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式熱水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17 06:18:56 1
蜂窩式熱水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蜂窩式熱水器,包括有鍋爐本體、多個電熱管和多個直水管;該鍋爐本體由一筒體、一上封板和一下封板圍構形成,鍋爐本體內設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與上封板之間形成出水倉,下管板與下封板之間形成進水倉,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形成油倉,鍋爐本體上設有出水口和進水口;該多個電熱管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內;該多個直水管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的周圍,各直水管與電熱管彼此分離,且直水管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出水倉和進水倉;藉此,使得電熱管和直水管分布均勻合理,結構簡單,便於生產組裝,同時使得油倉的空間得到了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有利於提升熱水輸出效率,減少能耗。
【專利說明】蜂窩式熱水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水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蜂窩式熱水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對電熱水器和電熱水鍋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目前市場上一般的電熱水器通常是由電熱管與水是直接進行換熱的,其效率低,且由於水是導電介質,當電熱管與水進行熱交換時,會存在一定的不安全隱患。為避免出現安全隱患,目前出現有用油對水進行熱交換的電熱水器,具體而言,電熱管和水管彼此分開並置於油液中,電熱管對油液進行直接加熱,使得油液升溫,然後油液的熱量傳遞至水管內使得水升溫。然而,上述電熱水器的電熱管分布設置較為不合理,並且水管呈螺旋結構,使得產品結構複雜,生產組裝也麻煩,同時其油倉的空間不能得到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使得熱水輸出效率低,能耗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蜂窩式熱水器,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電熱水器結構複雜、熱水輸出效率低、能耗大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0005]—種蜂窩式熱水器,包括有鍋爐本體、多個電熱管和多個直水管;該鍋爐本體由一筒體、一上封板和一下封板圍構形成,鍋爐本體內設置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與上封板之間形成出水倉,下管板與下封板之間形成進水倉,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形成油倉,且鍋爐本體上設置有連通出水倉的出水口和連通進水倉的進水口 ;該多個電熱管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內;該多個直水管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的周圍,各直水管與電熱管彼此分離,各直水管的上下兩端分別對應固定於上管板和下管板上,且直水管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出水倉和進水倉。
[0006]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鍋爐本體的頂部設置有連通油倉的排空口。
[0007]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鍋爐本體的頂部設置有連通油倉的測溫口。
[0008]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油倉內裝滿有高碳分子發熱油。
[0009]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電熱管的接口露出鍋爐本體的頂部。
[0010]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出水口和進水口均位於鍋爐本體的側面下端,該出水口通過延伸管連通出水倉,該延伸管位於油倉內。
[0011]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筒體的底端徑向向外延伸出有鋼板,下封板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間。
[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0013]通過將多個電熱管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內,配合多個直水管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的周圍,且各直水管與電熱管彼此分離,如此使得電熱管和直水管分布均勻合理,結構簡單,便於生產組裝,同時使得油倉的空間得到了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有利於提升熱水輸出效率,減少能耗。
[0014]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7]圖3是圖2中A-A位置處的截面圖;
[0018]圖4是圖3中B-B位置處的截面圖。
[0019]附圖標識說明:
[0020]10、鍋爐本體11、筒體
[0021]12、上封板13、下封板
[0022]14、上管板15、下管板
[0023]16、延伸管17、鋼板
[0024]101、出水倉102、進水倉
[0025]103、油倉104、出水口
[0026]105、進水口106、排空口
[0027]107、測溫口108、容置空間
[0028]20、電熱管30、直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9]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鍋爐本體10、多個電熱管20以及多個直水管30。
[0030]該鍋爐本體10由一筒體11、一上封板12和一下封板13圍構形成,鍋爐本體10內設置有上管板14和下管板15,上管板14與上封板12之間形成出水倉101,下管板15與下封板13之間形成進水倉102,上管板14與下管板15之間形成油倉103,該油倉103內裝滿有高碳分子發熱油(圖中未示),且鍋爐本體10上設置有連通出水倉101的出水口 104和連通進水倉102的進水口 105,該出水口 104和進水口 105均位於鍋爐本體10的側面下端,該出水口 104通過延伸管16連通出水倉101,且該延伸管16位於油倉103內。以及,該鍋爐本體10的頂部設置有連通油倉103的排空口 106和連通油倉103的測溫口 107。另外,該筒體11的底端徑向向外延伸出有鋼板17,下封板13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間108,如此設計可使本實用新型穩固地支撐在地面上。
[0031]該多個電熱管20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103內,該多個電熱管20用於對油倉103內的高碳分子發熱油進行加熱,該電熱管20的接口露出鍋爐本體10的頂部。
[0032]該多個直水管30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20的周圍,各直水管30與電熱管20彼此分離,各直水管30的上下兩端分別對應固定於上管板14和下管板15上,且直水管30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出水倉101和進水倉102。
[0033]詳述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34]開啟本實用新型,該電熱管20發熱而對油倉103內的高碳分子發熱油進行加熱,使得高碳分子發熱油的溫度升高,接著,冷水從進水口 105進入進水倉102,然後進入各直水管30,此時,高碳分子發熱油的熱量通過各直水管30傳遞至直水管30內的水,使得各直水管30內的水的溫度升高形成熱水,加熱後形成的熱水輸入至出水倉101,然後熱水經出水口 104輸出以供使用。
[0035]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將多個電熱管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內,配合多個直水管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的周圍,且各直水管與電熱管彼此分離,如此使得電熱管和直水管分布均勻合理,結構簡單,便於生產組裝,同時使得油倉的空間得到了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有利於提升熱水輸出效率,減少能耗。
[0036]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有鍋爐本體、多個電熱管和多個直水管;該鍋爐本體由一筒體、一上封板和一下封板圍構形成,鍋爐本體內設置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與上封板之間形成出水倉,下管板與下封板之間形成進水倉,上管板與下管板之間形成油倉,且鍋爐本體上設置有連通出水倉的出水口和連通進水倉的進水口 ;該多個電熱管均豎向設置於並均勻分布於油倉內;該多個直水管均豎向設置並呈蜂窩狀均勻分布於多個電熱管的周圍,各直水管與電熱管彼此分離,各直水管的上下兩端分別對應固定於上管板和下管板上,且直水管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出水倉和進水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鍋爐本體的頂部設置有連通油倉的排空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鍋爐本體的頂部設置有連通油倉的測溫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油倉內裝滿有高碳分子發熱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熱管的接口露出鍋爐本體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口和進水口均位於鍋爐本體的側面下端,該出水口通過延伸管連通出水倉,該延伸管位於油倉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式熱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的底端徑向向外延伸出有鋼板,下封板的下方形成有容置空間。
【文檔編號】F24H7/02GK203928399SQ201420225266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5日
【發明者】李合獻, 尹淦祥 申請人:東莞市象能電氣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