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23:50:26 1
專利名稱: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井採油附屬設備,是一種向井筒內添加藥劑的裝置。
在有些油井的產出液中含有較多的蠟質、膠質瀝青,使其凝固點比較低,在井筒上部溫度較低,蠟質或膠質瀝青就容易凝結在油管或井口內,影響油氣井的正常生產。為了解決此問題,常採用化學清臘降粘的方法,以維持採油生產正常進行。化學清蠟就是將能夠降低原油粘度、溶解原油中蠟質的化學藥劑,緩緩加入生產油井的油套環形空間中,使化學藥劑與產出液有機溶和,達到改變其凝固點的目的。由於油井的油套環形空間內都具有一定的壓力,在目前常採用電動機帶動動力泵的裝置,通過管線把儲液罐中的化學藥劑注入井筒內。這種方法需要較大的動力,故障多,成本也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不需要動力裝置的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利用它可以減少故障,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由儲液罐3和管線連接在一起構成,其特殊之處在於,(1)儲液罐3通過管線6和加藥罐8相連接,在管線6上安裝有閥門14、加藥泵15;(2)加藥罐8通過管線11和井口10相連接,在管線11上安裝有流量計和控制閥門。
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其特殊之處還在於,加藥罐8與井口10之間的管線直徑為60毫米—100毫米,管線長度為0.5米—3.5米。
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其特殊之處還在於,在管線6上還安裝有流量計16、過濾器17和閥門18,在管線6和儲液罐3之間安裝有閥門4,在加藥罐8的罐體上安裝有雙色液位計。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向井內加藥時不需要動力泵,不需要消耗能量,節約能源;(2)由於採用平衡法向井內添加藥劑,沒有運動部件,不易損壞,不易出現故障,效率高,成本低。
附圖
是本實用新型與井口連接在一起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
加藥罐8為壓力容器,其設計壓力為0.1--16MPa,直徑0.8米,高約1米,在罐頂部具有氣孔9,在罐體上安裝有雙色液位計。儲液罐3為常壓容器,容量約為6方,在儲液罐3的上方具有氣孔2,在其底部具有排汙口和排汙閥1。儲液罐3和加藥罐8之間通過管線6相連接,在管線6上安裝有壓力表5、閥門14、泵15及流量計16、濾清器17及閥門18,在閥門18的下方安裝有閥門19。管線7直接連通加藥罐8和儲液罐3。加藥罐8和管線11相連接,管線11的直徑最好是63.5毫米(即21/2″),長度為1--2米(該管線越短越好)。在管線11上安裝有流量計12、閥門13,閥門13和閥門14採用高壓閥門,管線11和管線6採用高壓管線。在儲液罐3與管線6之間安裝有管線和閥門4,將上述裝置安裝在一個拖車上,構成一套活動裝置,便於移動和運輸。
將儲液罐3內加裝滿化學藥劑,為使化學藥劑充分混合,可以把閥門14、19關閉,把閥門4、18打開,開動泵15,使儲液罐3內的化學藥劑進行小循環。將該裝置拖運到油井井口旁,將管線11與井口10連接在一起,根據具體情況,管線11也可以選用高壓軟管。關閉閥門4、19及13,打開閥門18、14,啟動泵15,把儲液罐內3的化學藥劑打入到加藥罐8內,關閉閥門14,使儲液罐3和加藥罐8隔開。打開閥門13,使加藥罐8和井口10連通,組成一個由加藥罐8、管線11、油氣井環套空間三部分構成的壓力系統,使井筒內的油套環形空間與加藥罐8內的壓力平衡,加藥罐8內的化學藥劑處在較高的位置,在同一壓力下,化學藥劑即可流入到井筒內,通過調整閥門13,可以控制向井內加藥的速度。
權利要求1.一種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由儲液罐(3)和管線連接在一起構成,其特徵是①儲液罐(3)通過管線(6)和加藥罐(8)相連接,在管線(6)上安裝有閥門(14)、加藥泵(15);②加藥罐(8)通過管線(11)和井口(10)相連接,在管線(11)上安裝有控制閥門(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其特徵是,加藥罐8和井口10之間的管線11直徑為60毫米—100毫米,長度0.5米—3.5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氣井化學清蠟、降粘平衡法加藥裝置,其特徵是,在管線(6)上還安裝有流量計(16)、過濾器(17)和閥門(18),在管線(6)和儲液罐(3)之間安裝有閥門(4),在加藥罐(8)的罐體上安裝有雙色液位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井採油附屬設備,是一種向井筒內添加藥劑的裝置。主要由儲液罐、加藥罐,它們之間安裝有管線、閥門和泵,加藥罐和井口之間安裝有高壓管線、閥門和流量計安裝在拖車上構成。利用該裝置向油氣井的油套環形空間添加化學藥劑,可以不使用動力泵,不容易損壞,效率高,成本低。
文檔編號E21B37/00GK2464931SQ01201159
公開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6日
發明者張志文 申請人:張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