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反映的情感(電影誤殺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023-06-08 22:57:10 2
由柯汶利導演,陳思誠監製,肖央主演的電影《殺生》,據官方統計目前票房已過10億。《殺生》改編自印度電影《殺生瞞天記》,倍感意外的是,這樣一部改編的電影,居然沒有水土不服。
就票房來看,已然是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同時該部電影也在豆瓣上保持著7.6分的口碑好評,可謂是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那麼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呢?
整部電影圍繞著李偉傑和警察的刑偵衝突鋪展開來。雖然說是靠刑偵情節的推動劇情發展,但是整部電影卻幾乎沒有燒腦的推理環節。以小編的愚見來看,這部電影是靠情感取勝。
李偉傑來泰打拼多年,與妻子阿玉經營著一家網絡服務設施供應店,膝下有兩個女兒。這個四口之家與四鄰相處十分融洽。
主人公生活的小鎮充滿著社會階級衝突對立的火藥味。桑坤是鎮上的一位警察,其實就是披上合法外衣的黑社會,吃飯永遠「記帳」,恐嚇不肯交個人「稅費」小商販,暴力毆打匿名舉報他的承包商。
影中有一片段,警察局長的兒子打架鬥毆,把別人眼睛幾乎戳瞎。警察局長壓住案子,以10萬泰銖私了,層層盤剝,最後到受害人手裡,只有3000泰銖不到的賠償。李偉傑趁桑坤離開間隙,告訴受害人去做傷情鑑定,這樣警察局就不得不立案。
兩人也因此結怨。這一處,已經把以警察為代表的特權階級對以李偉傑為代表的社會底層欺壓的衝突,做了較好的展現。
李偉傑的女兒參加夏令營卻被同行的警察局長的兒子強暴。事後,警察局長兒子以不雅視頻為由繼續騷擾這個女孩,後在爭奪手機中,失手將其殺死,妻子將其埋在房子後的公共墓地。李偉傑親眼目睹了警察的暴行,不再對警察抱有希望,決心以自己的力量保護妻女。
李偉傑再現偵探電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利用大家對關鍵事項的特別記憶,重新拼接了時間和空間,製造了不在場的證據,全鎮的人都在無意中為其做了「偽證」。警察局長憑直覺認定其有嫌疑,但其雖然已經推出了李偉傑的作案手法,但卻拿不到絲毫的證據。
李偉傑在小鎮人緣口碑較好,小鎮人普遍認為其是因為和桑坤的私怨而被冤枉入獄,此時已經民意洶洶。
愛子心切的警察局長,決心不顧一切挖出真相,在警察局中暴力逼供李偉傑一家四口。最後小女兒在威逼之下說出來母親當晚埋屍的情景。由此,警察全員出動,押著李偉傑一家四口,奔向埋屍點,小鎮居民也全都四面八方的聚合而來。
這本是塊公共墓地,許多居民的祖墳都在於此,警察此舉已經再次激起的民憤。警察出動警犬搜索到了埋屍地點,警察強力開棺後卻發現卻不是警察局長兒子的屍體。
原來,李偉傑早已經將實體轉移。此時,民意激憤到了極點,與警察展開了激烈的衝突。這件事也成為一個導火索,將底層社會居民的平時因被欺壓而積攢的怒火,徹底點燃,爆發了性群體性衝突事件,引發了社會騷亂。
最後警察局長被迫停職,李偉傑一家無罪開釋。但騷亂一直仍在持續。劇末,李偉傑見到了警察局長夫婦,他們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並為自己兒子所犯的錯誤,向其道歉。央求其告知兒子是否還在人世。李偉傑望著象徵懺悔的佛塔,向其深深鞠躬,也表示了懺悔。
原來當時警察局長兒子並沒有死,只是被打昏,最後是被埋在棺材裡活活悶死。李偉傑在保護家人周全以後,向警局自首,並向大眾承認了殺死警察局長兒子的事實。
影片最後,媒體採訪群眾對引起這次騷亂的關鍵人李偉傑的看法,輿論一邊倒的憤怒表示應該無罪釋放。片末,也就著採訪劇中人物的片段,將鏡頭給了觀眾。
影片也就此結束,由此也在藉此反問大家,對李偉傑怎麼看?似乎也在更深層此的發問,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平凡的你我身上,你我會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