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2023-06-17 00:12:16 3
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催芽曬種:選皮色細嫩、薯形規整的脫毒種薯做播種材料;播種前催芽曬種;(2)適時播種:4月中下旬,氣溫5-7℃時進行播種,播種前用50mg/kg的硫酸銅浸泡種薯10-12分鐘,在種薯上噴適量塊莖膨大素;採取起壟種植方式;(3)合理施肥;(4)中耕培土;(5)防治病蟲害;(6)適時收穫:於9月中下旬收穫。本發明的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產量高,畝產量達到3000kg,能增產30-50%,實現高產的目標,而且種植的馬鈴薯達到無公害安全綠色食品的標準,管理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蔬菜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馬鈴薯又稱地蛋、洋芋、土豆,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馬鈴薯是塊莖繁殖,可入藥,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癰腫等疾病。馬鈴薯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胃蠕動,疏通腸道,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胺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馬鈴薯是一種鹼性素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調整體質,長期食用可以變身鹼性易瘦體質。此外,馬鈴薯還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抗氧化的多酚類成分,能幫助體重減輕。
[0003]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定西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目前,定西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近幾年安徽江淮地區、阜陽、宿州、亳州、銅陵縣等地由於氣候溫和溼潤、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汙染,生態條件相當好,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發展,都開始了大規模種植試點。本發明是在原有的種植方法基礎上,經過多年的栽培研究,總結出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新技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能增產30-50%,表現出抗逆性強、耐乾旱、不退化、結薯大而整齊、產量高的特點。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I)選種、催芽曬種:選用皮色細嫩、薯形規整的脫毒種薯做播種材料;播種前40天將種薯從窯內取出,放在室溫15_20°C條件下催芽,堆放2-3層,催芽曬種10-12天,然後上下翻動一次,再曬種7-10天即可播種;
[0008](2)適時播種:在4月中下旬,氣溫在5-7°C時進行播種,播種前用50mg/kg的硫酸銅浸泡種薯10-12分鐘,然後在種薯上噴適量塊莖膨大素;採取Im為一帶的種植模式,直播的採取犁溝,人工點種的方法,起壟播壟高20cm,壟面寬60cm,壟與壟之間的距離為40cm,每壟種植馬鈴薯2行,播種時,每666.7m2溝施25kg過磷酸鈣,最後覆膜;
[0009](3)合理施肥:先測定土壤中氮、磷、鉀含量指標,然後根據每生產50kg馬鈴薯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0.3kg、磷0.1kg、鉀0.75kg來計算肥料的施用量,同時,在開花前進行追月巴,噴施銅或銅硼混合劑;
[0010](4)中耕培土:當馬鈴薯芽頂膜時要破膜放苗,並用土壓嚴孔洞,幼苗長到1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深中耕,以深松淺培為主;孕蕾到開化初期進行第二次中耕,既要使土壤疏鬆,又要加厚培土層,;在盛花期後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0011](5)防治病蟲害:出苗10-12天後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環腐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6-7月份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和72%普力克水劑700倍液噴霧防治晚疫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_3次;
[0012](6)適時收穫:於9月中下旬收穫,適時收穫時可每隔7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共噴2次。
[0013]步驟(5)中也可以用70%安泰生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和50%多菌靈可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晚疫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
[0014]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I)本發明通過選擇優良脫毒種薯,能增產30-50%,表現出抗逆性強、耐乾旱、不退化、結薯大而整齊、產量高的特點,選擇皮色細嫩、薯形規整的種薯做種不僅能夠發揮頂端生長優勢,使植株生長健壯,抗旱能力增強,而且還可以防止環腐病、病毒病等病的傳播;
[0016](2)本發明播種前通過催芽曬種,在種薯上噴適量塊莖膨大素,種芽下種接觸溼潤土壤就能迅速生長發育,提高土壤早春的利用率,達到植株生長健壯、早結薯、結大薯的目的;
[0017](3)本發明播種時採取起壟種植方式,可以使土層深厚,澆水方便,有利於多結薯,
結大薯,產量較高;
[0018](4)本發明的馬鈴薯栽培方法,產量高,畝產量達到3000kg,與現有技術相比,增產30-50%,實現高產的目標,而且種植的馬鈴薯達到無公害安全綠色食品的標準,管理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不僅限於這些實施例,在未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改進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0020]實施例1:
[0021]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2](I)選種、催芽曬種:選用皮色細嫩、薯形規整的脫毒種薯做播種材料;播種前40天將種薯從窯內取出,放在室溫15_20°C條件下催芽,堆放2-3層,催芽曬種10-12天,然後上下翻動一次,再曬種7-10天即可播種;
[0023](2)適時播種:在4月中下旬,氣溫在5-7°C時進行播種,播種前用50mg/kg的硫酸銅浸泡種薯10-12分鐘,然後在種薯上噴適量塊莖膨大素;採取Im為一帶的種植模式,直播的採取犁溝,人工點種的方法,起壟播壟高20cm,壟面寬60cm,壟與壟之間的距離為40cm,每壟種植馬鈴薯2行,播種時,每666.7m2溝施25kg過磷酸鈣,最後覆膜;
[0024](3)合理施肥:先測定土壤中氮、磷、鉀含量指標,然後根據每生產50kg馬鈴薯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0.3kg、磷0.1kg、鉀0.75kg來計算肥料的施用量,同時,在開花前進行追月巴,噴施銅或銅硼混合劑;
[0025](4)中耕培土:當馬鈴薯芽頂膜時要破膜放苗,並用土壓嚴孔洞,幼苗長到1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深中耕,以深松淺培為主;孕蕾到開化初期進行第二次中耕,既要使土壤疏鬆,又要加厚培土層,;在盛花期後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0026](5)防治病蟲害:出苗10-12天後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環腐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6-7月份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和72%普力克水劑700倍液噴霧防治晚疫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_3次;
[0027](6)適時收穫:於9月中下旬收穫,適時收穫時可每隔7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共噴2次。
[0028]本實施例畝產量達到3000kg,與現有技術相比,增產30-50%,實現高產的目標,而且種植的馬鈴薯達到無公害安全綠色食品的標準,管理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催芽曬種:選用皮色細嫩、薯形規整的脫毒種薯做播種材料;播種前40天將種薯從窯內取出,放在室溫15-20°C條件下催芽,堆放2-3層,催芽曬種10-12天,然後上下翻動一次,再曬種7-10天即可播種; (2)適時播種:在4月中下旬,氣溫在5-7°C時進行播種,播種前用50mg/kg的硫酸銅浸泡種薯10-12分鐘,然後在種薯上噴適量塊莖膨大素;採取Im為一帶的種植模式,直播的採取犁溝,人工點種的方法,起壟播壟高20cm,壟面寬60cm,壟與壟之間的距離為40cm,每壟種植馬鈴薯2行,播種時,每666.7m2溝施25kg過磷酸鈣,最後覆膜; (3)合理施肥:先測定土壤中氮、磷、鉀含量指標,然後根據每生產50kg馬鈴薯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0.3kg、磷0.1kg、鉀0.75kg來計算肥料的施用量,同時,在開花前進行追肥,噴施銅或銅硼混合劑; (4)中耕培土:當馬鈴薯芽頂膜時要破膜放苗,並用土壓嚴孔洞,幼苗長到1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深中耕,以深松淺培為主;孕蕾到開化初期進行第二次中耕,既要使土壤疏鬆,又要加厚培土層,;在盛花期後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5)防治病蟲害:出苗10-12天後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環腐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6-7月份用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和72%普力克水劑700倍液噴霧防治晚疫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_3次; (6)適時收穫:於9月中下旬收穫,適時收穫時可每隔7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共噴2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產馬鈴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用70%安泰生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和50%多菌靈可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晚疫病,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03764SQ20141052333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者】陳繼雲 申請人:銅陵縣香聯生態農業科技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