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荒誕現實主義(餘華許三觀賣血記)
2023-06-17 01:19:22 9
《許三觀賣血記》寫於1995年,是餘華繼《活著》後創作的又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它語言質樸,卻意味深長。法國《讀書》雜誌曾這樣評價這部小說:「這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中央日報》,作為韓國三大報紙之一,稱《許三觀賣血記》是人生必讀的100部書之一,豆瓣評分8.8分。被譯為韓文、德文、義大利文等在世界廣為流傳。2015年,這部小說被韓國導演河正宇改編成電影《許三觀》在韓國上映,豆瓣評分7.3分。
這本小說以「民間」為畫面主體,通過描寫許三觀的日常生活,前後12次賣血娶妻、贖家具、吃飽飯、幫兒子渡過難關、治病等一系列故事,展現了人性的「愛「於」善「,是一支時而低沉時高亢,為小人物唱響的讚歌。
餘華在書中寫道:在時代和個人的種種不幸中,我卻看到了生活的種種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是生活的味道。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裡,用樸實無比的語言講述了許三觀面對苦難生活抗爭與妥協的故事,雖然作品名稱含有「賣血「,但讀起來也不乏平淡生活中的小幸福。許三觀一次次」賣血「,是被逼無奈,也是在苦難中擁有幸福。
《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的主題內容是主人公許三觀面對苦難的頑強和樂觀,大多數人的解讀集中在許三觀為什麼要「賣血「等情節和塑造「平民英雄」方面,對敘事結構、人物形象的分析評論較少。下面我從外聚焦型視角敘事、重複敘事、小人物形象三個角度來解讀《許三觀賣血記》的獨特魅力。
法國文學批評家熱拉爾·熱奈特將敘事視角分為三種類型:零聚焦型、內聚焦型和外聚焦型。
外聚焦型視角敘事是指:小說的敘事視角是小說中的人物本身。我們讀者通過小說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來感知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心理變化,跟隨著小說人物一起進入情節。
也就是餘華追求的「無我的敘述方式。「
作者餘華在書中只是承擔了記錄者的角色,記錄人物有什麼動作,說了什麼話,表現出什麼神態,對這些行為活動,不發表自己的分析與意見。
如,書中一樂因許三觀只不帶他去吃麵而負氣出走,許三觀找到一樂後,立刻背著一樂,卻又破口大罵,在罵的同時,又將一樂帶到麵館吃麵。
一樂看到了勝利飯店明亮的燈光, 他小心翼翼地問許三觀:「爹, 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麵條?」
許三觀不再罵一樂了, 他突然溫和地說道:「是的。」
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對話,展現了許三觀的情緒以及內心心理轉變過程,從最開始得知一樂不是自己親生兒子自己的憤恨,到一樂出走後的無所謂,再到找不著一樂時的著急,最後轉為「溫和」的愛子之情。
通過外聚焦視角,使讀者通過書中人物的動作語言,讀懂他們的心理變化,運用真實的語言、動作紀實,按照生活原本的樣子進行他的故事,使得平淡的事件具有更強的感染效果。
重複作為修辭學術語, 是指依靠重複某一詞或詞組來達到特定效果的修辭手法。
這種寫作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如《關雎》中的反覆吟詠,體現了男子對心中女子的愛慕之情。
對於餘華來說,這種寫作手法的靈感,更多的來自於《馬太受難曲》的感染,一首長達3小時的樂曲,卻只有一兩個主要旋律,這種「減法結構」反而更具有音樂感染力。
同樣,餘華將這種手法理解為:用一個短篇小說的結構和篇幅來表達文學作品的主題。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餘華就通過對12次「賣血「事件的重複敘事,構建了許三觀平凡人物的一生,也賦予了「賣血」更多的意義。
第1次賣血是許三觀對身體力量的自信,他用這錢娶了媳婦許玉蘭;
第2次賣血是因為一樂打傷方鐵匠兒子,他給人家賠償醫藥費,換回了被拉走的家具;
第3次賣血是看望林芬芳,以此報復許玉蘭曾經和何小勇在一起;
第4次賣血是在饑荒情況下,賣血帶全家下館子吃麵條;
第5次賣血是讓一樂、二樂在農村與隊長搞好關係;
第6次賣血是為了準備好菜好飯招待二樂的隊長,期盼二樂早日回城;
第7次到第11次, 許三觀為了給一樂看病,在去上海的路上5次賣血,平均1個月1次,差點丟了命;
第12次,許三觀賣血未遂。
小說通過對這一情節的重複敘事,形成了作品情節發展曲線以及迴旋的主旋律。這多次賣血經歷,是最底層的人面對生活苦難做出的抗爭嘗試與妥協,在潛移默化中將讀者的思緒引向了面對生活苦難「不得不賣「和「主動去賣」的思索。
同時,小說中還有大量的話語重複。
如:他們去告訴許三觀說:『許三觀, 你家的一樂嗚嗚哭著往西走。「
「許三觀, 你家的一樂不認你這個爹了。」
「許三觀, 你家的一樂見人就張嘴要麵條吃。」
「許三觀, ……」
眾多人對許三觀說明一樂出走表現,一次次的重複, 可以讓人從簡單的話語中,得知一樂出走的真相。用「一唱三嘆「的敘事節奏,推動敘事發展。
文學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是指:人物設定平凡沒有什麼背景的角色。
主人公許三觀作為普通平凡人物的代表,他的形象是有血有肉,滑稽又接地氣,溫情而深入人心。
(一)許三觀的滑稽形象
許三觀嚴格遵從著別人賣血的「土方」:「這水浸到了血裡,人身上的血是不是就淡了?"
似乎賣血之前喝水可以壓秤,可以多賣點錢。
看到許三觀對待虛假「土方」,嚴肅認真的照辦的神態,我們不由得一笑,作者正是由此刻畫了許三觀滑稽的人物形象。
(二)許三觀的自卑、怯懦形象
一樂可以說是許三觀最愛的兒子,然而自從知道自己不是一樂的親生父親之後,許三觀心裡就一直不得勁。
許三觀老婆許玉蘭的前任男友何小勇,也就是一樂的親生父親,遭遇車禍後,許三觀不停的向周圍鄰居宣傳「這是遭了報應」,直到許玉蘭嚇唬他說多了也會遭報應才停止。
許三觀叫嚷何小勇遭報應,其實是自己不敢批判何小勇給自己戴綠帽的行為,內心認定車禍是老天在懲罰何小勇。
這正是許三觀自卑、怯懦生動寫照。
(三)許三觀高尚、溫情形象
一樂在上海得了肝炎,許三觀一路賣了5次血,差點因失血過多喪命,最終挽救了非親生兒子的生命。
「他要去的地方是上海,路上要經過林浦 北荔 西塘,百裡 通元,松林、大橋 安昌門,靖安,黃店,虎頭橋、三環 洞、七裡堡、黃灣、柳村、長寧、新鎮。其中林浦、百裡、松林、黃店、七裡堡、長寧是縣城,他要在這六個地方上岸賣血,他要一路賣血去上海。」
這段超越血緣關係的父愛,使得許三觀小人物形象充滿著溫情與柔軟。
作者餘華通過描繪一位平凡的普通人的無知、愚昧、自卑、溫情,呈現出了一個悲劇氛圍中既令人感動,又令人發笑;既讓人心疼,又讓人無奈的平明小人物形象。
餘華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中以樸實平淡的語言塑造了人性的豐富、複雜、善良。在物質生活條件豐富的今天讀來依舊有所收穫,我們在感嘆許三觀的苦難悲劇時,也有機會審視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存在困難,我們也要堅強如許三觀,向善而行,向上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