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衡水換道超車爭先進位中展現高校的擔當(在推動衡水換道超車爭先進位中展現高校的擔當)
2023-06-17 02:10:57 1
衡水學院濱湖新校區
一座大學之於一座城市,增添的不僅僅是濃濃的書卷氣息,更是一種意氣風發的前行力量。
作為我市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學校,多年來,衡水學院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任務,紮根衡水大地、發揮自身優勢,與產業轉型升級同向同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獻智賦能,走出了一條內涵提升、改革創新、開放融合的特色辦學之路,在推動衡水換道超車、爭先進位中展現出高校擔當。
堅定辦學方向
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高等教育的題中之義,也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
秉承「立足衡水辦大學,服務地方謀發展」理念,衡水學院確立了「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應用為導向,培養基層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將學校建成富有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方向。
因地方需求而生、因地方需求而盛。學校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 」等國家重大戰略,積極主動對接地方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提檔升級等對人才的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應用統計學、物流工程、馬術、航空服務與管理等新專業,目前已形成以文、理為基礎,工、教、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
為突出做好「應用型」和「特色」兩篇文章,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一方面,強化實踐育人,著力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平臺。先後與地方共建了26個產學研合作機構,19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人工智慧與先進位造等2個省級和7個校級現代產業學院,通過項目合作、聯合培養、共建共享等形式,與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廣泛合作,促進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更加緊密的有機銜接。同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以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為導向,加強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特色模塊化課程,推動教學內容由「學科邏輯體系」向「應用邏輯體系」轉變、「知識輸入導向」向「能力輸出導向」轉變。
另一方面,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開設本科教育提高班,注重發掘學生潛能,實施個性化培養,支持學生參加各種與教學聯繫緊密的競賽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該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全國高校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大型比賽中,屢獲殊榮。在7月3日剛剛落幕的2022年「挑戰杯」河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衡水學院學子共有13項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3項,三等獎10項。自2017年開始,衡水學院連續多年整體性承接了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事裁判與志願者服務工作,每年參與服務的師生均超過1000人次,為衡水湖國際馬拉松獲評「雙金」賽事作出了積極貢獻,大學生志願服務也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張名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學校實現了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就業與創業的有機結合,一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較強的學習發展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及寬廣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奔赴改革發展一線,為衡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學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超過80%,多年位居同類高校前列,尤其是播音與主持藝術、社會體育、英語口譯、高級速錄、學前教育等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
強化協同創新
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源頭活水」
瞄準學術前沿,圍繞行業企業需求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整合產學優勢,直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主戰場,是衡水學院多年來一直秉承的理念和追求。
近年來,聚焦「3 2」市域主導產業和「9 5」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學校持續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攻關,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對我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了高質量供給。
生命科學學院魏淑珍教授與衡水老白乾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覆盆子啤酒成功實現產業化生產,以年銷量1.2萬噸計算,年純利潤可達240萬元。學院還相繼派出吳榮榮、王敏、朱會霞3名博士進駐衡水老白乾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他們完成的《老白乾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項目,首次明確了大曲功能菌與老白乾酒品質的內在聯繫,首次發現了老白乾酒中9種新風味物質,並成功申請了「酒醅DNA提取方法」的專利。
學院與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發酵型核桃乳生產專用菌株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等科研項目,指導養元公司完成核桃乳改善記憶人體試食方案設計,協助公司完成了河北省微生物發酵植物蛋白飲料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以及河北省植物蛋白飲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工作。2011年起,學校教師為公司「六個核桃」、「核桃至尊」等產品的包裝罐、包裝箱以及手提袋等進行的視覺營銷體系設計成果相繼投入生產銷售。公司董事長姚奎章表示,衡水學院在技術儲備和產品生產工藝升級等方面,給公司提供了很大幫助,雙方合作取得了1 1>2的效果。
孫金旭博士團隊與河北長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助力企業發展樹莓種植和深加工產業,目前已在景縣青蘭鄉建成樹莓種植基地800餘畝。「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力量不可或缺。有了衡水學院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們不僅在樹莓種植上更加得心應手,而且還相繼開發出樹莓酵素、樹莓果汁飲料以及金銀花水等深加工產品。」公司負責人孫鳳魁說,下一步,公司還將和衡水學院的博士團隊深化合作,加快研發樹莓膠原蛋白肽飲品、樹莓果酒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進一步輻射帶動周邊的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最終形成10000畝規模的樹莓現代化農業示範小鎮。
為了讓科研走出「象牙塔」、更加「接地氣」,促進科研成果更多地轉移轉化,衡水學院主動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行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結合學科特色與優勢,積極培育組建科研平臺,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目前,學院共有果蔬發酵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溼地保護與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8個,組建服務地方專家團隊117個,涉及859人次,囊括715位專家學者。
依託各類平臺和科研團隊,學院與我市冀衡集團、河北鋼鐵衡板公司、河北寶力工程橡膠有限公司、恆潤集團多家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幫助企業制訂發展規劃、建立生產基地、研發生產工藝、開展產品質量檢測和包裝設計,打通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形成了校企高效發展、多方共贏的局面,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源頭活水」。
衡水學院召開產教融合大會
6月6日,衡水學院召開產教融合大會,與全市13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係;與衡商總會、衡水市絲網產業協會、河北省複合材料協會、衡水市樂器行業協會、河北省工程設施裝備質量促進協會籤訂合作協議;與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冀衡集團有限公司、蒙牛乳業共建產教融合示範企業。同時,聘用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館長王自勇、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奎章、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建德為客座教授;聘用衡水學院教師吳軍偉博士、吳榮榮博士後、孫金旭博士為企業技術顧問代表。以此為契機,學院將進一步匯聚產教融合優勢資源和創新要素,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建設產教融合發展「品牌高地」和「智創高地」。
為提升區域軟實力發揮「智庫」優勢
如果說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那麼發揮高校在地方決策、城市治理、文化傳承、生態環保等領域中的「智庫」作用,為地方發展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則是為提升區域軟實力插上了「隱形的翅膀」。
主動對接地方需求,全方位參與政府決策。近年來,衡水學院積極發揮高校服務社會職能,強化問題意識和需求導向,注重研究和解決區域性重大問題,特別是在法治建設、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研究等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積極為黨委決策諮詢、為政府建言資政,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學院先後承擔了《衡水市生態環境教育促進條例(草案)》《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草案)》《衡水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等10餘項地方立法的起草論證工作。市地方立法服務團隊帶頭人陳香酥教授帶領課題組,收集有效問卷15000餘份,為科學、精準立法提供了民意支撐。此次成果,寫入了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數計學院研究團隊研發的「冀州區防貧救助系統」,將全區防貧臺帳和防貧監控對象統一、分級管理,實現了全區防貧大數據的自動預警、匯總、展示。在此基礎上,與市扶貧辦合作共同開發了「衡水市防貧監測預警系統」,研發成果獲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2021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研討會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推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衡水學院設有全國首家「董子學院」,「董仲舒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今年3月份獲批「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衡水學院學報》開設的「董仲舒與儒學研究」專欄,是國內外唯一的董學研究專業平臺。自2018年開始衡水學院連續成功承辦四屆中國·衡水董仲舒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了國際董學研究的合作和交流,使「儒家思想由孔子出發、從董子走來,衡水是大儒之鄉、是儒學復興之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進而大大提升了衡水的軟實力和知名度、美譽度。此外,學院還先後完成周窩音樂小鎮音樂生活館規劃設計、鄧莊千畝油菜花文化旅遊節整體策劃設計、武強金音樂器博物館整體規劃設計等項目,持續助力地方文化產業、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讓地域文化散發出更加悠遠深厚的文化魅力。
衡水學院承辦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
依託衡水湖資源優勢,深入推進溼地生態研究。近年來,衡水學院圍繞衡水湖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生物多樣性、生態文化建設與開發、保護區法律條例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與英國野禽與溼地基金會(WWT)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初步確定了衡水湖青頭潛鴨棲息地保護與管理等工作內容;承擔中德財政合作衡水湖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衡水湖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恢復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一系列科研項目,縱向、橫向科研項目共立項102項,多項研究數據和成果為制定相關管理政策和法規、推進衡水湖溼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通過加強校地合作互動,衡水學院正依託自身科研資源優勢,持續為城市建設發展注入「衡院力量」。在此過程中,學校自身也在不斷夯實內涵、提升質量,在建設特色鮮明應用型大學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走出『象牙塔』是為了更好地建設『象牙塔』。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大學的責任和使命,也是大學獲得持續發展動力的根本路徑。」衡水學院黨委書記王守忠表示,在下一步辦學實踐中,學校將繼續在精準定位中發揮比較優勢,在服務地方中凸顯辦學特色,主動對接「四個闖出一條新路」,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助力衡水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爭先進位,不斷書寫一所大學與一座城市同頻共振、互助共贏的發展佳話。
衡水學院濱湖新校區
記者/李雅潔 供圖/衡水學院
審核:周海榮 耿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