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模顆粒機壓輥軸的軸內潤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6:41: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裝置,特別涉及平模顆粒機壓輥軸的軸內潤滑裝置,屬於生物質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潤滑是保證軸承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只有在良好的潤滑條件下才能使得軸承發揮作用。生物質制粒設備中的壓輥的工作環境是高粉塵、高溫、高壓的工況,其軸承的作業條件比較惡劣,對潤滑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對於小型平模顆粒機的壓輥軸,基於限制結構及強度原因,壓輥軸直徑小於25mm時,不能再通過直通式油杯這種設計進行潤滑,從而造成小型的平模顆粒機的壓輥潤滑時需要將壓輥分解後對軸承直接注入潤滑脂的方式來進行,由於每班次需要潤滑2到4次,對生產造成很大影響;直徑稍大些的壓輥軸,雖然可用直通式油杯進行潤滑,但對壓輥軸孔需要製作螺紋還有沉孔等,加工工序多成本高。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平模顆粒機的可靠性,亟需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目前上述的平模顆粒機在潤滑方面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平模顆粒機壓輥軸的軸內潤滑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了下述的技術方案:平模顆粒機壓輥軸的軸內潤滑裝置,包括壓輥軸,在壓輥軸上開設有軸向油道,並在壓輥軸上軸承對應的位置開設與軸向油道連通的徑向油道,在軸向油道外端部配合設置有潤滑油杯,潤滑油杯上設置有注油口,潤滑油杯外側設置有限位裝置,需要潤滑時,將潤滑脂注入潤滑油杯內,潤滑脂在壓力的作用下從軸向油道、徑向油道進入軸承,進一步的,所述的軸向油道為開設在壓輥軸中心的圓孔,進一步的,所述的軸向油道外端部位於壓輥軸內,軸向油道外端部至壓輥軸端部之間開設有一大徑孔,潤滑油杯設置在大徑孔內,潤滑油杯外設置有限制擋圈,限制擋圈為潤滑油杯外側設置的限位裝置,限制擋圈設置在大徑孔內。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有益技術效果在於:對比原來的壓輥軸,由於沒有潤滑通道,必須停機,並且需要將壓輥拆分後,才能對壓輥軸承進行潤滑,不僅耗時長,而且需要停機維護,效率低下,操作強度也大;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軸內潤滑的方式,直接使用油槍即可潤滑,即使不停機也可進行潤滑,方便快捷,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和強度。對比螺紋固定式油杯形式的壓輥軸,本設計結構簡單、並全部採用標準件,具有加工和成本優勢,完全可以替代螺紋固定式油杯形式的壓輥軸。
附圖說明
圖1是原壓輥軸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的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提供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實例。這些實施實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闡述,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的解釋,附圖中各標記為:1:壓輥軸;2:軸向油道;3:徑向油道;4:大徑孔;5:潤滑油杯;6:限制擋圈。如附圖所示,平模顆粒機壓輥軸的軸內潤滑裝置,包括壓輥軸1,在壓輥軸上開設有軸向油道2,並在壓輥軸上軸承對應的位置開設與軸向油道2連通的徑向油道3,在軸向油道2外端部配合設置有潤滑油杯5,潤滑油杯5上設置有注油口,潤滑油杯5外側設置有限位裝置,需要潤滑時,將潤滑脂注入潤滑油杯內,潤滑脂在壓力的作用下從軸向油道、徑向油道進入軸承,所述的軸向油道2外端部位於壓輥軸1內,軸向油道2外端部至壓輥軸1端部之間開設有一大徑孔4,潤滑油杯5設置在大徑孔4內,潤滑油杯5外設置有限制擋圈6,限制擋圈6為潤滑油杯外側設置的限位裝置,限制擋圈6設置在大徑孔4內。本裝置中通過限制擋圈將油杯固定在油道末端。潤滑脂加入時,一般是帶壓加注,壓力高達10Mpa,因為限制擋圈的卡止作用,將油杯固定在油道末端,加注的潤滑油脂通過軸向油道和徑向油道到達軸承部位,有效保障了軸承的潤滑,比原來的拆卸壓輥再潤滑提高很大的效率,而且軸承潤滑得到保證,設備可靠性也大有提高。對於採用螺旋固定的油杯形式的壓輥軸,需要加工沉孔和螺紋,成本高,可用本發明來代替。
在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後,熟悉該項技術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脫離上述申請專利範圍與精神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修改,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且本實用新型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舉實例的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