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掛板、掛件以及掛板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17 12:44:01 3

本發明屬於建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掛板、掛件以及掛板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保溫裝飾掛板是一種新型節能環保裝飾材料,正被廣泛應用於綠色節能建築中承擔外牆的保溫與裝飾功能。此類裝飾掛板在工程應用中通常邊部開槽或有龍骨固定進行安裝,通常普遍存在成本過高、精度較低,對施工人員技術能力依賴過大的相關技術難題。上述的裝飾板因其結構較複雜且面密度較大無法像普通瓷磚裝飾一樣直接粘貼,而是採用掛接的方式進行安裝錨固,傳統的掛接多為l型或z型的限位錨固件,這一類型錨固件一端通過螺栓直接與基層混凝土牆體連接,另一端卡在掛板裝飾結構側邊凹槽中起限位及承力作用。
現有技術中,專利cn202718344u公開了一種牆面裝飾板連接掛件,包括牆體固定單元、裝飾板固定單元以及調整活動連接單元,牆體固定單元固定連接在牆體上,裝飾板固定單元固定連接在牆面裝飾板上,調整活動連接單元活動連接在牆體固定單元與該裝飾板固定單元之間,調整活動連接單元包括位置調節部分以及活動連接部分,牆體固定單元連接在該位置調節部分的一端,活動連接部分連接在該位置調節部分的另外一端;專利cn204252342u公開了一種設置於上幕牆面板、下幕牆面板和幕牆背面的龍骨之間的單向限位幕牆組合連接掛件,包括上掛件、下掛件、固定裝置及限位構件;下掛件具有一主體部和兩側的兩延伸片,該主體部前端安裝於下幕牆面板上端,後端通過固定裝置可調節的固定於龍骨上;上掛件安裝於上幕牆面板下端並與下掛件固定;限位構件為一長條狀結構,與該下掛件上的兩延伸片相配合併可調節的固定於下掛件下方,其中該限位構件與下掛件的下表面及下幕牆面板背面相抵接。上述的兩種掛接件,根據其結構特點可知,不僅結構複雜,掛接件受力主要受剪和受彎矩,掛接件各部位受力不均勻,傳力效率較差,同時易造成掛接件變形。
綜上所述,亟需開發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成本節約、安裝後主要承受拉力荷載的掛板、掛件以及該掛板的製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成本節約、安裝後主要承受拉力荷載的掛板、掛件以及該掛板的製備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掛板,包括掛板本體,所述掛板本體的上部通過衝壓形成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包括連接板和轉接板,所述連接板形成槽口,所述轉接板設置在所述槽口的上部,所述第二分部的上端形成卡接槽,所述連接板與所述第二分部相連,所述第一分部與第二分部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掛件本體的底端設有連接部。
本發明的掛板的各構件通過掛板本體衝壓成型,第一分部衝壓形成的槽口的餘料的作為第二分部,而第二分部衝壓形成的卡接槽的餘料在第一分部上作為轉接板,設計巧妙,且加工工藝簡單,減少原材料的浪費,節約成本,同時掛板作為完整的整體,各部分的連接點無薄弱點,整體受力和傳力更為合理。
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卡接槽以及連接部分別用於連接和限定上外掛板的下部和下外掛板的上部,連接板、轉接板通過固定件與牆體相連,掛板承受的來自於外掛板的荷載通過連接板傳遞給牆體,在外掛板落位時,其錨固在外掛板下部的連接件卡接入所述卡接槽中,然後用緊固件固定,安裝簡便,外掛板的上部通過連接件與連接部相連,卡接槽主要用於限定外掛板的水平位移,連接部主要用於承受並傳遞外掛板的重力荷載。本發明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夾角為銳角,如此,改變現有技術中掛件主要承受剪力和彎矩力的受力方式,外掛板的荷載在連接板上主要體現為拉力,且連接板與第二分部的夾角的角度越小,連接板承受的荷載表現為的拉力更為明顯,承受的剪力和彎矩力更弱,充分利用鋼材抗拉能力強的特性,且掛件本身不會由於承受剪力和彎矩力而變形,可適當減少連接板和掛板的厚度,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進一步,所述槽口的衝壓餘料成型為第二分部,所述卡接槽的衝壓餘料成型為轉接板。在掛板的成型過程中,根據掛板的尺寸和形狀製備衝壓模具,如上所述,衝壓成型後槽口的衝壓餘料成型為第二分部,所述卡接槽的衝壓餘料成型為轉接板,設計巧妙,減少原材料的浪費,掛板整體受力傳力性能好。
進一步,所述轉接板與所述連接板垂直設置,所述轉接板設有通孔。轉接板設置通孔便於連接固定件,通過固定件與牆體相連。
進一步,所述第一分部與第二分部的夾角介於25°~45°之間。如此設置,一方面儘可能的保證連接板承受的荷載為拉力,另一方面儘可能的保證二者之間的夾角不會太小,保證操作空間,便於外掛板的吊裝以及掛板的安裝和連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掛件,所述掛件包括固定件、至少兩個連接件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掛板,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轉接板相連,所述的兩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和所述卡接槽內。如此,在外掛板落位時,其錨固在外掛板下部的連接件卡接入所述卡接槽中,然後用緊固件固定,安裝簡便,外掛板的上部通過連接件與連接部相連,卡接槽主要用於限定外掛板的水平位移,連接部主要用於承受並傳遞外掛板的重力荷載;固定件用於與牆體相連。
進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調節螺杆,所述調節螺杆的一端與固定板相連,另一端與轉接板活動連接,所述固定板與所述轉接板之間的間距可調。如此設置,固定板用於連接牆體,通過調節固定板與轉接板之間的間距,即調節固定件安裝位置和轉接板之間的距離,一方面便於外掛板的裝配,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同時降低對預製外掛板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可用於調節外掛板的平整度。
進一步,所述轉接板設有通孔,所述調節螺杆穿接所述通孔後與第一調節螺母相連,所述第一調節螺母設置在所述轉接板的下部。第一調節螺母的設置,一方面可通過調節固定板和轉接板之間調節螺杆的長度來控制固定板和轉接板之間的間距,另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固定連接板的位置,阻止其向下移動,同時將連接板承受拉力的傳遞給調節螺杆和固定板。
進一步,所述轉接板的上部設有第二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杆依次穿接第二調節螺母、通孔和第一調節螺母。第二調節螺母的設置,與第一調節螺母協同作用,將轉接板夾持在二者之間,徹底限定轉接板的位置,防止外掛板在外力如風力的作用下發生移動。
進一步,所述調節螺杆為t型螺杆,所述固定板與所述t型螺杆的螺頭鉸接。如此設置,所述調節螺杆可沿固定板轉動,便於調節固定板與連接板豎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置,便於外掛板的裝配,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同時降低對預製外掛板的精度要求,同時,上述的活動連接方式可起到一定的減震耗能的作用。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件為錨栓,所述錨栓包括錨固頭、螺杆以及與螺杆配合使用的螺帽,所述螺杆穿接所述連接孔。如此設置,在裝配過程中,可先將錨栓的錨固頭連接或錨固在外掛板中,外掛板吊裝時,完成錨栓與掛板的連接以及固定件與掛板的連接即可完成外掛板的安裝。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為水平設置的腰型孔。如此設置,綜合上述的技術特徵,本發明的掛件可在豎向、橫向和縱向三個方向實現可調,可實現多方位調節,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任一所述的掛板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衝壓模具的製備:根據掛板的尺寸和形狀製備衝壓模具;
(2)衝壓:利用步驟(1)中的衝壓模具使用衝壓機將所述掛板本體的衝壓形成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
(3)轉接板的翻折:將轉接板翻折使其與連接板呈預定角度。
進一步,所述轉接板設有通孔,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孔,所述步驟(1)之前還包括所述通孔和連接孔的衝壓成型的步驟。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掛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掛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所涉及的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所涉及的掛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掛板本體衝壓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掛板本體2連接板3固定板4調節螺杆
5第一調節螺母6轉接板7卡接槽8連接孔
9通孔10安裝孔11牆體12上外掛板
13下外掛板14錨栓15第一分部16第二分部
17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範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對本文件中實施例中以及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相應組合。
本發明實施例如下,參照圖1和圖5,一種掛板,包括掛板本體1,所述掛板本體1的上部通過衝壓形成第一分部15和第二分部16,所述第一分部15包括連接板2和轉接板6,所述連接板2形成槽口17,所述轉接板6設置在所述槽口17的上部,所述第二分部16的上端形成卡接槽7,所述連接板2與所述第二分部16相連,所述第一分部15與第二分部16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掛件本體的底端設有連接部。
本發明的掛板的各構件通過掛板本體1衝壓成型,第一分部15衝壓形成的槽口17的餘料的作為第二分部16,而第二分部16衝壓形成的卡接槽7的餘料在第一分部15上作為轉接板6,設計巧妙,且加工工藝簡單,減少原材料的浪費,節約成本,同時掛板作為完整的整體,各部分的連接點無薄弱點,整體受力和傳力更為合理。
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如圖2和圖4,卡接槽7以及連接部分別用於連接和限定上外掛板12的下部和下外掛板13的上部,連接板2、轉接板6通過固定件與牆體11相連,掛板承受的來自於外掛板的荷載通過連接板2傳遞給牆體11,在外掛板落位時,其錨固在外掛板下部的連接件卡接入所述卡接槽7中,然後用緊固件固定,安裝簡便,外掛板的上部通過連接件與連接部相連,卡接槽7主要用於限定外掛板的水平位移,連接部主要用於承受並傳遞外掛板的重力荷載。本發明的第一分部15和第二分部16的夾角為銳角,如此,改變現有技術中掛件主要承受剪力和彎矩力的受力方式,外掛板的荷載在連接板2上主要體現為拉力,且連接板2與第二分部16的夾角的角度越小,連接板2承受的荷載表現為的拉力更為明顯,承受的剪力和彎矩力更弱,充分利用鋼材抗拉能力強的特性,且掛件本身不會由於承受剪力和彎矩力而變形,可適當減少連接板2和掛板的厚度,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槽口17的衝壓餘料成型為第二分部16,所述卡接槽7的衝壓餘料成型為轉接板6。在掛板的成型過程中,根據掛板的尺寸和形狀製備衝壓模具,如上所述,衝壓成型後槽口17的衝壓餘料成型為第二分部16,所述卡接槽7的衝壓餘料成型為轉接板6,設計巧妙,減少原材料的浪費,掛板整體受力傳力性能好。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轉接板6與所述連接板2垂直設置,所述轉接板6設有通孔9。轉接板6設置通孔9便於連接固定件,通過固定件與牆體11相連。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第一分部15與第二分部16的夾角介於25°~45°之間。如此設置,一方面儘可能的保證連接板2承受的荷載為拉力,另一方面儘可能的保證二者之間的夾角不會太小,保證操作空間,便於外掛板的吊裝以及掛板的安裝和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掛件,實施例如下,如圖2,所述掛件包括固定件、至少兩個連接件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掛板,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轉接板6相連,所述的兩個連接件分別設置在所述連接部和所述卡接槽7內。如此,在外掛板落位時,其錨固在外掛板下部的連接件卡接入所述卡接槽7中,然後用緊固件固定,安裝簡便,外掛板的上部通過連接件與連接部相連,卡接槽7主要用於限定外掛板的水平位移,連接部主要用於承受並傳遞外掛板的重力荷載;固定件用於與牆體11相連。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3和調節螺杆4,所述調節螺杆4的一端與固定板3相連,另一端與轉接板6活動連接,所述固定板3與所述轉接板6之間的間距可調。如此設置,固定板3用於連接牆體11,通過調節固定板3與轉接板6之間的間距,即調節固定件安裝位置和轉接板6之間的距離,一方面便於外掛板的裝配,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同時降低對預製外掛板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可用於調節外掛板的平整度。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述轉接板6設有通孔9,所述調節螺杆4穿接所述通孔9後與第一調節螺母5相連,所述第一調節螺母5設置在所述轉接板6的下部。第一調節螺母5的設置,一方面可通過調節固定板3和轉接板6之間調節螺杆4的長度來控制固定板3和轉接板6之間的間距,另一方面起到限位作用,固定連接板2的位置,阻止其向下移動,同時將連接板2承受拉力的傳遞給調節螺杆4和固定板3。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轉接板6的上部設有第二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杆4依次穿接第二調節螺母、通孔9和第一調節螺母5。第二調節螺母的設置,與第一調節螺母5協同作用,將轉接板6夾持在二者之間,徹底限定轉接板6的位置,防止外掛板在外力如風力的作用下發生移動。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述調節螺杆4為t型螺杆,所述固定板3與所述t型螺杆的螺頭鉸接。如此設置,所述調節螺杆4可沿固定板3轉動,便於調節固定板3與連接板2豎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置,便於外掛板的裝配,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同時降低對預製外掛板的精度要求,同時,上述的活動連接方式可起到一定的減震耗能的作用。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圖2和圖4,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孔8,所述連接件為錨栓14,所述錨栓14包括錨固頭、螺杆以及與螺杆配合使用的螺帽,所述螺杆穿接所述連接孔8。如此設置,在裝配過程中,可先將錨栓14的錨固頭連接或錨固在外掛板中,外掛板吊裝時,完成錨栓14與掛板的連接以及固定件與掛板的連接即可完成外掛板的安裝。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4,所述固定板3設有安裝孔10,所述安裝孔10為水平設置的腰型孔。如此設置,綜合上述的技術特徵,本發明的掛件可在豎向、橫向和縱向三個方向實現可調,可實現多方位調節,解決施工過程中誤差大、導致掛件無法連接的問題,降低工人施工難度。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任一所述的掛板的製備方法,實施例如下,如圖1,包括如下步驟:
(1)衝壓模具的製備:根據掛板的尺寸和形狀製備衝壓模具;
(2)衝壓:利用步驟(1)中的衝壓模具使用衝壓機將所述掛板本體1的衝壓形成第一分部15和第二分部16;
(3)轉接板6的翻折:將轉接板6翻折使其與連接板2呈預定角度。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轉接板6設有通孔9,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孔8,所述步驟(1)之前還包括所述通孔9和連接孔8的衝壓成型的步驟。
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