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紋滾道拋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7:06:51 1
專利名稱:螺紋滾道拋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應用於對螺杆螺紋進行拋光處理。
背景技術:
目前的螺紋拋光設備往往結構固定,無法根據需要調節拋光磨具的加工角度,只有根據不同的加工角度添置對應的設備,或者採用人工方式,這樣導致加工成本和效率低下。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是本實用新型研究的對象。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有力解決了目前安設備加工角度固定的問題,有利於提高設備加工品種的多樣性和降低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包括具有支柱的加工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工機架上安設有可沿加工機架縱向移動的移動座,所述移動座上設有一對橫向設置且用以安設待加工螺杆的螺紋套,所述支柱設置於螺紋套的後側,並且支柱上連接有可沿支柱升降且兩旁側設有安裝板面的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一側板面與安裝有拋光輪的底盤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底盤的另一端經螺栓貫穿一側板面上沿鉸接部弧形布設的通孔後與一側板面連接,所述拋光輪經皮帶輪傳動機構由布設在連接套另一側板面上的電機驅動。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便捷,根據不同加工需要可自由調節磨具角度,從而滿足了單臺設備對不同產品的加工,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3為圖I的A向結構局部視圖。圖4為圖2的B向結構局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包括具有支柱2的加工機架1,所述加工機架I上安設有可沿加工機架I縱向移動的移動座3,所述移動座3上設有一對橫向設置且用以安設待加工螺杆4的螺紋套5,所述支柱2設置於螺紋套5的後側,並且支柱2上連接有可沿支柱2升降且兩旁側設有安裝板面的連接套6,所述連接套6的一側板面
7-1與安裝有拋光輪8的底盤9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底盤9的另一端經螺栓10貫穿一側板面7-1上沿鉸接部弧形布設的通孔7-1-1後與一側板面7-1連接,所述拋光輪8經皮帶輪傳動機構11由布設在連接套6另一側板面7-2上的電機12驅動。[0011]上述連接套6內設有兩端對接在兩側板面7-1、7-2上的可伸縮推桿13,所述推桿13與設於連接套6上的手柄14控制連接。上述連接套6安裝有電機的另一板面7-2上相對一側板面7-1上的通孔7_1_1對應設有電機12調整固定用通孔7-2-1。相對螺栓連接側的底盤9端面上連接有用以遮擋鐵屑的擋片15。具體實施過程根據加工螺杆的不同需要,可以通過調節緊固螺栓使安裝有拋光輪的底盤固定在板面的不同位置上,從而達到調節角度的目的,並且電機側同樣跟隨拋光輪的調節而調節,並且通過連接套內部的伸縮杆使皮帶傳動機構的皮帶處於繃緊狀態,以便有效傳遞動力。本裝置還可以通過移動座調節螺杆相對拋光輪的間距,使上述角度調節發揮最佳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包括具有支柱的加工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工機架上安設有可沿加工機架縱向移動的移動座,所述移動座上設有一對橫向設置且用以安設待加工螺杆的螺紋套,所述支柱設置於螺紋套的後側,並且支柱上連接有可沿支柱升降且兩旁側設有安裝板面的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一側板面與安裝有拋光輪的底盤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底盤的另一端經螺栓貫穿一側板面上沿鉸接部弧形布設的通孔後與一側板面連接,所述拋光輪經皮帶輪傳動機構由布設在連接套另一側板面上的電機驅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套內設有兩端對接在兩側板面上的可伸縮推桿,所述推桿與設於連接套上的手柄控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其特徵在於相對螺栓連接側的底盤端面上連接有用以遮擋鐵屑的擋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紋滾道拋光裝置,包括具有支柱的加工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工機架上安設有可沿加工機架縱向移動的移動座,所述移動座上設有一對橫向設置且用以安設待加工螺杆的螺紋套,所述支柱設置於螺紋套的後側,並且支柱上連接有可沿支柱升降且兩旁側設有安裝板面的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一側板面與安裝有拋光輪的底盤的一端相鉸接,所述底盤的另一端經螺栓貫穿一側板面上沿鉸接部弧形布設的通孔後與一側板面連接,所述拋光輪經皮帶輪傳動機構由布設在連接套另一側板面上的電機驅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便捷,根據不同螺紋導程角加工需要可左右自由調節磨具角度,從而滿足了單臺設備對不同產品的加工,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加工效率。
文檔編號B23G9/00GK202539727SQ20112053326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0日
發明者吳為居, 黃福清 申請人:福建利南傳動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