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方法及終端系統與流程
2023-06-17 10:09:26 1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法,及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在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移動終端需要通過行動網路連接與外界實現數據傳輸。在單系統的移動終端中,單系統獨佔移動終端中的網絡資源,通過網絡硬體與行動網路連接,以實現數據傳輸。
隨著多系統終端設備的興起,目前,現有的多系統移動終端中設置有一個網絡硬體,移動終端中的每個系統均需要使用該網絡硬體進行網絡連接,當一個系統通過該網絡硬體進行網絡連接時,移動終端中的其他系統無法通過該網絡硬體進行網絡連接,即同一時刻,移動終端中僅允許一個系統通過該網絡硬體進行網絡連接,從而導致移動終端中的多個系統無法同時進行網絡連接,同時,多系統終端設備中共用同一內核數據模塊,若各個系統同時通過該內核數據模塊設置行動網路,將會造成行動網路的設置混亂,導致終端設備無法連接行動網路。
因此,對多系統中各個系統如何同時通過行動網路設備進行數據傳輸成為一個新的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特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法,包括:
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
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優選地,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包括:
通過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其行動網路狀態;
當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
通過主控系統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優選地,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第一子系統向主控系統發送用於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之間的消息傳輸通道的創建通道請求消息;
主控系統根據創建通道請求消息,針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創建兩個socket文件描述符;
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獲取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並根據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進行消息傳輸。
優選地,在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的步驟之前,包括:
通過第二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
其中,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的步驟之後,包括:
第二子系統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可選地,該方法還包括:
在主控系統中創建網橋節點,並為各個子系統創建對應的虛擬網口,其中,每個虛擬網口的一端設置於各自子系統內,每個虛擬網口的另一端與網橋節點相連;
其中,第二子系統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的步驟,包括:
第二子系統通過其對應的虛擬網口及網橋節點與第一子系統對應的虛擬網口建立數據通路;
第二子系統基於其數據通路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包括:
第一子系統,用於當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第二子系統,用於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
第二子系統,還用於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優選地,第一子系統包括第一監測單元和第一發送單元:
第一監測單元,用於通過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其行動網路狀態;
第一發送單元,用於當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
可選地,終端系統還包括:
主控系統,用於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優選地,第一子系統還包括第二發送單元:
第二發送單元,用於向主控系統發送用於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之間的消息傳輸通道的創建通道請求消息;
優選地,主控系統還包括創建單元:
創建單元,用於根據創建通道請求消息,針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創建兩個socket文件描述符;
第一子系統及第二子系統還用於分別獲取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並根據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進行消息傳輸。
優選地,第二子系統還包括第二監測單元和傳輸單元:
第二監測單元,用於通過第二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
傳輸單元,用於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優選地,主控系統還包括創建單元:
創建單元,用於在主控系統中創建網橋節點,並為各個子系統創建對應的虛擬網口,其中,每個虛擬網口的一端設置於各自子系統內,每個虛擬網口的另一端與網橋節點相連;
其中,傳輸單元用於通過其對應的虛擬網口及網橋節點與第一子系統對應的虛擬網口建立數據通路;基於其數據通路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案,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使第二子系統能夠及時獲取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為後續第二子系統更新其行動網路狀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實現了第二子系統共享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由第一子系統執行行動網路的設置,避免了同時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進行行動網路設置而造成的行動網路設置混亂的情況,解決了第二子系統與第一子系共享統行動網路時存在網絡控制衝突的問題;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通過人機互動界面及時顯示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使得用戶及時感知第二子系統行動網路狀態的變化,用戶能夠及時的通過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本發明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這些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本發明中一個實施例的多系統終端設備中各系統間的關係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另一實施例的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中又另一實施例的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特意聲明,這裡使用的單數形式「一」、「一個」、「所述」和「該」也可包括複數形式。應該進一步理解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中使用的措辭「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是並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應該理解,當我們稱元件被「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時,它可以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此外,這裡使用的「連接」或「耦接」可以包括無線連接或無線耦接。這裡使用的措辭「和/或」包括一個或更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的全部或任一單元和全部組合。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裡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並且除非像這裡一樣被特定定義,否則不會用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下面結合附圖具體介紹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內部結構的框架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系統內核、主控系統、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其中,各系統共享同一系統內核。
其中,系統內核為Linux kernel,系統內核負責直接與終端設備中的網絡硬體進行通信。
主控系統是由kernel啟動的一個安全、可控、可配的系統,主控系統負責管理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同時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通過主控系統與系統內核進行通信。
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為多系統終端設備中運行的各個Android系統,在各自的系統中包括Framework(系統框架層),通過各自的Framework與主控系統進行通信。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各個子系統,可以是設置在以Linux container(容器)虛擬化技術創建的容器中的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可以為傳統意義上的Linux作業系統或Unix作業系統,也可以是基於Linux作業系統衍生出來的Android系統、Ubuntu系統或FireFox系統等,還可以為以Windows平臺為基礎的windows系統等等。實際上,本發明中的子系統不限於前述例舉的作業系統,可以涵蓋所有能夠在容器中運行的作業系統。
優選地,主控系統可以是上述傳統的作業系統,也可以是對傳統的kernel進行改進和/或在kernel之外(例如框架層和應用層)增加功能模塊之後,得到的作業系統。
主控系統主要用於對各子系統進行前後臺管理,與各子系統進行交互等。
優選地,主控系統可以通過預定義的通道與各個容器系統進行通信。同理,各容器系統之間可以通過容器通道進行通信。
圖2為本發明中另一實施例的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法的流程圖。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各步驟所執行的內容概述如下:步驟S210: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步驟S220: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步驟S230: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方法,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使第二子系統能夠及時獲取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為後續第二子系統更新其行動網路狀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實現了第二子系統共享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由第一子系統執行行動網路的設置,避免了同時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進行行動網路設置而造成的行動網路設置混亂的情況,解決了第二子系統與第一子系共享統行動網路時存在網絡控制衝突的問題;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通過人機互動界面及時顯示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使得用戶及時感知第二子系統行動網路狀態的變化,用戶能夠及時的通過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以下針對各個步驟的具體實現做進一步的說明:
步驟S210: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優選地,步驟S210進一步包括步驟S211、步驟S212和步驟S213;步驟S211:通過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其行動網路狀態;步驟S212:當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步驟S213:通過主控系統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例如,在終端設備A中,包括子系統OS1、子系統OS2和主控系統,其中,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包括各自的用於監測其各自行動網路狀態的網絡管理服務,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為Android作業系統;在子系統OS1中,通過子系統OS1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其行動網路狀態,其中,子系統OS1的網絡管理服務運行於子系統OS1的Framework中;當子系統OS1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到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子系統OS1的網絡管理服務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通過該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主控系統,隨後,通過主控系統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運行於子系統OS2的Framework中的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
優選地,步驟S212中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的步驟之前,還包括步驟S214、步驟S215和步驟S216;步驟S214:第一子系統向主控系統發送用於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之間的消息傳輸通道的創建通道請求消息;步驟S215:主控系統根據創建通道請求消息,針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創建兩個socket文件描述符;步驟S216: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獲取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並根據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進行消息傳輸。
例如,終端設備A中,當子系統OS1中的進程需要與子系統OS2中的進程進行通信,子系統OS1中的進程向子系統OS1中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發送創建通道請求消息,隨後子系統OS1中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將接收到創建通道請求消息,並將該請求消息發送至主控系統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其中,該創建通道請求消息中攜帶子系統OS1的標識信息以及子系統OS2的標識信息,主控系統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根據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的標識信息創建針對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的兩個socket文件描述符;主控系統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向主控系統中的虛擬域名NSS設備發送註冊請求消息,在註冊成功之後,主控系統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向發送請求的容器系統,如子系統OS1,以及需要進行通信服務的容器系統,如子系統OS2,分別發送其各自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的名稱,如主控系統的通信通道服務進程將名稱為「子系統OS1-通道1」的socket文件描述符發送至子系統OS1,將名稱為「子系統OS2-通道1」的socket文件描述符發送至子系統OS2;隨後,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根據接收到其各自的socket文件描述符的名稱,獲取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隨後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可以根據其各自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進行消息傳輸。
步驟S220: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
例如,在終端設備A中,包括子系統OS1、子系統OS2和主控系統,其中,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包括各自的用於監測其各自行動網路狀態的網絡管理服務,子系統OS1和子系統OS2為Android作業系統;子系統OS1的網絡管理服務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如終端設備A中已建立的socket通信通道向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發送,如子系統OS1的「連接行動網路」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根據接收到的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連接行動網路」,更新子系統OS2的行動網路的狀態為連接狀態。
優選地,在步驟S220中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的步驟之前,包括步驟S221;步驟S221:通過第二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
例如,在終端設備A中,通過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如終端設備A中已建立的socket通信通道,當通過該消息傳輸通道接收到更新消息時,通過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如「連接行動網路」,發送至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
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步驟S240;步驟S240:在主控系統中創建網橋節點,並為各個子系統創建對應的虛擬網口,其中,每個虛擬網口的一端設置於各自子系統內,每個虛擬網口的另一端與網橋節點相連。
對於本發明實施例,由於網絡地址包括:介質訪問控制(英文全稱:Media Access Control,英文縮寫:MAC)地址以及網際網路協議(英文全稱:Internet Protocol,英文縮寫:IP)地址,此步驟中是指將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分別的IP位址為同一個區域網段內。
例如,多系統移動終端包括子系統OS1以及子系統OS2,其中,僅子系統OS1與物理網絡設備進行連接,並且主控系統創建的網橋節點為br0,主控系統為子系統OS1創建的虛擬網口為veth-pair1,為子系統OS2創建的虛擬網口為veth-pair2,子系統OS1內的veth-pair1與主控系統內的br0相連,子系統OS2內的veth-pair2與主控系統內的br0相連。
需要說明的是,在主控系統中創建網橋節點,並為各個容器系統創建對應的虛擬網口,之後還包括:主控系統將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分別對應的網絡地址中的IP位址配置為同一個區域網段內;例如,主控系統將移動終端A中子系統OS1的虛擬網口對應的IP位址配置為172.29.52.60/24,主控系統中網橋節點對應的IP位址配置為172.29.52.50/24,子系統OS2的虛擬網口對應的IP位址配置為172.29.52.70/24,因此,子系統OS1的虛擬網口對應的IP位址、網橋節點對應的IP位址以及子系統OS2的虛擬網口對應的網路地址均位於同一個虛擬網絡子網網段172.29.52.0/24。
對於本發明實施例,主控系統通過將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分別對應的網絡地址配置為同一個區域網段內,以使得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能夠相互直接進行尋址,確定下一跳虛擬網口或者網橋節點對應的網絡地址,進行數據傳輸,從而可以降低尋址的複雜度,進而可以提高多系統網絡連接的可行性。
優選地,在步驟S220中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的步驟之後,包括步驟S222;步驟S222:第二子系統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例如,在終端設備A中,通過子系統OS2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當通過該消息傳輸通道接收到更新消息時,如監測到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由「未連接行動網路」變化為「連接行動網路」時,根據子系統OS1的虛擬網口對應的IP位址為172.29.52.60/24,主控系統中網橋節點對應的IP位址為172.29.52.50/24,子系統OS2的虛擬網口對應的IP位址為172.29.52.70/24,隨後子系統OS2通過與主控系統中網橋橋接的方式,使用已配置的IP位址172.29.52.70/24與IP位址為172.29.52.50/24的網橋節點進行數據傳輸,再通過該網橋節點與IP位址為172.29.52.60/24的子系統OS1的虛擬網口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從而實現子系統OS2通過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需要說明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對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的配置,不但包括對各個虛擬網口、網橋節點對應的IP位址進行配置,還包括對路由信息、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等網絡連接相關的配置信息進行配置,在此不做限定。
更優選地,步驟S222中第二子系統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的步驟,包括步驟S2221和步驟S2222;步驟S2221:第二子系統通過其對應的虛擬網口及網橋節點與第一子系統對應的虛擬網口建立數據通路;步驟S2222:第二子系統基於其數據通路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例如,接上例,在終端設備A中,子系統OS2通過其對應的虛擬網口veth-pair2及網橋節點br0與子系統OS1對應的虛擬網口veth-pair1建立數據通路,如「數據通路A」,子系統OS2基於該數據通路通過系統內核與終端設備A的網絡硬體進行數據傳輸,終端設備A的網絡硬體通過系統內核與主控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再通過主控系統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從而實現了子系統OS2基於「數據通路A」與子系統OS1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步驟S230: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例如,在終端設備A的子系統OS2中,根據子系統OS2的行動網路狀態由「未連接行動網路」更新為「連接行動網路」,通過子系統OS2的Framework將子系統OS2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當前顯示的未連接行動網路圖標更新顯示為連接行動網路的圖標。
又例如,在終端設備A的子系統OS2中,根據子系統OS2的行動網路狀態由「連接行動網路」更新為「未連接行動網路」,通過子系統OS2的Framework將子系統OS2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當前顯示的連接行動網路圖標更新顯示為未連接行動網路的圖標,同時關閉子系統OS2中已建立的數據通路,如「數據通路A」。
圖3為本發明中又另一實施例的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各系統所執行的內容概述如下:第一子系統310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第二子系統320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第二子系統320還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出了一種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使第二子系統能夠及時獲取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為後續第二子系統更新其行動網路狀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實現了第二子系統共享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由第一子系統執行行動網路的設置,避免了同時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進行行動網路設置而造成的行動網路設置混亂的情況,解決了第二子系統與第一子系共享統行動網路時存在網絡控制衝突的問題;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通過人機互動界面及時顯示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使得用戶及時感知第二子系統行動網路狀態的變化,用戶能夠及時的通過第二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以下針對各個系統的具體實現做進一步的說明:
第一子系統310用於當第一子系統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優選地,第一子系統310包括第一監測單元、第一發送單元和主控系統;第一監測單元用於通過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其行動網路狀態;第一發送單元用於當第一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到其行動網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第一子系統將其行動網路狀態信息通過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發送至主控系統;主控系統用於通過主控系統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發送至第二子系統。
優選地,第一子系統310,還包括第二發送單元和創建單元;第二發送單元用於第一子系統向主控系統發送用於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之間的消息傳輸通道的創建通道請求消息;創建單元用於主控系統根據創建通道請求消息,針對第一子系統與第二子系統創建兩個socket文件描述符;第一子系統及第二子系統還用於分別獲取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並根據對應的socket文件描述符,進行消息傳輸。
第二子系統用於第二子系統根據接收到的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狀態信息,更新其行動網路的狀態。
優選地,第二子系統包括第二監測單元和傳輸單元;第二監測單元用於通過第二子系統的網絡管理服務監測預定的消息傳輸通道;傳輸單元用於第二子系統通過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優選地,主控系統還包括創建單元;創建單元用於在主控系統中創建網橋節點,並為各個子系統創建對應的虛擬網口,其中,每個虛擬網口的一端設置於各自子系統內,每個虛擬網口的另一端與網橋節點相連。
更優選地,傳輸單元用於通過其對應的虛擬網口及網橋節點與第一子系統對應的虛擬網口建立數據通路;基於其數據通路與第一子系統的行動網路進行數據傳輸。
第二子系統320還用於將更新後的行動網路的狀態更新顯示在第二子系統的交互界面的網絡狀態欄中。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多系統中共享行動網路的終端系統可以實現上述提供的方法實施例,具體功能實現請參見方法實施例中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明包括涉及用於執行本申請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項或多項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為所需的目的而專門設計和製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計算機中的已知設備。這些設備具有存儲在其內的電腦程式,這些電腦程式選擇性地激活或重構。這樣的電腦程式可以被存儲在設備(例如,計算機)可讀介質中或者存儲在適於存儲電子指令並分別耦聯到總線的任何類型的介質中,所述計算機可讀介質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類型的盤(包括軟盤、硬碟、光碟、CD-ROM、和磁光碟)、ROM(Read-Only Memory,只讀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即存儲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快閃記憶體、磁性卡片或光線卡片。也就是,可讀介質包括由設備(例如,計算機)以能夠讀的形式存儲或傳輸信息的任何介質。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用電腦程式指令來實現這些結構圖和/或框圖和/或流圖中的每個框以及這些結構圖和/或框圖和/或流圖中的框的組合。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將這些電腦程式指令提供給通用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方法的處理器來實現,從而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方法的處理器來執行本發明公開的結構圖和/或框圖和/或流圖的框或多個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明中已經討論過的各種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驟、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組合或刪除。進一步地,具有本發明中已經討論過的各種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驟、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組合或刪除。進一步地,現有技術中的具有與本發明中公開的各種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驟、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組合或刪除。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部分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