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0:43:01 1
專利名稱: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迴轉接頭。
技術背景在樁基礎施工技術領域,各種異形樁己得到廣泛的應用。對於液壓控制的 機型,為實現一次成孔,通常在鑽具上設置迴轉接頭,但現有迴轉器的固定外 套和旋轉內軸之間都是採用密封件進行密封,由於鑽機的工況惡劣,密封件極 易損壞,密封效果不好,無法滿足長時間的使用需要;維修率較高,影響施工 進度,進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使用密封件所存在的密封效果不好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 一種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本發明包括固定外套1和旋轉內軸2,旋轉內 軸2設置在固定外套1內,所述固定外套1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油口 13和二號 油口 14,且所述固定外套1的內壁上開有與一號油口 13連通的一號環槽11和 與二號油口 14連通的二號環槽12;所述旋轉內軸2的側壁上開有一號軸向走油 孔21和二號軸向走油孔22,旋轉內軸2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徑向走油孔23和 二號徑向走油孔24,所述一號徑向走油孔23的兩端分別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 和固定外套1上的一號環槽11連通,所述二號徑向走油孔24的兩端分別與一 號軸向走油孔21和固定外套1上的二號環槽12連通;它還包括上端蓋3、第一 密封件4、第一軸承5、下端蓋6、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軸承8,上端蓋3和下 端蓋6分別套裝在旋轉內軸2上、下端並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上、下端面固定 連接,第一密封件4設置在上端蓋3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二密封件7設置在 下端蓋6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一軸承5和第二軸承8分別設置在上端蓋3和 下端蓋6內的旋轉內軸2與固定外套1之間;所述固定外套1的側壁上開設有 洩油孔15且所述洩油孔15的上、下端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連通,所述固 定外套1的外壁上開有與洩油孔15連通的洩油口 16;所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 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為間隙配合,旋轉內軸2下部的外壁上固設有與一號軸
向走油孔21連通的一號接頭25和與二號軸向走油孔22連通的二號接頭26。本發明所述的一號油口 13和二號油口 14分別與主油路連通, 一號接頭25 和二號接頭26分別與鑽具的驅動部件的進、回油口連通,形成完整的供油迴路, 所述洩油口 16與系統油箱連通,當系統壓力過高時,油液可通過洩油孔15和 洩油口16流回油箱;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可靠地實現將鑽具所需液壓回 路液壓系統的動力油輸送到鑽具上,在固定外套1和旋轉內軸2採用間隙密封, 密封性能好,大大降低維修及施工成本,有效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密封件易損壞 所帶來的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一(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由固定外套1、旋轉內軸2、上端 蓋3、第一密封件4、第一軸承5、下端蓋6、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軸承8組成, 旋轉內軸2設置在固定外套1內,所述固定外套1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油口 13 和二號油口 14,且所述固定外套1的內壁上開有與一號油口 13連通的一號環槽 11和與二號油口 14連通的二號環槽12;所述旋轉內軸2的側壁上開有一號軸 向走油孔21和二號軸向走油孔22,旋轉內軸2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徑向走油孔 23和二號徑向走油孔24,所述一號徑向走油孔23的兩端分別與一號軸向走油 孔21和固定外套1上的一號環槽11連通,所述二號徑向走油孔24的兩端分別 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和固定外套1上的二號環槽12連通,上端蓋3和下端蓋6 分別套裝在旋轉內軸2上、下端並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上、下端面固定連接, 第一密封件4設置在上端蓋3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二密封件7設置在下端蓋6 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一軸承5和第二軸承8分別設置在上端蓋3和下端蓋6 內的旋轉內軸2與固定外套1之間;所述固定外套1的側壁上開設有洩油孔15 且所述洩油孔15的上、下端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連通,所述固定外套1的 外壁上開有與洩油孔15連通的洩油口 16;所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 的內孔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間隙為0.01mm 0.03mm;旋轉內軸2下部的外壁 上固設有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連通的一號接頭25和與二號軸向走油孔22連通 的二號接頭26。本實施方式在使用時可設置在動力頭的下方,旋轉內軸2的上、下端分別與動力頭主軸的下端和鑽具固定連接,固定外套1與動力頭箱體固定 連接,即可滿足使用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二(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在於所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的間隙為O.Olmrn。其它組成和連 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在於所 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的間隙為0.02mm。其它組成和連 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在於所 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的間隙為0.03mm。其它組成和連 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的不同點在於它 還包括下接頭31、上接頭32和上接頭固定座33,所述上接頭固定座33的下端 與畫定外套1的上端固定連接,旋轉內軸2的中部開有通孔27,所述旋轉內軸 2上端穿過上接頭固定座33且旋轉內軸2與上接頭固定座33之間設置有橡膠密 封套10;所述上接頭32固設在上接頭固定座33上,所述下接頭31與旋轉內軸 2的下端固定連接。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本實施方式所 述的旋轉內軸2開有通孔27,在實現液壓系統的動力油作用於鑽具上的同時將 漿液或砼送入樁孔中。
具體實施方式
六(參見圖l)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五的不同點在於它 還包括連接法蘭9,所述連接法蘭9固設在一號接頭25和二號接頭26上方的固 定外套1上。其它組成和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
五相同。本實施方式在使用 時可設置在動力頭的上方,通過所述的連接法蘭9與動力頭主軸的上端法蘭連 接,固定外套1與動力頭箱體固定連接。本發明所述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可根據不同機型的實際需要,設置 在動力頭的上方或下方,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它包括固定外套(1)和旋轉內軸(2),旋轉內軸(2)設置在固定外套(1)內,所述固定外套(1)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油口(13)和二號油口(14),且所述固定外套(1)的內壁上開有與一號油口(13)連通的一號環槽(11)和與二號油口(14)連通的二號環槽(12);所述旋轉內軸(2)的側壁上開有一號軸向走油孔(21)和二號軸向走油孔(22),旋轉內軸(2)的外壁上開設有一號徑向走油孔(23)和二號徑向走油孔(24),所述一號徑向走油孔(23)的兩端分別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和固定外套(1)上的一號環槽(11)連通,所述二號徑向走油孔(24)的兩端分別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和固定外套(1)上的二號環槽(12)連通,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上端蓋(3)、第一密封件(4)、第一軸承(5)、下端蓋(6)、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軸承(8),上端蓋(3)和下端蓋(6)分別套裝在旋轉內軸(2)上、下端並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上、下端面固定連接,第一密封件(4)設置在上端蓋(3)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二密封件(7)設置在下端蓋(6)與旋轉內軸(2)之間,第一軸承(5)和第二軸承(8)分別設置在上端蓋(3)和下端蓋(6)內的旋轉內軸(2)與固定外套(1)之間;所述固定外套(1)的側壁上開設有洩油孔(15)且所述洩油孔(15)的上、下端分別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連通,所述固定外套(1)的外壁上開有與洩油孔(15)連通的洩油口(16);所述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為間隙配合,旋轉內軸(2)下部的外壁上固設有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連通的一號接頭(25)和與二號軸向走油孔(22)連通的二號接頭(26)。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旋 轉內套(2)的外徑與固定外套(1)的內徑之間的間隙為0.01mm 0.03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其特徵在於它 還包括下接頭(31)、上接頭(32)和上接頭固定座(33),所述上接頭固定座(33)的下 端與固定外套(l)的上端固定連接,旋轉內軸(2)的中部開有通孔(27),所述旋轉 內軸(2)上端穿過上接頭固定座(33)且旋轉內軸(2)與上接頭固定座(33)之間設置 有橡膠密封套(10);所述上接頭(32)固設在上接頭固定座(33)上,所述下接頭(31) 與旋轉內軸(2)的下端固定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其特徵在於它還包 括連接法蘭(9),所述連接法蘭(9)固設在一號接頭(25)和二號接頭(26)上方的固定 外套(1)上。
全文摘要
鑽機鑽具用液壓油路迴轉器,它涉及一種迴轉接頭。為解決現有技術使用密封件所存在的密封效果不好的問題,本發明包括固定外套(1)、旋轉內軸(2)、上端蓋(3)、第一密封件(4)、第一軸承(5)、下端蓋(6)、第二密封件(7)和第二軸承(8),本發明的設計要點在於旋轉內套(2)的外壁與固定外套(1)的內孔之間為間隙配合,並在固定外套(1)的側壁上開有與所述間隙連通的洩油孔(15)和洩油口(16);旋轉內軸下部的外壁上固設有與一號軸向走油孔(21)連通的一號接頭(25)和與二號軸向走油孔(22)連通的二號接頭(26)。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有效地避免了密封件損壞的現象發生;能夠可靠地實現將鑽具所需液壓迴路液壓系統的動力油輸送到鑽具上,密封性能好,大大降低維修及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21B4/02GK101131067SQ200610010430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3日
發明者宇 張, 祝慧佳, 翟宇思, 翟宇紅, 翟宇飛 申請人:翟宇思;翟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