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和方法
2023-06-09 00:41:56 3
專利名稱: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以活性焦為吸附劑的煙氣淨化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活性焦(或稱活性碳)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屬於乾式回收法工藝,是以煤製成的活性焦作脫除劑,在活性焦催化作用下,SO2和O2及H2O發生反應,最後以H2SO4形式附著在活性焦孔隙中;同時,NO與O2及NH3反應生成N2, NO2與NH3反應生成N2,從而達到脫除煙氣中SO2和NOx的目的。現有的活性焦幹法同時脫硫脫硝方法多採用脫硫脫硝兩個吸附塔,上下結構或者左右結構,脫硫後煙氣與噴入的氨氣混合後進行脫硝,然而直接在吸附塔內噴射氨增加了活性焦的粘附力,容易造成活性焦粘團、結壁等問題,噴氨過程中吸收塔內氣流分布不均勻,煙氣與NH3的混合存在不均勻性,導致煙氣中NO脫除率低,噴氨口的設置及布置是至關重要的。專利CN102019135、專利CN102019143公開的煙氣聯合脫硫脫硝方法及其專用裝置,在補充新鮮活性焦後設置了噴氨口,此位置位於篩分裝置後,噴入的氨容易被篩分裝置下部收灰系統抽走或產生洩露,同時氨吸附時間短,預吸附氨的效果差,導致脫硝效率不聞。專利CN102225292公開的提高活性焦脫硫能力和減少損耗的系統及方法,噴氨口設置在輸送帶上,一定程度上減少塔內氨的噴灑量,但是噴淋的是水溶液,輸送過程中仍然存在活性焦粘團、結壁的現象。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所述系統可使活性焦進行預吸氨,並使進入脫硝反應區前的煙氣與氨氣充分、均勻混合,從而提高脫硫脫硝的效率,同時所述系統還可對脫硫脫硝後的活性焦進行再生並循環利用,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利用所述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行脫硫脫硝的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主要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所述脫硫脫硝系統包括加氨系統、脫硫脫硝系統和活性焦再生系統,所述活性焦加氨系統包括氨氣儲存裝置,所述氨氣儲存裝置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 ;所述脫硫脫硝系統包括第一預吸氨倉;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相連接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內設置有由上而下的脫硝區和脫硫區,所述脫硫區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以及進氣室;所述脫硝區對應於所述進氣室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出口以及出氣室;所述脫硝區和脫硫區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室;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包括第二預吸氨倉、與第二預吸氨倉連接的再生塔,所述再生塔內設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再生預熱區、再生加熱區和再生冷卻區;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連接;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混合室連接;所述第三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連接;活性焦再生系統中再生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一預吸氨倉中,所述吸附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二預吸氨倉中。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預吸氨倉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分別與所述混合室連接。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上分別設置有用於控制氨氣流量的第一氨氣調節閥、第二氨氣調節閥以及第三氨氣調節閥;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活性焦加氨系統還包括鼓風風機,所述鼓風風機分別與第一氣體調節閥、第二氣體調節閥以及第三氣體調節閥連接,所述第一氣體調節閥一端與第一氨氣調節閥連接,所述第二氣體調節閥一端與第二氨氣調節閥連接,所述第三氣體調節閥一端與第三氨氣調節閥連接。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脫硫脫硝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連接的第一進料卸料器;設置在所述吸附塔下方的第一出料卸料器;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混合室內側設置有噴氨裝置,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噴氨裝置連接;所述第一預吸氨倉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連接;所述第二預吸氨倉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連接。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連接的第二進料卸料器;設置在所述再生塔下方的第二出料卸料器;所述第二預吸氨倉與再生預熱區之間通過第一氮氣氣封閥連接;所述再生塔的塔外側設置有與所述再生預熱區導通連接的高溫換熱風機,與高溫換熱風機連接的熱源,熱源與再生預熱區連接,形成單向循環閉合迴路;所述熱源為電加熱器或熱風爐;所述再生塔的再生加熱區設置有再生氣出口,所述再生氣出口與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連接;所述再生塔對應於再生冷卻區的塔外側連接有低溫換熱風機;所述再生冷卻區與第二出料卸料器之間通過第二氮氣氣封閥連接。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進料卸料器、第一出料卸料器、第二進料卸料器以及第二出料卸料器為星型卸料器或蝶形卸料器。本專利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二出料卸料器與一用於篩分活性焦的篩分裝置連接,所述篩分裝置與第一進料卸料器之間還設置有新鮮活性焦加入裝置。本專利還公開了一種利用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A、活性焦預吸氨
活性焦加氨系統中的第一路氨氣出口向第一預吸氨倉中通入氨氣使第一預吸氨倉中的活性焦預吸氨;第三路氨氣出口向第二預吸氨倉中通入氨氣使第二預吸氨倉中的活性焦預吸氨;B、煙氣脫硫脫硝第一預吸氨倉中的活性焦進入吸附塔;煙氣從吸附塔一側的煙氣入口進入,依次通過進氣室、脫硫反應區、混合室、脫硝反應區、出氣室從煙氣出口排出;第一預吸氨倉以及第二預吸氨倉中的殘餘氨氣與第二路氨氣出口中排出的氨氣在混合室中混合;C、活性焦的再生以及循環利用吸附塔中出來的活性焦進入到第二預吸氨倉中,然後進入再生塔,依次通過再生預熱區、再生加熱區、再生冷卻區對活性焦進行再生,再生過程中活性焦內含有SO2的再生 氣從再生氣出口排出,進入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再生後的活性焦與活性焦加入裝置加入的新鮮活性焦一併通過輸送裝置送至第一預吸氨倉中再次循環利用。本專利的一種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方法,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預吸氨倉和第二預吸氨倉中的活性焦的溫度為6(Tl20°C。本專利的一種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方法,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混合室中的氨氣與煙氣的混合氣體中的氨氮比為O. 5^1. 5 ;所述氨氣儲存裝置內的氨氣為氣態氨,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以及第三路氨氣出口排出的氨氣濃度範圍為3°/Γ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I)、在活性焦加氨系統中設置氨氣調節閥以及氣體調節閥,實現對氨氣濃度的稀釋調節,降低了成本。將氨氣分為三路,分別向不同的加氨點進行加氨,實現了多點加氨方式,提高了氨氣的利用效率;2)、通過設置第一預吸氨倉和第二預吸氨倉,實現了活性焦對氨氣的預吸附,既可對活性焦表面進行修飾,亦可將氨氣儲存在活性焦中,促進後續的活性焦脫硫脫硝性能;3)、通過將噴氨裝置設置在混合室內,代替現有技術中吸附塔內直接噴氨,可有效防止活性焦之間的粘連,防止吸附塔內結壁和堵塞問題,同時,在混合室內加設噴氨裝置可強化煙氣與氨的混合均勻性,調節一定的氨氮比,進一步提高脫硫脫硝性能;4)、通過在第二預吸氨倉與再生塔之間設置氮氣氣封閥,使得第二預吸氨倉內經活性焦吸附後的殘餘氨氣通過管路流向混合室內的噴氨裝置,而非通過管路向下進入再生塔內,從而提高了氨氣的利用效率;5)、通過設置活性焦再生系統,實現脫硫脫硝後的活性焦的再生以及循環利用,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6)、整個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連接關係簡單,可操作性強,控制容易,維護方便。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進料卸料器,2、第一預吸氨倉,3、脫硝反應區,4、脫硫反應區,5、煙氣入口,6、進氣室,7、混合室,8、噴氨裝置,9、出氣室,10、煙氣出口,11、第一出料卸料器,12、第二進料卸料器,13、第二預吸氨倉,14、第一氮氣氣封閥,15、再生預熱區,16、高溫換熱風機,17、熱源,18、再生氣出口,19、再生加熱區,20、再生冷卻區,21、低溫換熱介質,22、低溫換熱風機,23、第二氮氣氣封閥,24、第二出料卸料器,25、篩分裝置,26、新鮮活性焦加入口,27、氨氣儲存裝置,28、氨氣總閥,2901、第一氨氣調節閥,2902、第二氨氣調節閥,2903、第三氨氣調節閥,30、鼓風風機,3101、第一氣體調節閥,3102、第二氣體調節閥,3103、第三氣體調節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和方法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的結構及連接關係如下如圖1所示,所述脫硫脫硝系統包括活性焦加氨系統、脫硫脫硝系統和活性焦再生系統。活性焦加氨系統包括氨氣儲存裝置27,氨氣儲存裝置27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 ;脫硫脫硝系統包括第一預吸氨倉2 ;與第一預吸氨倉2相連接的吸附塔,吸附塔內設置有由上而下的脫硝區3和脫硫區4,脫硫區4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 5以及進氣室6 ;脫硝區3對應於進氣室6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出口 10以及出氣室9 ;所述脫硝區3和脫硫區4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室7。本專利中,脫硫區4及脫硝區3是上下對稱設置的,脫硫區4可以為一個獨立的活性焦層通道也可以根據系統結構設置為多個對稱的活性焦層,譬如設置為兩個對稱的活性焦層,煙氣的運行路線為煙氣從進氣室6進來後再進入脫硫區4中兩個對稱的活性焦層,經活性焦層後進入混合室7,然後進入脫硝區5的兩個對稱的活性焦層,最後從出氣室9出去。所述進氣室6內設置有布氣構件,從而實現煙氣均勻進入脫硫裝置4內,進而實現聞效脫硫。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包括第二預吸氨倉13、與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的再生塔,所述再生塔內設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再生預熱區15、再生加熱區19和再生冷卻區20 ;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連接;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混合室7連接;所述第三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活性焦再生系統中再生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一預吸氨倉2中,所述吸附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二預吸氨倉13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分別與所述混合室7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上分別設置有用於控制氨氣流量的第一氨氣調節閥(2901)、第二氨氣調節閥(2902)以及第三氨氣調節閥(2903);所述活性焦加氨系統還包括鼓風風機30,所述鼓風風機30分別與第一氣體調節閥(3101)、第二氣體調節閥(3102)以及第三氣體調節閥(3103)連接,所述第一氣體調節閥(3101) —端與第一氨氣調節閥(2901)連接,所述第二氣體調節閥(3102) —端與第二氨氣調節閥(2902)連接,所述第三氣體調節閥(3103) —端與第三氨氣調節閥(2903)連接。氨氣調節閥用於控制氨氣流量,所述氣體調節閥與氨氣調節閥分別相連,作用在於通過鼓風風機30輸送的氣體與氨氣調節閥輸送的氨氣進行混合,從而達到對氨氣濃度進行稀釋、調節氨氣濃度的目的。其中,鼓風風機30輸送的氣體介質為空氣或惰性氣體,經稀釋、調節後的氨氣濃度範圍為3% 5%。進一步地,所述脫硫脫硝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連接的第一進料卸料器I ;設置在所述吸附塔下方的第一出料卸料器11 ;所述混合室7內側設置有噴氨裝置8,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噴氨裝置8連接;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8連接;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8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的第二進料卸料器12 ;設置在所述再生塔下方的第二出料卸料器24 ;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與再生預熱區15之間通過第一氮氣氣封閥14連接;設置第一氮氣氣封閥14的目的在於通過輸送氮氣實現管路的氣封,使得第一預吸氨倉2和第二預吸氨倉13內的氨氣通過管路32進入混合室7內側的噴氨裝置8,而非進入下端的再生塔,提高了氨氣的利用效率。所述再生塔的塔外側設置有與所述再生預熱區15導通連接的高溫換熱風機16,與高溫換熱風機16連接的熱源17,熱源17與再生預熱區15連接,形成單向循環閉合迴路;所述熱源17為電加熱器或熱風爐;所述再生塔的再生加熱區19設置有再生氣出口 18,所述再生氣出口 18與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連接;作用在於排除再生塔內富含SO2的再生氣,並對再生氣進行分離回收,從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所述再生塔對應於再生冷卻區20的塔外側連接有低溫換熱風機22 ;所述再生冷卻區20與第二出料卸料器24之間通過第二氮氣氣封閥23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進料卸料器1、第一出料卸料器11、第二進料卸料器12以及第二出料卸料器24為星型卸料器或蝶形卸料器。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卸料器24與一用於篩分活性焦的篩分裝置25連接,所述篩分裝置25與第一進料卸料器I之間還設置有新鮮活性焦加入裝置26。採用本專利的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驟A、活性焦預吸氨活性焦加氨系統中的第一路氨氣出口向第一預吸氨倉2中通入氨氣使第一預吸氨倉2中的活性焦預吸氨;第三路氨氣出口向第二預吸氨倉13中通入氨氣使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活性焦預吸氨;B、煙氣脫硫脫硝第一預吸氨倉2中的活性焦進入吸附塔;煙氣從吸附塔一側的煙氣入口 5進入,依次通過進氣室6、脫硫反應區4、混合室7、脫硝反應區3、出氣室9從煙氣出口 10排出;第一預吸氨倉2以及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殘餘氨氣與第二路氨氣出口中排出的氨氣在混合室7中混合;C、活性焦的再生以及循環利用
吸附塔中出來的活性焦進入到第二預吸氨倉13中,然後進入再生塔,依次通過再生預熱區15、再生加熱區19、再生冷卻區20對活性焦進行再生,再生過程中活性焦內含有SO2的再生氣從再生氣出口 18排出,進入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再生後的活性焦與活性焦加入裝置26加入的新鮮活性焦一併通過輸送裝置送至第一預吸氨倉2中再次循環利用。進一步地,第一預吸氨倉2和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活性焦的溫度為6(Tl20°C。進一步地,所述混合室7中的氨氣與煙氣的混合氣體中的氨氮比為0. 5^1. 5 ;所述氨氣儲存裝置27內的氨氣為氣態氨,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以及第三路氨氣出口排出的氨氣濃度範圍為39Γ5%。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經活性焦再生系統再生後的活性焦經輸送裝置輸送到脫硫脫硝系統頂部,經第一進料卸料器I進入第一預吸氨倉2,與從第一氨氣出口噴入的濃度為5%的氨氣進行逆流接觸,經活性焦層後殘餘氨氣氣體通過管路匯合到混合室7中,提高氨的利用率。預吸氨後的活性焦進入到吸附塔內,對待淨化的煙氣進行脫硫,待淨化的煙氣在進入吸附塔前在進氣室6通過布氣構件(未圖示)進行布氣,脫硫後煙氣進入混合室7與噴氨裝置8噴出的一定濃度的氨氣混合,混合氣體組分中氨氮比(ΝΗ3/Ν0)為1.0。然後,經脫硫後的煙氣與氨氣的混合氣體進入脫硝反應區3內,與吸附氨氣的活性焦錯流接觸,對脫硝反應區3內的煙氣進行淨化,淨化後的煙氣進入到出氣室9匯聚,經煙氣出口 10排出,脫硝脫硫後的活性焦經第一出料卸料器11排出。脫硫脫硝後活性焦經輸送裝置輸送至活性焦再生系統頂部,經第二進料卸料器12進入第二預吸氨倉13,與從第三氨氣出口噴入的5%濃度的氨氣進行逆流接觸,經活性焦層後殘餘氨氣氣體通過管路匯合到混合室7中。預吸氨後的活性焦進入到再生塔內的再生預熱區15,後經再生加熱區19、再生冷卻區20後,完成再生過程,再生後的活性焦經第二出料卸料器24排出再生塔,經篩分裝置25篩分出合格粒徑活性焦,與新鮮活性焦加入口 26新鮮添加的活性焦一起經輸送裝置輸送到脫硫脫硝系統頂部再一次進入到吸附塔中,實現活性焦的循環利用。待淨化煙氣[C(SO2)-lOOOppm,C (NO) =300ppm,煙氣溫度120°C ]從煙氣入口進入到脫硫脫硝反應區中與活性焦接觸,控制脫硫段脫硫效率>90%,混合室7中調節氨氮比為1.O時,脫硝反應區3的煙氣出口 10排出的煙氣的脫硫效率為100%、脫硝效率為80%。所述系統使活性焦進行預吸氨,並使進入脫硝反應區前的煙氣與氨氣充分、均勻混合,從而提高脫硫脫硝的效率,同時所述系統還可對脫硫脫硝後的活性焦進行再生並循環利用,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本專利內容,不應理解 為是對本專利保護範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專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變更或修飾,均落入本專利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脫硫脫硝系統包括加氨系統、脫硫脫硝系統和活性焦再生系統, 所述活性焦加氨系統包括氨氣儲存裝置(27),所述氨氣儲存裝置(27)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 ; 所述脫硫脫硝系統包括第一預吸氨倉(2);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相連接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內設置有由上而下的脫硝區(3)和脫硫區(4),所述脫硫區(4)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5)以及進氣室(6);所述脫硝區(3)對應於所述進氣室(6)的一側設置有煙氣出口(10)以及出氣室(9);所述脫硝區(3)和脫硫區(4)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室(7); 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包括第二預吸氨倉(13)、與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的再生塔,所述再生塔內設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再生預熱區(15)、再生加熱區(19)和再生冷卻區(20);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連接;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混合室(7)連接;所述第三路氨氣出口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 活性焦再生系統中再生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一預吸氨倉(2)中,所述吸附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二預吸氨倉(13)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分別與所述混合室(7)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第三路氨氣出口上分別設置有用於控制氨氣流量的第一氨氣調節閥(2901)、第二氨氣調節閥(2902)以及第三氨氣調節閥(2903); 所述活性焦加氨系統還包括鼓風風機(30),所述鼓風風機(30)分別與第一氣體調節閥(3101)、第二氣體調節閥(3102)以及第三氣體調節閥(3103)連接,所述第一氣體調節閥(3101) —端與第一氨氣調節閥(2901)連接,所述第二氣體調節閥(3102) —端與第二氨氣調節閥(2902)連接,所述第三氣體調節閥(3103) —端與第三氨氣調節閥(2903)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脫硫脫硝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連接的第一進料卸料器(I);設置在所述吸附塔下方的第一出料卸料器(11); 所述混合室(7 )內側設置有噴氨裝置(8 ),所述第二路氨氣出口與所述噴氨裝置(8 )連接;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8)連接;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通過管路與所述噴氨裝置(8 )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活性焦再生系統還包括與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連接的第二進料卸料器(12);設置在所述再生塔下方的第二出料卸料器(24); 所述第二預吸氨倉(13)與再生預熱區(15)之間通過第一氮氣氣封閥(14)連接; 所述再生塔的塔外側設置有與所述再生預熱區(15)導通連接的高溫換熱風機(16),與高溫換熱風機(16)連接的熱源(17),熱源(17)與再生預熱區(15)連接,形成單向循環閉合迴路;所述熱源(17)為電加熱器或熱風爐; 所述再生塔的再生加熱區(19)設置有再生氣出口( 18),所述再生氣出口( 18)與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連接; 所述再生塔對應於再生冷卻區(20)的塔外側連接有低溫換熱風機(22);所述再生冷卻區(20)與第二出料卸料器(24)之間通過第二氮氣氣封閥(23)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進料卸料器(I)、第一出料卸料器(11)、第二進料卸料器(12)以及第二出料卸料器(24)為星型卸料器或蝶形卸料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出料卸料器(24)與一用於篩分活性焦的篩分裝置(25)連接,所述篩分裝置(25)與第一進料卸料器(I)之間還設置有新鮮活性焦加入裝置(26)。
8.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A、活性焦預吸氨 活性焦加氨系統中的第一路氨氣出口向第一預吸氨倉(2)中通入氨氣使第一預吸氨倉(2)中的活性焦預吸氨;第三路氨氣出口向第二預吸氨倉(13)中通入氨氣使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活性焦預吸氨; B、煙氣脫硫脫硝 第一預吸氨倉(2)中的活性焦進入吸附塔;煙氣從吸附塔一側的煙氣入口(5)進入,依次通過進氣室(6 )、脫硫反應區(4 )、混合室(7 )、脫硝反應區(3 )、出氣室(9 )從煙氣出口(10)排出;第一預吸氨倉(2)以及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殘餘氨氣與第二路氨氣出口中排出的氨氣在混合室(7)中混合; C、活性焦的再生以及循環利用 吸附塔中出來的活性焦進入到第二預吸氨倉(13)中,然後進入再生塔,依次通過再生預熱區(15)、再生加熱區(19)、再生冷卻區(20)對活性焦進行再生,再生過程中活性焦內含有SO2的再生氣從再生氣出口(18)排出,進入副產物分離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再生後的活性焦與活性焦加入裝置(26)加入的新鮮活性焦一併通過輸送裝置送至第一預吸氨倉(2)中再次循環利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預吸氨倉(2)和第二預吸氨倉(13)中的活性焦的溫度為6(T12(TC。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混合室(7)中的氨氣與煙氣的混合氣體中的氨氮比為O. 5^1. 5 ; 所述氨氣儲存裝置(27)內的氨氣為氣態氨,第一路氨氣出口、第二路氨氣出口以及第三路氨氣出口排出的氨氣濃度範圍為3°/Γ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活性焦脫硫脫硝系統,包括加氨系統、脫硫脫硝系統和活性焦再生系統,活性焦加氨系統包括氨氣儲存裝置,氨氣儲存裝置上設置有三路氨氣出口;脫硫脫硝系統包括第一預吸氨倉;與第一預吸氨倉相連接的吸附塔;活性焦再生系統包括第二預吸氨倉、與第二預吸氨倉連接的再生塔,再生塔內設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再生預熱區、再生加熱區和再生冷卻區;再生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一預吸氨倉中,吸附塔下方排出的活性焦通過輸送設備輸送到第二預吸氨倉中。本專利將氨氣分為三路,分別向不同的加氨點進行加氨,實現了多點加氨;並設置第一預吸氨倉和第二預吸氨倉,實現了氨氣的預吸附,提高了脫硫脫硝性能。
文檔編號B01D53/60GK103007735SQ20121042287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劉靜, 翟尚鵬, 傅月梅, 潘敏 申請人:上海克硫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