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電影解說(雙重人格的艾米莉會重蹈父親的覆轍嗎)
2023-06-09 05:10:28 1
製作於2005年的電影《捉迷藏》改編自史蒂芬 ·金的小說。有人說電影有致敬同樣改編自史蒂芬 ·金小說的《閃靈》。其實《捉迷藏》除了電影開頭那個長鏡頭有效仿《閃靈》中那個令人驚豔的長鏡外,其它部分和《閃靈》並沒有多少共同之處。
相較於《閃靈》,《捉迷藏》給人的心理恐怖感覺更弱一些,它更像是一部懸疑片。
電影中的很大篇幅幾乎都是在圍繞著:「誰是查理?」這一主題展開。為了增強懸疑效果,電影還拋出了兩個煙霧彈:可疑的鄰居和鬼鬼崇崇的房東。讓觀眾一度以為那個陪著艾米莉玩捉迷藏遊戲的查理就是其中的一位。
除了這兩個煙霧彈誤導觀眾的判斷力外,電影還引導觀眾將懷疑的矛頭聚焦在喪母的艾米莉身上:因為失去母親而自閉的艾米莉,整日無精打採,自從遇到查理她就變得開朗起來。但是查理只有艾米莉能夠看到,他的形象始終出自艾米莉的描述中。再加上艾米莉古裡古怪的行為,都讓人誤以為查理其實是她分裂出的人格。因為這個查理有趣,會和她玩捉迷藏遊戲,像她的母親,這就像是因為補償心理產生的雙重人格。
直到電影後半部分真相大白,才讓人大跌眼鏡!
除了電影一直在誤導觀眾外,觀眾之所以一直不懷疑艾米莉的父親戴維,主要因為他的心理學家身份。人們總是認為心理學家是不會有心理疾病的,這一心理暗示是戴維的最大保護色。正因為這個錯誤的心理暗示,成為電影設置懸疑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電影中戴維始終在努力尋找救治女兒的方法,雖然方法並不正確,但也讓人很難懷疑他的拳拳愛女之心。
所謂「醫不自醫,人不渡已」。 戴維陷入妻子背叛導致的屈辱深淵之中無法自撥,他早已失去了心理學家的專業性。
戴維明知妻子背叛他後絕不會回頭,卻選擇隱忍挽回;
明知女兒因失去母親患上了心理疾病,她需要的是母愛和在熟悉的環境中慢慢療傷。身為心理學家的戴維卻不顧女心理醫師溫蒂的勸阻,斷然拒絕她的專業建議,執意分開她和艾米莉,帶著女兒去一處陌生又偏僻的鄉下寄居。
艾米莉一直信任、依賴溫蒂,溫蒂也給予她母親般的關愛。有溫蒂的陪伴和專業治療,艾米莉原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來到陌生的環境,自私的戴維甚至不允許她和陌生人說話,讓女兒更加自閉。戴維擅自邀請只見過一面的伊莉莎白姑侄來家中做客,讓敏感的艾米莉產生她們將會取代自己,自己會失去父親的危機感——種種的一切都證明昔日優秀的心理學家已經喪失了最基礎的心理學常識了。
戴維他已經生病了……
「心理創傷會導致痛苦,他最終會找一種方式來宣洩痛苦」。
戴維的雙重人格源自他本身性格的隱忍和懦弱。
戴維本格時,他痛恨妻子的背叛卻不敢指責妻子,他害怕妻子惱羞成怒反而會離開自己;發現女兒有危險的雙重人格,面對「她」損毀的娃娃、淹死的貓甚至是伊莉莎白的屍體時,他的態度一直是幫女兒掩蓋,替她收拾殘局。因為他害怕真相揭露後,自己會失去女兒。
戴維應該是痛恨自己的懦弱性格的,所以他分裂出的「查理人格」就與他的本格相反。
查理有趣,可以討女兒歡心;
查理強大,可以殺死任何和他作對的人。
查理人格可以發洩戴維本格時的痛苦以及滿足他變態的佔有欲。
電影結束時,艾米莉的畫作上,她的自畫像上顯示了兩個女孩的頭像,電影暗示艾米莉也擁有雙重人格。
那麼雙重人格的艾米莉是否也像父親一樣擁有一個暗黑系人格呢?
電影中有一些情節交待不清,比如艾米莉面對父親顯示查理人格時,她表現出來的態度像是遇到一個有趣的陌生人。艾米莉喜歡這個和她玩捉迷藏的朋友,認為浴室中的壞事都是查理幹的。
艾米莉在浴室中用紅筆分別三次題字,分別是:「是你害死他的」、「現在,看看你犯下的罪行」,和「現在你明白了嗎?」,前兩段話明顯是她在查理的暗示下,表達了她對父親的怨恨。但是事後艾米莉雖然還記得查理這個人,卻十分平靜,並沒有表現出對父親的怨恨情緒。這就說明當戴維顯現查理人格,艾米莉的第二重人格也同時出現,並且這個人格也是暗黑系的。
但是和父親的雙重人格不同的是,戴維在切換人格時,兩種人格互不幹擾。艾米莉的兩種人格則是互通的,只是她的本格佔主導地位時,對自己第二人格發生的事有一些記憶卻記憶模糊。
最後艾米莉的兩重人格發生了融合,即她恢復本格,完全知道了第二人格時發生的事,知道查理和父親其實是一個人。
轉折出現在伊莉莎白姑侄應邀來到艾米莉家。
值得注意的是,艾米莉的本格並不反感伊莉莎白姑侄。初次見面時,坐在車內的艾米莉見到遠處的調皮女孩作出滑稽動作時,還笑了,在此之前她一直擺著木然的臉。但是對於她們的來訪,艾米莉的心理卻很複雜:一方面艾米莉是因為父親的態度(父親顯然想和伊莉莎白交往),她妒忌姑侄倆,害怕她們會奪走父親;另一方面,她害怕父親(查理)會像對待母親一樣,傷害她們。
為了讓姑侄倆知難而退,艾米莉說著溫柔的話卻做著腹黑的事。
勸女孩:「你不應該在這裡,你會受傷的」,然後嫻熟地摳掉女孩手中娃娃的眼睛;
面對伊莉莎白,艾米莉一面模仿母親的打扮,一面試圖勸退伊莉莎白:「希望你不要和媽媽一個下場」。
此時的艾米莉有著暗黑行為,卻本性善良,兩重人格是互通的。至於艾米莉何時兩重人格互通,電影交待不清。
伊莉莎白被查理殺死,刺激了艾米莉。她回歸本格,在浴室中寫下「現在你明白了嗎?」,同時又拿出顯示2.06分的時鐘提醒父親,查理就是父親本人。2點06分真正是戴維和查理人格轉換的時間節點。
在女兒的提醒下,戴維的兩重人格也開始互通,曾經強行壓下的屈辱回憶徹底恢復了。警察上門,真相即將暴露,戴維試圖殺死警察掩蓋自己犯下所有罪行。查理人格徹底戰勝了戴維本格。
父親試圖殺死警察,讓艾米莉明白了母親也是父親殺死的,艾米莉對他產生了恐懼,她開始向溫蒂求救。
此處有一個大BUG:按理說艾米莉在得知查理就是父親時,她就應該知曉母親其實是父親殺死的。因為查理曾經告訴她其母是戴維殺死的,浴室中的題字也證明艾米莉是知道真相的。電影中卻讓艾米莉目睹戴維謀殺警察時才恍然大悟,這就前後矛盾了。
艾米莉最終和溫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麼,擁有雙重人格的艾米莉會重蹈父親的覆轍嗎?
擁有暗黑人格的艾米莉究竟是什麼模樣?電影中交待的不多,只有兩處最讓人毛骨悚然:一處是她明知父親釣魚有魚餌,卻用魚鉤刺穿活蟲子的身體來代替魚餌;一處就是她熟練地摳掉來訪女孩手中洋娃娃的眼睛。
按照艾米莉這個熟練度,垃圾桶中被毀容的洋娃娃和山洞內那些丟棄的斷頭洋娃娃以及溫蒂送給她的音樂盒就有可能是艾米莉幹的。暗黑人格的艾米莉似乎和父親一樣擁有暴虐因子。
令人疑惑的是,艾米莉始終是喜歡溫蒂的,她把她當作母親一樣依賴,按理說她沒有任何理由損壞溫蒂送的音樂盒,只有害怕溫蒂奪走女兒的戴維(查理)才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但是損毀女兒的洋娃娃似乎和戴維(查理)的佔有欲又沒什麼必然聯繫——這些都是電影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
結尾處,艾米莉和女醫生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畫畫始終是她宣洩情感的方法,但暗黑人格依然埋藏在艾米莉的內心深處,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性。艾米莉重蹈父親的覆轍並非不可能。
不過,只要艾米莉一直生活在有愛的環境中,得到科學的治療,願意和人交流,有著合理地宣洩痛苦的方法,這種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文/秦時嘯歌於2021.05.07日14時35分完稿)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