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恭城縣有什麼旅遊景點好玩(隆重推薦恭城這個古村)

2023-06-16 17:40:17 4

隆重推薦恭城這個古村,投資搞旅遊,未來大有前途!

【編者按】最近,茶江資訊不少內容除了康養主題以外,就是古村落和瑤族文化類的新聞了,這是有工作原因的,因為2011年至2017年,記者在觀音鄉任職期間,保留了不少視頻、圖片及文章等。這些「有幸」保留的資料,對於向外界推薦觀音鄉獨有的古村落和瑤族文化傳統起到了「圖文並茂、聲情並茂」的良好作用。

今天,整理推薦一下觀音鄉獅塘村委蕉山古村落。之前,記者採寫了《恭城古村落系列之瑤韻十足的上五排瑤寨—蕉山》(全文約13000字,仔細閱讀完需要二十分鐘以上),但是分期刊登的,為了便於直觀了解蕉山村,記者把全文在此刊登,敬請賞閱。另外,上個星期,記者獲悉,由恭城縣政協牽頭組編的恭城古村落書籍已獲得準印許可,不久將印刷成書,這是一個好消息。

蕉山村民歷來都是很熱忱的,雖然記者不是蕉山村人的親戚,但一些村民如趙光華、秦文、陳念貴等經常與記者聯繫,並且很客氣、友好,「來而不往非禮也」,「不是親戚勝似親戚」。在此,記者謹以此文做紀念,希望蕉山村早日能利用瑤族文化、歷史文化「兩翼齊飛」多管齊下帶動旅遊業發展。來蕉山村搞旅遊請與本文記者聯繫。

瑤韻十足的上五排瑤寨———蕉山

(作者:鄭智敏 文/攝)

概況

蕉山古村落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北部偏東,隸屬觀音鄉獅塘村民委員會,屬第30村民小組。自然村總人口700多人,其中俸姓人口近500人,佔70%以上,另有秦、尹、陳、蔣、趙、李、舒、劉、盤等姓氏村民若干人口。全村95%以上人口為瑤族,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村。目前,村內還保存有神亭、祠堂、民居等明清朝代的古建築40多座,古建築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多為上座、中座、下座多廂房相結合的建築結構。觀音河從村前流淌,蕉山源壘、水源壘、大源壘、康江壘等小溪匯集村莊前,最終與觀音河匯流再流至茶江。玉筆山、犀牛山、對門嶺等群山環抱,四面環山。其地理坐標是:東經110°00'55.76",北緯25°11'56.00",海拔高度320米。全村耕地面積700多畝。村民大多以務農為主,主要種植有紅薯、辣椒、芋頭等農作物;基本每家每戶都有山場,多則上百畝,少的也有二三十畝,以種植杉樹為主。村子裡有商店6家;有小學1座,開設1-3年級,學生數十人;村中有橋梁兩座,連接村子觀音河南、北兩岸,蕉山村比較早在此世居的俸姓祖先從明洪武年間在此落腳,至今已有630多年歷史。另外秦、尹、劉等姓氏祖先在蕉山定居也有數百年歷史之久。

(蕉山門樓。2019年8月17日攝)

「蕉山」村名的來歷

蕉山最開始叫「焦山」,焦山,意謂「光禿禿,燒焦了的山」。當時,此地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災,山上樹木乾枯,一陣野火燒來,所有樹木被燒去,山頭沒有一絲綠意,成了焦山。這樣的名字還是不雅,之後,村民為了避諱,又因村後山的外形像一座鐘扣在地上,改稱為「鐘山」,這是明朝時候的事。但是,不久後,有學識的村民對此有異議,「鐘山」與老死送終的「終」同音,還是不雅。村民們冥思苦想,叫什麼好呢?一位在村上有點威望的村民建議還是叫「蕉山」,即用草字頭的「蕉」,蕉芭樹的「蕉」,這種植物涵養水源,綠意盎然,所以這個名字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贊同,「蕉山」村名由此沿用至今。

先人定居

比較早有人在此定居的時候是明朝時期,俸氏先人俸富叄是定居蕉山比較早的人,當時是洪武十三年(1381年),距今637年。俸富叄從瑤族發祥地千家峒避難遷移過來,時年70歲左右,帶有三個老婆和三個兒子。

(蕉山古建築風貌。2017年2月21日攝)

有碑文記載,蕉山俸氏始祖來自千家峒(瑤族發祥地),因在元大德九年(1306年)戰亂逃離千家峒,四處流離遷居。於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俸氏始祖俸富叄進入現在的居住地蕉山村安居。從俸富叄定居至今俸氏繁衍至第25代人。

據《蕉山俸氏族譜》:「凡俸氏家族後裔,務必承傳先輩勤勞奮進的開基建業精神,尊老愛幼,加強宗族團結,與人為善之美德,忠宗孝道之族風,嚴於律己,特別是為人之父母者,更要眼光遠大,人人應懷著望子成龍之心,精心培育好後代,牢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歷史囑託,自強不息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崛起而耕讀,人人做報效國家的良才,做光宗耀祖的俸氏族民。」可見,作為目前蕉山人口最多的姓氏大族,提倡的是「忠孝仁義善」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樸素價值觀。

據村民秦繼榮(1946年出生)敘述,秦氏家族在蕉山落居也比較早,秦氏先祖系陝西西安人,曾祖世代為官,後遷湖南長沙市任太守,生五子,第五子秦再道於明洪熙年間中皇榜進士,後任湖南道州府尹。任職期間由於秦氏家族中有人觸犯王法被株連九族,他在道州的七子在當地百姓的掩護下各自逃難,其中一子不分晝夜跋山涉水逃到澗裡源水竹坳,在一戶周姓的房子旁住下,後來又移居蕉山村。從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屋和山場土地以及秦氏祖先的墓葬推測,秦氏也是到蕉山定居較早的家族之一。

由於建村歷史悠久,還有尹、陳、劉、蔣、趙、李、舒等姓氏村民落居此地,在蕉山村和諧融洽相處,造就蕉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村風貌保存較好,蕉山村因此在2014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三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多廟的瑤村

在古時候,蕉山村廟宇比較多,曾有草廟、朝水灌廟、鎮水大廟、小庵子廟、大庵子廟、南山廟這六座廟宇。這些廟宇在古時候香火興旺,文革時破除封建迷信活動及「破四舊、立四新」運動中這些廟宇都被毀壞。據村民俸代春回憶,草廟又名「龍玹廟」,位於蕉山源,供奉雷神、風王、雨王等神像,是民間祈求風調雨順的場所。朝水灌廟位於玉筆山腳東面,廟門口朝向是觀音河的水源頭,是值守風水的神像廟宇,表達村民們希望常年有水灌溉的願望。鎮水大廟供奉龍王、周武王等神像,表達的是村民希望不發洪水的願望。小庵子廟、大庵子廟是求子的廟宇,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王母娘娘等神像。南山廟具體用途不詳,是在一個巖洞裡建成的,砌了一個神臺。2018年初,村民恢復建設鎮水大廟,有利於開展「七月香」傳統民間會期活動。

獵戶世族

瑤族同胞居住地大多數是山區,山上野貨眾多,瑤族人口世代狩獵。在古時候,打獵是瑤族同胞的一個職業,蕉山村一帶的瑤胞上山打獵有多種規矩,如幼小的獵物不殺,懷孕和剛生產的獵物不殺。上山打獵之前要祭神,要問一下山神和獵戶的鼻祖「翻天張五郎」,要開壇問卦,打三卦,如果看夾子,佔卜是否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的日子才去看夾子夾到野貨。

記得早些年,作者在恭城縣瑤族實物展上看到一尊150年歷史的瑤族狩獵鼻祖雕像,是一個極富動感的倒立雕像。這尊樟木雕像高約25釐米,雙手撐地、雙腳向上曲身倒立,仰頭目視前方,動感極強。雕像除底座有蟲蛀洞,左腳掌脫掉之外,保存還算完好。

據介紹,這是瑤族狩獵鼻祖張五郎的雕像,由於雕像是倒立狀的,名字叫「翻天張五郎」。瑤胞趙光華回憶說,小時候,他爺爺和父親外出打獵和獵獲歸來時總要在廂房祭拜這樣的雕像,可惜他家裡的雕像現已找不到了。

據傳說,很久以前,此地的瑤族先民曾以狩獵為生,這其中出現了一位狩獵高人張五郎。張五郎年輕時候身高八尺,相貌俊秀,孔武有力,每次打獵他都比其他獵戶獲得很多獵物。他與太上老君的女兒(一說是侄女)相識相戀,準備談婚論嫁。但是,太上老君對張五郎不滿意,三番五次要考驗他。有一次,太上老君要求他3天之內砍完360畝山地,張五郎一介平民百姓,只有找未婚妻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女兒,她暗中幫助張五郎用飛刀法術砍完了,並施法術用五雷火燒好地塊。太上老君又要求張五郎在這塊地上灑下三斤六兩的油麻籽,張五郎只好又求助未婚妻,未婚妻發動百鳥幫忙完成任務。這時,太上老君又要求張五郎把油麻籽揀起來,未婚妻又喚來百鳥幫忙。此次,野雞偷吃了兩釐油麻籽,只收集到三斤五兩八釐。太上老君查出事情後,就掌摑野雞,到現在野雞臉兩邊是紅色的,傳說被太上老君打成這樣的。太上老君顧念女兒與張五郎是真心相愛的,只能由他們婚姻自主了。張五郎與未婚妻結婚後相親相愛,繼續打獵為生。由於妻子懂法術,他家打的獵物最多。

(翻天張五郎像)

據傳,張五郎在追趕獵物時,他可翻著跟鬥倒立在獵物逃跑的路線前,阻攔獵物並將其捕獲。後人將張五郎敬為獵戶祖師,並將其狩獵時的翻天動作刻成雕像供奉起來。瑤族狩獵先民視「翻天張五郎」如同木匠視魯班一樣,作為倒立式祖傳偶像,在各類崇拜雕像中「沒聽說有二」,它的存在為研究古代瑤民的生產生活歷史提供了生動的實物。

據瑤學研究,張五郎是瑤族梅山36神之一,是瑤族獵戶崇拜的鼻祖,獵戶在狩獵前後進行祭拜。張五郎的雕像為何是倒立狀?據說這與一個古老的傳說相關。相傳,年輕時張五郎比較頑皮,出山打獵之前如果不供奉他,他就會在獵人之前把獵物趕走,讓人一無所獲。為治他的頑皮,張五郎被他的妻子施「急急如令」法術定為倒立狀,之後瑤族獵戶便以此雕刻成像供奉。

在古時候,由於生產力的低下,瑤胞一人獲得獵物時,多少會分享一些給其他村民食用,久而久之,在蕉山瑤寨形成了有獵物大家一起享用的樸素風俗。

「七月香」廟會

「七月香」廟會舉辦期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正是中國傳統民間節日「七夕節」。「七月香」廟會是也為了紀念婆王(瑤族祖先盤王的妻子,嘉會九板在農曆六月二十三也有婆王會期,蕉山村與九板村會期有所不同),並融入祭天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古時候,到了這一天,村民們家家戶戶燒香,香火繚繞,所以得名「七月香」。廟會活動儀式從早上,村民集合組成隊伍,到草廟請雷神、風王等神像,抬出雷神像,再抬出婆王神像,後面跟隨師公舞隊、請來的水濱吹笙撻鼓舞隊等隊伍,年輕的村民每人手拿一面彩旗,遊行隊伍綿延1千多米,吸引眾多鄉內外民眾前來歡聚一堂。白天遊行完後,晚上還舉辦篝火晚會,舉辦有傳統戲劇、吹笙撻鼓、儺舞、長鼓舞等文藝表演活動。

村中的婦女到這一天比較忙,因為她們要做「婆婆粑」供奉婆王。這種粑粑是用秈米磨成粉粉做原料,加入糖水,搓好粉子,用手扭成圓圓的形狀,上蒸籠蒸熟,還要用剪刀剪成各種花朵、動物等樣子,味道是甜甜的。每當遊行結束後,「婆婆粑」分給小孩子食用。

(婆婆粑)

在東村頭有一眼泉水,長流不斷,即便大旱之年也未乾枯;山洪爆發,也不會渾濁。平時泉水水潔如鏡。這口泉水口感清甜,水溫與自然相反調節,冬暖夏涼。在古時候,是全村群眾主要生活用水之地。古時候用水不方便,村民基本是挑水吃。每當「七月香」這天,全村的女子都要來這口泉水井洗頭。平時人在深閨的女子,也有機會在這裡洗頭認識更多的村裡村外的朋友。古時候,趕廟會也是青年男女結識相愛的良好平臺,利用洗頭的機會,增加認識,有的青年男女因此成就一段姻緣。

(泉水井)

蕉山村「七月香」活動各路神像遊行後匯集村子西邊,名曰「會仙」。廟會還要殺神牛,虔誠供奉神仙后村民們及各方來賓分食牛肉,大鍋烹煮,香飄四溢。當擺上瑤族長桌宴,美酒佳餚,眾人大快朵頤。

村民們認為「七月香」會期還有求雨的作用,婆王出遊,吹笙撻鼓及舞龍舞獅等遊行隊伍結束後,老天爺都會下一場雨,很是靈驗,從來沒有爽約。這在每年相對炎熱的農曆七月來講,對於農業生產是非常有益。

前面介紹的是解放前「七月香」會期的舉辦,在「文革」結束後,直至2013年,村民們才開始恢復此廟會,至2018年已舉辦四屆。恢復「七月香」會期活動即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藝生活,又增進了大家的身心健康,更促進了民族團結,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七月香」會期上的踩板鞋活動)

瑤族長鼓舞

在蕉山村,瑤族長鼓主要製作的木材使用的是氣桐木,這種木材中心有孔。製作時,鼓的兩頭一樣大,鼓面直徑大約20釐米,從兩頭至中間呈圓錐型變小,最中間一般直徑夠成年人手抓握。兩頭蒙牛皮釘好,用手親親拍打鼓面,發出嘭嘭的鼓聲。鼓長短不一,一般成年人跳舞的鼓長70-100釐米間。長鼓舞屬於瑤族祭祀性舞蹈,表演時人數為8人以上偶數,主要用於過七月香會期,或者婆王節巡遊、盤王節或還盤王願以及其它民間節慶活動。蕉山村有不少瑤胞會跳長鼓舞,每年多在農曆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初七,八月十五、十月十六等節慶活動時最為盛行。表演時,鼓手身穿節日盛裝,腰扎紅帶,腳打花綁腿,精神幹練。鼓手左手握住長鼓的鼓腰上下翻轉,右手隨之拍擊,邊舞邊擊。擊鼓動作分文打和武打,文打柔和舒展,武打粗獷豪放。舞蹈語彙模仿伐樹運木、平地建屋、司吹哺育、上山落嶺、過溪越鼓以及伏虎鬥龍等內容,形象生動、好看易懂;身子下蹲,上身腰直向前傾斜,兩手提筋平衡,跳動時很講究腳尖的動作。擊鼓時以晃動鼓頭而帶動上身連續環動和半屈膝柔緩起伏的步伐作為基本動作、舞蹈的動作特徵是粗獷、奔放、剛勁、灑脫;跳、躍、蹲、挫、旋轉、翻撲、大跳、仰騰,節奏明快、敏捷。

(村民趙光華展示長鼓和笙)

特色古建築

蕉山村的古建築比較有特色,現存有40多座明清朝代的古建築。近年來,國家撥款對古建築進行保護性修復措施,這40多座古建築得到有力的保護,正進行「修舊如舊」的維修。

這其中,下閣聖亭等古建築比較有特色,聖亭又名「聖停」,聖亭坐落在村東頭,是一座木瓦結構的亭子,佔地面積有20多個平方米,是一座略長方形的亭子。聖亭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採用南方古建築和民居使用較多的木架結構,重簷歇山式,有正脊和垂脊,瓦面蓋小青瓦,簷口安置滴水和瓦當,簷口的雕花封簷板,都是花鳥魚蟲的半浮雕圖案。亭內有天花板,正中設藻井,井壁繪有彩色吉祥圖畫,雖經百年而不褪色。聖亭上端的一根主梁上有用紅布包起的7個銅錢,分別有紹元熙寶、崇喜通寶等銅錢,據查詢這,七個銅錢是宋朝時期的錢幣,對應相關七個皇帝在位時流通的貨幣,放置銅錢的做法是瑤胞建設房子時常用的安梁神器,寓意安梁大吉。

(下閣聖亭)

聖亭主要用途是供奉婆王遊行的祭拜地方,每當婆王出遊時,在蕉山源抬出婆王像,經過聖亭時在這裡放置停留一段時間,由師公作法念經舞弄祭拜一番。在亭子上方的木質橫梁上,寫有一副對聯,其內容是:「秀水長流萬古威靈誇聖德,源河不斷八方士庶祝神恩」。平常作為村民納涼、休息的地方。遇到村民有紛爭,聖亭還作為族長、村長調解的場所,一到有會期,還是對唱山歌的佳地。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瑤族同胞多次多彩的傳統文化生活。

其他村民的古民居也與恭城其他地方的民居有所相同、有所不同,相同點在於都普遍是上、中、下三座,不同點在於建築牆體外牆是青磚結構,而內牆主要是木結構。上下兩層,下面是客廳、廂房、廚房,樓上也是廂房。古時候的習慣女性住在樓上,男子則住樓下,女性是不給住在樓下的。

(蕉山村古老的建築)

在客廳,一般的家庭都安有香火,香火的對聯一般是寫「寶鼎吉祥香結彩,銀臺報喜燭生花」「天地國君親有感神位」等內容,橫批是「祖德流芳」。每逢初一、十五燒香祭拜祖先及拜神拜佛,這是恭城一帶瑤族同胞的普遍宗教信仰。

(火爐堂)

廚房設計也比較特殊,一般在廚房一側的地上挖個火坑,名叫火爐堂,方便燒柴、煮飯、煮菜和打油茶及烤火等。這樣的設計在冬天很有作用,即照顧了飲食方便又能烤火驅寒,非常實用。有利於瑤胞烘茶葉、薯幹、筍乾等土特產山貨,也有利於風腸、臘肉等的製作烘乾及保存。經過柴火燻制的腊味,風味更純,讓人垂涎。

一些古民居的外牆上有彩繪,彩繪有的是花鳥蟲魚,有的是詩詞歌賦,但多是中國古典神話傳說中人物故事,如聖亭頂層四周的木板上畫有封神榜的人物。還寫有「神恩浩大」的字樣。

名稱不雅但美味的特色食品

在蕉山村,瑤胞們的食譜上也有一道名雖不雅,但美味至極的食品—— 「馬屎粑」。「馬屎粑」這是形象而已,這有比香港有「撒尿牛丸」和海南有「雞屎藤粑仔」,名字不雅卻味美,吃了一次還想下回。

關於這樣奇特的名字是有故事的——相傳古時候瑤族集聚地千家峒的瑤民與官府為徵稅的事產生了衝突,一些瑤民被抓進了大牢。家鄉親人們去探望帶一些吃的去,可每一次不是被獄典獄卒沒收了去,就是被牢頭獄霸搶了吃。於是,瑤民想了個法子,把糯米打成粑粑,然後用黑芝麻磨粉裹了。帶去時,獄卒問這是什麼,瑤民說是馬屎粑。儘管聞著香,但獄卒一聽「馬屎」兩個字,看著又是黑不溜秋的,就不再霸佔,丟給牢裡的瑤民吃。於是,這個救急救難的粑粑,就這樣傳承了下來。不過如今只有重大活動或者喜慶的日子,才能品嘗「馬屎粑」這一獨特風味。

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上五排瑤的蕉山村瑤胞們喜歡做「馬屎粑」美食招呼客人。

馬屎粑的原材料主要有糯米、芝麻、花生、黃糖,過程分為蒸、舂、搓三大步驟。

蒸:蒸糯米的過程一般由婦女來完成,她們會掌握火候。先將糯米用水浸泡、濾幹,再將糯米倒入大木桶,放上土灶蒸。蒸好後倒入簸箕讓其散熱後再團成飯糰。

(蕉山村婦女在做「馬屎粑」)

舂:把蒸好的糯米飯糰倒入石臼中,開始「舂粑粑」。過程是蠻有趣味性的,一般都是兩個或者三個壯實的男子漢齊上陣。以往在舂粑粑之前,村裡的年輕小夥子為了熱身,會拿著這個大木棒兩人對打一陣瑤家武術,不過這樣的場面現在很難看到了。

搓:接下來第三個步驟,該年輕婦女們出場了。搓,即把打好的粑粑放入裹粉的竹編盛器中,婦女們便馬上把粑粑分割小塊,一搓、兩搓,裹上配料,然後送給客人趁熱馬上入口吃,這時糯香、芝麻香、花生香……,滿嘴香氣四溢,吃過的人大呼好好吃。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裹粉」,「裹粉」製作的步驟可以與蒸糯米飯的環節同時進行。將使用文火炒好的芝麻、花生以及黃糖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入當地人叫做「碓坑」的一套木製設備裡,一人伏在「碓坑」架子上單腳蹬腿,一人在石臼裡攪拌佐料,使之均勻不結塊,瞬間,滿屋子的「裹粉」味,讓人垂涎三尺。【引用桂林晚報《恭城瑤家「馬屎粑」美味至極》,2017年1月4日6版,作者:騰嘉、梁輝

提示一下,「馬屎粑」要趁熱吃,冷了的「馬屎粑」味道沒得那麼香。由於是糯米做的,腸胃不好的人要酌情少吃才利於消化。

特產紅薯酒

蕉山村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環境清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生產水稻、紅薯、玉米等糧食及羅漢果、百香果、柑桔、西瓜等瓜果,為村民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蕉山村較有名的特產當屬手工古法釀製紅薯酒,蕉山村不少瑤族同胞家庭常年備有自釀的紅薯酒。

紅薯酒的製作並不難,像米酒一樣釀製,只不過原料是紅薯。每年秋天,瑤胞們把自家地裡收集的紅薯洗淨晾乾,稍微把塊頭大點的紅薯切成小塊,放到蒸鍋裡煮。待煮熟的紅薯冷卻後,用大木桶盛好,撒上酒餅粉發酵。發酵一段時間後,拿出來用釀酒的蒸鍋蒸出含有酒精的蒸餾水,出酒的管子接長經過冷水冷凝,流出來的便是紅薯酒了。

(土熬紅薯酒)

紅薯酒味道芳香,有的人講有股野荔枝的味道,有的人認為杉木桶的味道。紅薯酒入口有淡淡的酒味,讓人覺得酒精度數很低,又名曰「水牯衝」。紅薯酒好喝,但不能貪杯。往往有的人喝紅薯酒當場沒事,但兩三倍下喉後,用完餐後酒勁這才慢慢上頭,這個時候才醉人,走起路來腳軟綿綿的,容易跌跤,俗稱「夾後燒」,有的人第二天醒來還是迷迷糊糊地。

玉筆山

玉筆山坐落在蕉山村西頭,山頂海拔約400米高,圓錐體外形像毛筆的筆尖頭,故名「玉筆山」。「兩獅顛倒顛,五馬在中間。犀牛鎖水口,玉筆點青天。」道出了蕉山村以上的上五排瑤寨神奇的地理風貌。有地理先生及村民認為蕉山村這裡風水較好,關鍵是要找到穴位。「玉筆點青天」,是容易出人才的意思。「犀牛鎖水口」而鎮水大廟建在蕉山村犀牛嶺下,風水也是上乘之地。

(蕉山村尚武精神有傳人)

歷史上來講,蕉山村出了俸啟偙這名在古代有一定品級的官員。歷朝歷代以來,村民崇尚好學,一直以來在方圓十裡相比較,吃墨水的人比其他村子的人要多。但苦於以前朝代對少數民族的壓制,蕉山村的讀書人大多也是接受私塾教育而已,考取舉人功名的幾乎沒有。附近村子的人們則認為,新中國成立後,蕉山村族人更是英才濟濟,各行各業都湧現出了不少優秀人物,比較出名的是有不少人從事教師職業和入伍參軍當武官,崇文尚武精神濃鬱。這即為蕉山村爭得了榮譽,又為國家作出了貢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這裡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蕉山村儒學教育崇文傳統傳承有繼)

瑤族儺舞

儺戲被稱為民間藝術的「活化石」,由於儺戲有大量反映民間祭祀、拜神祈福的內容,在「文革」時期一度被視為封建迷信,幾十年來瀕於失傳。現在,這一神秘色彩的原始舞蹈和民間藝術和許多古老的文化藝術一樣,面臨著現代文明帶來的衝擊。

不管是蕉山村裡舉行隆重的「七月香」,還是縣裡大小活動,村民們喜歡跳瑤族傳統儺戲。儺戲,也稱儺舞,在村子裡,還有儺舞隊。據村民趙光華介紹,儺戲由驅鬼逐疫儺舞發展而成,有「儺願戲」「儺堂戲」「師公戲」「師道戲」等不同的稱謂,多以演請神、祭神、送神等儀式為主,具體劇目名稱不詳。

現在,村民趙光華、俸桂榮等人都熟悉儺舞,他們演出時戴面具,在當地又名「師公臉殼戲」。表演動作一般較簡單原始,音樂大多以鑼鼓伴奏,人聲附和。這種起源於原始宗教形式,初級形態是儺祭,後來逐漸嬗變成了儺戲。

目前,村民趙光華等較為熟悉儺面的製作和整套儺舞。在他努力下現在蕉山村一些青壯年也參與到了跳儺舞的行列中來,為這一古老的活動增添了新鮮的活力。

儺舞舞蹈大意是降妖除魔,祈禱當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古時每到在「七月香」會期演出時,周圍大小十多個村的村民都來,場面極其熱鬧。表演起來,有整個一套儀式:諸神出廟、祭祀、裝飾神面、開場等等,他們用大膽誇張的手法,以雙角直立,怒目圓睜,獠牙猙獰的造型特點,表現其嫉惡如仇的性格,生動傳神。隨著鏗鏘的鑼鼓,劇中人物頭戴儺面,身著戲袍,陸續登場,儺戲開場了,猙獰誇張的儺面讓人穿越時空回到遠古,回到了神靈怪獸共存的年代。

瑤族婚俗

世事茫茫,往事如煙。早在十年前,作者在《今日恭城》報社工作時就與時任編輯肖銘新收集整理記述過觀音鄉上五排瑤族婚嫁習俗。時過境遷,在時代潮流中,上五排瑤族的婚俗早已告別陳俗舊規,但回味過去依舊有歷史借鑑意義。為收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此番作者多次到蕉山等瑤族群眾集聚的村寨走訪,挖掘地情資料,以饗讀者。

清末民初,觀音鄉瑤族村寨因行政管轄的緣由稱為「十排瑤」。十排瑤分「上五排」和「下五排」,其中的上五排是分布在現今觀音鄉水濱、獅塘兩個村委會管轄的區域。

「煮油茶」定親。「煮油茶」是上五排瑤的一個有情有味的地域性婚俗稱謂。

大致在1950年新《婚姻法》頒布實施以前,上五排瑤男女青年的婚事雖由父母做主,但也要充分徵求男方、女方的意見,男女雙方必須同意婚事,父母才能訂婚,這與封建社會的父母包辦婚姻有著很大區別。其過程通常是這樣:男孩看中了姑娘,便徵求自己父母的意見,如父母贊同,便請媒婆拿一包雞蛋(四隻用紙包好貼點紅紙)和一個紅包到女方家求親。女方父母如同意這門親事,便當即要與女兒商量,徵求女兒意見,女兒同意便留下禮物,不同意便退禮謝絕媒人好意。若留禮認可婚事,婚姻條件則由媒婆多次往返兩家磋商。期間,男女青年不能插嘴,更不能面談條件。

雙方父母談妥條件後,便擇吉日初步商定婚事,但大家不說是訂婚,而說是「煮油茶」。

「煮油茶」那天,女方要請同族長輩和至親客人歡歡喜喜熱鬧一番。同族長輩一般是直系親屬及有名望的族人首領,至親客人一般是旁系親戚及好友等。為此,男方得破費操辦。

煮油茶後,雙方家人就親熱多了。兩家既是「準親家」,你幫我助的事就是經常的了。逢年過節,兩家禮尚往來,紅白喜事,相互慶賀,但是,這離嫁娶日期卻還很遙遠。

嫁娶日期是完全由雙方父母商定的,男女青年是不能自作主張的。為了加深相互了解,雙方父母先商定嫁娶的大體時日,往往要在煮油茶後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允許成親。從煮油茶到嫁娶成親,對男女雙方來說是熱盼而又不可急盼的煎人時期。但是,他們也有幸運的一面,按照俗規,男女雙方可以自由來往。這段時間,是他們的自由戀愛時間。不同的是,現代青年是先戀愛後訂婚,而他們是先訂婚後戀愛。

「煮油茶」至嫁娶期間,雙方可一起參加社交、商貿等活動。但是,卻有一條很硬的俗規,雙方不可越軌同床。男女雙方背著父母做了越軌的事,叫「偷冷粥」,這被視為敗壞家風門風的醜事,本人及家人會受到外人的歧視。

擇結婚黃道吉日雅稱「比日子」。定親之後,原來雙方協定的大體嫁娶日期將到,男女雙方就要擇日嫁娶了。嫁娶具體的良辰吉日是要經嚴格選取的,並且一般在冬季,但又不能距年關太近。

擇日半年前,男方先請媒婆徵求女方同意後,便宴請女方叔伯、姑爺前往男方議事,以示尊重女方。議事很簡單,即男方長輩在酒席間問:「今日寒門薄席勞駕貴者諸君,含羞敬請貴府開金口。」女方長輩答:「請貴府選擇吉日良辰。」

男方請先生擇日後,先寫一個日子初稿,並用紅紙包好,然後請媒婆送到女方家裡。

女方收到日子初稿後,又要請自認為高超的先生對日子進行考核。男方擇定的日子能不能用,完全取決於女方。女方請的先生將日子細細掐算,認為能用的為吉日。確定為吉日後,女方便給男方吉日回執。男方得到吉日回執後,又請先前的擇日先生寫成正式吉日束卷,由媒婆提著禮物再次送到女方家。這樣日子才算正式定了下來。女方考核日子,雅稱「比日子」。

經過女方比日子,嫁娶的良辰吉日就定了下來,並即將舉行婚禮。他們把婚禮叫做新婚大典,新婚大典又叫大娶大嫁。為了這一慶典,男女兩家都要緊張地籌備。

在出嫁日的頭天,女方要大擺酒席,場面是異常的熱鬧。男方要為女方請來嗩吶樂隊助興,並請來一些男女山歌手唱歌熱鬧。

(瑤族婚俗展示)

當晚出嫁女子要坐歌堂,俗稱「媳婦娘坐歌堂」。歌堂設在女方家的堂屋,在堂屋中央放兩、三張八仙桌,樂隊手、歌師及陪同出嫁女子唱歌的人們圍著八仙桌而坐。樂隊手則坐大門角的一桌。開始時,出嫁女與陪伴姐妹坐在閨房,樂隊奏響媳婦娘歌歌曲後,歌師開聲高唱:「媳婦娘啊媳婦娘,你不開聲哭爺娘,哎哭爺娘,哭了爺娘哭姊妹,哭了姊妹坐歌堂。」歌師唱停後,出嫁女就在閨房內哭唱一曲:「我的父母,辛辛苦苦,恩深海,德重山……。」

唱罷一曲,出嫁女子由姐妹們陪伴從閨房到堂屋歌堂。歌堂唱歌很活躍,有對唱、獨唱、唱詩句、白話唱、唱彩調等等形式,一直唱到下半夜,姐妹們才陪同出嫁女入閨房同床而睡。

坐歌堂這一形式氣氛很濃,感情色彩很重。坐歌堂中,能增進父女、母女感情,能和解兄弟姐妹昔日的一些矛盾。因為那些歌詞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同時,歌曲及唱腔也極其優雅而令人動情。歌聲中,往往能引人哭泣傷心,或引人開懷大笑,或引人深深思考。

接送新娘是上五排瑤婚俗婚規中重要的一環。接新娘的禮儀在男方,送新娘則全由女方操辦。

新娘出嫁的頭天,女方開始大辦酒席,女方家的三親六眷便要匯聚女方家開懷暢飲,他們叫「吃女家酒」。女家酒席及嫁娶日酒席所需的錢是由男方出的。故此,男方在女家酒的頭天,也就是嫁娶日的頭兩天,就要把女方辦女家酒及嫁娶日酒所需的酒、肉、粑粑及錢等禮品按事先相約的數目如數送到女方家裡。男方送禮的隊伍大都是年輕人,這俗稱「送擔」。「送擔」隊伍除給女方送嫁禮外,還要負責接新娘,幫新娘家運送陪嫁物品。「送擔」隊伍人數的多少,事先由女方確定,並通知男方家派多少人來。

新娘出行前,女方家把全部嫁妝搬出堂屋門前擺放,稱為「亮面」。「亮面」之後,男方的「送擔」人員開始打點嫁妝,抬的抬、挑的挑,同時燃放鞭炮,以催促新娘啟程上路。

送親時,嗩吶樂聲不斷,鞭炮聲不停。這時,新娘由其哥或弟從閨房中背出,並背上屋外花轎,姐妹們則擁在新娘後面,並扶擁新娘上花轎。隨後,由姊妹陪新娘同坐花轎,送往男方家。

新娘到男方家不遠處,要由男方有兒女雙全的長輩女性撐一把紅傘領進屋。到達男方堂屋門口時,男方家要「斬殺」,男方請的師公要殺一隻大紅冠公雞。殺雞時,師公要念咒語一番,主要呢噥一番驅魔鬼怪的咒語。在堂屋門口放置一個火盆,女方要腳跨火盆進堂屋,在堂屋祭拜祖先,之後,從堂屋的側門走出,意為嫁進來,不出去了,永遠留在男方家。

酒足飯飽才是禮。上五排瑤男方婚宴是非常熱鬧的,也十分講禮節。就說宴席酒禮,便是一套一套禮數。開席是一般的禮儀,在放一陣鞭炮後上菜。恭城其它地方宴席第一道菜是扣肉,而上五排瑤不是這樣,他們的酒席在席中才上扣肉。

第一道菜端上後,宴席主管站在堂屋下方先致敬客詞。發詞之前他先燃放一串鞭炮,而後向客人拱手說:「參見上親!」此刻全場起立,他又接著說:「三親六眷,佳朋貴友,良緣鳳配,佳偶天成,今乃吉日良辰,貴府送來紅娘入我寒門,愧哉愧哉!我未讀孔孟之書,不懂周公之禮,諸君駕到,恐有不周,謹望海涵,敬請列位,淡淡多杯。請安!」客齊呼:「請回!」主後退幾步又道:「再請安!」客又呼:「再請回!」主退出大門又道:「再請安!」客又呼:「再請回!」宴席主管又燃放一串鞭炮才離去。

瑤族同胞喜宴一般有十六道菜,其中15個肉菜,1個小菜。這些菜上齊全後,擺滿整個桌子。席間飲酒,最後一道菜是小菜,待上來後,禮樂大奏,宴席主管便前來說道:「這樣喝酒,上親怎能夠癮,我們來點規矩好不好?」陪客人齊喝:「聽令!」接下來便是第一杯統一乾杯,之後「好事成雙」「三陽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歸一」「十全十美」……最後一道酒是「大團圓」,一直到每位上門客都酒足飯飽方罷休。日落,上門客回,嗩吶隊奏曲燃放鞭炮送客,婚宴結束。

「醉」過年客關。新婚第一個正月初一,新郎新娘要回娘家拜年,同族人一家家全要拜到。先從最大輩分之家拜起,一天兩家,一般要半個月左右才能拜完。

拜完年後,男方便訂下吉日請年客:把新娘家凡是當過上門客的人都請來聚宴,男方陪過上門客的人則被請來陪客。通常男客、女客各請一天,共兩天。

年客的入席排位跟上門客一樣,但細節的禮儀可不那周到。席上喝酒,客方不再象做上門客那麼文雅客套,喝酒氣氛較為輕鬆了。主人敬客人,客人也可以挑戰主人,但酒禮是講究的。「三茶四酒」意味著最少要篩三杯茶斟四杯酒,而且還是「酒滿敬人心」,斟酒要滿起杯口。第一輪酒叫「春吉四杯」,接著依次為「出行四杯」「五方大利」「五穀豐登」「四季發財」……。當喝到「月月紅」即為12杯酒,酒量淺薄的人大多喝不到這個數。

年客宴從中午開始,常常要喝上4--5個鐘頭,最終以客方最後一人辭杯為止。開始時是一同熱鬧,喝多喝少基本隨客人各自的酒量自取。經過一番熱鬧,客方酒量淺的都辭杯了,這時雙方開始較勁,非要眼盯盯看著你一杯我一杯方肯罷休。到最後,雙方就剩下酒量最好的也是最「爛」酒的了。這時雙方拼著命幹,旁客旁主則只吶喊助威,結果是「兩敗俱傷」,常常雙雙醉倒。

休席,客方待主方打理完席事,已是暮色時分,這才拱手告別,主方送至村口燃放鞭炮鳴謝。至此,一樁婚事方告最終完成。

瑤家入贅風俗

蕉山一帶的瑤族同胞自古以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生男生女都一樣。有的家庭還喜歡女娃,因此女孩長大後,在家招郎上門很普遍。瑤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招郎上門稱招上門女婿,又稱入贅婚,以男方而言,就是男到女方落戶,俗稱「上門」;以女方而言,就是「招郎」入戶。在1949年以前,入贅婚的合法性,除通過置辦酒席,得到三親六戚的確認外,還要請媒人作證,男女雙方家族代表到場商議,達成協議,立寫書面入贅婚書,確定其權利、義務,經到場人籤字畫押後,即日生效。

在瑤族同胞集聚區,有介於娶親婚和入贅婚之間的三種婚姻形式:一稱「明招暗娶」,即男子表面被女方招郎,但在暗中卻屬娶親,男子入贅後,不隨女姓,在女方若干年後,待女方弟妹成年或對其父母養老送終後,可攜妻小重歸本家。二稱「明娶暗招」,即男方明裡是娶親婚,暗地卻要履行入贅婚義務。三稱「兩邊走」,即男女雙方結合,但又互不落戶,各居本家。兼顧兩家生產、生活。這三種婚姻形式,其共同點是婚姻男女都要承擔對雙方父母的贍養及未成年弟妹的扶養義務,都享有雙方家庭的財產分配權和遺產繼承權。入贅婚之所以在瑤族中沿襲不衰,有其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並受社會經濟環境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入贅婚在蕉山瑤族婚姻中佔有相當比例,據估算,蕉山村100多戶家庭有20多戶是入贅婚。另外,入贅婚就男女雙方而言,都可以辦酒席,同時在家庭或家族都不受歧視,因此盛行成風。新中國成立後,入贅漸改男隨女姓習俗,生育子女各隨一姓,不影響雙方「香火」延承,故此在蕉山村村民家中香火供奉多是母輩祖先現象十分普遍。另外,母輩祖先與父輩祖先兩姓及兩姓以上在香火中並存也正常。

古老的禁伐護水故事

話說清朝初期,蕉山自然村住著一位孟姓大戶,他時常談論蕉山古井水源不時出現少水的情況,全村依託山泉水飲用,他分析是蕉山後龍山年年砍伐樹木,造成水資源涵養少,是缺水的主要原因。

為了保護青山常青,古井水常流的想法。一日,召集全村各戶開會,提出保護後龍山,保證水長流的設想。在會上,大家統一了思想,列出重罰條款,禁止任何人上後龍山砍柴。

沒過幾日,村民發現有人在後山砍柴,並相互傳遞信息,敲鑼集中全體村民圍山抓賊。結果抓獲的是孟家打工人,為了落實禁伐條款,孟家主人二話沒說叫家人馬上燒水,將本家一頭大豬拉出宰殺,請村民大吃一餐。

從此之後,蕉山後龍山樹林古木沖天、林被緊密至今。旁邊其他石山樹林也青蔥茂盛。這一段歷史久遠的故事傳到了今天,很多地方都在取其用之。鄭智敏 俸吉武

結語:誠迎天下客,善待五洲人。蕉山村人民將繼續傳承先輩留下的寶貴遺產並發揚光大,保護和恢復中華優秀歷史文化,每個人奮力追逐自己心中的「中國夢」「蕉山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蕉山會吸引更多縣內外的人們不斷尋來感受蕉山的文化之美、風光之秀、民俗之古、美食之香……,蕉山村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
同类文章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如畫風景如歌往事)

這輩子一定要去的紅色旅遊景點(如畫風景如歌往事)

上海灣區,金山如畫, 紅色文化,生生不息。 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初心館、 上海南社紀念館、朱學範故居…… 【回首初心路】紅色旅遊路線 帶您追憶革命事跡,感悟紅色精神! DAY 1 ★ 上午: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 初心館 ★ 在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緬懷先烈,銘
電動三輪車不過電怎麼修(電動三輪車用久了動力下降怎麼辦)

電動三輪車不過電怎麼修(電動三輪車用久了動力下降怎麼辦)

您在閱讀前請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後續會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相關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電動車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它的成員很多,有為人們提供代步的電動車、電動汽車,也有可以從事貨運的電動三輪車,而貨運和載人不同,代步主要看的是續航和舒適度,電動三輪車貨運,它的動力好不好才是更關鍵。
北京建築大學是市重點大學(歡迎報考北京唯一建築類高校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是市重點大學(歡迎報考北京唯一建築類高校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作為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築類高校,也是國內唯一一所在未來城市設計領域設有高精尖創新中心的高校,更是國內唯一一所設有建築遺產保護領域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來北京建築大學,這裡不僅有多個教學基地為你提供實踐平臺,更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在等著你!北京建築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黃鶴與
貴州六盤水必去景點(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值得遊玩的旅遊景點自駕遊攻略)

貴州六盤水必去景點(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值得遊玩的旅遊景點自駕遊攻略)

#六盤水#六枝特區屬六盤水市轄區域,位於貴州省西部,系三線建設時期由原六枝特區與郎岱縣合併而成。東臨普定、鎮寧兩縣,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地,南連關嶺縣,北靠織金、納雍縣,全區國土面積1799.48平方公裡。六枝特區地處「中國涼都」六盤水市的東大門,長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大小河流共40餘條,屬亞
灃河區旅遊景點(你的灃河段旅遊攻略出爐)

灃河區旅遊景點(你的灃河段旅遊攻略出爐)

HAAPY SUMMER 臨近暑假了 正是組團出遊的好時候 下面 小編列出一份 灃河段的遊玩攻略 讓你快人一步~ 西鹹新區灃河綠道 位於灃河兩岸 分灃東新城和灃西新城綠道 綠道全長54.5公裡 共有一級驛站兩座 二級驛站四座 三
山姆南京店會員店必買攻略(各城市山姆會員店數量排名)

山姆南京店會員店必買攻略(各城市山姆會員店數量排名)

12月25日,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旗下高端商業品牌——山姆會員商店將在重慶禮嘉天街開業。與此同時,有消息透露,杭州第二家山姆會員店將在杭州城北的西子智慧產業園開業待客。 山姆會員店 品質高端,獨樹一幟 山姆會員商店是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旗下的高端會員制商店。消費者須購買超市年卡,
聖安地列斯和自由城對比(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您想掌管哪個)

聖安地列斯和自由城對比(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您想掌管哪個)

大家好,我是榴槤科長。本期我們來談談假如您是主角CJ,您會掌管《聖安地列斯》三大城市中的哪一座城市?在《GTA:SA》的地圖設定中,包含了——「洛杉磯、舊金山、拉斯維加斯」,三座城市各有特色,不知道玩家在稱霸《GTA:SA》之後,更願意接手哪一座城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洛杉磯 葛洛夫
適合一個人3天旅行的地方(一個人旅行去這20個地方吧)

適合一個人3天旅行的地方(一個人旅行去這20個地方吧)

聚 ° 焦° 麗°江 作者 | 吳小姐 關注我們 【每日分享】 帶你每天了解一個美麗的地方 最實用的攻略一站獲取 還記得有首歌裡唱到「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情,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好... 一個人可以瀟瀟灑灑
喜歡身材好愛運動的男(愛運動愛旅行身材好)

喜歡身材好愛運動的男(愛運動愛旅行身材好)

記者 安曉冬 8月4日,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濟南市婦女聯合會指導的2022首屆「壹點動心·齊魯相親大會」濟南主會場暨第16屆七夕千佛山相親大會正式開幕。 「趁著今天休息,跟媽媽一塊來相親。」這位活潑開朗的89年小姐姐在千佛山相親大會跟媽媽一邊談笑一邊觀看男嘉賓的信息牌。
張家口第二屆旅發大會現場(第三屆張家口市旅發大會)

張家口第二屆旅發大會現場(第三屆張家口市旅發大會)

壩上香飄八月天,白雲綠草染河山。仲夏的壩上張北,繁花似錦,清爽宜人,處處生機盎然。 8月2日,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內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文化旅遊行業的200多位代表和上萬名遊客一道走進這裡,同看京津冀駿馬越野競技,共賞「記憶中都」恢宏文化盛宴。 而距此40公裡外草原天路上則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