忽然出現一個「黑蓮花」人設,「反手一個巴掌,一集一個人頭」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可說實話,往前十年,往後十年,這部劇就不一定火了。
再一點,就是顛撲不破的情感了。《甄嬛傳》裡的姐妹情,《延禧攻略》裡的「不得體」夫婦、帝後CP、衛後CP、衛龍CP,都是網友熱議的焦點。
所以,看電視劇看的還是人心。
北京日報列舉的宮鬥劇5宗罪,有4條是說這個劇種帶壞觀眾。
可哪一個人的心思陰險是看宮鬥劇學會的?哪一家的家庭矛盾是因為婆媳劇引起的?不是電視劇教壞了觀眾,而是電視劇的收視反應出觀眾的人心。
一種類別影視作品並不會影響觀眾什麼,因為再多的討論也會隨時間淡去,而流傳下來的經典,自有其經典的珍貴。
一刀砍解決不了什麼。
你又比較喜歡哪部宮鬥劇呢?在評論區告訴芒媽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