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3:28:41 1
專利名稱::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藥物製劑領域,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阿司匹林腸溶微丸以及包含這種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
背景技術:
:阿司匹林屬於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消炎藥,在臨床中的應用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司匹林已由最初作為解熱、鎮痛、抗炎作用逐漸轉變為用於抗血栓。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中環氧酶(Cyclo-oxygenase)的活性來抑制血栓素TXA2(Thromboxane)的合成,從而達到抗凝血的作用,避免血栓的發生。阿司匹林的給藥途徑以口服為主,吸收率一般在80%-100%。但是由於阿司匹林對胃具有一定的剌激,即使劑量在300mg以下也依然存在增加胃潰瘍的危險,因此為了避免胃部不良反應的發生,多將阿司匹林製成腸溶製劑。腸溶製劑是指藥物在酸性環境中不釋放或幾乎不釋放,而在要求的時間內,於pH6.8左右的磷酸鹽緩衝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釋放的結腸定位腸溶製劑。由於腸溶製劑對pH的特殊要求,阿司匹林腸溶製劑在胃內幾乎不會釋放,而在腸道內定位釋放,減輕藥物對胃部的刺激。常用的腸溶製劑可以分為腸溶片及腸溶膠囊,腸溶膠囊又分為由腸溶材料製成的膠囊殼的腸溶膠囊和含有腸溶微丸的腸溶膠囊。在服用腸溶片後,由於片劑在胃部是完全不溶解的,腸溶片整體存在於胃中。由於幽門直徑比較小(約為15mm),在胃內有其它食物存在時,需經過0.5-8小時不等的等待時間進入腸道,當進入腸道後,在適宜的pH值的作用下,藥物迅速釋放,使局部血藥濃度過高。由腸溶材料製成的膠囊殼的腸溶膠囊,其內容物沒有腸溶的性質,膠囊的釋藥行為是通過膠囊殼的溶解來tf制的。在服用後,由於膠囊在胃部完全不溶解,膠囊不易通過幽門,只有當食物已經消化完全或幾乎消化完全才能通過幽門,在腸道適宜pH值的作用下,膠囊殼溶解釋放出藥物,造成釋放時間不穩定。在服用含有腸溶微丸的腸溶膠囊後,膠囊通過賁門進入胃,膠囊殼首先在胃酸的作用下溶解,釋放出幾百個小微丸。而腸溶膠囊中的微丸直徑很小(約為0.4mm1.85mm之間),微丸可以直接通過幽門。即使在胃部有食物的情況下,微丸仍可以與食物混合後通過幽門進入腸道;由於微丸外包有腸溶衣,微丸不會在胃中溶解,因此可以避免藥物對胃部的刺無。隨著胃的蠕動,小微丸可以逐漸通過幽門進入腸道中,在腸道適宜pH值的作用下溶解,釋放出藥物,使藥物進入體內循環系統,保持血藥濃度的平衡。因此,與由腸溶材料製成的膠囊殼的腸溶膠囊相比,含有腸溶微丸的腸溶膠囊更不易受到胃排空速度的影響,吸收均勻,個體間生物利用度差異更小。微丸增大了藥物與腸道的接觸面積,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減小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剌激;微丸的釋藥行為是組成一個劑量的各個小丸釋藥行為的總和,釋藥規律的重現性、一致性優於其他製劑。
發明內容鑑於阿司匹林腸溶片及由腸溶材料製成的膠囊殼的腸溶膠囊存在著上述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採用科學配比,提供一種穩定性好、刺激小、血藥濃度平穩且生物利用度高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由內至外包括5-22重量%的空白丸芯;55-75重量%的由阿司匹林和藥用賦形劑組成的藥物層;和20-35重量%的腸溶衣。所述微丸的直徑在0.40111111-1.85mm之間,優選0.5mm-1.5mm之間。本發明中,所述空白丸芯可以為蔗糖丸芯、澱粉丸芯和微晶纖維素丸芯中的一種或幾種。上述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藥物層中,所述藥用賦形劑可由粘合劑和崩解劑組成,所述粘合劑可以選自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崩解劑可以選自羧甲基澱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鈣、交聯羧甲基纖維素納、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由阿司匹林和藥用賦形劑組成的藥物層沉積在所述空白丸芯上形成藥物塗層。本發明中,術語"粘合劑"指具有粘合性質的物質;術語"結合劑"指將粘合劑溶於一定的溶劑形成的混合物。因此,將粘合劑容易適宜的溶劑中形成結合劑,再用結合劑將由阿司匹林和藥用賦形劑組成的藥物組合物粘合至空白丸芯上,形成含有阿司匹林的丸芯。最後,將所述的腸溶衣層沉積在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塗層上。所述的腸溶衣層至少由膜衣材料和增塑劑組成;所述膜衣材料選自醋酸纖維素酞酸酯(CAP)、聚乙烯醇酞酸酯(PVAP)、醋酸纖維素苯三酸酯(CAT)、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udragitL和EudragitS等)、羥丙甲纖維素酞酸酯(HPMCP)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增塑劑選自枸櫞酸酯系列、甘油醋酸酯和甘油三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的腸溶衣中的膜衣材料和增塑劑的重量比不低於20:1。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粘合劑溶於溶劑形成結合劑;在結合劑的噴塗下,將由阿司匹林和崩解劑組成的混合物塗敷到空白丸芯上以形成含阿司匹林的微丸;用腸溶衣塗敷所述含阿司匹林的微丸。本發明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具體製備方法如下空白丸芯的製備選擇一定大小的蔗糖或乳糖作為糖晶,選擇大小均勻的蔗糖或乳糖作為糖晶可以使糖心的大小均勻,形成微丸的大小也能保持在一定範圍之內;將粘合劑溶於適當的溶劑中形成結合劑,所述適當的溶劑可以選自純化水、異丙醇、乙醇或丙酮;取所需粒徑的蔗糖中間細粒,備用;將稀釋劑和潤滑劑混合均勻,所述稀釋劑選自澱粉、蔗糖或微晶纖維素,所述潤滑劑選自微粉矽膠、硬脂酸鹽或滑石粉中的一種或多種。將選好粒徑的蔗糖置於包衣裝置內,噴入結合劑,並加入混合好的稀釋劑和潤滑劑粉末進行上粉操作,直至得到所需丸芯;將製備好的丸芯乾燥,使其中溶劑完全揮發;形成空白丸芯。腸溶微丸的製備步驟如下將粘合劑溶解於適當的溶劑中,攪拌至溶解,製成結合劑,所述適當的溶劑可以選自純化水、異丙醇、乙醇或丙酮;將阿司匹林和崩解劑粉碎後備用;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裝置中,設定適當的轉速和溫度,取結合劑適量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和崩解劑至完成,乾燥整粒後過篩,形成含藥微丸備用;取膜衣材料過篩後與增塑劑、溶劑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含藥微丸置於包衣裝置中,設定適當的轉速和溫度,將腸溶衣溶液適量噴入,至操作完成。設定適當的溫度乾燥一段時間。將包含腸溶衣的顆粒乾燥整粒後過篩,形成阿司匹林腸溶微丸。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將形成的包有腸溶衣的微丸填充至4#普通硬膠囊中,形成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將微丸填充至膠囊後,微丸具有膠囊殼的保護,可以增加微丸的穩定性,增加藥物貯存的期限。便於患者服用(服用與一粒膠囊等劑量的微丸大約需要200-300顆),提高患者的順應性。當服用本發明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後,膠囊殼在胃中溶解,釋放出幾百粒微丸,由於微丸外包有腸溶衣,微丸不會在胃中溶解,因此可以避免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隨著胃的蠕動,小微丸可以逐漸通過幽門進入腸道中,在腸道適宜pH值的作用下溶解,釋放出藥物,使藥物進入體內循環系統,保持血藥濃度的平衡。使微丸的粒徑保持在0.4mm-1.85mm之間,微丸可以不受任何阻力順利進入通過幽門進入腸道中,因此可以不受進食、胃排空因素等的影響,使微丸更快進入腸道發揮藥效。圖1是服用市售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及本發明阿司匹林腸溶微丸膠囊後水楊酸的血藥濃度曲線。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h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39.36g羧甲基澱粉鈉3.2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4g異丙醇160mL純化水20mLEudragitL30D37.3g甘油醋酸酯2.24g純化水35mLB.製備腸溶微丸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異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EudragitL30D與甘油醋酸酯和純化水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5mm-1.8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2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21.64g羧甲基澱粉鈉2.8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3.8g乙醇129mL純化水18mLEudragitL30D32.67g甘油醋酸酯1.96g純化水27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流化床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EudragitL30D與甘油醋酸酯和純化水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流化床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4mm-1.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3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35.08g羧甲基澱粉鈉2.5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3.7g異丙醇157mL純化水20mLEudragitL30D29.17g甘油醋酸酯1.75g純化水25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異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EudragitL30D與甘油醋酸酯和純化水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4mm-1.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15.94g羧甲基澱粉鈉O.Ol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2.28g異丙醇28.5mL純化水28.5mLEudragitL30D55.33g甘油醋酸酯0.83g純化水9.2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異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流化床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EudragitL30D與甘油醋酸酯和純化水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流化床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5mm-1.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5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14.65g羧甲基澱粉鈉2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乙醇71mL純化水31mLCAP13,65g甘油醋酸酯1.35g丙酮13.5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流化床包衣劑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CAP與甘油醋酸酯和丙酮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流化床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5mm-1.8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6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lOOg空白丸芯14.92g羧甲基澱粉鈉2.7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2.8g異丙醇108mL純化水30mLPVAP12.15g甘油醋酸酯2.43g乙醇48.6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異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羧甲基澱粉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PVAP與甘油醋酸酯和乙醇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4mm-1.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弁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7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14.92g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2.7g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3.0g乙醇89mL純化水30mLCAT12.58g甘油三醋酸酯2.43g純化水23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溶於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CAT與甘油三醋酸酯和純化水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5mm-1.8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8A.腸溶微丸製劑成分表阿司匹林100g空白丸芯14.92g羧甲基澱粉鈉2.6g聚乙烯吡咯烷酮2.8g乙醇89mL純化水30mLHPMCP5012.25g甘油三醋酸酯2.43g二氯甲烷11.5mL乙醇11.5mLB.製備製劑的方法將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於乙醇和純化水中,形成結合劑;將阿司匹林和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粉碎;將空白丸芯置於包衣鍋內,將結合劑噴入,再加入粉碎後的阿司匹林及羧甲基澱粉鈉至操作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包有藥物的微丸。將HPMCP50與甘油三醋酸酯和二氯甲烷、乙醇混合均勻,形成腸溶衣溶液;將包有藥物的微丸置於包衣鍋中,噴入腸溶衣溶液,操作至完成,持續送風乾燥3-4小時,形成腸溶衣微丸,微丸粒徑為0.4mm-1.85mm。將腸溶微丸填充至4#膠囊中,形成腸溶膠囊。實施例9:游離水楊酸檢查精密稱取細粉適量(相當於阿司匹林O.lg),置lOOmL量瓶中,用1%(mL/mL)冰醋酸無水甲醇溶液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0pg注入液相色譜儀中,記錄色譜圖;另精密稱取水楊酸對照品適量,用1%(mL/mL)冰醋酸無水甲醇溶液溶解並稀釋成每lmL中含10嗎的溶液,以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以阿司匹林標示量計,含游離水楊酸不得過1.0%。表1游離水楊酸檢查序號水楊酸含量(%)實施例1的腸溶膠囊0.71實施例2的腸溶膠囊0.52實施例3的腸溶膠囊0.37實施例4的腸溶膠囊0.58實施例5的腸溶膠囊0.49實施例6的腸溶膠囊0.64實施例7的腸溶膠囊0.70實施例8的腸溶膠囊0.45目前中國藥典阿司匹林腸溶膠囊"乙醯水楊酸"檢查項中,游離水楊酸含量為不超過標示量的3%;由表1可知,按照本發明方法製備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的乙醯水楊酸含量為不超過標示量的1%,比藥典要求更高,質量控制更加嚴格。實施例10:釋放度的測定測定方法中國藥典2005版二部XD第二法裝置中國藥典2005版二部溶出度測定第一法(一)酸中釋放度溶劑鹽酸0.1N750mLX6轉籃法100轉/分鐘時間120分鐘溫度37士0.5。C步驟1)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阿司匹林對照品26.'7mg,置於100mL的容量瓶中,加鹽酸至刻度,混合均勻,吸取5.0mL至另一50mL容量瓶中,加鹽酸至刻度,混合均勻,即得。2)供試液的配製精密稱定阿司匹林腸溶微粒6份(分別相當於阿司匹林100mg),將微粒分別投入轉籃中,開動儀器運轉120分鐘後,吸取20mL的溶液,過濾,取10mL濾液至50mL容量瓶中,加鹽酸至刻度,混合均勻,得供試液。測定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注入2(HlL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至高效液相色譜儀合格標準於120分鐘內測得的阿司匹林不應超過標示量的10%。(二)緩衝液中釋放量溶劑pH6.8的標準磷酸緩衝液;1000mLX6轉籃法100轉/分鐘時間45分鐘溫度37±0.5°C步驟1)對照品溶液配製精密稱取阿司匹林對照品20.0mg,置於200mL的容量瓶中加溶劑(標準緩衝液)至刻度線處,並混合均勻,即得。2)供試品配製棄去上述各容器中鹽酸溶液,立即加入37士0.5。C的磷酸鹽緩衝溶液(pH6.8)1000mL,繼續運轉45分鐘,取溶液20mL,過濾,得供試液。測定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注入20pL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至高效液相色譜儀合格標準於45分鐘後測得的阿司匹林不得低於標示量的75%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中國藥典中附錄XD關於釋放度的檢查要求酸中釋放度不大於標示量的10%,緩衝液中釋放度不低於標示量的70%,該方法要求緩衝液中釋放度不低於標示量的75%,通過表2可以看出,各實施例中的釋放度均符合標準。酸中釋放度和緩衝液中釋放度分別為模擬人體內的胃和小腸中的環境,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該藥品在胃中溶解釋放的很少,而大部分是在小腸中釋放,體現了腸溶膠囊的特點。同時由於該實驗供試品是使用膠囊中的微丸,因此酸中和緩衝液中的釋放度體現的性質均為微丸的性質。11:加速試驗所謂加速試驗是指用相對於實際使用時間短得多的時間進行試驗,通過提高預期現場使用期間遇到的環境應力的頻度、幅度、大小或持續時間,或將這些因素組合施加來達到目的。取本發明實施例所得的腸溶膠囊,於相對溼度75%下,分別置於20°C、30°C、37"恆溫恆溼箱,定於0、1、2、3、6月取樣,檢查含量,結果見表3。表3藥物顆粒加速試驗溫度貯存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實施例rc)時間(月)l(Wt%)2(Wt%)3(Wt%)4(Wt%)5(Wt%)6(Wt%)7(Wt%)8(wt%;>200101.3103.6102.5102.1104.0102.8103.6101.9201101.3103.5102.6101.7103.9102.8103.4101.9202101.3103.5102.1101.7103.9102.6103.5101.7203101.1103.1102.1101.2103.9102.5103.4101.6206100.6102.7101.9101.1103.4102.1103.1101.4300101.3103.6102.5102.1104.0102.8103.6101.9301101.2103.5102.5102.1103.9102.7103.5101.9302101.2103.3102.3101.0103.8102.5103.2101.7303100.8103.0101.9100.7103.6102.2103.1101.6306100.4102.6101.499.4103.2101.9102.7跳8370101.3103.6102.5102.1104.0102.8103,6101.9371100.8103.5101.7100.7103.8102.6103.3101.7372100.6103.2101.6100.7103.5102.2103.1101.437399.8102.4100.599.7102.8101.8102.7100.437697.5101.999.998.4101.4101.1101.498.6由表3可見,各實施例在加速試驗條件下均符合標準,16實施例12:在對阿司匹林腸溶膠囊與阿司匹林腸溶微丸膠囊的對比試驗中,測定服用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及阿司匹林腸溶微丸膠囊後水楊酸的血藥濃度,結果如圖l所示。權利要求1.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由內至外包括5-22重量%的空白丸芯;55-75重量%的由阿司匹林和藥用賦形劑組成的藥物層;和20-35重量%的腸溶衣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微丸的直徑在0.40mm-1.85mm之間,優選0.5mm-L5mm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空白丸芯為蔗糖丸芯、澱粉丸芯和微晶纖維素丸芯中的一種或幾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用賦形劑由粘合劑和崩解劑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粘合劑選自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崩解劑選自羧甲基澱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鈣、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種或多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腸溶衣層至少由膜衣材料和增塑劑組成。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膜衣材料選自醋酸纖維素酞酸酯、聚乙烯醇酞酸酯、醋酸纖維素苯三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如EudragitL和EudragitS、羥丙甲纖維素酞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增塑劑選自甘油醋酸酯和甘油三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種。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腸溶衣中的膜衣材料和增塑劑的重量比大於或等於10:1。9.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阿司匹林腸溶微丸,其特徵在於,所述微丸的組分和含量如下阿司匹林57.34%空白丸芯9.1%羧甲基澱粉鈉0.006%低取代羥丙甲基纖維素EudragitL30D甘油醋酸酯10..阿司匹林腸溶微丸膠;匹林腸溶微丸。,1.31%31,73%0.48%。"其包含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阿司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由內至外包括5-22重量%的空白丸芯;55-75重量%的由阿司匹林和藥用賦形劑組成的藥物層;和20-35重量%的腸溶衣層。本發明同時公開所述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製備方法以及含有阿司匹林腸溶微丸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本發明的阿司匹林腸溶膠囊具有穩定性好、刺激小、血藥濃度平穩且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文檔編號A61P29/00GK101596166SQ200810038529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優先權日2008年6月4日發明者吳保祥,李芳全,龍蘇申請人:永信藥品工業(崑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