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大鑽套環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4:26:5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套環機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全自動大鑽套環機。
背景技術:
在國內鑽咀套環上取和檢測普遍都是靠投入大量人工手工檢測和套環上取或是只能機器上取套環不能對鑽咀直徑、全長進行檢測的現象,耗費了的大量人力,同時以上兩種情況很容易跟不上生產進度,往往因為產品沒檢測或沒上套環,導致產品堆積無法出貨的現象。其中人工檢測和套環上取往往很容易出現工序不到位的情況,在檢測過程往往會因作業員在上套環或鑽咀檢測構成中,會因操作不當導致鑽咀刀刃刃部出現缺口造成產品不良,後續出貨檢測中往往無法檢測出來,不良品混入良品中流出,影響產品整體品質導致客戶流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不足,從而提出一種結構合理的全自動大鑽套環機,在套環上取的同時能對鑽咀的直徑、全長進行檢測,並能進行區分,提高套環的上取速度,提高檢測速度和檢測的準確性,減少人工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不良或報廢,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其生產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所設計的全自動大鑽套環機,它包括主體1、底座2、料盤機構3、機械手機構4、鑽咀檢測機構5、套環上取機構6,所述的主體1安裝在機械底座2下方,底座2上方安裝有料盤機構3、機械手結構4、鑽咀檢測機構5、套環上取機構6,且相互都有連接,並分別安裝有伺服馬達9和螺杆10,所述的料盤3機構安裝有料盤7並連接於機械手機構4;
所述的機械手機構4安裝有機械手支架8、取料機械手24,且相互都有連接;
所述的鑽咀檢測機構5安裝有檢測工位11、固定輪15、固定輪馬達16、上氣缸17、下氣缸18,且相互連接;
所述的套環上取機構6安裝有上環工位12、套環工位19、套環預備位20、預備位氣缸21、夾爪22、夾爪氣缸23,且相互連接;
所述的機械手機構4通過檢測工位11連接鑽咀檢測機構5;
所述的機械手機構4通過上環工位12連接套環上取機構6;
所述的取料機械手24包括1個主機械手13、2個副機械手14。
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種結構合理的全自動大鑽套環機,在套環上取的同時能對鑽咀的直徑、全長進行檢測,並能進行區分,提高套環的上取速度,提高檢測速度和檢測的準確性,減少人工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不良或報廢,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其生產效率。一套完善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套環機存在的嚴重弊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料盤機構(3)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機械手機構(4)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鑽咀檢測機構(5)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套環上取機構(6)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本實用新型中所設計的全自動大鑽套環機,主要由控制主機、顯示器、主體1及控制機構,底座2、料盤機構3、機械手機構4、鑽咀檢測機構5、套環上取機構6等組成,本設備主要通過主機電腦進行機器的操作和設置。所述的主體1安裝在機器底座2下方,上方裝有料盤機構3、機械手機構4、鑽咀檢測機構5、套環上取機構6等組成,底盤2下方為設備的電控系統和主機控制箱。
如圖2,料盤機構3,:料盤7主要固定產品料盒、下方伺服馬達9連接螺杆10沿Y軸方向推動料盤7工位前後移動,給機械手機構4提供待檢測、待上環鑽咀和已上取套環的鑽咀。
如圖3,機械手工作:機械手支架8固定在底板2上,機械手支架8上方裝有一根沿X軸方向的螺杆10和一個推進伺服馬達9,取料機械手24固定在機械手支架8的螺杆10上,機械手支架8上方的伺服馬達9推動固定取料機械手24沿Y軸方向左右移動,完成整套檢測、上環、退環動作,同時取料機械手24是由一個主機械手13,兩個副機械手14組成,副機械手14完成從料盤7工位取料至檢測工位11的動作,主機械手13完成原材從檢測工位11移動到上環工位12的動作,兩個副機械手14則是將上好套環的成品從上環工位12移動至料盤7工位的動作,三個機械手的夾料動作都是由機械手上氣缸17完成,其中主機械手13的上下是由主機械手13上方的伺服馬達9帶動Z軸方向的螺杆10完成,兩個副機械手14則是由上氣缸17完成機械手上下動作。
如圖4,鑽咀檢測工作:能對鑽咀的直徑、全長進行檢測,當副機械手14將待檢鑽咀放入檢測工位11時,檢測固定輪氣缸17帶動固定輪15會將鑽咀柄部夾緊,同時固定輪馬達16帶動固定輪15旋轉,同時固定輪15帶動鑽咀進行360°旋轉完成直徑檢測,檢測值會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此時固定輪15停止旋轉放鬆檢測鑽咀,下氣缸18將鑽咀向上頂出,此時主機械手13通過伺服馬達9推動垂直向下夾取完成檢測的鑽咀,移動至套環工位19上方,將鑽咀放入套環工位19中的套環23中,完成套環23上取後右副機械手14將上好套環23的鑽咀,左副機械手14移動至料盤機構3上方,料盤7工位則按鑽咀直徑、全長檢測的判定結果移動料盤7位置,待料盤7位置確定後副機械手14將鑽咀放入料盤7工位上的料盒。
如圖5,套環上取工作:由套環上取機構6和振動盤組成,振動盤為套環工位19提供所需要的套環,振動盤通過震動原理將套環傳送到上套環工位19的套環預備位20,然後預備位氣缸21將套環推送至套環工位19等待主機械手13將其鑽咀放入套環工位19的套環中,此時套環工位19下方的夾爪22通過下方伺服馬達9推動螺杆10向上移動至鑽咀柄部,夾爪氣缸26加壓使夾爪22夾取鑽咀柄部,然後夾爪22再通過下方伺服馬達9帶動螺杆10向下移動至設置位置,使鑽咀到設置的鑽咀套環上取深度,完成鑽咀的套環上取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功能:
1.鑽咀檢測功能:在套環上取的同時能對鑽咀的直徑、全長進行檢測,並能進行區分。
2.鑽咀檢測功能:提高了檢測速度和檢測的準確性,減少了人工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的不良或報廢,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解放了人力,節約勞動力成本。
3.鑽咀套環上取功能:提高套環的上取速度,解放了人力,節約勞動力成本。
整個一套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的合格率,是套環機領域內一次重大的突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的實施例,並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所以所有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進行的等效變化,全部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