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板材定位拉杆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9:33:27
專利名稱:相鄰板材定位拉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杆,特別是涉及一種相鄰板材定位拉杆。
背景技術:
本著降低生產成本的原則,在實際生產中,工廠會將部分產品由鑄件改為結構件,因此造成焊接結構件也越來越多、結構較為複雜。在生產集配及焊接中為了防止結構件的變形,隨時隨地都需要製作工藝支撐,車間師傅往往自己根據產品情況做些適合本次投產所需的工藝支撐,待這一批結構件完工以後,工藝支撐也就跟著報廢,周而復始浪費極大。另外結構件在未受載荷前,由於焊接時產生的電弧高溫引起了焊接變形,必須用工位器具將其剛性固定,以便減少焊接變形。如何研發一種定位工具,特別是針對相鄰板材的定位工具,是相關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相鄰板材定位拉杆。該定位拉杆應用廣泛,不但可以減少板材焊接變形,並且能保證集配時的形位尺寸,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減少了返修率,便於推廣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包括連接管、螺杆一、螺杆二、卡板一和卡板二,所述卡板一和卡板二均呈倒「U」型,所述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一,所述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二,所述螺紋套一上螺紋的旋轉方向和螺紋套二上螺紋的旋轉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一的一端與螺紋套一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與卡板一相連接,所述螺杆二的一端與螺紋套二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二的另一端與卡板二相連接,所述連接管上且繞連接管的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連接孔。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板一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一和螺母二,所述卡板一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三和螺母四,所述螺母一和螺母二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三和螺母四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卡板二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五和螺母六,所述卡板二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七和螺母八,所述螺母五和螺母六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七和螺母八之間的間距相等。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一、螺母二、螺母三和螺母四均焊接在卡板一上,所述螺母五、螺母六、螺母七和螺母八均焊接在卡板二上。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的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一的卡槽一,所述連接管的另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二的卡槽二。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套一和螺紋套二均焊接在連接管上。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連接孔繞連接管的圓周方向均勻布設。上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套一和螺紋套二上的螺紋以及螺杆一和螺杆二上的螺紋均為梯形螺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易於安裝。2、本實用新型用於在板材焊接時焊接時增加了板材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減少了焊接變形。3、本實用新型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率而且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4、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應用廣泛,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下面通 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使用狀態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使用狀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使用狀態圖。附圖標記說明:
I 一連接管;1-1 一連接孔; 2—螺紋套一;
3—螺杆一;4—b板一;5—螺母一;
6 一螺母二;7 一螺紋套二; 8 一螺杆二;
9—螺母五;10—螺母六;11—片板二;
12—螺母三;13—螺母四;14 一螺母七;15—螺母八;16—側板一;17—側板二;
18—螺栓一;19 一螺栓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包括連接管1、螺杆一 3、螺杆二 8、卡板一 4和卡板二 11,所述卡板一 4和卡板二 11均呈倒「U」型,所述連接管I的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一 2,所述連接管I的另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二 7,所述螺紋套一 2上螺紋的旋轉方向和螺紋套二 7上螺紋的旋轉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一 3的一端與螺紋套一 2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一 3的另一端與卡板一 4相連接,所述螺杆二 8的一端與螺紋套二 7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二 8的另一端與卡板二 11相連接,所述連接管I上且繞連接管I的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連接孔1-1。結合圖1和圖2,所述卡板一 4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一 5和螺母二 6,所述卡板一 4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三12和螺母四13,所述螺母一 5和螺母二 6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三12和螺母四13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卡板二 11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五9和螺母六10,所述卡板二 11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所述螺母五9和螺母六10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之間的間距相等。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做法是,所述螺母一 5、螺母二 6、螺母三12和螺母四13均焊接在卡板一 4上,所述螺母五9、螺母六10、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均焊接在卡板二 11上。所述螺紋套一 2和螺紋套二 7均焊接在連接管I上。多個所述連接孔1-1繞連接管I的圓周方向均勻布設。所述螺紋套一 2和螺紋套二 7上的螺紋以及螺杆一 3和螺杆二 8上的螺紋均為梯形螺紋,因為梯形螺紋易加工、工藝性能也好,並且齒型強度高。如圖2所示,所述連接管I的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一 4的卡槽一,所述連接管I的另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二 11的卡槽二。使用時,本實施例可以用來保證相鄰兩個側板與外部構件焊接時中心尺寸不發生偏移,如圖3所示,通過伸入連接孔1-1的工具轉動連接管I,從而調整卡板一 4和卡板二11之間的距離使卡板一 4卡住側板一 16、卡板二 11卡住側板二 17,且使側板一 16的內側面抵接在卡板一 4靠近螺杆一 3的一內側面上、使側板二 17的內側面抵接在卡板二 11靠近螺杆二 8的一內側面上,將螺栓一 18穿過螺母一 5抵接在側板一 16的外側面上,同時將螺栓二 19穿過螺母六10抵接在側板二 17的外側面上,從而將側板一 16和側板二 17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固定,從而保證相鄰兩個側板與其它外部構件焊接時中心尺寸不發生偏移。同時,針對兩個側板之間距離的不同,也可以通過如圖4所示的方式進行安裝。如圖5所示,使用時,本實施例可以用來防止相鄰兩個側板與外部構件焊接時發生內收斂,將該相鄰板材定位拉杆設置在側板一 16和側板二 17之間,通過伸入連接孔1-1的工具轉動連接管1,從而調整卡板一 4和卡板二 11之間的距離使螺母一 5和螺母三12的外端面緊緊的貼在側板一 16的內側面上,使螺母六10和螺母八15的外端面緊緊的貼在側板二 17的內側面 上,從而防止相鄰兩個側板與外部構件焊接時發生內收斂,其使用效果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包括連接管(I)、螺杆一(3)、螺杆二(8)、卡板一(4)和卡板二(11),所述卡板一(4)和卡板二(11)均呈倒「U」型,所述連接管(I)的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一(2),所述連接管(I)的另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二(7),所述螺紋套一(2)上螺紋的旋轉方向和螺紋套二(7)上螺紋的旋轉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一(3)的一端與螺紋套一(2)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一(3)的另一端與卡板一(4)相連接,所述螺杆二(8)的一端與螺紋套二(7)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二(8)的另一端與卡板二( 11)相連接,所述連接管(I)上且繞連接管(I)的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連接孔(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板一(4)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一(5)和螺母二(6),所述卡板一(4)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三(12)和螺母四(13),所述螺母一(5)和螺母二(6)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三(12)和螺母四(13)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卡板二(11)的一側連接有螺母五(9)和螺母六(10),所述卡板二(11)的另一側連接有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所述螺母五(9)和螺母六(10)之間的間距與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之間的間距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母一(5)、螺母二(6 )、螺母三(12 )和螺母四(13 )均焊接在卡板一(4 )上,所述螺母五(9 )、螺母六(10 )、螺母七(14)和螺母八(15 )均焊接在卡板二( 1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管(I)的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一(4)的卡槽一,所述連接管(I)的另一端開設有用於卡接卡板二(11)的卡槽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套一(2)和螺紋套二( 7 )均焊接在連接管(I)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連接孔(1-1)繞連接管(I)的圓周方向均勻布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套一(2)和螺紋套二(7)上的螺紋以及螺杆一(3)和螺杆二(8)上的螺紋均為梯形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相鄰板材定位拉杆,包括連接管、螺杆一、螺杆二、卡板一和卡板二,所述卡板一和卡板二均呈倒「U」型,所述連接管的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一,所述連接管的另一端連接有螺紋套二,所述螺紋套一上螺紋的旋轉方向和螺紋套二上螺紋的旋轉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一的一端與螺紋套一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與卡板一相連接,所述螺杆二的一端與螺紋套二螺紋配合,所述螺杆二的另一端與卡板二相連接,所述連接管上且繞連接管的圓周方向開設有多個連接孔。該定位拉杆應用廣泛,不但可以減少板材焊接變形,並且能保證集配時的形位尺寸,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減少了返修率,便於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B23K37/04GK203125045SQ2013201354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2日
發明者朱慶霞, 樊潤君, 丁傳昱 申請人: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