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鍋的控制方法與流程
2023-06-16 15:24:26 1

本發明涉及家用小電器,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壓力鍋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電壓力鍋因其壓力可調範圍大(0~100kpa),烹飪可擴展性強,而廣泛應用。目前已成為家庭常備的烹飪器具。
隨著傳感器控制技術的發展,電壓力鍋對溫度和壓力的控制越來越精準,可以控制到不同的溫度點範圍,可以滿足不同食材,不同的烹飪壓力要求,最大程度激發或保持食物的營養美味。
電壓力鍋除了可以增加保壓,還可以輕易的實現較大的壓力突變,使鍋內食物翻滾沸騰,實現充分攪拌食材,使食材更入味。
如圖1所示,目前,電壓力鍋煮飯時的保壓階段控制的壓力大都是40kpa或70kpa。上述的壓力下無法保證米飯的甜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力鍋的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烹飪米飯時無法保證米飯的甜味度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壓力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加熱升溫階段;保壓燜飯階段,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18kpa至27kpa之間或者在50kpa至65kpa之間。
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米飯在壓力為18kpa至27kpa之間時進行保壓能夠使米飯的甜味儘量多的釋放,這樣使得人們品嘗米飯時的口感更好,味道更加香甜。
進一步地,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20kpa至25kpa之間或者在55kpa至60kpa之間。上述操作進一步限定了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值,更進一步地提高了米飯的甜味度。
進一步地,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在10分鐘以上。米飯在上述時間內烹飪,甜味度釋放較多。
進一步地,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在15分鐘至16分鐘之間。進一步限定了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更進一步地提高了米飯的甜味度及米飯的口感。
進一步地,加熱升溫階段依次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次加熱;保壓吸水階段;保壓吸水階段進行間歇式加熱。上述操作有利於節能。
進一步地,在保壓吸水階段中,當壓力鍋的內鍋的底部溫度大於60度時停止加熱,當壓力鍋的內鍋的底部溫度小於55度時恢復加熱。上述控制方法有利於保證米飯的吸水效果。
進一步地,加熱升溫階段還包括第二次加熱,第二次加熱過程中,當壓力鍋的止開閥上升後,進行多次間歇性的排壓以排放壓力鍋內的冷氣。上述控制方法一方面釋放了壓力鍋內的冷氣,使得壓力鍋內的熱量均勻,另一方面壓力鍋內的米飯和水的混合物充分攪動以使米飯成熟的更加均勻。
進一步地,保壓燜飯階段,壓力鍋進行多次排壓以使壓力鍋的內鍋內米水翻滾沸騰。這樣使得米飯成熟的更加均勻。
進一步地,在保壓燜飯階段之後還包括以下步驟:進行排氣降壓;進行保溫。這樣使壓力鍋內部的壓力降低,完成烹飪過程。
進一步地,在排氣降壓過程中,壓力鍋多次重複排氣操作直至壓力鍋內的壓力為常壓,排氣操作為壓力鍋的洩壓閥開啟2秒,之後關閉8秒。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壓力鍋內的壓力排放比較均勻,另一方面保證了壓力鍋的排氣口不會過熱。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煮飯步驟的曲線示意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壓力鍋的控制方法的實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2的實施例一中所使用的壓力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圖3的壓力鍋的鍋蓋的爆炸示意圖;
圖5示出了採用實施例一的方法煮飯過程壓強變化與含糖量變化的關係示意圖;
圖6示出了採用實施例一的方法煮飯過程壓強變化與還原糖含量變化的關係示意圖;
圖7示出了採用實施例一的方法煮飯過程的示意圖;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壓力鍋的控制方法的實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圖;以及
圖9示出了採用實施例二的方法煮飯過程的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內鍋;20、止開閥;30、幹簧管。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如圖2至圖7所示,實施例一的壓力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加熱升溫階段和保壓燜飯階段。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18kpa至27kpa之間。
應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米飯在壓力為18kpa至27kpa之間時進行保壓能夠使米飯的甜味儘量多的釋放,這樣使得人們品嘗米飯時的口感更好,味道更加香甜。
如圖2至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20kpa至25kpa之間。這樣進一步的縮小了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值,米飯釋放甜味的最高值在此區間內,而且米飯的甜味呈線性上升至最高值後又線性下降。這樣,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控制在20kpa至25kpa之間時,進一步的提高了米飯的甜味度。
如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在10分鐘以上。米飯甜味在保壓燜飯階段的釋放的多少還與時間有關係,米飯在上述時間內烹飪,甜味度釋放較多。具體地,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在15分鐘至16分鐘之間。進一步限定了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更進一步地提高了米飯的甜味度。這樣,既保證了米飯的甜味也不會因為米飯在保壓燜飯階段的時間過長而導致米飯的口感下降。
如圖2至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加熱升溫階段依次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次加熱和保壓吸水階段。保壓吸水階段進行間歇式加熱。上述步驟在保證了米飯口感的同時,有利於節省電能。
如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保壓吸水階段,當壓力鍋的內鍋10的底部溫度大於60度時停止加熱,當壓力鍋的內鍋10的底部溫度小於55度時恢復加熱。上述操作有利於保證米飯的吸水效果。
如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加熱升溫階段還包括第二次加熱,第二次加熱過程中,當壓力鍋的止開閥20上升後,進行多次間歇性的排壓以排放壓力鍋內的冷氣。上述步驟一方面釋放了壓力鍋內的冷氣,使得壓力鍋內的熱量均勻,另一方面壓力鍋內的米飯和水的混合物充分攪動以使米飯成熟的更加均勻。
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在保壓燜飯階段中,壓力鍋進行多次排壓以使壓力鍋的內鍋內米水翻滾沸騰。上述操作使得米飯成熟的更加均勻。
如圖7所示,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中,在保壓燜飯階段之後還包括以下步驟:進行排氣降壓以及進行保溫。這樣能夠使壓力鍋內部的壓力降低,完成烹飪過程。具體地,在排氣降壓過程中,壓力鍋多次重複排氣操作直至壓力鍋內的壓力為常壓,排氣操作為壓力鍋的洩壓閥開啟2秒,之後關閉8秒。一方面保證了壓力鍋內的壓力排放比較均勻,另一方面保證了壓力鍋的排氣口不會過熱。
煮飯程序中,米粒中部分澱粉發生水解成糖類,糖繼續分解成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等。
如圖5所示,在不同壓力下進行煮飯程序,得到大米水溶液總糖量對比圖。
如圖6所示,在不同壓力下進行煮飯程序,得到大米水溶液還原糖含量對比圖。
得出結論:壓力在18-27kpa和50-65kpa兩個壓力段,以現有煮飯工藝中米水比例,兩個壓力範圍在保持10分鐘以上,(最佳15-16分鐘,20-25kpa和55-60kpa)米飯中呈甜味度出現2個最大峰值。
如圖7所示,為了得到甜度最高的煮飯結果,電壓力鍋根據上述要求、並結合頂部測溫探頭測溫控壓,並飽和水蒸汽溫度與壓力對應關係,通過測溫間接測壓,並控制限壓閥排氣產生壓力差、加熱系統等綜合控制,得到一種新型的壓力煮飯曲線。
如圖7所示,只是對現有程序控壓值的修正,基本烹飪曲線趨勢不變。
首先米水放入鍋內,開始加熱,進入第一次加熱階段,到了60℃左右,然後,進入保壓吸水階段,整個加熱系統均以間歇加熱。控制部檢測底部溫度傳感器的數據並轉換對應的溫度值,當判斷底部溫度值大於60度則加熱系統停止加熱,當檢測到底部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值小於55度加熱系統恢復加熱,使米水溫度保持在55度下米粒進行吸水。
而後,進入第二次加熱階段,即大火力加熱階段,此階段加熱系統以最大功率進行加熱,測溫測壓檢測頂部溫度傳感器(測溫測壓探頭)的數據並轉換成對應的溫度值,當止開閥20上升後,止開閥20上的磁性元件給其上的幹簧管30一個信號,說明壓力鍋內已上壓,這時限壓閥開閉機構(電磁閥)控制限壓閥打開排氣管的蒸汽排放孔n次,排放鍋內多餘冷氣,使測溫測壓更準確,排放蒸氣時產生的壓力差,使鍋內米水翻滾沸騰,從而攪動米飯,此時加熱系統仍保持加熱,鍋內產生蒸汽,蒸汽在鍋內不斷聚集,當控制部檢測到頂部溫度傳感器的溫度達到105度(蒸汽的相對壓力為25kpa)時,烹飪程序開始調整加熱功率,同時,限壓閥開閉機構(電磁閥)控制限壓閥開閉排氣管的蒸汽排放孔n次,使鍋內壓力維持在其中的一個範圍,這個過程,也使鍋內外形成壓力差,使鍋內米水翻滾沸騰,從而再次攪動米飯,使得煮出來的米飯更均勻。
烹飪結束前5分鐘,壓力閥控制機構控制壓力閥開啟蒸汽排汽孔2秒,之後關閉8秒,之後將以上排汽過程重複n次,鍋內相對壓力降低常壓,此時止開閥落下,幹簧管30檢測到信號,發出信息,提示烹飪過多成,可開蓋吃飯。
如此得到甜度最高,營養最容易吸收的米飯。
如圖8和圖9所示,實施例二的壓力鍋的控制方法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於,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50kpa至65kpa之間。上述壓力範圍也保證了米飯能夠釋放較大的甜味度,人感覺米飯更加香甜。具體地,實施例二的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在55kpa至60kpa之間。這樣進一步限定了保壓燜飯階段的壓力值,進而進一步地提高了米飯的甜味度。當控制部檢測到頂 部溫度傳感器的溫度達到112度(蒸汽的相對壓力為60kpa)時,烹飪程序開始調整加熱功率,同時,限壓閥開閉機構(電磁閥)控制限壓閥開閉排氣管的蒸汽排放孔n次,使鍋內壓力維持在其中的一個範圍,這個過程,也使鍋內外形成壓力差,使鍋內米水翻滾沸騰,從而再次攪動米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