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21:55:41 2
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入子上方設置有彈性壓塊,入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壁,當入子處於初始位時,第一斜壁的一端與彈性壓塊的一側上下對齊,彈性壓塊的一側設置有衝頭,衝頭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壁,第二斜壁與第一斜壁相互平行,入子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斜壁,第三斜壁上方設置有推桿,推桿的底部設置有與第三斜壁平行設置的第四斜壁。第一斜壁的設置,使得與入子頂部形成便於受力的折彎邊,同時也為折彎件留出足夠的折彎空間,第二斜壁的設置,減少了衝頭與鈑材之間的折彎阻力,第三斜壁和第四斜壁的設置,使得合模過程中入子可以向衝頭一側滑動,進而形成小於90度的折彎角,本發明結構簡單,折彎穩定可靠,有效減少折彎阻力。
【專利說明】 —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衝壓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下的折彎模具,在衝壓的過程中,因為衝頭外側壁與鈑材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存在較大的折彎阻力,容易使得鈑材表面刮花,同時,由於入子的側壁與頂面垂直設置,因此鈑材折彎後容易回彈且不易折彎,此外,對於折彎角度小於90度的工件的折彎,一般模具結構設計的都比較複雜,因此造成模具成本比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折彎穩定可靠,有效減少折彎阻力的衝壓模具。
[0004]為達此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滑動配合有入子,所述入子的上表面設置有用於鈑材定位的定位銷,所述入子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壓緊鈑材的彈性壓塊,所述入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壁,當所述入子處於初始位時,所述第一斜壁的上端與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上下對齊,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鈑材折彎的衝頭,所述衝頭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壁,所述第二斜壁的一端與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間隙配合,且所述第二斜壁與所述第一斜壁相互平行,所述入子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斜壁,所述第三斜壁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合模時推動入子滑動的推桿,所述推桿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三斜壁平行設置的第四斜壁。
[0006]其中,當所述彈性壓塊處於自由狀態下時,所述衝頭的下底面與所述彈性壓塊的下底面共面。
[0007]其中,所述第二斜壁與所述衝頭的下底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平滑擠壓鈑材的第一圓角。
[0008]其中,所述第一斜壁與所述入子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鈑材平滑折彎的第二圓角。
[0009]其中,所述入子與所述下模的下模板的凹槽滑動配合,且所述入子的下底面寬度大於所述上表面的寬度。
[0010]其中,所述第一斜壁與所述下模板之間的夾角小於75度。
[0011]其中,所述彈性壓塊與緊固在所述上模的上模板上的導柱滑動配合,且所述彈性壓塊與所述上模板之間的導柱上套設有壓簧。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滑動配合有入子,所述入子的上表面設置有用於鈑材定位的定位銷,所述入子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壓緊鈑材的彈性壓塊,所述入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壁,當所述入子處於初始位時,所述第一斜壁的上端與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上下對齊,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鈑材折彎的衝頭,所述衝頭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壁,所述第二斜壁的一端與所述彈性壓塊的一側間隙配合,且所述第二斜壁與所述第一斜壁相互平行,所述入子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斜壁,所述第三斜壁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合模時推動入子滑動的推桿,所述推桿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三斜壁平行設置的第四斜壁。第一斜壁的設置,使得與入子頂部形成便於受力的折彎邊,同時也為折彎件留出足夠的折彎空間,第二斜壁的設置,減少了衝頭與鈑材之間的折彎阻力,第三斜壁和第四斜壁的設置,使得在合模過程中入子可以向衝頭一側滑動,進而使得形成小於90度的折彎角,本發明結構簡單,折彎穩定可靠,有效減少折彎阻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明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合模前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發明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合模後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入子、2.定位銷、3.彈性壓塊、4.衝頭、5.第二斜壁、6.第一斜壁、7.推桿、8.第三斜壁、9.第四斜壁、10.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1和附圖2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7]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滑動配合有入子1,所述入子I的上表面設置有用於鈑材定位的定位銷2,所述入子I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壓緊鈑材的彈性壓塊3,所述入子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壁6,當所述入子處於初始位時,所述第一斜壁6的上端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上下對齊,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鈑材折彎的衝頭4,所述衝頭4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壁5,所述第二斜壁5的下端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間隙配合,且所述第二斜壁5與所述第一斜壁6相互平行,所述入子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斜壁8,所述第三斜壁8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合模時推動入子滑動的推桿7,所述推桿7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三斜壁8平行設置的第四斜壁9。第一斜壁的設置,使得與入子頂部形成便於受力的折彎邊,同時也為折彎件留出足夠的折彎空間,第二斜壁的設置,減少了衝頭與鈑材之間的折彎阻力,第三斜壁和第四斜壁的設置,使得在合模過程中入子可以向衝頭一側滑動,進而使得鈑材形成小於90度的折彎角,本發明結構簡單,折彎穩定可靠,有效減少折彎阻力。
[0018]當所述彈性壓塊3處於自由狀態下時,所述衝頭4的下底面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下底面共面。此結構設計,使得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彈性壓塊和衝頭同時與鈑材相接觸,避免定位在入子上表面的鈑材翹起等不良現象的發生。也可以使彈性壓塊先接觸鈑材。
[0019]所述第二斜壁5與所述衝頭4的下底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平滑擠壓鈑材的第一圓角。第一圓角的設置,便於鈑材折彎處平滑折彎,不會形成銳角。
[0020]所述第一斜壁6與所述入子I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鈑材平滑折彎的第二圓角。第二圓角的設置,可以平滑擠壓鈑材,且減少與鈑材的折彎阻力,使得鈑材易於折彎。
[0021]所述入子I與所述下模的下模板的凹槽10滑動配合,且所述入子I的下底面寬度大於所述上表面的寬度。
[0022]所述第一斜壁6與所述下模板之間的夾角小於75度。[0023]所述彈性壓塊3與緊固在所述上模的上模板上的導柱滑動配合,且所述彈性壓塊3與所述上模板之間的導柱上套設有壓簧。
[0024]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基於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模上滑動配合有入子(I),所述入子(I)的上表面設置有用於鈑材定位的定位銷(2),所述入子(I)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壓緊鈑材的彈性壓塊(3),所述入子(I)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壁(6),當所述入子(I)處於初始位時,所述第一斜壁出)的上端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上下對齊,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鈑材折彎的衝頭(4),所述衝頭(4)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壁(5),所述第二斜壁(5)的下端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一側間隙配合,且所述第二斜壁(5)與所述第一斜壁(6)相互平行,所述入子(I)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斜壁(8),所述第三斜壁(8)上方的上模上設置有用於合模時推動入子滑動的推桿(7),所述推桿(7)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三斜壁(8)平行設置的第四斜壁(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當所述彈性壓塊(3)處於自由狀態下時,所述衝頭(4)的下底面與所述彈性壓塊(3)的下底面共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斜壁(5)與所述衝頭(4)的下底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平滑擠壓鈑材的第一圓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斜壁(6)與所述入子(I)的上表面之間的夾角處設置有用於鈑材平滑折彎的第二圓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入子(I)與所述下模的下模板的凹槽(10)滑動配合,且所述入子(I)的下底面寬度大於所述上表面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 求5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斜壁(6)與所述下模板之間的夾角小於75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側推的衝壓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壓塊(3)與緊固在所述上模的上模板上的導柱滑動配合,且所述彈性壓塊(3)與所述上模板之間的導柱上套設有壓簧。
【文檔編號】B21D5/01GK103990709SQ20141024747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王傳喜 申請人:崑山電子羽電業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