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以及樹脂片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4:35:51 3
專利名稱: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以及樹脂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以及樹脂片。
背景技術:
作為製造在表面轉印有形狀的樹脂片(表面形狀轉印樹脂片)的方法,已知有使用擠出機將樹脂以加熱熔融狀態從模具擠出,製造出片表面平坦、連續的樹脂片(連續樹脂片),使用轉印模將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在連續樹脂片的片表面的方法(例如,參照特開2009-220555號公報)。該方法中,在片的厚度方向上分離的第I擠壓棍和第2擠壓棍之間將連續樹脂片夾持擠壓,將形成於第2擠壓輥的表面的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連續樹脂片上。
發明內容
近年,在表面賦以形狀的樹脂片中,要求作為高度與單位形狀的間距(配置間隔)的比率的深寬比大的形狀。但是,以往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中,相對於轉印模的深度,樹脂不能充分進入,轉印到樹脂片的形狀的高度未必充分。因此,要求提高作為轉印到樹脂片的表面形狀的最大高度H'與轉印模的槽深度H的比率的轉印率(H' /H)。本發明是為解決這樣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可實現轉印率提高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以及樹脂片。本發明提供通過將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具有平坦的片表面且處於加熱狀態的樹脂片的上述片表面,從而將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上述片表面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該樹脂片是在片的厚度方向具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該樹脂片至少具備構成片表面的形狀轉印層(A)和與該形狀轉印層(A)的背面側鄰接的主層(B)這2層。上述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上述形狀轉印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以具備片製造工序和轉印工序。片製造工序是通過將加熱熔融狀態的樹脂從模具連續地擠出,從而作為連續樹脂片製造上述樹脂片。轉印工序是使用在周面形成有轉印模的形狀輥使轉印模轉印在通過上述片製造工序製造的連續樹脂片的上述片表面。轉印工序包括轉印開始工序、輸送工序以及剝離工序。轉印開始工序是通過用擠壓輥和形狀輥夾持擠壓上述連續樹脂片,從而開始將形狀輥的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連續樹脂片。輸送工序是將通過轉印開始工序在片表面轉印了轉印模的形狀的連續樹脂片,以密合於形狀輥的周面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剝離工序是將通過輸送工序輸送的連續樹脂片從形狀輥的周面剝離。根據這樣的本發明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能使樹脂片為多層結構,使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形狀轉印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所以能夠提高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流動性,使其提高至高於構成主層(B)的樹脂(b)的流動性。由此,能夠使樹脂(a)很好地進入轉印模內,能夠實現轉印率的提高。通過作為構成屬於形狀轉印層的表面層(A)的樹脂(a),使用高流動樹脂,能夠實現形狀轉印率的提高。
這裡,優選轉印工序包括:將通過片製造工序製造的連續樹脂片用預壓輥和擠壓輥夾持而進行擠壓的預壓工序,以及將通過預壓工序擠壓的連續樹脂片以密合於擠壓輥的周面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的預備輸送工序;並且,在轉印開始工序中,將通過預備輸送工序輸送的上述連續樹脂片用上述擠壓輥和上述形狀輥夾持擠壓。由此,通過用預壓輥和擠壓輥進行夾持的預壓工序,能夠在調整連續樹脂片的厚度的同時調整片溫度,能夠實現形狀轉印率的提高。另外,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玻璃化溫度為Tg (a)時,優選與形狀輥的周面接觸之前的形狀轉印層(A)的表面溫度為(Tg (a)+50) VT (Tg (a)+150) °C的範圍,剛從形狀輥的周面剝離後的形狀轉印層(A)的表面溫度為(Tg (a)-10) XT (Tg (a)+40) °〇的範圍。另外,優選形狀轉印層(A)的厚度與主層(B)的厚度的比率為l/20(Tl/10的範圍。如果在形狀被轉印前,樹脂片的厚度比率(形狀轉印層(A)/主層(B))為l/20(Tl/10的範圍,則能夠進一步實現轉印率的提聞。另外,優選轉印開始工序之前具備對密合於擠壓輥的周面而輸送的連續樹脂片的形狀轉印層(A)的片表面進行加熱的加熱工序。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多個槽部的配置間隔P為200 μ πΓ500 μ m。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多個槽部等間·隔地配置。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多個槽部的深度H為100 μ πΓ500 μ m。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作為槽部的深度H與多個槽部的配置間隔P的比率的深寬比Η/P為0.3以上。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槽部的與形狀輥周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狀為大致半圓形狀、大致半橢圓形狀或稜鏡形狀。另外,優選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槽部的與形狀輥的周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狀為用於形成光學透鏡的對應的形狀。在轉印模中,在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多個槽部的配置間隔P為200 μ πΓ500 μ m且等間隔,槽部的深度H為100 μ πΓ500 μ m,深寬比(Η/P)為0.3以上,槽部的與形狀輥周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狀為大致半圓形狀、大致半橢圓形狀或稜鏡形狀,對應用於形成光學透鏡的形狀,則在以往的製造方法中,難以製作轉印率高的表面形狀轉印樹脂片。如果使用本發明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則在如上所述的轉印難度高的轉印模中也能夠製作轉印率高的表面形狀轉印樹脂片。另外,優選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或丙烯酸系樹脂,構成主層(B)的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月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或丙烯酸系樹脂。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6是示意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層構成的剖視圖。圖7是示意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構成的立體圖。圖8是示意表示形成於轉印模的凹部以及形成於樹脂片的凸狀部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的順序的流程圖。圖10是示意表示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層構成的剖視圖。圖11 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剖視圖。圖12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後視圖。圖13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後視圖。圖14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主視圖。圖15是示意表示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立體圖。圖16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光擴散板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側面圖。圖17是圖16所示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8是由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構成的光擴散板的立體示意圖。圖19是表示光擴散板的安裝狀態的燈箱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20是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21是安裝在第2擠壓輥(形狀輥)的凹版轉印模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22是表示凹版轉印模的第I變形例(大致半圓形狀)的圖。圖23是表示凹版轉印模的第2變形例(大致稜鏡形狀)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應予說明,相同或相等要素附以相同標記,省略重複的說明。附圖的尺寸比率未必與所說明的實物相一致。(樹脂片的製造裝置)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樹脂片製造裝置50是可用於本發明的樹脂片製造方法的裝置。樹脂片製造裝置50具備:連續地擠出加熱熔融狀態的樹脂而得到連續樹脂片60的模具51,以及,從厚度方向的兩側對從模具51擠出的連續樹脂片60進行擠壓的第I擠壓輥(本發明中的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本發明中的形狀輥)52B。另外,樹脂片製造裝置50具備:用於投入作為原料的樹脂的樹脂投入口 57,以及,用於擠出從樹脂投入口 57投入的樹脂的擠出機58。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為可製造在厚度方向層疊的多層結構的樹脂片60的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製造如圖10所示的2層結構的連續樹脂片60的情況進行說明。第I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52B為可繞相互平行的旋轉軸旋轉的構成。第I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52B在樹脂片60的厚度方向上分離地配置,相互的周面彼此的間隔將與樹脂片60的厚度對應地設定。如圖8、圖21、圖22以及圖23所示,在第2擠壓輥52B的周面形成有與轉印到樹脂片60的凹凸形狀對應的轉印模53。詳細情況後述。(樹脂片的製造裝置的變形例)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2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B與圖1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的不同點是在第2擠壓輥(本發明中的形狀輥)52B的後段具備第3擠壓輥52C。第3擠壓輥52C是與第I擠壓輥(本發明中的擠壓輥)52A相同的構成。在第3擠壓輥52C與第2擠壓輥52B之間夾持連續樹脂片60而進行擠壓。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簡要結構圖。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與圖1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的不同點是在第I擠壓輥(本發明中的擠壓輥)52A的前段具備預壓輥52D。預壓輥52D是與第I擠壓輥52A相同的構成。在預壓輥52D與第I擠壓輥52A之間夾持連續樹脂片60而進行擠壓。應予說明,在第2擠壓輥52B的後段設有多個輸送滾子(滾道,RT) 521。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的連續樹脂片60通過多個輸送滾子521被輸送。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4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D與圖2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B的不同點是在第3擠壓輥52C之後具備第4擠壓輥(後擠壓輥)52E。其他的構成是與圖2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B相同的構成。在第4擠壓輥52E與第3擠壓輥52C之間夾持連續樹脂片60進行擠壓。連續樹脂片60在形狀轉印層61 (參照圖10)與第4擠壓輥52E密合的原樣狀態下被輸送。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5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E與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的不同點是在第2擠壓輥(本發明中的形狀輥)52B之後具備第3擠壓輥(後擠壓輥)52C。其他構成是與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相同的構成。在第3擠壓輥52C與第2擠壓輥52B之間夾持連續樹脂片60而進行擠壓。連續樹脂片60在非形狀轉印層與第3擠壓輥52C密合的原樣狀態下被輸送。如圖f圖3所示,多個輥可以是在上下方向鄰接地配置的構成,也可以是如圖4以及圖5所示,在水平方向鄰接地配置的構成。另外,多個輥可以為在相對水平方向傾斜的方向鄰接地配置的構成。圖5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E中,由於在第3配置的第2擠壓輥52B (本發明中的形狀輥)的後段配置有第3擠壓輥52C,所以能夠使樹脂密合於第2擠壓輥52B的上側一半部分(180度)。另外,通過使連續樹脂片與第3擠壓輥52C密合,從而能夠調整連續樹脂片的溫度。圖2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製造裝置的簡要結構圖。圖20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F與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的不同點是具備加熱器59,該加熱器59在連續樹脂片60被第I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52B夾住的之前,對連續樹脂片60的形狀轉印層61側的片表面進行加熱。樹脂片製造裝置50F具備:將原料樹脂以片狀擠出成型的片成型機54,用於將擠出的連續樹脂片60通過擠壓而成型的一組擠壓輥組(52D、52A、52B),以及用於拉取連續樹脂片60的一對拉取輥組(52G、52H)。片成型機54具備:用於將形狀轉印層(A) 61的原料樹脂(a)加熱熔融的第I擠出機(副擠出機)58A,用於將主層(B)62的原料樹脂(b)加熱熔融的第2擠出機(主擠出機)58B,供給第I以及第2擠出機58A、58B中熔融的樹脂的進料塊55,以及用於將進料塊55內的樹脂以片狀態擠出的模具51。作為第I以及第2擠出機58A、58B,例如,可以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等公知的擠出成型機。第I以及第2擠出機58A、58B中安裝有用於向擠出機的料筒內投入樹脂的料鬥(樹脂投入口)57。作為進料塊55,只要是能夠向模具51供給2種以上的樹脂並以層疊的狀態共擠出的型式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使用2種3層分配型、2種2層分配型等公知的進料塊。作為模具51,只要是共擠出用模具就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通常的擠出成型法所使用的金屬制的T模具等。模具51的模唇(模唇51a)的寬度,將根據目標連續樹脂片60的寬度來選擇,例如為300mnT3000mm。預壓輥52D、第I擠壓輥52A以及第2擠壓輥52B分別由圓柱狀的金屬制(例如,不鏽鋼製、鋼鐵製等)輥構成,是具有調節其周面的溫度(表面溫度)的功能的冷卻輥。在第2擠壓輥52B的周面設有凹版轉印模53,該凹版轉印模53用於在連續樹脂片60形成半橢圓凸狀部35以及凹槽35b (參照圖18、圖19)。如圖21所示,該凹版轉印模53中,作為與半橢圓凸狀部35相反形的槽部的半橢圓凹槽70沿第2擠壓輥52B的周向呈許多條紋狀地形成。即,凹版轉印模53中,半橢圓凹槽70和相鄰的半橢圓凹槽70之間的凸條71沿第2擠壓輥52B的軸向交替地被配置。半橢圓凹 槽70的與其長度方向(周向)正交的切剖面具有大致半橢圓形狀的輪廓。半橢圓凹槽70的深度H比半橢圓凸狀部35的高度H'略大,例如為100 μ πΓ500 μ m,優選為100 μ πΓ300 μ m。如果深度H過大,則難以將高流動性聚苯乙烯樹脂(構成形狀轉印層61的樹脂(a))進入到半橢圓凹槽70的前端為止。另外,相鄰的半橢圓凹槽70的中心彼此的距離(間距P)根據半橢圓凸狀部35的形狀適當地設定,例如為200μπΓ500μπι,優選為250 μ πΓ450 μ m,進一步優選為300 μ πΓ400 μ m。間距P低於200 μ m時,樹脂可能與第2擠壓輥52B接觸而立刻固化,其結果,構成形狀轉印層(A) 61的樹脂(a)不能進入到半橢圓凹槽70的前端為止,可能無法得到目標轉印形狀。另一方面,間距P超過500 μ m時,在液晶面板上即便用肉眼也有可能看見間距的筋,或出現與液晶面板10、光學膜41等的幹涉條紋花樣。另外,以高度H與半橢圓凹槽70的間距P的比率(Η/P)表示的深寬比,例如為0.3以上,優選為0.5^0.7。應予說明,半橢圓凸狀部35的高度H'和半橢圓凹槽70的深度H之差起因於凹版轉印模53被轉印到連續樹脂片60而形成半橢圓凸狀部35時的轉印率(H' /
H)(%)。另外,各擠壓輥(52D、52A、52B)的旋轉軸分別連接有馬達(未圖示)。預壓輥52D以及第2擠壓輥52B可逆時針旋轉,第I擠壓輥52A可順時針旋轉。S卩,擠壓輥(52D、52A、52B)從上依次為「可逆時針旋轉」,「可順時針旋轉」,「可逆時針旋轉」。由此,全部輥(52D、52A、52B)能夠以夾持連續樹脂片60的狀態下同步旋轉。另外,通過適當地調節擠壓輥(52D、52A、52B)的旋轉速度,能夠調整樹脂片60的輸送速度。各擠壓輥(52D、52A、52B)的直徑,例如為100mnT500mm。另外,使用金屬制輥作為擠壓輥(52D、52A、52B)時,在其表面,例如可以進行鍍鉻、鍍銅、鍍鎳、鍍N1-P等的鍍覆處理。另外,在第I擠壓輥52A附近設置有加熱器59,該加熱器59用於對在第I擠壓輥52A上輸送的樹脂片60的形狀轉印層61的表面(被轉印的一側的表面)進行加熱。加熱器59以與第I擠壓輥52A的周面分開的方式對峙配置,從形狀轉印層61的片表面側加熱被輸送的連續樹脂片60。作為加熱器59,例如,可以使用紅外加熱器等公知的加熱器。另外,力口熱器59也可以是輸送連續樹脂片60的線上設置的在線型加熱器,也可以是作業者可手持使用的手持型加熱器。一對拉取輥組(52G、52H)包括從厚度方向兩側夾持連續樹脂片60的一對拉取輥52G、52H。拉取輥52G、52H,分別由圓柱狀的金屬制(例如,不鏽鋼製、鋼鐵製等)輥構成,下側的拉取輥52H的上端以與第2擠壓輥(形狀輥)52B的下端成為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對峙設置。由此,能夠將從第2擠壓輥52B送出的連續樹脂片60以剛送出後的高度支撐的原樣狀態進行水平輸送,所以能夠減小輸送阻力。(連續樹脂片)接下來,對由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製造方法製造的連續樹脂片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連續樹脂片的層構成的剖視圖。圖10中是沿與連續樹脂片的連續的方向(X軸方向)正交的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切開的剖面,表示轉印表面形狀前的狀態。連續樹脂片60具有在片的厚度方向(Z軸方向)層疊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具備構成片表面60a 的形狀轉印層(A)61和主層(B)62。例如,表面形狀被轉印到具有片表面60a的形狀轉印層(A)61上。主層(B)62在片的厚度方向上與轉印了形狀的形狀轉印層(A)61的背面側鄰接地配置。如圖10所示,連續樹脂片60可以是2種2層的構成(形狀轉印層(A)/主層(B)),也可以是如圖6所示的2種3層(形狀轉印層(A)/主層(B)/背面層)。在圖6所示的連續樹脂片60中,具備構成片表面60a的形狀轉印層(A)61、構成片表面60b的背面層63、以及被這些形狀轉印層(A) 61和背面層63夾持的主層(B) 62。2種3層的情況下,構成形狀轉印層61和背面層63的樹脂是相同的樹脂。圖7是示意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構成的立體圖。圖7中,表示連續樹脂片60按規定的尺寸被切斷而形成的樹脂片30。樹脂片30可作為搭載於後述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1、1B (參照圖11、圖16)的面光源裝置(背光燈)20、20B的導光板30或光擴散板30C使用。作為面光源裝置(背光燈)20,可使用在導光板30的側面33配置LED等光源,將從導光板30的側面33入射的光向正面側射出的側光型。應予說明,可以在樹脂片的側面33配置光源作為導光板使用,也可以在樹脂片的背面32配置光源作為光擴散板使用(詳細情況後述)。將樹脂片作為導光板30使用時,通常對樹脂片的背面32進行用於使從側面入射的光擴散的光擴散加工。通過光擴散加工,能夠使來自側面的入射光擴散,從表面層(A)側射出。例如通過印刷進行光擴散加工,作為其方法,除了絲網印刷之外,也可以進行噴墨印刷。或者,作為光擴散加工的方法也可以舉出不進行印刷而是通過雷射照射賦予點形狀的凹凸的方法。在樹脂片30的表面31形成有在第I方向(X軸方向)延伸且在與該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Y軸方向)並列配置的多個凸狀部35。具有形成於表面31的凸狀部35的凹凸形狀是通過後述的轉印工序來形成的。(導光板的使用例)接著,參照圖11對導光板的具體的使用例進行說明。圖11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剖視圖。圖11是將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分解表示。(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具備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以及圖11中在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的背面側配置的面光源裝置20。如圖11所示,將面光源裝置20和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的排列方向稱為Z軸方向(板厚方向),與Z軸方向正交的2方向且相互正交的2方向稱為X軸方向和Y軸方向。作為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可以舉出在例如液晶盒11的兩面配置有直線偏光板12,12的液晶顯示面板。這時,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是液晶顯示裝置(具體例為液晶電視)。液晶盒11、偏光板12、12可以使用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等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中使用的部件。作為液晶盒11可例示TFT型、STN型等公知的液晶盒。(面光源裝置)圖12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後視圖,圖13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後視圖,圖14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面光源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主視圖。如圖11 圖14所示,面光源裝置20具備導光板(光學片)30以及與導光板30的側面33對峙配置的LED光源(點狀光源)22。應予說明,導光板30的正面側上可以在導光板30和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之間配置各種膜41。作為各種膜41,可以舉出擴散膜、稜鏡膜、亮度提高膜等。(光源)LED光源22作為面光源裝置20的點狀光源起作用,如圖12所示,與在導光板30的Y軸方向延伸的·側面33、33對峙配置。多個LED光源22沿側面33的長度方向(Y軸方向)離散地配置。LED光源22的配置間隔通常為5mnT20mm。點狀光源可以按與導光板30的4邊對置的方式配置,也可以配置在與X軸方向相對的2邊(參照圖12)、與Y軸方向相對的2邊,也可以是只在I邊配置(參照圖13以及圖14)的構成。另外點狀光源不限於LED光源,也可以是其他點狀光源。並且,光源不限於點狀光源,也可以是配置有線狀光源(冷陰極管)的構成。LED光源22可以是白色LED,也可以在一個位置配置多個LED而構成一個光源單位。例如,作為一個光源單位,可以是紅色、綠色、藍色不同三色的LED接近並列地配置。而且,多個具有LED的光源單位按上述配置方向離散地被配置。這時,優選不同LED彼此儘可能地接近地被配置。作為LED光源可使用具有各種出光分布的光源,優選LED光源的法線方向(Z軸方向)的亮度最大,具有亮度分布的半寬度為40度 80度的出光分布。另外,作為LED光源的類型,具體可以舉出朗伯型、炮彈型、邊發射型等。(導光板)如圖12 圖14所示,導光板30為長方形,俯視形狀的尺寸以適合目標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的畫面尺寸的方式來選擇,正交的2邊的長度(L1XL2)通常為250mmX440mm以上、優選為500mmX800mm以上的大型尺寸。導光板30的俯視形狀並不局限於長方形,也可以為正方形,以下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則以長方形進行說明。導光板30由透光的透光性樹脂形成,呈板狀。應予說明,導光板30可以是片狀也可以是膜狀。優選導光板30的厚度T為1.0mnT4.5mm。導光板30具備在Z軸方向(厚度方向)對峙的一對主面(31、32)、在X軸方向對峙的一對側面33、33以及在Y軸方向對峙的一對側面34、34。主面(31、32)形成在與側面(33、34)交叉的方向。在Z軸方向對峙的一對主面中的一側的主面(31),作為可射出面狀的光的射出面31起作用。射出面31配置於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側,另一側的主面(背面32)配置在與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相反的一側。另外,在與背面32對峙的位置配置使導光板30內的光向射出面31側反射的反射板42。(反射加工)另外,如圖12以及圖13所示,對導光板30的背面32實施使光發生漫反射的反射加工(例如絲網印刷)。作為反射加工進行的印刷方法,除了絲網印刷之外也可以進行噴墨印刷。或者,作為反射加工的方法還可以不進行印刷而是通過雷射照射來賦予點形狀的凹凸。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30中,作為反射加工印刷有點圖案。點圖案的印刷中使用具有使光擴散的擴散粒子的油墨。另外,構成點圖案的各點38 (印刷點)的直徑,以隨著從光源側遠離而變大的方式,賦予灰度變化。例如,屬於距光源近的區域的側部附近的區域的點直徑為516 μ m左右,屬於距光源最遠的區域的面板中央附近的區域的點直徑為904 μ m左右,兩者中間的區域的點直徑為729 μ m左右。(凹凸形狀)圖7是不意表不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立體圖,圖15是示意表示本發明涉及的導光板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立體圖。在射出面31形成有向Z軸方向的外側凸出的多個凸狀部35。凸狀部35在X軸方向(一方向)延伸,在Y軸方向多個並列配置。另外,作為 凸狀部35的形狀,可以舉出稜鏡形狀、大致半圓形狀、大致半橢圓形狀等,優選在一個凸狀部35 (形狀單位)中連續地變化的形狀,例如,與稜鏡形狀相比優選半圓形狀或者半橢圓形狀。應予說明,優選凸狀部35延伸的方向與來自光源的光的射出方向平行。另外,可以在凸狀部35鄰接的方向(Y軸方向)上,在鄰接的凸狀部35、35間形成平面部。另外,作為凸狀部的形狀,也可以是其他光學透鏡形狀。圖8是從X軸方向表示圖7中的凸狀部的放大圖。這裡,凸狀部35可以滿足HXT/P彡0.23…(I)。其中,P為鄰接的凸狀部35,35的間隔(μ m),H為凸狀部35的高度(μ m),T為片厚度(mm)。如圖8所示,間隔P為鄰接的凸狀部35的頂點35a、35a間的距離。凸狀部35的高度H為凸狀部35的下端35b與頂點35a間的距離。片厚度T為凸狀部35的頂點35a與背面32間的距尚。(導光板的構成材料)導光板30由透光性樹脂形成。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通常為1.49 1.59。作為導光板30中使用的透光性樹脂,主要使用丙烯酸系樹脂。作為導光板30中使用的透光性樹脂可以使用其他樹脂,可以使用苯乙烯系樹脂。作為透光性樹脂,可使用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脂、碳酸酯樹脂、環狀烯烴樹脂、M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等。將導光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時,可以在導光板30中添加光擴散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光聚合穩定劑等添加劑。
(光擴散板的使用例)接著,參照圖16對光擴散板的使用例進行說明。圖16是示意表示具備本發明涉及的光擴散板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一個實施方式的構成的側面圖。圖17是圖16所示的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B具備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以及在圖16中配置於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的背面側的面光源裝置20B。如圖16所示,將面光源裝置20B和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的排列方向稱為Z軸方向(板厚方向),將與Z軸方向正交的2方向且相互正交的2方向稱為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作為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例如可以舉出在液晶盒11的兩面配置有直線偏光板12,12的液晶顯示面板。這時,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為液晶顯示裝置(具體例為液晶電視)。液晶盒11、偏光板12、12可以使用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等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所使用的部件。作為液晶盒11,可例示TFT型、STN型等公知的液晶盒。(面光源裝置)面光源裝置20B具備光擴散板(光學片)30C以及與光擴散板30C的背面32對峙配置的線狀 光源22B。應予說明,光擴散板30C的正面側上,可以在光擴散板30C和透過型圖像顯示部10之間配置各種膜(光學膜)41。作為各種膜41,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微透鏡膜、大致半圓狀的柱狀透鏡膜、擴散膜、稜鏡膜、亮度提高膜、反射型偏振光分離膜等。面光源裝置(背光燈系統)20B具備樹脂制燈箱25、設置於燈箱25內的多個線狀光源22B以及塞住燈箱25的開放面26 (前面)的光擴散板30C ;其中,樹脂制燈箱25是具有從方形板狀的後壁23和後壁23的周邊向前方(正面側)一體地立起設置的方形框狀的側壁24,且前面側開放的薄型箱狀。S卩,箱狀的燈箱25,其開放面26的輪廓被方形框狀的側壁24劃分,在被側壁24以及後壁23圍起的空間內設有線狀光源22B。在燈箱25的後壁23內面,例如,整體安裝用於使從線狀光源22B向後壁23側入射的光向箱的開放面26側反射的反射板42(參照圖11)。(光源)線狀光源22B例如是直徑為2mnT4_的圓筒狀燈。多個線狀光源22B以相對於光擴散板30C的背面32空出一定間隔的狀態,相互平行地空出等間隔地配置。從省電的觀點出發,優選相鄰的線狀光源22B的中心彼此的間隔Q為30mnT60mm。另外,從輕薄化的觀點出發,優選光擴散板30C的背面32 (例如,背面32的中央部)和線狀光源22B的中心間的距離R為10mnT20mm。另外,優選間隔Q與距離R的比率(Q/R)為2.5 4.0。特別是優選間隔Q為40mnT55mm,優選距離R為13mnTl7mm。另外,線狀光源22B的數量必然由燈箱25的尺寸(透過型圖像顯示裝置IB的畫面尺寸)以及間隔Q來決定,例如,32型的液晶顯示裝置I中,優選6 10根。應予說明,圖16以及圖17中,為便於圖解,只表示了 5根線狀光源22B。另外,作為線狀光源22B,例如可以使用螢光管(冷陰極管)、滷素燈、鎢燈等公知的筒形燈。另外,作為面光源裝置20B的光源,可以使用發光二極體(LED)等點狀光源等來代替線狀光源22B。(光擴散板)圖18是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構成的光擴散板的立體示意圖。圖19是表示光擴散板的安裝狀態的燈箱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如圖18所示,光擴散板30C形成為與燈箱25的側壁24的框形狀幾乎相同的方形板狀。光擴散板30C是在厚度方向Z至少層疊2層的樹脂層的透光性多層光擴散板,具備由高流動性樹脂構成的形狀轉印層(A)(前面層)61和由低流動性樹脂構成的主層(B)(背面層)62。另外,根據需要,光擴散板30C中可以含有光擴散劑(光擴散粒子)。作為光擴散劑,只要是與構成光擴散板30C的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不同,能使透過光擴散的粒子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作為無機系的光擴散劑,可以舉出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鈦、氫氧化鋁、二氧化矽、玻璃、滑石、雲母、白碳、氧化鎂、氧化鋅等。這些也可以是用脂肪酸等進行了表面處理。另外,作為有機系的光擴散劑,例如可以舉出苯乙烯系聚合物粒子、丙烯酸系聚合物粒子、矽氧烷系聚合物粒子等,優選地可以舉出重均分子量為50萬飛00萬的高分子量聚合物粒子、溶解於丙酮時的凝膠分率為10質量%以上的交聯聚合物粒子。上述光擴散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並用2種以上。光擴散板30C含有光擴散劑時,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00重量份,光擴散劑的配合比例為0.00Γ1重量份,優選為0.0Of0.01重量份。另外,光擴散劑可以作為上述透光性樹脂的母料來使用。另外,從光擴散性的觀點出發,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和光擴散劑的折射率之差的絕對值通常為0.0Γ0.20,優選為0.02、.15。另外,根據需要,光擴散板30C中可以添加例如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耐候劑、光穩定劑、突光增白劑、加工穩定劑等各種添加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水楊酸苯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等。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時,優選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00重量份添加0.Γ3重量份的紫外線吸收劑。如果為上述範圍,則能夠抑制紫外線吸收劑向表面滲出,能夠良好地維持光擴散板的外觀。作為熱穩定劑,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錳化合物、銅化合物等。添加熱穩定劑時,與紫外線吸收劑一起添加,相對於透光性樹脂中的紫外線吸收劑I重量份,優選按2重量份以下的比例添加熱穩定劑,進一步優選相對於透光性樹脂中的紫外線吸收劑I重量份,添加ο.0Γ1重量份的熱穩定劑。另外,作為抗氧化劑,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等。添加抗氧化劑時,優選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00重量份添加0.Γ3重量份的抗氧化劑。而且,如圖19所示,在半橢圓凸狀部35與燈箱25內的線狀光源22Β平行的位置,使光擴散板30C的背面32與燈箱25的側壁24抵接,將光擴散板30C固定於燈箱25。由此,燈箱25的開放面26被光擴散板30C塞住。(樹脂片的構成材料)由樹脂片構成的導光板或光擴散板由透光性樹脂形成。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通常為1.49^1.59。作為導光板30或光擴散板30C所使用的透光性樹脂,主要使用丙烯酸系樹脂。作為導光板30或光擴散板30C所使用的透光性樹脂,也可以使用其他樹脂,可以使用苯乙烯系樹脂。作為透光性樹脂,可使用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脂、碳酸酯樹脂、環狀烯烴樹脂、M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等。另外,圖10所示的樹脂片60由形狀轉印層(A) 61和主層(B) 62構成,構成主層(B)的樹脂(b)的重均分子量與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作為構成作為形狀轉印層的表面層(A)的樹脂(a),通常可以舉出通過加熱成為熔融狀態的熱塑性 樹脂。優選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者丙烯酸系樹脂。樹脂(a)也可以是其他樹脂,可以是碳酸酯樹脂、環狀烯烴樹脂等。應予說明,在可用於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範圍,也可以是通過加熱而固化的熱固性樹脂。上述樹脂可以添加有光擴散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抗靜電劑等添加劑。作為構成主層(B)的樹脂(b),通常可以舉出通過加熱成為熔融狀態的熱塑性樹月旨。優選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樹脂(b)也可以是其他樹脂,可以是碳酸酯樹脂、環狀烯烴樹脂等。應予說明,在可用於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範圍,也可以是通過加熱而固化的熱固性樹脂。上述樹脂可以添加有光擴散劑、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齊U、抗靜電劑等添加劑。構成表面層(A)的樹脂(a)和構成主層(b)的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者丙烯酸樹脂時,可以是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樹脂(b)為MS樹脂,也可以是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樹脂(b)為丙烯酸樹脂,還可以是樹脂(a)為MS樹脂,樹脂(b)為丙烯酸樹脂。樹脂(a)和樹脂(b)可以均為本乙稀系樹脂,也可以均為MS樹脂,或者均為丙稀Ife系樹脂。(重均分子量的例)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以及構成主層(B)的樹脂(b)均為苯乙烯系樹脂時,可以是樹脂(a)的重均分子量為10000(Γ350000,樹脂(b)的重均分子量為 200000 420000。另外,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和構成主層(B)的樹脂(b)均為丙烯酸系樹脂時,可以是樹脂(a)的重均分子量為7000(Γ150000,樹脂(b)的重均分子量為90000^200000 ο(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的順序的流程圖。本實施方式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例如可使用 圖廣圖5、以及圖20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來實施。如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具備:將加熱熔融狀態的樹脂從模具連續地擠出並使連續樹脂片60成型的片製造工序(SI ),以及,使用在周面形成有轉印模的第2擠壓輥(形狀輥)52B,使轉印模轉印在連續樹脂片60的轉印工序(S2)。(片製造工序)片製造工序中,將樹脂以加熱溶融狀態從I旲具51連續地擠出而製造連續樹脂片60。作為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使用的樹脂,可以舉出通過加熱而成為熔融狀態的熱塑性樹脂。作為將上述樹脂以加熱熔融狀態連續地擠出的模具51,可使用與通常的擠出成型法所使用的模具同樣的金屬制的T模具等。為從模具51將樹脂以加熱熔融狀態擠出,可與通常的擠出成型法同樣地使用擠出機58。擠出機58可以是單軸擠出機,也可以是雙軸擠出機。樹脂在擠出機58內被加熱,以熔融的狀態被送入模具51並擠出。從模具51擠出的樹脂被連續地擠出為片狀而成為連續樹脂片60。由於上述連續樹脂片60是多層結構,所以向模具51供給2種以上的樹脂,以層疊的狀態進行共擠出。為了以層疊2種以上的樹脂的狀態進行共擠出,例如,使用公知的2種3層分配型進料塊,經由該進料塊向模具51供給樹脂。應予說明,連續樹脂片60的厚度可以根據得到的片的用途來適當地調整。例如,將連續樹脂片60作為導光板30或光擴散板30C使用時的片厚度的優選範圍為
1.0mm 4.5mm 以下。
(轉印工序)轉印工序(S2)包括:通過第I擠壓輥(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形狀輥)52B夾持由片製造工序(SI)製造的連續樹脂片60,從而進行擠壓的轉印開始工序(S3);將通過轉印開始工序(S3)擠壓的連續樹脂片60,在與形狀輥52B的周面密合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的輸送工序(S4);以及,將通過輸送工序(S4)輸送的連續樹脂片60,從形狀輥52B的周面(轉印模53)剝離的剝離工序(S5)。(轉印開始工序)如圖1所示,上述片製造工序(SI)中得到的連續樹脂片60,通過轉印開始工序(S3)被第I擠壓輥52A和第2擠壓輥52B從片的厚度方向的兩側同時夾持並擠壓。此時,與第2擠壓輥52B接觸之前的連續樹脂片60處於加熱狀態,將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玻璃化溫度為Tg (a)時,其表面溫度在(Tg (a)+50°C) (Tg (a)+150°C)的範圍。表面溫度的調整可以通過變更擠出機58的設定溫度,變更模具51的設定溫度來進行調整。應予說明,連續樹脂片60的表面溫度可以使用紅外線溫度計等來測量。另外,在轉印開始工序之前,可以執行對與第I擠壓輥52A的周面密合而進行輸送的連續樹脂片60的形狀轉印層61的片表面進行加熱的加熱工序。該轉印開 始工序(S3)中,形成於第2擠壓輥(形狀輥)52B的表面的轉印模53的形狀將被轉印到連續樹脂片60。應予說明,本發明中,將具備轉印模的第2擠壓輥52B也稱作轉印輥。上述轉印輥表面所具備的轉印模是擠壓於連續樹脂片60的表面,從而將其表面形狀作為相反的形狀轉印到連續樹脂片60上。作為第I以及第2擠壓輥52A、52B,通常使用由不鏽鋼、鋼鐵等金屬構成的金屬制輥,其直徑為通常100mnT500mm。使用金屬制輥作為這些第I以及第2擠壓輥52A、52B時,其表面例如可以實施有鍍鉻、鍍銅、鍍鎳、鍍鎳-磷等的鍍覆處理。另外,第I擠壓輥52A的表面(周面)可以為鏡面,也可以為實施了壓花等的凹凸的轉印面。(輸送工序)輸送工序(S4)是將連續樹脂片60以與第2擠壓輥52B的周面密合的原樣狀態下隨著第2擠壓輥52B的旋轉進行輸送的工序。(剝離工序)剝離工序(S5)是將連續樹脂片60從第2擠壓輥52B的周面剝離的工序。此時,剛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後的連續樹脂片60的樹脂(a)的表面溫度,優選相對於構成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玻璃化溫度Tg (a)為(Tg (a) -10) °C (Tg (a)+40) 1:的範圍。樹脂(a)的表面溫度比該範圍低時,生產效率無法提高。樹脂(a)的表面溫度比上述的溫度範圍高時,轉印到連續樹脂片60上的形狀容易因熱而恢復原狀,轉印率容易變差。剛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之後的樹脂(a)的表面溫度的更優選的範圍是(Tg
(a)-5)V (Tg (a)+10) °C的範圍。另外,構成表面層(A)的樹脂(a)的玻璃化溫度Tg (a),在將構成主層(B)的樹脂
(b)的玻璃化溫度為Tg (b)時,可以為(Tg (b)+2) °C <Tg (a) V < (Tg (b)+20) °C 的範圍。另外,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後,形狀轉印層(A)的厚度與主層(B)的厚度的比率為l/20(Tl/10的範圍。厚度比率小於1/200時和厚度比率大於1/10時,轉印率的提高不充分。(轉印模)圖8是示意表示形成於轉印模的凹部以及形成於樹脂片的凸狀部的剖視圖。轉印模53由設於形狀輥52B的表面的多個凹部構成。例如,凹部在形狀輥52B的周向上連續地形成。凹部的間距通常為30μπι以上,優選為50μπι以上,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以及製造裝置中,優選凹部的間距間隔為200 μ πΓ500 μ m的情況,凹部的槽深度H為100 μ πΓ500 μ m。凹部的間距間隔(P)是指鄰接的凹部的槽部間(底部彼此)的距離,凹部的槽深度(H)是指從形狀輥52B的表面圓周上到凹部的槽部(底部)的距離。另外,作為凹部的槽深度(H)與凹部的間距間隔(P )的比率的深寬比(Η/P )例如為
0.3以上,優選為0.4^0.7。另外,作為轉印模53的凹部的剖面形狀,可以舉出半圓形狀、半橢圓形狀等。另夕卜,也可以是具有與稜鏡形狀對應的銳角部的V字型形狀。作為上述轉印模的製作方法,有在上述的由不鏽鋼、鋼鐵等構成的轉印輥的表面,例如實施鍍鉻、鍍銅、鍍鎳、鍍鎳-磷等鍍覆處理後,對其鍍面進行使用了金剛石車刀、金屬砂輪等的除去加工或者進行雷射加工、化學蝕刻而加工形狀的方法,但對這些方法沒有特別限定。另外,可以對轉印輥的表面,在形成上述轉印模後,以不損害表面形狀的精度的水平實施如鍍鉻、鍍銅、鍍鎳、鍍鎳-磷等的鍍覆處理。為更精密、良好再現地形成上述轉印模的槽形狀,優選車床和金剛石車刀的組合,銅上實施的鍍鉻的厚度優選為5 μ m以下,更優選為2 μ m以下。(樹脂片的製造方法的變形例)作為製造方法的變形例,例如,可以在輸送工序
(S4)之後實施第2擠壓工·序。第2擠壓工序可使用圖2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B來實施。第2擠壓工序中,將通過輸送工序(S4)輸送的連續樹脂片60,用第2擠壓輥(形狀輥)52B和第3擠壓輥52C夾持而進行擠壓。將通過第2擠壓工序擠壓的連續樹脂片60從第2擠壓輥52B進行剝離(剝離工序),以與第3擠壓輥52C的周面密合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後,從第3擠壓棍52C的周面進行剝離。另外,作為製造方法的其他變形例,例如,可以在轉印開始工序(S3)前實施進行預先擠壓的預壓工序。預壓工序可使用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來實施。預壓工序中,通過用預壓輥52D和第I擠壓輥52A夾持通過片製造工序(SI)製造的連續樹脂片60而預先進行擠壓。被擠壓的連續樹脂片60以與第I擠壓輥52A的周面密合的狀態下被輸送(預備輸送工序),通過第I以及第2擠壓輥52A、52B實施轉印開始工序(S3)。其對提高轉印率有效果,優選使用該製造方法。另外,可以在第I擠壓輥52A附近設置加熱器59,該加熱器59用於對在第I擠壓輥52A上輸送的連續樹脂片60的表面進行加熱(參照圖20)。加熱器59以與第I擠壓輥52A的周面分開的方式對峙配置,從表面側對輸送的連續樹脂片進行加熱。作為加熱器59,例如可以使用紅外線加熱器等公知的加熱器。(作用)本發明的樹脂片的製造方法中,由於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形狀轉印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所以可以只使形狀轉印層比較好地流動,使主層流動性變較低。因此,由樹脂(a)形成的表層部容易流入轉印模的凹部形狀,流入轉印模53的凹部形狀的樹脂的形狀從轉印模53剝離後也易於保持。由此,能夠提高形狀轉印率。因此,能夠在樹脂片形成深寬比高的表面形狀。(實施例)以下,舉出實施例1和比較例I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比較例I)使用圖3所示的樹脂片製造裝置50C製作實施例1以及比較例I的片。以下示出所使用的製造裝置50的條件。擠出機58的螺杆直徑為120mm。線速度在實施例1中為2.88m/min,比較例I中為2.79m/min,片寬度(Y軸方向的長度)為135cm。作為第2擠壓輥52B的轉印模的形狀,是間距P為400 μ m、深度H為215 μ m、頂角為85度的稜鏡形狀。輥溫度(預壓輥52D (N0.1輥)/第I擠壓輥52A (N0.2輥)/第2擠壓輥52B(N0.3輥))為75°C/80°C/83°C。另外,輸送滾子521 (滾道,RT)的溫度為60°C。實施例1中,通過擠出成型(片製造工序)製作片厚度2.5mm的PMMA板。實施例1中,通過使用兩種丙烯酸系樹脂,製作2層結構且表面層(A)以及主層(B)均為丙烯酸系樹脂的樹脂片(參照圖10)。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作為構成表面層(A)的樹脂(a)。樹脂(a)的參數如下所示。重均分子量Mw (a):83000玻璃化溫度Tg (a):102°C厚度:0.2mm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作為構成主層(B)的樹脂(b)。樹脂(b)的參數如下所示。
重均分子量Mw (b):115000玻璃化溫度Tg (b):106°C厚度:2.3mm表面層(A)和主層(B)的厚度的比率為2/23。應予說明,重均分子量Mw是利用GPC測定,按以下的方法求得的。即,製作0.2%THF溶液,其後,使用TOSO公司制的尺寸排阻色譜測定,進行PMMA換算,由此求得重均分子量Mw。樹脂(b)的重均分子量Mw (b)與樹脂(a)的重均分子量Mw Ca)的比為1.39。比較例I中,使用上述的樹脂(b)製作2層結構的樹脂片。用樹脂(b)代替樹脂Ca)作為構成表面層(A)的樹脂,除此之外,與上述的實施例相同。實施例1中,剛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後的樹脂片的表面溫度為112°C,此時的形狀高度H'為147 μ m。比較例I中,剛從第2擠壓輥52B剝離後的樹脂片的表面溫度為112°C,此時的形狀高度H'為138μπι。將實施例1以及比較例I的試驗條件以及試驗結果示於下述表I。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是通過將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具有平坦的片表面且處於加熱狀態的樹脂片的所述片表面,從而將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所述片表面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 其中,所述樹脂片是在片的厚度方向具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至少具備構成所述片表面的形狀轉印層A和與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背面側鄰接的主層B這2層, 所述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具備: 片製造工序,通過從模具連續地擠出加熱熔融狀態的樹脂,從而製造所述樹脂片作為連續樹脂片, 轉印工序,使用在周面形成有轉印模的形狀輥,使所述轉印模轉印於所述片表面; 其中,所述轉印工序包括: 轉印開始工序,通過用擠壓輥和所述形狀輥夾持擠壓通過所述片製造工序製造的所述連續樹脂片,從而開始將所述形狀輥的所述轉印模的形狀轉印到所述連續樹脂片的所述片表面, 輸送工序,將通過所述轉印開始工序在所述片表面轉印了所述轉印模的形狀的所述連續樹脂片,以密合於所述形狀輥的周面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 剝離工序,將通過所述輸送工序輸送的所述連續樹脂片從所述形狀輥的周面進行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所述轉印工序包括: 預壓工序,將通過所述片製造工序製造的所述連續樹脂片用預壓輥和所述擠壓輥夾持而進行擠壓, 預備輸送工序,將通過所述預壓工序擠壓的所述連續樹脂片,以密合於所述擠壓輥的周面的原樣狀態下進行輸送; 並且,在所述轉印開始工序中,將通過所述預備輸送工序輸送的所述連續樹脂片用所述擠壓輥和所述形狀輥夾持擠壓。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構成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的玻璃化溫度為Tg Ca)時, 與所述形狀輥的所述周面接觸之前的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表面溫度為(Tg(a)+50)°C (Tg (a)+150) °C的範圍, 從所述形狀輥的所述周面剝離之後的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表面溫度為(Tg(a)-10)°C (Tg (a)+40) °〇的範圍。
5.根據權利要求2 4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厚度與所述主層B的厚度的比率為l/20(Tl/10的範圍。
6.根據權利要求2飛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轉印開始工序之前具備加熱工序,所述加熱工序是對密合於所述擠壓輥的周面而被輸送的所述連續樹脂片的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片表面進行加熱。
7.根據權利要求2飛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 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周向上連續的槽部,多個所述槽部的配置間隔P為200 μ πΓ500 μ m。
8.根據權利要求2 7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的周向上連續的槽部, 多個所述槽部等間隔地被配置。
9.根據權利要求21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的周向上連續的槽部, 多個所述槽部的深度H為100 μ πΓ500 μ m。
10.根據權利要求2、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的周向上連續的槽部, 所述槽部的深度H與多個所述槽部的配置間隔P的比率的深寬比Η/P為0.3以上。
11.根據權利要求疒10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的周向上連續的槽部, 所述槽部的與所述 形狀輥的周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狀為大致半圓形狀、大致半橢圓形狀或稜鏡形狀。
12.根據權利要求2 11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轉印模中,在所述形狀輥的旋轉軸方向上並列設置有多個在所述形狀輥的周向上連續的槽部, 所述槽部的與所述形狀輥的周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形狀為用於形成光學透鏡的對應的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f12中任一項所述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其中, 構成所述形狀轉印層A的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即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或丙烯酸系樹脂, 構成所述主層B的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
14.一種樹脂片,其特徵在於,具有平坦的片表面且為在片的厚度方向具有多個層的多層結構,至少具備構成所述片表面的表面層A和與該表面層A的背面側鄰接的主層B這2層, 所述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所述表面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樹脂片,其中,所述表面層A的厚度與所述主層B的厚度的比率為1/200 1/10的範圍。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樹脂片,其中,在所述表面層A側形成有沿第I方向延伸且在與該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並列配置的多個凸狀部。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樹脂片,其中,所述凸狀部的形狀為稜鏡形狀、大致半圓形狀、大致半橢圓形狀或光學透鏡形狀。
18.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樹脂片,其中, 所述凸狀部的形狀為滿足下述式(I)的形狀,HXT/P ≥ 0.23......(I) 式中,P為鄰接的凸狀部的間隔,單位為μ m, H為凸狀部的高度,單位為μηι, T為片厚度,單位為mm。
19.根據權利要求1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樹脂片,其中, 構成所述表面層A的樹脂a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 構成所述主層B的樹脂b為苯乙烯系樹脂、MS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樹脂片,其中,所述樹脂a和所述樹脂b均為苯乙烯系樹月旨、MS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
21.根據權利要求1Γ20中任一項所述的樹脂片,是導光板或光擴散板。
22.根據權利要 求21所述的樹脂片,是導光板,是對與表面層A相對的背面側實施使從側面入射的光進行擴散的光擴散加工而得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可實現轉印率的提高的形狀轉印樹脂片的製造方法。該樹脂片的製造方法具備製造連續樹脂片的片製造工序和使用形狀輥使轉印模轉印的轉印工序,並且,在片製造工序中,製造具備構成片表面的形狀轉印層(A)和與形狀轉印層(A)的內側鄰接的主層(B)的多層結構的樹脂片。主層(B)的重均分子量與形狀轉印層(A)的重均分子量的比率為1.2以上。
文檔編號B29C33/42GK103240872SQ20131003635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日
發明者濱松豐博, 角谷英則 申請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