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作品嗎(20世紀僅次於魯迅吶喊的中文小說)
2023-06-08 18:03:20 3
中國近代文壇上有兩座城,一座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一座是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圍城》是近代的「儒林外史」,充滿諷刺。
《邊城》是田園的牧歌,是對人性美好的讚美,是對平靜生活的歌頌。
1999年,世紀末的一年,《亞洲周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對二十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說進行了投票一個排名,最終,《邊城》名列第二,僅次於魯迅的《吶喊》,而《圍城》排在第五。
以單篇小說來看,《邊城》則屬第一。
《邊城》出版後,被很多人喜愛,也激怒了一些人,這些被激怒的人認為,《邊城》的寫作,沒有按照一般文藝理論的要求來寫,沒有按照他們的規定來寫,一沒有寫階級鬥爭,二是《邊城》的描寫脫離現實,是一個世外桃源。
《邊城》到底寫了什麼呢?
如果你要尋找一時半刻內心的平靜,你可以讀一讀這本小書,他會帶著你走進一個小城,走進一段故事,那裡沒有生活的爭鬥,沒有人性的齷齪,只有山水養育出的善良樸實的人。
在湘西邊境,有一個叫「茶峒」的小山城,城外一兩裡的小溪邊,住著一戶人家。
這家人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還有一隻黃狗。
老人是擺渡的船夫,拿著微薄的工資,卻從不肯收過路人的一分錢,人家覺得他年紀大可憐,給他幾個錢,實在推辭不掉,老人就用這些錢買來好煙好茶,給過路的人發一隻煙,倒一杯茶,就這樣「還」回去了。
十幾年前,老船夫唯一的女兒愛上一個忠厚老實的軍人,軍人不願意背離自己的責任,女兒不願意離開老父親,兩人相約赴死,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可以阻攔。
軍人服毒自殺了,可是女兒捨不得肚子裡的孩子,她可以去死,可是孩子畢竟無辜。
等到孩子生下來後,她到溪水邊,飲下滿肚子涼水死去了。
那個孩子,就是翠翠,一轉眼,就長到了十三歲,天真活潑,一雙眼睛明亮如晶,翠翠跟著老船夫,渡船的伸手也熟練,老船夫睡著的時候,翠翠就借過爺爺的活計,從不誤事。
沒事的時候,就一起逗狗,曬太陽,你吹我唱,哪怕是在渡船,翠翠也會在岸上喊:「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來唱!」
老船夫便在溪中央唱起來。
日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好在無憂無慮,和充滿競爭的生活比起來,這便是迷人的所在。
不遠處的茶峒城中,一片煙火,翠翠偶爾進城,見到新鮮的事兒,回來便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日子就像那溪水一樣乾乾淨淨的,有點灰塵,也順水流去了,沒有爾虞我詐,同樣可以過日子,沒有你追我趕,同樣可以有美好生活,沒有相互攀比,幸福就是自己的。
那些充滿比較的日子,就是一灘被攪渾的水,誰也看不清裡面的真相。
十三歲那年,翠翠的生命裡走進了另一個男人,那是儺送。
那天,翠翠出去看熱鬧,祖父不愛熱鬧,讓翠翠一個人看,看完了再去接她,可是祖父喝醉酒被人送回去,留下翠翠一個人等著。
左等右等,也不見祖父回來,翠翠也急了,這時候,儺送說:「到我家裡去,等爺爺來找你好不好?」
翠翠疑心是壞人,輕輕罵了一句,那人走了,卻叫家裡做事的人將翠翠送回去。
得知那是儺送,儺送是茶峒有名的俊小夥,翠翠也是知道的。
轉眼之間,兩年過去了,溪裡的水兒,流啊流,總也流不完,翠翠的心啊,卻走進了一個人。
翠翠總也沒見到儺送,卻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大老天保,祖父開玩笑說:
「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
翠翠道:
「爺爺,你瘋了,再說我生你的氣了。」
對爺爺的玩笑,翠翠不聽,可是卻問道:
「爺爺,你的船是不是已經劃到了青浪灘呢?」
她心裡惦記著的,是在清浪灘過端午節的儺送。
看見人家迎婚送親的喜轎,爺爺就說:
「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歲。」
翠翠明白爺爺的意思,她也到了該嫁人的時候了,但她只是靜靜地拉船,到了家邊,就跑回去取竹子做的雙管嗩吶,請祖父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
她和大黃狗躺在巖石蔭出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祖父睡著了,大黃狗睡著了,翠翠也睡著了。
翠翠越長越大,偶爾說到什麼,她會臉紅了,她喜歡看撲粉滿面的新嫁娘,歡喜說到關於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還可以聽人唱歌。
她總想陪著祖父,可是祖父知道,總有一天,她會走的。
被時間催著成長的翠翠,仿佛也懂了孤獨,她愛做在巖石上,向天空一朵雲一顆星凝眸。
祖父若問:「翠翠,你在想什麼?」
她便有點兒害羞,輕輕地說:「在看水鴨子打架!」
有一天,大老說:
「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緻,象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閒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鴉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
大老又說:
「翠翠太嬌了,我擔心她只宜於聽點茶峒人的歌聲,不能作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媳婦。『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走得好,』唉,這兩句話恰是古人為我說的!」
聽見天保的話,祖父也在心裡一遍一遍地想:
這個人真能照顧翠翠嗎?翠翠又願意嗎?
人乾淨了,世界就簡單,看見的就不是別人的身世,而是在考慮那些真心而美麗的事情。
門前的溪水,流啊流。
很多東西,都被這水洗乾淨了,連同記憶。
有一天,二老儺送給爺爺送酒葫蘆回來,翠翠看見儺送,只覺好像見過,卻總也想不起在哪見過了。
趁翠翠不在,儺送說:
「伯伯,翠翠長大了,越來越好看!」
儺送說:
「翠翠,吃了飯,同你爺爺到我家吊腳樓上去看划船吧?」
翠翠說要陪爺爺守船,儺送又說:
「翠翠,難為你!……我回去就要人來替你們,你們趕快吃飯,一同到我家裡去看船,今天人多咧,熱鬧咧。」
儺送走後,在祖父的提醒下,翠翠想到了曾經罵過的那個男子。
老船夫心裡,儺送天保兩兄弟都是直誠的人,可是翠翠會怎麼想呢?他也知道,這兩兄弟都喜歡翠翠,他比翠翠心裡更清楚。
但他也知道,還要翠翠自己做主。
後來,大老天保找了一個人來探聽老船夫的口風,他是真的喜歡翠翠,想要翠翠。
老船夫說:
「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伯伯,若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動得了翠翠的心,我趕明天就自己來唱歌了。」
老船夫還加了一句:要看翠翠願不願意。
另一邊,儺送也對翠翠喜歡得緊,而翠翠心裡,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罵過的男子。
沒多久,天保家果然找了人來說親,老船夫很高興,大老想走馬路,可是還是要看翠翠願意不願意。
「翠翠,船總順順家裡請人來作媒,想討你作媳婦,問我願不願。我呢,人老了,再過三年兩載會過去的,我沒有不願的事情。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來說。願意,就成了;不願意,也好。」
又說:「大老是個有出息的人,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原來來的人是大老,她想哭,可是也無理由可哭。
提親的事兒被儺送知道了,他也將自己喜歡翠翠的事兒告訴大老,兩兄弟於是決定,公平競爭,兩兄弟月夜裡同到去碧溪岨唱歌,莫讓人知道是弟兄兩個,兩人輪流唱下去,誰得到回答,誰便繼續用那張唱歌勝利的嘴唇,服侍那劃渡船的外孫女。大老不善於唱歌,輪到大老時也仍然由二老代替。
大老說:
「×娘的,自己不是竹雀,還請老弟做竹雀!好,就是這樣子,我們各人輪流唱,我也不要你幫忙,一切我自己來吧。樹林子裡的貓頭鷹,聲音不動聽,要老運氣時,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請人幫忙的!」
從那天起,翠翠在睡夢之中,總會聽到一個美妙的歌聲,靈魂仿佛也跟著飄了起來。
翠翠醒來後,對爺爺說:「我睡得真好,夢得真有趣。」
夜晚的那陣歌聲響起,老船夫憂愁著聽了半夜。
第二天,老船夫藉故入城,把大老拉到一邊,開心地說:「大老,你這個人,又走車路又走馬路,可真狡猾!」
可是老船夫不知道的是,昨夜天保和儺送一起去唱歌,可是儺送一開口,天保就知道自己絕不是對手,於是就更不開口了,一晚上的歌,全是儺送唱的。
天保雖然放不下心愛的翠翠,但茶峒人說一不二,說到做到,絕不反悔,還是決定離開茶峒,到下遊去闖蕩。
得知真相的老船夫離開了天保,回到了翠翠身邊,他一直在留意那歌聲,以為儺送每天都會來唱,可是一連幾天,儺送都沒來,老船夫一打聽,才知道天保出船,意外去世了。
天保的父親對老船夫說:「一切都是命,算了吧。」
老船夫找到儺送,儺送對他的態度也變了。
喝了一點酒,老船夫回到家裡,對翠翠說:
「天保當真死了!二老生了我們的氣,以為他家中出這件事情,是我們分派的!」
不久後,儺送因為天保的死,也離開了茶峒,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
儺送走後的某個晚上,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第二天,山上的白塔倒塌了,老船夫的船被水衝走了,而老船夫,在暴雨的夜晚,靜悄悄地離開了人世。
翠翠料理了爺爺的後事,接過了爺爺手裡渡船的活兒,在那小溪邊,好像一切都沒有變,只是老船夫不再了,只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來。
當然,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這裡,那麼平靜,人與人之間,那麼簡單,關係那麼淳樸,這是真正的田園。
沈從文的學生汪曾祺說:
《邊城》所寫的那種生活確實存在過,但到《邊城》寫作時已經幾乎不復存在。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劇感。
沈從文年輕時從湘西進入大城市,決心靠著一隻筆在大城市打拼,他對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對城裡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深惡痛絕。
於是,他想到了湘西的小城,想到了尚未完全被現代物質文明所摧毀的淳樸民風,於是,他寫出了《邊城》,這是曾經存在的生活,這是理想化的生活。
這種生活正在逐漸消失,到現在已經幾乎不再存在。
在《長河·題記》中,沈從文說:
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餘,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的人生觀。
如今,距離沈從文所說的那個年代,又過去了幾十年,唯實唯利的人生觀,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個角落,不能取得「成功」的生活,都成了失敗的生活,都成了不可取的生活。
大家湧向大城市,湧現金錢,湧向名利,湧向可以搞到錢的地方,而有時候,為了錢,費盡心機,機關算盡。
原本簡單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人身上的淳樸,都變成了傻氣。
06
在談到《邊城》的創作時,沈從文說: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喔!「人性」,這個倒黴的名詞!
在《邊城》裡,儺送天保兄弟是「大戶人家」的孩子,翠翠是老船夫的孫女,可是他們之間,並沒有等級差別。
天保儺送並沒有因為家境優渥,就看不起別人,翠翠也沒有因為出身貧苦,而卑躬屈膝,覺得自己少了一點什麼。
在那裡,風光秀麗,民風樸實,不談功利,人人真誠相待,是在大城市所看不見的,也是今天的社會少見的。
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退隱田園,從最開始的巢父許由,到後面的陶淵明,可是到底什麼是田園呢?
陶淵明說「聞多素心人」,其實說的就是淳樸的人。
而《邊城》,則把一個真正的田園告訴了我們,他不僅僅是遠離都市,更重要的是,那裡生活的人,心思單純,自得其樂。
假如人心複雜了,你跑到深山裡,也絕非「田園」,而離開了這種爾虞我詐,離開了這種你爭我搶,田園才真正到來。
07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邊城》,我覺得,是因為今天的生活方式。
大家既逃不開這樣的生活方式,你追我趕,生怕落後了,最終,越活越累,這樣的生活,誰又喜歡呢?
而《邊城》所描寫的生活,平平靜靜地美好,自自在在地生活,不用擔心被時代拋棄,不用擔心被別人算計,不用擔心掉了職位。
像「邊城」這樣的生活,只能在想像之中,因為我們不敢,我們擔心一旦我們不與別人同行,我們就會成為棄兒,會被孤立,所以我們不敢賭。
然而,當某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負擔,我們就該考慮這種生活方式的正確性了。
我們現在或許還不知道答案,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答案的。
文|不有趣靈魂
,