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一生的三個兒子(趙匡胤的四位后妃)
2023-06-08 15:32:24 1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高成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的女人"。
劉邦平定天下,有呂后幫他幹掉韓信、彭越兩位大佬;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有長孫皇后為他站臺,鼓舞士氣;朱元璋建立大明基業,有馬皇后勤儉持家、和睦後宮。歷史上知名皇帝的女人,常常因為他們特殊的丈夫,被後世關注。
如果趙匡胤泉下有知,看到開頭這句話,肯定會連連搖頭,反駁道:"朕並非只有一個女人在背後默默支持!朕有四個!"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相比,趙匡胤后妃的知名度明顯要低很多。我們都知道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楊玉環,聽說過金屋藏嬌、《長門賦》、《李延年歌》、貴妃醉酒,卻很少知道賀皇后、王皇后。每當要拍趙匡胤題材的電視劇,導演往往會濃墨重彩地描述花蕊夫人的故事,但是在正史中,卻很少見到有關花蕊夫人的記載。那些有意思的、可讀性強的風流韻事,主要存在於小說和私人筆記裡。
在官方的材料中,趙匡胤共有3位皇后,也就是正妻。眾所周知,妾是小老婆,地位比較低,一個男人可以同時納很多妾,但正妻只能有一個。趙匡胤怎麼會有3位皇后呢?說到這,就不得不揭老趙的傷疤了。自古紅顏多薄命,由於前兩位皇后的早逝,趙匡胤不得不兩次續弦。
趙匡胤的第一個女人姓賀,由於文化傳統等各方面的原因,她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官方的記載中。兩人結婚時,趙匡胤還沒有當皇帝呢,那是在後晉的開運元年,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給趙匡胤張羅了一門親事。雖然趙匡胤是次子,上面還有個哥哥叫趙匡濟,但大哥很早就去世了,所以趙匡胤其實是長子,家裡也特別重視他的婚姻大事。趙弘殷相中誰做兒子的老丈人呢?他的同事、鄰居,一起住在護聖營官舍的,右千牛衛率府率賀景思。此人的官職不算特別高,禁軍中下級的將領,此時趙家還沒有發達,他們也不過是個普通的軍官。門當戶對,子女年齡相仿,兩人便一拍即合,把大事給定了。
賀氏比趙匡胤小兩歲,史書記載她溫柔恭順,對丈夫十分友好,沒有發生過家庭暴力,也沒有懟過公婆,行為舉止都符合禮法,畢竟是幹部家庭出身的姑娘,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賀氏嫁給趙匡胤總共十四年,不算長也不算短,顯德五年正月不幸去世,享年才三十歲。她至少生育過三位子女,包括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這十四年,正是趙匡胤在軍界冉冉上升的時候,當然,賀氏也免不了在家裡擔驚受怕,萬一丈夫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她以後該怎麼辦呀!由於丈夫混的越來越好,賀氏也得到了後周朝廷的恩惠,於顯德三年封為會稽郡夫人。可惜天不假年,她沒有等到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那一天,便溘然長逝了。作為結髮妻子,宋太祖十分想念,追封為孝惠皇后,乾德二年遷葬鞏義,埋在公公趙弘殷永安陵西北方向。當時趙匡胤春秋鼎盛,還沒有考慮百年之後的葬身之地,只能把亡妻與父親葬在一塊了。
顯德五年,時任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續弦了,新的老丈人叫王饒,已經在顯德四年去世,生前擔任彰德軍節度使,死後追封為巢國公,地位還是蠻高的,與趙匡胤又門當戶對了。據記載,王饒是一個性格寬厚、沒有領導架子的人,每次與下屬談話,都客客氣氣,從來沒有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趙匡胤續娶的夫人是王饒的第三個女兒,史書說她肅敬、勤勉,對待下人也是和顏悅色,沒有說我是主子,就可以為所欲為。周世宗柴榮曾召見過王氏,封她為琅琊郡夫人。
王氏比賀氏幸運的地方,在於她盼到了宋太祖登基的那一天。嫁給趙匡胤兩年後,陳橋兵變爆發,大宋建立,王氏貴為新朝第一任皇后。她常常穿著布衣侍奉皇帝用餐,還通曉音樂,彈得一手古箏,對婆婆杜太后也非常孝順,每天早上起來都要誦讀佛經。可誰又能想到,王皇后竟然也英年早逝。乾德元年十二月,王氏病故了,十六歲過門,二十二歲去世,她在趙家度過了六個春秋,其中竟然有一半的時間在懷孕。王皇后生下過三個子女,沒有一個長大成人,全部都夭折了。頻繁的生育,接連失去子女,對於一個年輕媽媽的打擊是很大的。趙匡胤也把王皇后葬在永安陵附近,與賀皇后、杜太后、趙弘殷萬古相隨。
守寡多年的少妻兩個老婆年紀輕輕就沒了,趙匡胤鬱悶無比,此後五載,中宮之位虛置,直到開寶元年,四十二歲的趙匡胤再度續弦。老丈人是左衛上將軍宋偓,此人來頭不小,母親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女兒,老婆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兒,因此,趙匡胤續娶的皇后既有後唐皇室血統,也有後漢皇室血統。古代因為是包辦婚姻,夫妻雙方婚前往往連面都沒見過,高高在上的宋太祖,見過宋皇后嗎?見過的,那是在長春節的時候。宋朝皇帝的生日會被官方確定為法定節假日,人們要把酒言歡、隆重慶祝。某年長春節,宋皇后就跟著媽媽,來到皇宮給當今聖上賀壽,趙匡胤見這個小姑娘十分喜歡,決定把她娶進宮來,冊封為皇后。
宋皇后嫁給趙匡胤時,芳齡十七,而太祖皇帝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這老婆是越娶越小了,其實也很正常,古代女子一般十六七歲便嫁人了,如果四十多歲還是單身,要麼喪偶,要麼有其他特殊的原因。皇帝要續弦,那肯定是找初婚的姑娘,不會找二婚、三婚、嫁不出去的。宋皇后年輕貌美,沒有嫁過人,自然很得皇帝的喜愛。可是在平均壽命相對較低的宋代,二十多歲的年齡差,意味著他們無法白頭偕老。
八年過後,趙匡胤駕崩了,登基的人不是皇子,而是皇弟。二十五歲的宋皇后身份尷尬,如果後繼之君是皇子,她可以當個太后,現在嘛,只能做個皇嫂。趙光義封宋氏為開寶皇后,先在西宮居住,後來又遷往東宮。過了將近二十年,宋皇后終於結束了守寡生活,於至道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四歲,安葬在永昌陵的北側。回首趙匡胤的三任正宮,結局都不好,前兩個短命,最後一個陽壽雖然長了些,卻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深宮裡守寡,人生完全看不到希望,就像在五星級監獄裡等死。
花蕊夫人的傳說然而,後人最津津樂道的,卻不是上文提到的三個女人,而是花蕊夫人。趙匡胤剛剛上臺時,中國還沒有統一,在西南地區有後蜀政權,國主孟昶沉湎於太平歲月,驕奢淫逸,連馬桶都要用金銀珠寶裝飾起來。乾德二年,宋太祖下令討伐蜀地,只用了短短六十六天,就將孟昶擒獲,連同他的花蕊夫人一起被押送汴梁。花蕊夫人姓什麼,存在爭議,有人說姓費,也有人說姓徐,是成都郊外青城山人,既然以"花蕊"來形容,顏值當然是一流,而且富有才情,令孟昶為之傾倒。
一行人到開封後,趙匡胤接見後蜀皇室,曾斥責花蕊夫人,說她是紅顏禍水,導致國君沉迷聲色,不務正業,最終亡國。聽罷,花蕊夫人鼻子都氣歪了,我一個半點權力都沒有的弱女子,憑什麼背這口大黑鍋!遂吟詩一首:"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趙匡胤對這首詩非常滿意,他早就聽說夫人豔名,如今更是欣賞有加。他封孟昶為檢校太師,秦國公,僅僅七天後,孟昶神秘去世。有觀點認為:宋太祖為了霸佔花蕊夫人,處死了她的丈夫。
由於正史很少記載,花蕊夫人改嫁後的生活,以及她的結局,坊間流傳著多種說法。某日,趙匡胤正欣賞一個精緻的桶,裡面鑲嵌了各種各樣的珍寶,還將其擺在很顯眼的地方。花蕊夫人看過後,大吃一驚,告訴趙匡胤:這是我前夫用的馬桶!趙匡胤大吃一驚,派人把它給砸了,理由是馬桶都要用珍寶裝飾,吃飯的餐具該用什麼裝飾呢?奢華到這個程度,怎麼能不亡國?
至於花蕊夫人的結局,存在幾個版本,作為吃瓜群眾,我們只要搬好小板凳就行。說法一:宋太祖駕崩後,宋太宗不僅對李煜的老婆小周后特別感興趣,還對侍奉過孟昶以及哥哥的花蕊夫人也有意思,要求花蕊夫人從了他,死心塌地地跟著趙光義。豈料花蕊夫人對太祖忠心耿耿,不願意投入新皇帝的懷抱;惱羞成怒之下,趙光義將花蕊夫人射死。說法二:趙匡胤自從得到花蕊夫人,鬼迷心竅,對朝政也不是那麼上心了。趙光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次打獵,兄弟二人都參加,花蕊夫人也來侍奉宋太祖,趙光義拿出弓箭,對準獵物,眼看就要射了,突然調轉方向,把花蕊夫人給射死了。痛失愛妾,趙匡胤火冒三丈,趙光義連連規勸,請陛下節制,以社稷為重,不要沉迷女色。事已至此,宋太祖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再把弟弟也殺了。
如果把花蕊夫人也算上,趙匡胤的四個女人,結局都很悽慘。賀皇后、王皇后死於疾病,具體什麼病我們也不知道,要是晚出生個一千年,醫療水平更高了,沒準不會死的那麼早;宋皇后、花蕊夫人主要是因為政治,她們是最高統治者的女人,受政治的影響比較大。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