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燈具及光源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19:31:26 5
專利名稱:車用燈具及光源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用燈具及光源模塊,特別是本發明涉及用於車輛的車用燈具及光源模塊。
背景技術:
從安全方面考慮,車用前照燈等車用燈具有時必須以高精度形成配光圖模。該配光圖模,例如由使用反射鏡或透鏡等的光學系統形成(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平6-89601號公報(第3-7頁、第1-14圖)。
在光學設計車用燈具的配光圖模時,有時必須考慮光源的形狀等。另外,在車用燈具中使用半導體發光元件時,該半導體發光元件從具有如表面整體的、規定的擴大的光源發出光。因此,這種情況有時光學設計複雜,並且難以形成合適的配光圖模。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課題的車用燈具及光源模塊。該目的能夠通過在本發明中的各方面的獨立權利要求所述的特徵組合而實現。另外,本發明的從屬權利要求確定本發明的更有利的具體例。
即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是用於車輛的車用燈具,其包括發出光的光源模塊和把光源模塊發出的光向車輛前方照射的光學部件。光源模塊包括發出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螢光體,其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表面,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發出螢光;遮光部件,其隔著螢光體,與半導體發光元件相對,形成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及螢光體的一部分,以遮住半導體發光元件及螢光體各自發出的一部分光。
上述的車用燈具的光學部件通過將遮光部件的邊緣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狀投影到前方,在車用燈具的配光圖模上形成規定明暗邊界的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車用燈具的遮光部件在螢光體上重迭形成。
上述車用燈具的光源模塊具有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上述車用燈具的遮光部件與所述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共同覆蓋各自的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
上述車用燈具的遮光部件形成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相鄰的兩個邊的整體。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是用於車用燈具的光源模塊,其包括發出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螢光體,其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表面,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發出螢光;遮光部件,其隔著螢光體,與半導體發光元件相對,形成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及螢光體的一部分,以遮住半導體發光元件及螢光體各自發出的一部分光。
圖1是車用燈具10的立體圖;圖2是車用燈具10的水平剖面圖;圖3是光源單元20的AA剖面圖;圖4是光源單元20的BB剖面圖;圖5是表示光源單元20另一例的圖;圖6是表示配光圖模300的一例的示意圖;圖7是表示光源模塊100的結構的另一例的圖;圖8是表示光源單元20結構的另一例的AA剖面圖;圖9是表示光源單元20結構的另一例的BB剖面圖;圖10是表示配光圖模300a的一例的示意圖;圖11是表示配光圖模300b的一例的示意圖。
(部件編號說明)10…車用燈具;12…蓋;14…燈體;16…電路單元;20…光源單元;22…電纜;24…散熱部件;26…電纜;28…延長反射鏡;100…光源模塊;102…半導體發光元件;104…電極;106…基板;108…封閉部件;112…螢光體;114…遮光部件;116…邊;202…固定部件;204…透鏡;206…外殼;208…伸出部;252…蓋;254、258…配光臺階;256、260…反射鏡;300…配光圖模;302…水平分割線;304…傾斜分割線;306、602、604…區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發明的實施方式說明本發明,但以下的實施方式不局限於涉及本發明的範圍,並且,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全部特徵的組合不一定都是發明的解決方式所必需的。
圖1和圖2表示涉及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車用燈具10的結構的一例。圖1表示車用燈具10的立體圖;圖2表示通過橫斷中段的各個光源單元20的水平面形成的車用燈具10的剖面圖。本例的目的是以高精度形成車用燈具10的配光圖模。車用燈具10,例如是用於汽車等車輛的車用前照燈(大燈),向車的前方照射光,其具有多個光源單元20、蓋12、燈體14、電路單元16、多個散熱部件24、延長反射鏡28和電纜22及電纜26。
多個光源單元20分別具有光源模塊100,基於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向車輛的前方照射規定的配光圖模的光。,光源單元20例如通過用於調整光源單元20的光軸方向的調光機構,可傾斜活動地支承在燈體14上。光源單元20支承在燈體14上,以使在車體上安裝車用燈具10時光軸方向向下偏例如0.3°~0.6°。
另外,多個光源單元20各自既可以具有相同的配光特性,也可以具有各不相同的配光特性。另外,在另一例中,一個光源單元20也可以具有多個光源模塊100。在本例中光源模塊100是LED模塊,光源單元20,例如也可以具有半導體雷射,以取代光源模塊100。
蓋12和燈體14構成收容多個光源單元20的燈室。蓋12和燈體14封閉光源單元20並且防水。蓋12用透過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的材料形成如平光鏡狀,設置在車的前面,以覆蓋多個光源單元20的前方。燈體14隔著多個光源單元20與蓋12相對設置,從後方覆蓋多個光源單元20。燈體14也可以與車體形成一體。
電路單元16是形成使光源模塊100發光的通電電路等的模塊,其用電纜22與光源單元20電連接,並且用電纜26與車用燈具10的外部電連接。
各自的散熱部件24例如用金屬等導熱率比空氣高的材料製成,與光源單元20的至少一部分接觸設置,起散熱片的作用。散熱部件24在例如相對瞄準機構的支點移動光源單元20的範圍內能夠伴隨光源單元20活動,並且相對燈體14要留出足夠的間隔以調整光源單元20的光軸。各個散熱部件24可以由一個金屬部件形成一體。此時,能夠由各個散熱部件24整體高效率地散熱。
延長反射鏡28,例如是用薄金屬板等形成,從多個光源單元20的下部向蓋12延展。另外,延長反射鏡28作為反射來自各個光源單元20的光的反射鏡發揮功能。進而其通過形成覆蓋燈體14的內面的至少一部分,掩蓋燈體14的內面形狀,使車用燈具10的外部美觀。
另外,延長反射鏡28的至少一部分與光源單元20和/或散熱部件24接觸。此時,延長反射鏡28向蓋12傳導光源模塊100發出的熱。因此,釋放光源模塊100的熱量。另外,延長反射鏡28的一部分固定在蓋12或者燈體14上。延長反射鏡28也可以形成覆蓋多個光源單元20的上方、下方和側方的框形。
根據本例,由於使用光源模塊100作為光源,能夠使光源單元20實現小型化。另外,因此例如提高光源單元20的配置的自由度,所以能夠提供設計性能好的車用燈具10。
圖3和圖4表示光源單元20的結構的一例,圖3表示光源單元20的AA剖面,圖4表示光源單元20的BB剖面。光源單元20具有光源模塊100、透鏡204、固定部件202、伸出部208和外殼206。
光源模塊100,例如是發出白色光的LED模塊,基於從光源單元20的外部通過電纜22接受的電力發光。透鏡204是用於車用燈具10(參照圖1)的光學部件的一例,向車的前方照射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
固定部件202,是板形體,將其一個面固定在如面向車輛前方的外殼206上。另外,固定部件202在該面上支持固定光源模塊100的底面,因此使光源模塊100向車的前方發光。另外,固定部件202例如用金屬等熱傳導率比空氣高的材料製成,具有發散光源模塊100發出的熱的功能。在本例中,由於固定部件202的一端與外殼206接觸,通過把光源模塊100發出的熱傳導到外殼206,釋放光源模塊100的熱量。因此,能夠防止光源模塊100的發光量因過熱而下降。
伸出部208,例如用薄金屬板等從光源模塊100附近向透鏡204的邊緣部的附近延展而形成,因此掩蓋外殼206的內面和光源模塊100之間的間隙,使車用燈具10的外部美觀。伸出部208也可以反射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
外殼206是收容光源模塊100、固定部202和伸出部208的殼體,其在前面具有開口部,在該開口部保持透鏡204。外殼206也可以把從光源模塊100接受的熱通過固定部件202再傳導到散熱部件24(參照圖1)和/或延長反射板28(參照圖1)上,由此,能夠適當地釋放光源模塊100的熱量。
以下,更詳細地說明光源模塊100。光源模塊100包括多個電極104、基板106、半導體發光元件102、螢光體112、遮光部件114和封閉部件108。多個電極104與半導體發光元件102電連接,把從光源單元20的外部通過電纜22供給的電力供給半導體發光元件102。
基板106是固定在固定部件202的表面上的板形體,其與透鏡204相對,保持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另外,基板106的至少一部分用金屬等導熱率比空氣高的材料形成,把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產生的熱傳到固定部件202。
半導體發光元件102是從發光二極體元件。半導體發光元件102隔著基板106與固定部件202相對設置,而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對應從光源單元20的外部接收的電力從與透鏡204相對的表面發出光。在本例中,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發出蘭色光。另外,半導體發光元件102也可以從端面發光。並且,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表面是角度為1mm的大致正方形。
螢光體112形成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表面。螢光體112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發出的蘭色光發出蘭色光的互補色的黃色光。此時,光源模塊100基於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各自發出的蘭色光和黃色光發出白色光。在另一例中,半導體發光元件102也可以相對螢光體112發出紫外光。這時,螢光體112也可以對應其紫外光發出白色光。
遮光部件114隔著螢光體112與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相對,形成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一邊及螢光體112的一部分。另外,遮光部件114在螢光體112的上面重迭設置,因此,遮光部件114遮住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各自發出的光的一部分。在本例中,遮光部件114具有與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一邊大致平行的用於形成明暗的邊116。邊116隔著螢光體112與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表面相對。因此,遮光部件114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光,基於邊116的形狀,形成明確的明暗邊界。
遮光部件114例如由黑色的樹脂等形成。另外,遮光部件114也可以通過在遮光部件114上塗布黑色的塗料等形成。進而,作為另一例,遮光部件114也可以與螢光體112分開,設在封閉部件108的內部或表面。
封閉部件108封閉螢光體112及遮光部件114。封閉部件108例如由透光的樹脂等,能透過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光的材料形成例如半球狀。封閉部件108可以用折射率比空氣大的材料形成,以覆蓋螢光體112的發光面。因此,能夠高效率地放出並且利用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光。
在此,固定部件202固定光源模塊100,以使邊116的大致中央與透鏡204的焦點F一致。另外,邊116在透鏡204的焦點平面內向車輛的大致左右方向延伸。因此,在本例中,透鏡204把邊116的形狀明確地投影在車輛的前方。透鏡204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光,以邊116形成的明暗邊界為基礎,可以在光源模塊20的配光圖模上形成規定明暗邊界的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此時,光源模塊20可以明確地形成分割線。
螢光體112如對應從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端面發出的光也從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端面的部分發光。因此,如通過不使用遮光部件114把發光元件102的形狀進行投影,假設形成分割線,則由於從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端面及覆蓋該端面的螢光體112發出的光的影響,有時分割線的明暗邊界模糊。但是,若使用本例,通過使用遮光部件114,可以在光源模塊20的配光圖模上明確地形成分割線。
另外,由於遮光部件114在螢光體112上重迭設置,在相對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合適的位置上可以很容易地形成遮光部件114。因此可以適當地遮住由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多餘的光,基於邊116適當地形成明暗邊界。
圖5表示光源模塊20的另一例。除了以下說明的各點,在圖5中,由於賦予和圖3及/或圖4相同符號的結構與圖3及/或圖4中的結構相同或具有同樣的功能,故省略說明。
在本例中,半球狀的封閉部件108把邊116的大致中央及球的中心吻合,封閉半導體發光元件102、螢光體112及遮光部件114。此時,光源模塊100以高精度照射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從邊116的中央附近發出的光。另外,由於透鏡204在邊116的中央具有焦點F,故可以以高精度投影由邊116形成的明暗邊界。因此,根據本例可以更明確地形成分割線。
圖6表示由車用燈具10(參照圖1)形成的配光圖模300的一例。配光圖模300是配置在在車用燈具10的前方25m的位置上的假想垂直屏幕上形成的低光束配光圖模。在本例中,車用燈具10形成配光圖模300,其具有確定大致水平方向的明暗交界的水平分割線302及確定與水平方向成約15°夾角的規定的傾斜方向的明暗交界的傾斜分割線304。
在本例中,車用燈具10具有配光特性各不相同的多個光源單元20,基於各個光源單元20發出的光形成配光圖模300。此時,各個光源單元20分別形成配光圖模300中的一部分區域。例如用圖3和圖4說明的光源單元20形成配光圖模300的一部分區域306。
下面,更詳細地說明用圖3、圖4說明的光源單元20的配光特性。在本例中,該光源單元20中的透鏡204通過向前方照射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形成區域306。另外,透鏡204使光源單元20的光軸交叉,照射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因此,透鏡204把邊116作為區域306的上邊投影。另外,透鏡204向與邊116對應的區域306的上邊的下方投影在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中沒有用遮光部件114遮住的部分發出的光。
透鏡204在應該形成水平分割線302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上形成與邊116對應的區域306的上邊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光源單元20基於由區域306形成的明暗交界,形成水平分割線302的至少一部分。在此,由於透鏡204的焦點F在邊116上,透鏡204通過把邊116的形狀向車輛的前方投影,形成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因而,根據本例,車用燈具10可以基於邊116的形狀形成明確的水平分割線302。
在本例中,邊116與水平分割線302對應形成,且向車輛的大致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在另一例中,邊116也可以與如傾斜分割線304對應形成。此時,邊116可以如向規定的傾斜方向延伸形成。因此,光源單元20可以形成明確的傾斜分割線304。另外,邊116也可以如與水平分割線302及斜分割線304兩者對應,例如形成大致ヘ字狀。
圖7表示光源模塊100的結構的另一例。在本例中,光源模塊100有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因此,光源模塊100與具有一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情況相比,可以發出大量的光。另外,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彼此間的間隔最好變窄,使得對應通過透鏡204投影的與光源模塊100的像形成大致均一的光量。螢光體112形成覆蓋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及各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彼此間的間隙。
在本例中,遮光部件114是大致L狀,與除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以外的半導體發光元件102b~102d並靠設置。而遮光部件114具有多個形成明暗用的邊116a及116b。邊116a的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b及102c隔著螢光體112相對。另外,邊116b與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c及102d隔著螢光體112相對。因此,遮光部件114覆蓋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b及102d各自的一邊和半導體發光元件102c的兩邊。這時,遮光部件114也可以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c鄰接的兩個邊的全體。因此,遮光部件114對應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及螢光體112發出的光,基於多個邊116a及116b的形狀,形成明確的明暗邊界。
在本例中,透鏡204(參照圖3)在多個邊116a及116b中的任一個上具有焦點F。這時,光源單元20也可以通過把該邊116的形狀進行投影,形成明確的分割線。因此在本例中也可以適當地形成配光圖模。
在本例中,遮光部件114基於邊116a的形狀形成與連接多個電極104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明暗邊界。另外,遮光部件114基於邊116b的形狀形成與連接多個電極104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明暗邊界。這時,固定部件202(參照圖3)可以保持光源模塊100,使其與任意一個邊116大致水平。因此,根據本例,可以高自由度地安裝光源模塊100。而且,因此提高設計光源單元20(參照圖3)內的其它部件和基板配線等的自由度。
在本例中,遮光部件114覆蓋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b及102d各自的一邊和半導體發光元件102c的兩邊。而作為另一例,遮光部件114也可以覆蓋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及102c各自的一邊和半導體發光元件102d的兩邊。進而,作為再一例,遮光部件114也可以覆蓋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各自的兩邊。
圖8和圖9表示光源單元20的結構的另一例。圖8表示光源單元20的結構的另一例的AA剖面圖,圖9表示光源單元20的結構的另一例的BB剖面圖。另外,除以下說明的內容,在圖8和圖9中加上與圖3、圖4相同符號的結構與圖3、圖4中的結構呈相同或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說明。另外,圖8表示把光源單元20安裝在車輛上的大致水平剖面。
在本例中,光源單元20具有蓋252、多個反射鏡256、260、多個光源模塊100a、100b、和固定部件202。蓋252設在光源單元20的前面,用透過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發出的光的材料,形成例如平光鏡形。
多個反射鏡256、260各自與多個光源模塊100a、100b對應,形成從車輛的後方覆蓋對應的光源模塊100。因此,各反射鏡256、260向車輛的前方反射對應的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而反射鏡256把光學中心F作為設計上的基準點;反射鏡260把光學中心F′作為設計上的基準點。而且,反射鏡256和反射鏡260是用於車用燈具10(參照圖1)的光學部件的一例,通過向車輛前方照射對應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形成車用燈具10的配光圖模的至少一部分。
多個光源模塊100a、100b使其每個底面分別隔著固定部件202相對而固定在固定部件202上。使光源模塊100a及光源模塊100b的表面及裡面面向車輛的大致左右方向,分別固定在固定部件202的表面及裡面。
光源模塊100a設計成邊116的一端與光學中心F一致。另外,光源模塊100a設計成邊116a從光學中心F向蓋252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反射鏡256把邊116a的形狀向車輛的前方明確地投影。另外,光源模塊100a內的各半導體發光元件102a~102d配置在比光學中心F靠蓋252側更近的位置上。
光源模塊100b設計成邊116a的一端與光學中心F′一致。另外,光源模塊100b設計成邊116a從反射鏡260的光學中心F′向蓋252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反射鏡260把邊116a的形狀向車輛的前方明確地投影。
在此,在本例中,反射鏡256包括多個配光臺階254a~254f,基於配光臺階254a~254f反射的光,形成車用燈具10的配光圖模中的傾斜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多個配光臺階254a~254f的每一個是反射鏡256中的被分割成矩形或傾斜的梯形的部分。例如配光臺階254a~254f在確定的旋轉拋物面上的各位置上,由對應應該形成傾斜分割線的形狀設定的雙曲拋物面形成。另外,雙曲拋物面例如是由大致垂直剖面向光源單元20的前方擴展的和由大致水平剖面向光源單元20的後方擴展的拋物線構成的雙曲拋物面,或者是與該雙曲拋物面近似的曲面。
反射鏡260包括多個配光臺階258a~258d,基於配光臺階258a~258d反射的光,形成車用燈具10的配光圖模中的水平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配光臺階258a~258d可以與配光臺階258a~258f結構相同或具有相同的結構。
圖10表示由反射鏡256形成的配光圖模300a的一例及反射鏡256及光源模塊100a。在本例,反射鏡256形成包括多個區域602a~602f的配光圖模300a。多個配光臺階254a~254f的每一個分別反射光源模塊100a發出的光,因此,分別形成多個區域602a~602f。
在本例中,配光臺階254a形成在大致水平方向擴展的區域602a。此時,配光臺階254a把邊116a(參照圖9)作為區域602a的上邊投影。另外,在本例中,配光臺階254b~254f形成在規定的傾斜方向擴展的區域602b~602f。此時,配光臺階254b~254f把邊116a至少作為斜分割線304的一部分進行投影。因此,反射鏡256基於區域602b~602f的明暗交界形成傾斜分割線304的至少一部分。
在此,光源模塊100a的邊116a的一端固定成與光學中心F吻合。另外,配光臺階254b~254f以光學中心F作為設計上的共同的基準點各自形成。因此,反射鏡256可以把邊116a的形狀明確地進行投影。從而根據本例車輛用燈具10可以基於邊116a的形狀以高精度形成斜分割線304。
圖11表示由反射鏡260形成的配光圖模300b的一例及反射鏡260及光源模塊100b。在本例,反射鏡260形成包括多個區域604a~604b的多個配光圖模300b。通過多個配光臺階258a~258d的每一個分別反射光源模塊100b發出的光,形成分別在大致水平方向擴展的多個區域604a~604d的每一個。反射鏡260基於區域604a~604d的明暗交界,形成水平分割線302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例中,配光臺階258a~258d形成沿大致水平方向擴展的區域604a~604d。這時,配光臺階258a~258d把邊116a(參照圖9)作為區域604a~604d的上邊進行投影。因此,反射鏡260基於區域604a~604d的明暗邊界形成水平分割線302的至少一部分。
在此,光源模塊100b的邊116a的一端固定成與光學中心F′吻合。另外,配光臺階258a~258d以光學中心F′作為設計上的共同的基準點形成。因此,反射鏡260可以把邊116a明確地進行投影。從而,根據本例,光源模塊100b可以基於發出的光,以高精度形成水平分割線302。
以上,用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範圍。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能夠實施多種變通或改進。實施了各種變更或改進的方式也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這一點從權利要求範圍的敘述中可以明確。
從上述說明可知,根據本發明能夠適當地形成配光圖模。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燈具,其用於車輛上,其包括發出光的光源模塊和把所述光源模塊發出的光向車輛前方照射的光學部件,所述光源模塊包括發出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螢光體,其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表面,對應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發出螢光;遮光部件,其隔著所述螢光體,與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相對,形成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及所述螢光體的一部分,遮住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及所述螢光體各自發出的一部分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燈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光學部件通過將所述遮光部件的邊緣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狀投影到前方,在所述車用燈具的配光圖模上形成規定明暗邊界的分割線的至少一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燈具,其特徵在於,所述遮光部件在所述螢光體上重迭形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燈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模塊具有多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所述遮光部件與所述多個半導體發光元件共同覆蓋各自的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燈具,其特徵在於,形成所述遮光部件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相鄰的兩個邊的整體。
6一種光源模塊,是用於車用燈具的光源模塊,其包括半發出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螢光體,其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表面,對應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發出螢光;遮光部件,其隔著所述螢光體,與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相對,形成覆蓋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的一邊及所述螢光體的一部分,以遮住所述半導體發光元件及所述螢光體各自發出的一部分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適當地形成配光圖模的用於車輛的車用燈具。其包括發出光的光源模塊(100)和把光源模塊(100)發出的光向車輛前方照射的透鏡(204)等光學部件。光源模塊(100)包括發出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102);螢光體(112),其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表面,對應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發出的光發出螢光;遮光部件(114),其隔著螢光體(112),與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相對,形成覆蓋半導體發光元件(102)的一邊及螢光體(112)的一部分,以遮住半導體發光元件(102)及螢光體(112)各自發出的一部分光。
文檔編號F21S8/12GK1573207SQ20041004924
公開日2005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0日
發明者石田裕之, 佐塚清, 達川正士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糸製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